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萊豬」(含瘦肉精美豬)進口一案,搞得「朝野」一陣混戰,施政團隊「大內宣」把自己打得灰頭土臉,蘇貞昌牽拖業者,還急得蔡英文數度親上火線救援,到現在臺灣民眾都還在全力反抗中。
沒想到臺「駐日代表」謝長廷卻在此時湊上一腳,4日晚間在其個人臉書列出此次返臺的工作事項,其中就包含「日本東北食品解禁與否」,此言一出,引發島內各界擔憂。
他說核食如果科學鑑定沒有輻射就應該開放,看來,謝長廷如果沒把這事辦成是不會罷休的,畢竟這是他「助日」(「駐日」)任內唯一的一件大事。
2021年3月11日是日本福島核災10周年,近日「臺日交流協會」人員拜訪「朝野」人士,盼核食禁令明年能有所突破。而2018年「反核食公投」也已經兩年,效力屆滿。
近日,臺立法機構負責人遊錫堃證實,謝長廷日前返臺有跟他談及得面對核食議題。或許他是認為「萊豬」都已經要進口了,核食遲遲無法解禁,是工作不力的表現吧!謝長廷推銷日本核食的立場很明確,他說「我們應該採取歐美國家的立場,而不是大陸的立場。」
對此,臺灣《中國時報》發表評論道:
這是什麼邏輯?美國是出口「萊豬」的國家,大陸根本就不進口「萊豬」,我們有什麼理由跟歐美、不跟大陸?難道臺灣民眾的健康沒有意識形態重要?對於是否受到日本的壓力,謝長廷不願明說,但坦承「反核食公投」兩年屆滿,日本方面的確有關心。對於外傳日本明年是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的主席國,開放進口核食或許就是臺灣地區加入的門票,謝長廷也表示這可能有關係。對於謝長廷的這番說法,有臺媒質疑,這是在當日本的翻譯機嗎?面對各界質疑,謝長廷搬出大陸做「擋箭牌」。
請問謝長廷,是政客不尷尬重要,還是民眾的健康重要?
針對謝長廷此時回臺一事,臺灣網絡觀察家朱學恆指出,「駐日代表」謝長廷返臺,需花28天在臺日兩地隔離,他如此大費周章,其實肩負重大任務,就是為了解決核食輸入問題。朱學恆說,2018年通過「反核食公投」後,日本外務省和農林產省對臺灣非常不爽,在任何外事場合,都會提開放福島周邊食品的事,但去年民進黨當局囿於政治實力,不敢違逆「公投」的民意,但日本從未減少給予壓力,甚至擺明了臺灣想談CPTTP,就得先解決核食問題,所以謝長廷才會迫不及待返臺。朱學恆推測,核食解禁要花時間談,明年3月可能太快,但有可能會在明年6、7月,2021年將是臺灣食安挑戰很熱鬧的一年。但臺灣真能如願以償,用核食解禁換到CPTPP?他勸大家別想太多了。
島內知情人士指出,「美萊豬、日核食」的開放、解禁,一直都在民進黨當局的劇本中,設定的時程就在今年底、明年初,連帶也牽動「駐日代表」謝長廷下、邱義仁上的人事布局;參與國際及區域經貿體系只是合理化的說詞,關鍵是在民進黨當局的美國、日本、大陸戰略布局上,為了對抗大陸,親美、親日是必然的選擇,解決美國「萊豬」及日本核食問題也是必然的結果。
圖為2016年臺灣島內反核食遊行活動
對於謝長廷回臺談核食解禁,臺灣網友紛紛留言表態:
開放核食是與日本談CPTPP的先決條件,還不是門票!
核食若沒問題,日本人早吃光光了。
叫大家吃完有毒豬肉,再接著吃含有核汙染的農林漁產品,行,真行的爛「政府」!
所以我們都是「食驗品」嗎?!
所以以後買日本進口商品要攜帶輻射偵測器!
雖說「反核食公投」已滿兩年,但不代表這個公投結果失效了。民進黨為了強化和「美日聯盟」,不惜犧牲臺灣民眾的健康,結果和美國的「雙邊貿易協議」(BTA)連影子都沒有。這次開放日本核食也一定會說是為了加入CPTPP,然而,談判是把籌碼握在手上,而不是先投降再上桌。以民進黨當局沒見過世面的的談判技巧,進口核食一定和進口「萊豬」一樣,最後是賠了夫人又折兵。難道臺灣民眾只能吞下「萊豬」後再等著吞核食嗎?更多點評,敬請關注今晚22:05播出的東南衛視《海峽新幹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