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民眾都是「食驗品」?

2020-12-13 騰訊網

美國「萊豬」(含瘦肉精美豬)進口一案,搞得「朝野」一陣混戰,施政團隊「大內宣」把自己打得灰頭土臉,蘇貞昌牽拖業者,還急得蔡英文數度親上火線救援,到現在臺灣民眾都還在全力反抗中。

沒想到臺「駐日代表」謝長廷卻在此時湊上一腳,4日晚間在其個人臉書列出此次返臺的工作事項,其中就包含「日本東北食品解禁與否」,此言一出,引發島內各界擔憂。

他說核食如果科學鑑定沒有輻射就應該開放,看來,謝長廷如果沒把這事辦成是不會罷休的,畢竟這是他「助日」(「駐日」)任內唯一的一件大事。

2021年3月11日是日本福島核災10周年,近日「臺日交流協會」人員拜訪「朝野」人士,盼核食禁令明年能有所突破。而2018年「反核食公投」也已經兩年,效力屆滿。

近日,臺立法機構負責人遊錫堃證實,謝長廷日前返臺有跟他談及得面對核食議題。或許他是認為「萊豬」都已經要進口了,核食遲遲無法解禁,是工作不力的表現吧!謝長廷推銷日本核食的立場很明確,他說「我們應該採取歐美國家的立場,而不是大陸的立場。」

對此,臺灣《中國時報》發表評論道:

這是什麼邏輯?美國是出口「萊豬」的國家,大陸根本就不進口「萊豬」,我們有什麼理由跟歐美、不跟大陸?難道臺灣民眾的健康沒有意識形態重要?對於是否受到日本的壓力,謝長廷不願明說,但坦承「反核食公投」兩年屆滿,日本方面的確有關心。對於外傳日本明年是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的主席國,開放進口核食或許就是臺灣地區加入的門票,謝長廷也表示這可能有關係。對於謝長廷的這番說法,有臺媒質疑,這是在當日本的翻譯機嗎?面對各界質疑,謝長廷搬出大陸做「擋箭牌」。

請問謝長廷,是政客不尷尬重要,還是民眾的健康重要?

針對謝長廷此時回臺一事,臺灣網絡觀察家朱學恆指出,「駐日代表」謝長廷返臺,需花28天在臺日兩地隔離,他如此大費周章,其實肩負重大任務,就是為了解決核食輸入問題。朱學恆說,2018年通過「反核食公投」後,日本外務省和農林產省對臺灣非常不爽,在任何外事場合,都會提開放福島周邊食品的事,但去年民進黨當局囿於政治實力,不敢違逆「公投」的民意,但日本從未減少給予壓力,甚至擺明了臺灣想談CPTTP,就得先解決核食問題,所以謝長廷才會迫不及待返臺。朱學恆推測,核食解禁要花時間談,明年3月可能太快,但有可能會在明年6、7月,2021年將是臺灣食安挑戰很熱鬧的一年。但臺灣真能如願以償,用核食解禁換到CPTPP?他勸大家別想太多了。

島內知情人士指出,「美萊豬、日核食」的開放、解禁,一直都在民進黨當局的劇本中,設定的時程就在今年底、明年初,連帶也牽動「駐日代表」謝長廷下、邱義仁上的人事布局;參與國際及區域經貿體系只是合理化的說詞,關鍵是在民進黨當局的美國、日本、大陸戰略布局上,為了對抗大陸,親美、親日是必然的選擇,解決美國「萊豬」及日本核食問題也是必然的結果。

圖為2016年臺灣島內反核食遊行活動

對於謝長廷回臺談核食解禁,臺灣網友紛紛留言表態:

開放核食是與日本談CPTPP的先決條件,還不是門票!

核食若沒問題,日本人早吃光光了。

叫大家吃完有毒豬肉,再接著吃含有核汙染的農林漁產品,行,真行的爛「政府」!

所以我們都是「食驗品」嗎?!

所以以後買日本進口商品要攜帶輻射偵測器!

雖說「反核食公投」已滿兩年,但不代表這個公投結果失效了。民進黨為了強化和「美日聯盟」,不惜犧牲臺灣民眾的健康,結果和美國的「雙邊貿易協議」(BTA)連影子都沒有。這次開放日本核食也一定會說是為了加入CPTPP,然而,談判是把籌碼握在手上,而不是先投降再上桌。以民進黨當局沒見過世面的的談判技巧,進口核食一定和進口「萊豬」一樣,最後是賠了夫人又折兵。難道臺灣民眾只能吞下「萊豬」後再等著吞核食嗎?更多點評,敬請關注今晚22:05播出的東南衛視《海峽新幹線》!

相關焦點

  • 吃完萊豬換核食 臺灣民眾都是「食驗品」?
    2018年11月24日,臺灣「公投」綁「大選」的「反核食」案「公投」同意通過,臺灣當局兩年內不得違反其決議,因此日本發生核災的福島、茨城、櫪木、群馬、千葉等5縣市的任何食品,在未來2年內不得進口,但該決議在今年11月24日到期。
  • 吃完萊豬換核食 臺灣民眾都是「食驗品」?
    2018年11月24日,臺灣「公投」綁「大選」的「反核食」案「公投」同意通過,臺灣當局兩年內不得違反其決議,因此日本發生核災的福島、茨城、櫪木、群馬、千葉等5縣市的任何食品,在未來2年內不得進口,但該決議在今年11月24日到期。
  • 臺灣民眾的「當局者迷」
    他成功的吸引了臺灣所有媒體的注意力,柯P的新聞天天上頭條,他的語錄正在臺灣民眾間流行。上任了一段時間了,還沒有具體的落實做成任何一件事,可是柯市長的民調與高雄市的陳菊一樣,或的68%是民的支持,不支持柯P的市民只有10%。坊間對柯先生的評論已經太多了,眾說紛紜,各有見地。但是似乎都不如在臺灣的一位渥德曼醫師(Dr.
  • 臺灣民眾懷念馬英九?臺灣民眾:他和蔡英文就是兩個極端!
    臺頭聞編輯:暗藍12月19日,臺灣社交媒體的一段視頻引發臺灣民眾的熱議。視頻的內容是馬英九」微服」出行。此次視頻受到臺灣民眾的一致認可和討論。臺灣民眾認為馬英九的個人能力和行為習慣要遠勝於蔡英文。即使馬英九已經卸任多年,但是馬英九在臺灣民眾心中已經留下不可磨滅的影響。這也讓臺灣民眾對馬英九有著深深的好感,臺灣民眾認為馬英九才是臺灣真正的領導人。臺灣民眾懷念馬英九時代據臺媒報導,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近日」微服」出巡被臺灣民眾拍到,並且將視頻發到臺灣地區社交網站上。視頻一經發布立即引來大批的臺灣民眾圍觀。
  • 臺名嘴:臺灣已錯過大陸民眾「臺灣什麼都好」時間點
    原標題:臺名嘴唐湘龍:臺灣已錯過大陸民眾「臺灣什麼都好」時間點  臺灣《聯合報》20日發布了最新兩岸關係年度調查報告,調查顯示,受訪民眾中願意來大陸就業的(40%)與願意讓子女來大陸念書的
  • 關羽、孔明、趙子龍 臺灣民眾都愛
    華夏經緯網7月17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除了媽祖之外,最多臺灣民眾信仰的神明是關公,三國故事在臺相當普及,最受尊崇的關羽身為歷史人物,成為儒釋道共同尊崇的神明,全因「政治」正確。據報導,臺灣政大宗教研究所榮譽講座教授李豐楙認為,信仰是因應社會歷史環境需求,而三國故事不只是單純小說,已形成教化人心的「小說之教」,尤以關羽最明顯,他鮮明的忠義形象,加上「政治」正確,受到歷代當權者追捧,近代因為民間電視劇等大眾傳播影響,形成一種大眾文化。李豐楙再以孔明為例,三國故事裡的孔明能觀天象,受到命理師崇拜,所以南投魚池出現一座孔明廟,也不奇怪了。
  • 臺灣民眾的「戰爭恐懼」
    原標題:「戰機」呼嘯而過嚇破膽,蔡英文讓臺灣民眾活在「戰爭恐懼」之中【華夏經緯網綜合報導】9月24日早上,臺北市區上空出現不止一架「戰機」高速掠過,「轟隆隆」的巨響讓不少民眾一大早被吵醒,嚇破膽以為兩岸真的開戰了!
  • 果然,臺灣民眾後悔了
    但是支持他的臺灣民眾並不想罷休。高雄等地掀起了罷免潮,有許多綠營官員上榜。其中,桃園市議員王浩宇、高雄市議員黃捷、高閔琳、陳致中,都上榜了。隨著時間的推移,還有許多臺灣民眾開始後悔當初為什麼要罷免韓國瑜。
  • 這回,連臺灣民眾都看不下去
    而這一決定引起了臺灣民眾的強烈不滿。非常明顯這其中是因為民進黨當局的幹涉,所以才導致中天新聞停播的結果。要知道中天新聞是臺灣地區難得敢說真話的媒體,有很多最真實的消息,都是由中天新聞臺告知給臺灣民眾。但現在民進黨當局卻為了操控輿論,以達到自己的政治私利,來打壓中天新聞,把中天新聞逼上了絕路,這讓臺灣民眾看不下去。
  • 臺媒體人:臺灣已錯過大陸民眾「臺灣什麼都好」時間點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灣「今日新聞網」24日報導,臺灣《聯合報》日前發布了一項最新兩岸關係年度調查報告稱,受訪的臺灣民眾中,願意來大陸就業的(40%)與願意讓子女來大陸念書的(38%)比例創8年來新高,而不滿臺灣當局領導人處理兩岸關係的由去年的
  • 臺灣最新民調顯示,臺灣民眾認為臺灣不會「勝利」
    作者:淺陌審核:萬裡據臺灣媒體表示,臺灣民眾面對大陸,已經達到了精神錯亂的地步,一方面民眾希望臺灣能夠「獨立」,另一方面民眾又希望兩岸能夠和平統一,讓人感到無奈。蔡英文上臺後 臺灣民眾對大陸的印象逐漸變差據調查,自從蔡英文上臺後,臺灣民眾對大陸的印象逐漸變差,據民調顯示,自從2018年以來,民眾對大陸變差的比例由28.4%增加至66.5%。在短短兩年的時間內,臺灣對大陸的印象猶如自由落體一般下降,大部分的臺灣民眾對大陸並沒有太多的好感。
  • 臺灣民眾的2020:我太難了
    回顧2020年,很多臺灣民眾在感慨,沒想到今年會這麼難。有多難?且細聽分說。資料圖為臺灣一家商超內的豬肉貨架。 圖片來源:《中國時報》「豬」事不順 吃飯「難」提到臺灣美食,很多人第一印象是滷肉飯。肥而不膩、甜鹹適口的滷肉,配上一碗軟硬適中的白米飯,能著實滿足食客味蕾。
  • 果然,蔡英文此舉惹怒臺灣民眾
    文丨晨曦 審丨暗藍民進黨當局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所作所為讓兩岸民眾都感到十分失望,近些年來,在兩岸民眾的共同努力之下,臺海得到穩定,但是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民進黨當局卻盲目的「親近美國」,疏遠大陸,為了更好地向美國表示自己的忠心,開始限制大陸的影音APP,這樣的做法讓人們看到了民進黨的醜惡嘴臉。
  • 臺灣民眾抗議美豬,民眾反對情緒激烈
    作者:鄧鄧審閱:臨既近日在臺灣的立法院門口爆發了激烈的群眾抗議活動,抗議活動的主題是反對民進黨當局進口美國瘦肉精豬肉,事情的起因是因為前不久,民進黨當局宣布開放美國含有瘦肉精豬肉的進口抗議團體成員各異‍雖然說這次抗議團體只有30個人左右,但是這30個人中每個人的社會角色,都是十分不同的
  • 看臺灣:臺灣民眾情系中山先生
    在此前後,臺灣民眾紛紛通過不同方式,深情緬懷中山先生豐功偉績,表達他們對中山先生的景仰和追思之情。他們細數中山先生與臺灣的深厚淵源,感念中山先生當年對臺胞的深厚感情,並冀望以中山先生為媒,深化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 蔡英文妄想得到臺灣民眾「體諒」?
    可即便是蔡英文表面上把姿態放得這麼低,但臺灣民眾並沒有想要體諒她,相反地,蔡英文讓美國「萊豬」入臺,卻引來了臺灣豬肉市場的一片混亂。 此外,臺灣豬肉的價格連連攀升,「臺灣豬」的標識也變得混亂不堪,就連一些賣羊肉的攤位上都掛上了「臺灣豬」的標識。可即便如此,消費者難免會在心裡打鼓,對此有一些小商販們則哭訴,「生意掉了三成。」
  • 臺灣民眾:美國都不怕共產主義教育 臺灣怕什麼
    【作者】胡一淵(臺灣)  美國都不怕「共產主義教育」,臺灣又怕什麼呢?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 下一步就看臺灣當局如何對待學歷認證問題了,我所認識的在大陸高校就讀臺生父母們都這麼說。  臺灣的教育基礎其實多數來自大陸數千年的文化背景,這是任何政治派別都不得不承認的地方,脫離了整個民族歷史,其實臺灣就剩下一口聽不懂的臺語和刀耕火種的蠻荒。因此從文化上看,兩岸教育本來就是一種。另一方面,臺灣教育部門至今不願意承認大陸學歷,其官方理由就是對於大陸政治意識形態教育的否定。但是據我所知,其實臺生在大陸,是可以不學習大陸的政治教育的。
  • 蔡英文,註定會被臺灣民眾拋棄
    不過,當「美臺」雙方沆瀣一氣之時,臺灣民眾卻再也坐不住了。,因此才會在距離中天關臺的最後一個周末,在新竹市舉行露營活動,希望藉此向民進黨當局表明,臺灣民眾有守護自己民主價值跟選擇的權利。更過分的是,民進黨當局不僅在最為重要的食品安全問題上沒有給臺灣民眾留有選擇空間,就連搜集訊息的權利都要被沒收。
  • 臺灣民眾對未來一片茫然
    「臺灣民眾快樂幸福嗎?」臺灣經濟日報昨日發表社論指出,經濟活力不再,政治社會更是烏煙瘴氣,臺灣民眾對未來一片茫然迷惘,職場員工更擔心明日有被裁遣失業的可能,生活在不安定中。臺灣民眾生活在這樣的情境中,是快樂幸福或是痛苦,應一探究竟。
  • 臺灣新聞臉:蘇貞昌,臺灣民眾最討厭政客
    近日,綠營機構「臺灣民意基金會」公布最新民調,在臺灣民眾最討厭的政治人物中,臺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位居第一,引發各界議論紛紛。還記得,早在今年2月,同樣是「臺灣民意基金會」所做的民調,當時,蘇貞昌以超過68%的支持度創下新高,如今卻成了臺灣最討人厭的政客。那麼,這段時間到底發生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