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為何古代饑荒時,百姓寧吃土也不啃樹皮?現在知道真相了
文|筱雙
在中國悠久的歷史中,許多的回憶是令人感到無比的哀傷的。很多人就此離開人世;又有很多人就此消失在不同歷史舞臺之中。現在的我們可能再也體會不到什麼叫飢餓了。回憶中國的歷史,那些不平凡的歲月。不知道還會有多少人對當年的一場天災人禍、一次次的饑荒,而感到難過了。「吃土」這兩個字,在現在是一個比較新興的詞彙。吃土表示著:最近手頭上緊。現在的年輕人經常會在空間等,發表自己的心情帶上這兩個字。可真正認為「土」可以吃的人是少之又少的。
中國歷史上,在農業時期很容易出現大量的饑荒事件。百姓在沒有正常的食物吃的時候,會選擇一切可以吃的東西來讓自己生存下去。比如草的根、樹皮、觀音土等。這些在當時的情況都算不得什麼!令人最感覺害怕的,父母為了生存,把自己的孩子交出去換糧食,或者是傷害自己的孩子來,滿足自己生存下去的需要。那麼觀音土是什麼。土,真的可以吃嗎?
每逢國家發生大型饑荒事件,只要能行走的動的人,都不會在家逗留,每個人都為了生存而出去尋找食物。具體尋找到的食物,可以說是無法形容了,只要能使用或做出來的,人們都會咽下。在1942年大型饑荒事件,有許多村民為了吃觀音土可以用雙腿行走60裡路。還有很多人為了搶奪觀音土,給自己保命,進行大量爭奪,給彼此都造成了重大的傷亡。或許人們也只有到真正無路可走的時候,才會選擇把所謂的「土」當成自己的食物吧。
饑荒時期,觀音土是如何食用的呢?普通家庭把觀音土和野菜一起烹飪,用清水煮。首先把觀音土中的大型顆粒祛除,然後在鍋中放入水、土。再把野菜洗乾淨,用觀音土和野菜捏成丸子的形狀。放在鍋中蒸熟,像吃饅頭一樣的吃。另一種方法便是用油來烹飪。但是這個樣的做法普通家庭是做不起的,也只有富豪家庭才能這麼去做。
那麼為什麼不吃樹皮呢?樹皮,總比人們傳統觀念上所認為的土應該好吃多了吧。可某些時刻下,連樹皮都沒得吃了。就算還有樹皮存在,樹皮也分好吃,和不好吃。所謂的好吃,只能說可以咽下去,難吃便是難以下咽,比毒藥還苦澀吧。例如楊樹的樹皮,樹皮不好脫落。吃下去可以把人的肚子撐到如同孕婦般。整個樹皮窩藏在人的腸胃裡無法排洩出來,肚子脹大。人總是會餓,等下次餓的時候再吃東西的話,肚子裡的樹皮依然無法排洩出來。時間長了,人就會被憋死。吃樹皮也是冒著相當大的風險的。
大量食用觀音土會造成,嚴重的後果。雖看起來細膩,可以使用。但這種觀音土,又名膨化土。人在吃了飯後便會喝水,但這種土遇水後便會大量的膨脹。假設一個人,大量食用觀音土。由於觀音土的特性是十分的幹的,人必須需要喝水。那麼水在人的腸胃裡和觀音土相融合,這些土便會膨脹,然後在水的作用下凝結成一個球形。
當這些土逐漸累積、膨脹起來後,它們就會無法無法消化,無法從自己的身體中排洩出來。所以很多窮苦人家大量食用觀音土後,雖然暫時保證了自己的生命,但最後還是被活活的給撐死了。觀音土,可能是當時在饑荒中的老百姓中,最後一絲對自己的寬慰吧。
在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對於中國總體人口來說影響最大的便是饑荒。中國經歷了許多不安分的年代,人口滅絕也是一次又一次。在每個朝代更替時候,上個朝代的人民死亡率80%算是很好的數據了。那麼饑荒更加深刻影響中國人民群眾的發展。因此,回顧歷史,展望未來。當你吃著一口一口肉,以及那些的美食,你還忍心再浪費嗎?
你享用的是我國幾千年來,那些先祖為了防止自己餓死、防止自己無法生存下去,所研究下來的各種美食。在中國,各種食物的,不同部分都能被充分利用,並且做的的充分美味。如今的我們,活在一個什麼物質都不缺乏的年代。不用擔心國家被外來勢力侵犯;不用擔心無處可住;不用擔心飢餓纏身,我們更應該勤儉節約,不忘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