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駕崩前,在世的兒子共有六位,分別是次子福全(1653-1703),三子玄燁(1654-1722),五子常寧(1657-1703),六子奇綬(1659-1665),七子隆禧(1660-1679),八子永幹(1660-1667)。
順治帝駕崩於公元1661年,那我們先排除後面三個,因為後面三個皇子年紀都不足兩周歲,甚至後面兩個皇子還不滿周年,顯然完全不在考慮之列,那麼可供選擇的其實就只三個,次子福全,此時九歲,三子玄燁,此時八歲,五子常寧此時五歲。
常寧雖說是五歲,但其實是只算虛歲,其實年紀也就三周歲而已,都還沒有開始讀書寫字呢,所以其實這個也不合適,所以能夠讓順治帝選擇的其實就兩個,那就是福全與玄燁。
那為什麼選擇了玄燁呢,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玄燁從五歲開始讀書寫字,就顯露出自己在讀書方面的天賦,而且他也十分喜歡讀書,而且博覽群書,常常讀書到深夜,康熙帝曾經說過,如果他不當皇帝,當一位大儒也是不成問題的,大清很重視皇子的教育,所以這塊加分實在不少。
第二,玄燁從小就有遠大的志向,有一次,順治帝問諸皇子有什麼理想,以後想做什麼?福全說想當一個賢王,而玄燁說想效法父皇,當一個英明的皇帝,順治帝十分驚訝,此後十分的器重玄燁。
第三,大清的皇位的繼承制是立賢不立長,也就是沒有採用歷史上常用的嫡長制,那麼做為年長的福全就失去了年紀上面的優勢,再加上玄燁和福全才差一歲,如果玄燁像常寧那樣只有五歲,那就不好說了,而在賢能方向,玄燁顯然是勝過福全的。
第四,福全的生母是董鄂氏,而玄燁的生母是佟佳氏,佟佳氏要比董鄂氏要強,另外孝莊太后從小也比較疼玄燁。
第五,玄燁得過天花沒有死,也不會再得天花,而順治帝是得了天花而死的,順治帝臨終將接受了湯若望的建議,遺詔立玄燁為皇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