5000年來最精彩的一首詩詞,年少不懂蘇東坡,讀懂已不再是少年

2020-12-11 小詩看世界

在中國的文化史上,詩詞佔有了濃墨重彩的篇章。無數的文人騷客留下了一篇篇詩詞佳作,給予了我們關於愛、關於美、關於生命的豐富體驗。

蘇東坡是我國北宋的大文豪 ,他詩詞俱佳,留下許多名作。有人喜歡「大江東去」的豪邁,有人喜歡「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豁達,有人喜歡「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深情……

他一生豁達不羈,放蕩形骸,在中國的文壇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千百年來無人能及。

他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一詞,相信很多人都會背誦,也經常引用其中的句子,來表達自己的無畏和淡然,很多人認為這是5000年來最精彩的一首詩詞。

年少時喜歡一蓑煙雨任平生,後來懂得也無風雨也無晴。

譯文:

不要去聽那穿林打葉的雨聲,為什麼不一邊吟詩嘯歌,一邊悠然地行走呢。竹站和草鞋輕便得更勝過馬,怕什麼?一身蓑衣,足夠在風雨中過上一生。

略帶寒意的春風將我的酒意吹醒,微微有些寒冷,山頭的斜陽卻殷勤相迎。回頭望一眼剛剛走過的遇到風雨的地方,我信步歸去,既無所謂風雨,也無所謂天晴。

賞析:

這首詞作於元豐五年(1082),事時詞人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詞人通過野外途中偶遇風雨這一生活中的小事,展示了他曠達灑脫了胸襟。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首兩句點題展示了詞人超越榮辱得失,任憑風雨肆掠,始終堅持自己的人生信仰。

「竹杖芒鞋輕勝馬」,這句寫得俏皮傳達出一種不畏風雨,笑傲人生的自在與輕鬆。「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詞人由眼前的風雨聯想到人生旅途中的風雨,說要以平和的心態來面對人生的坎坷與崎嶇。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這三句寫雨過天晴的景象,既與上片所寫風雨對應又為下文所發人生感慨作鋪墊。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末三句這飽含人生哲理意味,感嘆無論是雨斜風狂,還是陽光普照,不過都是尋常現象,毫無差異。而人生也是如此,只要心境平和,寵與辱毫無區別。

這首詞寫平常生活經歷,卻充滿人生哲理。

年少不懂蘇東坡,讀懂已經不再是少年

二十歲讀不懂的蘇東坡,到了四十歲才真正領略所謂的「樂觀曠達」,不是兩手一攤的無所作為,不是拋開過去的自我否定,而是歷經苦難的不爭不辯,隨遇而安。

回顧蘇軾一生,跌宕起伏卻酣暢淋漓。蘇軾少年成名,頗受北宋當時的宰相兼文壇領袖歐陽修的賞識。也曾年少輕狂、意氣風發,一時風頭無二。滾滾紅塵、漫漫官場,有知心的朋友,也有厲害的對手。

終於在他43歲時,由於北宋王朝內部的權力之爭,蘇軾以莫須有的罪名被捕入獄,史稱「烏臺詩案」。少年時讀到的歷史就是那麼簡短,根本寫不盡蘇軾那段黑暗的人生。

中年險些喪命的經歷沒有嚇破他的膽,四個月的牢獄之災沒有消磨他的人生志趣。趕往黃州的舟車勞頓,他都沒有一點抱怨,還作「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辭相送到黃州」的詩句,彎曲的流水,坐船的幸運,躍然紙上。

誰知他才剛剛被死神呃住過喉嚨,現在奔波在被貶的途中,卻已經開始遊歷山水了。

不經歷生死,不足以語人生對於命運的不公,最好的報復是活成了清風朗月,天高地迥,自由自在。

他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命運,你看,雖然你曾扼住我的喉嚨,但我現在依然能吃能睡,在廣闊的宇宙中擁抱著無盡的自然。萬物豐盈,活著,我皆擁有

蘇軾文章之道亦是人生之道,東坡先生的詞可以醫心,細細品味其生平,更是讓人奮發

推薦一本我最近正在閱讀的《蘇軾詞傳》,這本書結合蘇軾人生經歷,對其詞進行情感化解讀,蘇軾一生仕途坎坷,經歷太多別離,他卻用自己獨有的豁達開朗面對這些磨難。

東坡先生的詞有敘事詠史,有詠物贈答,也有田園山水,書中帶著豐富的情感去解讀每首詞背後耐人尋味的故事和那些細枝末微的情緒。

這一套書中還有一本《辛棄疾詞傳》

東坡仙才,史無二例;稼軒雄才,如鯨吞海。

辛棄疾是亂世中的抗金英雄,他以武起身,卻終成文業,與蘇軾並稱為"蘇辛",被譽為"詞中之龍"。正所謂「劍有殺氣,詞有柔情」

這本書也以同樣的手筆,在參考大量史料的基礎上,再現了辛棄疾「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傳奇一生。

除此之外,還有《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

六本書才88元,平均每本不到10元,就能讀懂6位詩人的名作,並能從中感悟到大家風範的人生哲理!

點擊下方連結購買

相關焦點

  • 5000年來最精彩的一首詩詞,年少不懂蘇東坡,讀懂已經不再是少年
    在中國的文化史上,詩詞佔有了濃墨重彩的篇章。無數的文人騷客留下了一篇篇詩詞佳作,給予了我們關於愛、關於美、關於生命的豐富體驗。蘇東坡是我國北宋的大文豪 ,他詩詞俱佳,留下許多名作。有人喜歡「大江東去」的豪邁,有人喜歡「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豁達,有人喜歡「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深情……他一生豁達不羈,放蕩形骸,在中國的文壇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千百年來無人能及。
  • 很精彩的一首詩詞,年少不懂蘇東坡,讀懂已不再是少年
    在中國的文化史上,詩詞佔有了濃墨重彩的篇章。無數的文人騷客留下了一篇篇詩詞佳作,給予了我們關於愛、關於美、關於生命的豐富體驗。蘇東坡是我國北宋的大文豪 ,他詩詞俱佳,留下許多名作。有人喜歡「大江東去」的豪邁,有人喜歡「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豁達,有人喜歡「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深情……他一生豁達不羈,放蕩形骸,在中國的文壇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千百年來無人能及。他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一詞,相信很多人都會背誦,也經常引用其中的句子,來表達自己的無畏和淡然,很多人認為這是5000年來最精彩的一首詩詞。
  • 5000年來最精彩的一首詩詞,年少不懂蘇東坡,讀懂已不再是少年
    在中國的文化史上,詩詞佔有了濃墨重彩的篇章。無數的文人騷客留下了一篇篇詩詞佳作,給予了我們關於愛、關於美、關於生命的豐富體驗。蘇東坡是我國北宋的大文豪 ,他詩詞俱佳,留下許多名作。有人喜歡「大江東去」的豪邁,有人喜歡「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豁達,有人喜歡「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深情……他一生豁達不羈,放蕩形骸,在中國的文壇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千百年來無人能及。
  • 5000年來最精彩的一首詩詞,年少不懂蘇東坡,讀懂已經不再是少年
    在中國的文化史上,詩詞佔有了濃墨重彩的篇章。無數的文人騷客留下了一篇篇詩詞佳作,給予了我們關於愛、關於美、關於生命的豐富體驗。蘇東坡是我國北宋的大文豪 ,他詩詞俱佳,留下許多名作。有人喜歡「大江東去」的豪邁,有人喜歡「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豁達,有人喜歡「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深情……他一生豁達不羈,放蕩形骸,在中國的文壇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千百年來無人能及。
  • 好物分享|5000年來最精彩的一首詩詞,年少不懂蘇東坡,讀懂已不再是少年
    有人喜歡「大江東去」的豪邁,有人喜歡「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豁達,有人喜歡「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深情……他一生豁達不羈,放蕩形骸,在中國的文壇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千百年來無人能及。,很多人認為這是5000年來最精彩的一首詩詞。
  • 年齡大了為什麼喜歡詩詞?年少不懂古詩詞,讀懂已是詩中人
    儘管歷史上有駱賓王7歲便以詩名聞名於天下的傳說佳話,但年少成名的詩人畢竟是少數。流傳於現世的經典詩詞,大部分是詩人歷經滄桑之後所作的代表作。《唐詩鑑賞詞典》收錄的基本上是流傳最廣、最能代表詩人創作水平的經典作品,因而反映的詩人年齡和創作的關係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由此可見,我們最常接觸的詩人、詞人,大多已不再是「少年郎」。在學術界,關於唐代詩人的創作年齡,還有一個所謂的「四十歲現象」。具體來說,就是指許多重要的詩人,往往在40歲左右走向創作的成熟期。
  • 為什麼年齡越大越喜歡詩詞?年少不懂古詩詞,讀懂已是詩中人
    《唐詩鑑賞詞典》收錄的基本上是流傳最廣、最能代表詩人創作水平的經典作品,因而反映的詩人年齡和創作的關係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由此可見,我們最常接觸的詩人、詞人,大多已不再是「少年郎」。在學術界,關於唐代詩人的創作年齡,還有一個所謂的「四十歲現象」。
  • 年少不懂李清照,不解愁苦相思味,讀懂已是無心人,可嘆
    年少不懂李清照,讀懂已是中年人。 家家有女初成長,才情不比易安薄。她是當之無愧的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她所創作的詩詞裡,包含了少女時的羞澀,中年的愁苦等待,老年的孤苦無依,她用文字表達了當時那個時代的她,那個時代的女性,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下,也無法掩蓋她的文採,讓人想起了魯迅的愛人許先生評價蕭紅,許先生說這個時代誰不知道窮苦,可是她怎麼那麼會寫窮苦呢,這些亂世裡的才女佳人,用她們的詩詞創作千古傳誦。
  • 年少不懂蘇東坡,讀懂已不再是少年
    九百多年前,蘇軾出生在今天的四川眉州的一個地方,有一座秀麗的彭老山,在蘇軾出生那年,百花不放,草木枯萎,禽鳥野獸遠走高飛讓人疑惑不解,多年後,才明白,原來這年是令世人羨慕、受人敬慕的不世之才——蘇軾誕生在這片土地上
  • 少年不識愁滋味:年少不懂詩,懂詩已中年
    少年不識愁滋味,年少不懂詩,懂詩已中年。從小到大,我們都曾接受過傳統文化與詩詞的薰陶,對於那些歷史上著名的詩人早已熟悉到不能再熟了。小時候我們讀詩,也就按老師要求背了,根本沒有讀懂那些詩詞。但當你讀懂的時候,發現自己已經上了一定年紀,因為有了生活經歷,所以才會讀懂。也許這就是年少不懂詩,懂詩已中年。下面為大家分享三首詩詞,當你老了,可以帶著這三首詩詞,重溫少年。《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宋·辛棄疾)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 這7首詩詞,年輕時不懂,讀懂時已不再年輕
    人生就像一首詩,當我們年輕的時候,往往讀不懂它,只有等我們經歷過世間滄桑,經歷過和那些詩人相似的經歷時,才能真的讀懂。孤 獨《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首被稱為史上最孤獨的小詩的《江雪》,是多少中年人真實的寫照:人生縱有萬千姿態,唯中年得千萬孤獨。
  • 十首經典詩詞:年少不懂詩中意,讀懂已非少年人
    年少時讀詩,對於有些詩詞,覺得很美,有些詩詞,覺得很怪,當我們長大後,經歷了世事,了解了人情,再回頭讀這些詩時,才明白其中真意。下面十首經典詩詞,年少不懂詩中意,讀懂已非少年人。年少輕狂,最耐不住寂寞,勞時勞力的爬山更是奢望,隨著年齡的增長,有次陪同家人去了趟黃山,過程雖然極其艱辛,但登上峰頂的剎那瞬間明白了這首詩,明白了其中的孤獨又高遠,灑脫而超然,然後就什麼都放得下了。
  • 年少不懂虛竹苦,讀懂已不再少年
    金庸先生筆下的江湖夜雨,是每個少年心馳神往的世界。在這之中,我最愛《天龍八部》。有哭有笑,苦樂參半,真不懂陳世驤先生為何說這書中:「無人不冤,有情皆孽。」在我看來,有些人實苦,可有些人就很幸福,比如虛竹。
  • 年少不懂詩中意,讀懂已非少年人
    ,覺得很美,有些詩詞,覺得很怪。下面十首經典詩詞,年少不懂詩中意,讀懂已非少年人。年少輕狂,最耐不住寂寞,勞時勞力的爬山更是奢望,隨著年齡的增長,有次陪同家人去了趟黃山,過程雖然極其艱辛,但登上峰頂的剎那瞬間明白了這首詩,明白了其中的孤獨又高遠,灑脫而超然,然後就什麼都放得下了。
  • 黃庭堅7歲時寫的一首詩,年少讀不懂,讀懂已是中年人
    深入了解了黃庭堅之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7歲時寫的一首詩,年少讀不懂,讀懂已是中年人。這首詩名為《牧童》。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這是一首頗有哲理的詩歌,短短28字,卻是難得的千古名作。根據《桐江詩話》記載,這首詩是黃庭堅7歲時所做。他從小便是遠近聞名的神童,聰明伶俐,博覽群書,雖不說過目不忘,但一般的書文,他看過幾遍就會背誦。
  • 年少不懂三毛詩,讀懂已不再少年
    年少不懂三毛詩,讀懂已不再少年2018-04-17 10:27為了讓家裡有綠意,她把別人不要的深綠色大水瓶抱回來,插上一叢怒放的野地荊棘;趁著夜黑風高跟荷西翻過總督家的矮牆挖來了五株花。他們還刷了牆,鋪平地板,補了屋頂……一段時間後,一間破屋變成了全沙漠最美麗的家。
  • 蘇東坡的5首巔峰詞作:年少不知詞中意,知時已非少年人!
    在蘇東坡將餘力投入詞的創作之前,北宋詞壇一直是柳永的天下,所謂「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但蘇東坡來了,一出手,就打破了「詞為豔科」的窠臼,豪放詞與婉約詞從此各佔半壁江山,而宋詞也成為與唐詩雙峰並峙的文學體裁。以下五首堪稱蘇東坡的巔峰詞作,讓我們一起領略一代詞宗的絕世風採吧!
  • 年少不讀史鐵生,讀懂已不再是少年,史鐵生的人生觀你讀懂了嗎?
    他如同所有普通人一樣對於自己突然雙腿癱瘓這件事情脾氣變得非常暴躁,尤其是對自己的母親更是完全沒有耐心,我們總是會把自己負面的情緒全部釋放在最親近的人身上,其實這是最無能的表現!當時年少時期就學過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但是年少並未讀懂史鐵生的心扉,讀懂已不再是少年!
  • 年少不懂這些詩,讀懂已不再是少年
    願有詩詞可回首納蘭性德有那麼一句詩:當時只道是尋常。歷經滄桑的人,對這句詩都別有感觸。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小時候讀的時候感覺這哪能叫詩,尤其是「能飲一杯無」這句,根本就是大白話啊。工作後,在某個加班,的深夜莫名地想起這首詩來。突然才明白,在冬天的晚上,能與老友圍著火爐共飲一杯,是多麼溫馨的事情。
  • 【國學】年少不懂孟浩然,再讀懂時已惘然
    年少不懂孟浩然,再讀懂時已惘然  他一生未仕,身在江湖山林之間,卻心系官場起伏。  自年少起,孟浩然便與弟弟一起讀書、學劍,在書香劍影中漸漸成長為一個瀟灑不羈的少年。  20歲時,他偶然在鹿門山遊玩,探訪隱士遺蹤。在鹿門山的山水之間,他驚喜地發現了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