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團團」又出名了!對,就是那隻大陸贈給臺灣,並曾在春晚上徵集過名字的大熊貓。
圖片來自網絡
據報導,臺北市立動物園保育員在大熊貓「團團」實施訓練課程時,發現其左上犬齒斷裂流血,隨即聯繫醫療團隊進行檢查及處理。檢查發現,「團團」的左上犬齒牙冠發生斷裂,牙髓腔暴露,醫療團隊先對它進行局部的根管治療及補牙,同時為它打模型製作齒模,預備訂製鈦金屬材質的專屬牙套。幾日後,醫療團隊再次合作,順利為「團團」裝上牙套。媒體稱,這不僅是全球大熊貓裝牙套的首例,更為野生動物醫療專業發展,為野生動物的牙齒醫療及護理開啟重要的一課。
圖片來自網絡
醫療團隊介紹,為了讓「團團」可以保全牙齒、維持進食功能,並避免該犬齒再次斷裂,醫療團隊先對它進行活髓治療,將局部發炎感染的牙髓組織移除,並裝填三氧礦化聚合物(MTA)保護並活化神經。並在當天製作齒模,運用鈦金屬材質製作牙套。鈦有生物相容性,無毒、不被身體排斥且有耐高溫、耐低溫、高硬度、抗強酸鹼等特性,因此在醫學上有廣泛應用。但是,因為牙套的顏色為金屬色,因此「團團」裝上的是閃亮的「銀牙齒」。
通過大熊貓「團團」的看牙經歷,相信大家多少能知道一些牙髓炎的痛苦了。那麼,牙髓炎是什麼疾病?讓我們聽聽恆倫口腔牙體牙髓科主任田萍蘭的講解。
圖片來自網絡
「牙髓炎是口腔常見的疾病之一,是指發生於牙髓組織的炎性病變。」田萍蘭介紹說,牙髓是主要包含神經血管的疏鬆結締組織,位於牙齒內部的牙髓腔內。深齲、楔狀缺損等牙體硬組織疾病如不能得到及時有效地控制和治療,均可引發牙髓炎。牙髓炎表現最為明顯的就是劇烈的自發性和陣發性牙痛,夜間發作更為頻繁,常不能入睡。病員對患牙往往不能定位,疼痛呈放射性,常涉及頭部、顳部、耳後及頸部等。在牙髓炎早期,患牙對冷、熱溫度刺激均可使疼痛加劇。後期發展到化膿性階段,呈搏動性跳痛,熱刺激可加劇疼痛,而冷水含漱反使痛緩解。檢查可見有較深齲洞、牙體缺損、隱裂或咬合創傷。
堅持早晚或進食後刷牙,飯後漱口,及時清除留在口腔的食物殘渣和細菌,選用含氟牙膏對預防齲病有一定作用。
兒童飲食要多樣化,適當吃些硬性和韌性的食物,可以促進其頜骨和牙齒的生長發育。不要讓兒童含著糖塊睡覺,因為糖在嘴裡變酸易於腐蝕牙而得齲病。
圖片來自網絡
6~12歲兒童恆牙萌出後及時做窩溝封閉,即把牙齒的窩溝用一層樹脂類材料封閉,避免食物碎屑和細菌等有害物質進入牙體內,從而預防齲病。
對於位置不正的智齒和食物嵌塞的牙齒及時治療,不合適的義齒和牙套要也及時處理。
圖片來自網絡
定期口腔檢查。
圖片來自網絡
牙洞淺的要在去除破壞的牙質後用適當材料充填,防止進一步齲壞;牙洞深的齲病,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適當的治療。齲病引起的牙髓炎或根尖周炎,要清除牙髓腔內或牙根周圍的細菌感染,經過根管治療保住牙齒。對於已經失去治療價值的殘冠、殘根及時拔除,及時鑲復。
圖片來自網絡
總而言之,牙髓炎多是由於口腔不潔所致,所以養成良好的口腔健康習慣是非常必要的!除此之外,如果已經有牙髓炎問題,千萬不要諱疾忌醫,一定要及時治療,以免耽誤病情!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快來預約看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