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危險會避險,安全文明出行
今天是第九個「全國交通安全日」,今年的主題是「知危險會避險,安全文明出行」。這些交通安全常識,家長要講給孩子聽。
兒童缺乏自我保護技能,易受交通傷害
兒童缺乏交通安全知識和自我保護技能,使他們成為最易受到交通傷害的人群。
小學生和學齡前孩子的身材都比較矮小,他們的視野不能越過小轎車、長凳或灌木,而他們也較難被司機觀察到。
孩子騎車安全意識淡薄,應變能力差,加上兒童應變能力不夠,遇到緊急情況時往往不能正確處置,極易導致交通事故。
五大容易被忽視的兒童交通安全細節
過馬路時猛跑、橫衝直撞或忽然折返。
「過馬路要走斑馬線」,「紅燈停、綠燈行」......這些都是小朋友們常常聽說而且明白的道理。但在實際生活中,並不是所有能過街的地方都有紅綠燈,而且即使是行走在斑馬線上,如果存在猛跑、橫衝直撞、忽然加速或中途折返等行為也是有極大的安全風險的。小朋友過馬路前,要「一停、二看、三通過」。即使在斑馬線上,也要注意觀察,最好舉起一隻胳膊,以便讓司機更加容易看到你們。
從停有車輛的路側過馬路。
停止的車輛會遮擋來車方向駕駛人的視線,如果從這些車輛前面或中間突然跑出來,後面的來車根本來不及做出反應,非常危險。從停有車輛的路側過馬路要分兩步:1.停下來,觀察路邊停止的車輛是否即將起步;2.如果確定車輛是靜止的,要走到車輛前面,再次停下來觀察,確保沒有來車時再從容快速通過。
在小區道路、停車場、路側停車區域玩耍逗留。
車輛有盲區,孩子們身材本來就矮小,特別是蹲坐在地上的時候,起步和轉彎的車輛駕駛人很難看到,從而發生危險。小朋友們儘量不要在車輛周圍或車輛可能行經的區域玩耍逗留。
乘車時將頭、手或身體其他部位伸出窗外。
乘車的時候,把頭、手等身體部位伸出車窗或天窗,是極其危險的做法,因為車輛在行進的過程中,伸出窗外的身體部位很可能會與旁側的樹枝、交會的車輛以及其他車外物體發生擦碰,造成危險。小朋友們乘車時千萬不要把頭、手或身體其他部位伸出窗外!
不滿12周歲騎車上路。
我國法律規定,12周歲以下兒童不能騎車上道路行駛。這是由於孩子對複雜的交通環境缺乏準確的認知和判斷,如果騎車上路的話,很可能會發生危險。小朋友如果不滿12周歲的話,不可以騎車上路。
帶孩子駕車出行,家長要注意如下事項
抱著兒童坐車有危險,兒童坐副駕駛即便系了安全帶也很危險。家長要重視道路交通安全,正確給孩子使用安全帶,並根據兒童年齡、身高和體重合理使用安全座椅。
交通安全口訣要牢記
五要
行人要走人行橫道
走路時要集中精力
過馬路要遵守信號燈
要走過街設施和人行橫道
要認識交通標誌
五不要
不要在道路上踢球、玩滑板
不要嬉戲打鬧
不要翻越護欄
不要隨意橫過馬路
不要扒車、追車、拋物擊車等
來源 | 綜合自健康中國、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微信號
更多教育信息
下載中國教育發布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