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家開發新型生物墨水,能直接「列印」出骨組織

2020-12-16 前瞻網

3D列印技術不僅能用於工業,在醫學上也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此前,許多科學家已經在研究利用3D列印技術直接「列印」出人體組織。

近日,Akhilesh K. Gaharwar博士,一名副教授,已經開發出一種高度可列印的生物墨水,作為生成解剖級功能組織的平臺。

這項研究最近發表在美國化學學會的《應用材料與界面》雜誌上。

生物列印是一種新興的增材製造方法,它利用水凝膠等生物材料,將它們與細胞和生長因子結合,然後列印出模擬自然組織的組織樣結構。

這項技術的一個應用可能是設計針對病人的骨移植,這一領域正引起研究人員和臨床醫生的興趣。

通過傳統的治療方法處理骨質缺損和損傷往往是緩慢和昂貴的。

Gaharwar說,發展替代骨組織可以為患有關節炎、骨折、牙齒感染和顱面缺陷的病人創造令人興奮的新療法。

生物列印技術需要充滿細胞的生物材料,它們可以像液體一樣通過噴嘴流動,但幾乎一沉積下來就會凝固。

這些生物墨水需要同時作為細胞載體和結構成分,要求它們高度可列印,同時提供一個穩定的、對細胞友好的微環境。

然而,目前的生物油墨缺乏足夠的生物相容性、印刷性、結構穩定性和組織特異的功能以將這項技術應用於臨床前和臨床應用。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Gaharwar的研究小組正在努力開發先進的生物墨水,即納米工程離子-共價糾纏(NICE)生物油墨。

NICE生物墨水是兩種加固技術(非加固技術和離子共價網絡技術)的結合,它們共同提供更有效的加固,從而形成更堅固的結構。

一旦生物印刷完成,充滿細胞的NICE網絡交聯形成更堅固的支架。

這項技術使該實驗室能夠對人體部分進行全面的、細胞友好的重建,包括耳朵、血管、軟骨甚至骨骼部分。

生物印刷後不久,封閉的細胞開始沉積富含軟骨樣細胞外基質的新蛋白,隨後在三個月內鈣化形成礦化骨。

幾乎5%的列印支架由鈣構成,類似於松質骨,松質骨是脊椎骨骼中常見的海綿狀組織網絡。

為了了解這些生物列印的結構如何誘導幹細胞分化,使用了一種被稱為全轉錄組測序(RNA-seq)的下一代基因組技術。RNA-seq在特定時刻捕捉細胞內所有遺傳信息的快照。

該團隊與德州農工大學健康科學中心的Irtisha Singh博士一起工作,後者是該團隊的聯合調查員。

Gaharwar說:「3D生物列印的下一個裡程碑是生物列印構建體在功能組織生成方面的成熟。」

「我們的研究表明,我們實驗室開發的NICE生物墨水可以用來製造3d功能性的骨組織。」在未來,Gaharwar的團隊計劃展示3d生物列印骨組織的體內功能。

此前,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究人員展示了一種新技術,能夠在平面上快速列印多達10種不同類型的細胞或蛋白質的複雜圖案。

加拿大的一組研究人員則已經成功地試驗了一種新的手持3D皮膚印表機,這種印表機可以通過直接在傷口上「列印」新的皮膚細胞來治療嚴重的燒傷。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原文來源: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0/05/200519140407.htm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Mater:生物3D列印高彈性墨水用於半月板纖維軟骨組織再生
    基於水凝膠的生物模式由於結構完整性,機械穩定性和可列印性差,降解快而受到限制。合成聚合物並不能提供適當的生物微環境,這會導致細胞粘附能力降低,從而導致植入物整合性下降,也會出現出緩慢的降解和不適當的機械剛度。目前,正在引入更先進的生物墨水系統來克服這些當前的挑戰。
  • Nature子刊|Mikos院士萬字長文詳論:骨組織工程材料設計策略
    2020年,組織工程領域國際知名專家,Tissue Engineering雜誌主編,美國工程院、醫學院兩院院士,美國萊斯大學Antonios G.作者描述了在骨組織工程中使用生物材料(特別是聚合物、生物陶瓷、金屬和複合材料)的目標和要求,重點介紹了它們在人類治療和疾病建模中的應用。還討論了材料設計路徑中的關鍵考慮和決策,並概述了最有前途的製造技術,即3D 列印和電場輔助技術。 最後,我們強調了在開發理想的骨組織再生材料方面未滿足的需求和挑戰。
  • EFL投影式光固化生物3D列印四大亮點
    >作為生物3D列印的必備基礎耗材,生物墨水的性能直接影響列印效果和生物學功能,是否具備豐富且可靠的墨水方案也是衡量生物3D印表機性能的關鍵標準之一。通過對墨水材料的光學、流變學等特性研究,建立了光固化列印模型,以此分析出關鍵列印參數與列印精度的規律關係,給出了可列印性評價標準,可實現上述墨水的高精度列印,且細胞列印存活率>95%。目前EFL系列生物墨水已被國內外數百個課題組批量應用。
  • Infect & Immun:科學家有望開發出新型瘧疾疫苗
    2018年7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刊登在國際雜誌Infection and Immunit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澳大利亞墨爾本沃爾特和伊麗莎-霍爾醫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高水平的惡性瘧原蟲抗體或能幫助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兒童有效抵禦嚴重的瘧疾感染,如果兒童機體中有針對惡性瘧原蟲特殊短鏈胺基酸序列的高水平抗體的話,那麼其在臨床上的發病率或許會明顯降低
  •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開發可生物可降解的礦物3D列印植入物
    中國3D列印網8月31日訊,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材料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基於添加劑製造的程序,用於製造具有規則孔隙率的鎂支架。雖然鎂可以被身體吸收作為礦物質,但由於其高度氧化性質,通過常規3D列印技術進行處理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
  • 泰國國立政法大學研製出可觸摸的墨水 盲文列印成本低得多
    泰國國立法政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研發出一種便於盲人閱讀的新技術,名為Touchable Ink——可觸摸墨水。
  • 科學家發明仿生蘑菇電燈 3D列印細菌光合作用功能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11月7日報導稱,科學家發明了一種能發電的仿生蘑菇,他們用3D列印的細菌和細小的電線覆蓋蘑菇生長,菌蓋上3D列印的細菌通過光合作用提供能量。這可能聽起來像《愛麗絲漫遊仙境》裡的故事,但科學家已經發明出一種可以發電的蘑菇,他們用3D列印的細菌和細小的電線覆蓋蘑菇,可以產生足夠的能量來點亮LED燈。科學家稱,真菌的生長提供了遮蓋物、水分和營養,而菌蓋上的3D列印細菌通過光合作用提供能量,在細菌旁邊列印的微小石墨烯可以捕獲光合作用中微生物釋放的電子,產生生物電。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提出基於矽基彈性-基因激活生物活性材料的骨組織...
    矽基生物活性醫用材料如生物活性玻璃、矽酸鹽陶瓷等是一類重要的生物醫用材料,具有優越的骨整合能力、成骨誘導活性、創面修復活性和生物安全性,在骨組織再生與替代、軟組織創面修復、藥物基因遞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潛力和價值。然而傳統矽基生物活性材料力學脆性大、彈性差、降解慢,大大限制了該類生物醫用材料的再生醫學應用範圍。
  • 4D列印的魔術
    中國醫生用4D列印氣管支架幫助病人解決呼吸問題《環球》雜誌記者/郭爽美國羅格斯大學和義大利比薩大學組成的研究小組近日利用4D列印方法製造出了具有極強組織黏附力的微針。這種微針微創、無痛且易於使用,可完全代替皮下注射針頭,完成遞送藥物、採集血液等醫療工作。
  • 以色列列印出可食用的、高1釐米的養殖牛肉脂肪結構
    這項合作是以色列同類項目中的第一個試點項目,將使SavorEat與系列產品一起進行產品開發和系統安裝;還將測試遍及歐洲、亞洲和美國的市場接受度。   Vizman繼續說道:「展望未來,SavorEat將利用從IPO籌集的資金來促進開發,增加試點測試並支持技術的商業化。目前正在尋求國際合作夥伴關係,尤其是在美國,希望在TASE上市有助於進一步發展全球合作。」
  • 谷市場研究 l 可低溫3D列印的超高彈性生物陶瓷骨再生支架材料
    美國西北大學和伊利諾斯大學健康大學的Ramille N. Shah博士研究團隊研發了一種可在相對低溫環境下進行3D列印的生物活性陶瓷油墨,可用於製造植入體內的骨再生支架,支架具有超高彈性,材料中含有高比例的羥基磷灰石。超彈性生物活性陶瓷骨再生支架。
  • 3D列印珊瑚,生物反應器促進微藻生產生物燃料
    英國劍橋大學海洋科學家丹尼爾·王普拉瑟爾特博士(Daniel Wangpraseurt )說:「通常你所擁有的東西表面的光線太多,而當你進入更深的地方時光線卻太少。」他正在研究如何最好地種植微藻。有效生產生物燃料首先要找到生長微藻的最佳途徑。
  • 新加坡科學家研發3D列印牛奶甜品
    其實,3D列印技術可以根據進餐者的需求量身定製一餐的營養素,從而針對某些疾病進行食品調整,例如糖尿病。近日新加坡大學研發出基於乳製品的3D列印材料,用於製造可食用的3D列印美食。 通常,基於擠壓的印刷方法由於其低成本,柔韌性和分配基於液體的食品材料的能力而被用於製造這種加工食品。
  • 科學家有望開發出新型的抗抑鬱藥物
    2019年12月2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euron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範德堡大學醫學中心的科學家們在抗抑鬱藥物開發上取得重大進展,相關研究結果或有望開發出見效快、能更有效地緩解症狀且副作用較小的新型抗抑鬱藥物。
  • 3D列印不僅能為杜拜蓋辦公大樓,未來還有望替代眼角膜移植
    3D列印眼角膜早在2018年,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就通過幹細胞中提取研發的"生物墨水",海藻酸鹽和膠原蛋白的混合物,用3D列印技術列印出了世界上首個人工角膜。隨後,各國在3D列印角膜的研究上都有斬獲,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再生醫學公司Precise Bio已經將3D列印人工角膜移植到動物體內,驗證了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印度一家名叫Pandorum的生物科技公司,研發出的3D生物列印角膜組織可以促進眼睛傷口的無傷口癒合,也已經進入到了動物研究;韓國浦項科技大學也使用透明生物墨水成功列印了人工角膜
  • 科學家用神經元和光致肌肉組織打造新型生物機器人
    好消息是,來自伊利諾伊大學的一支科學家團隊,剛剛描述了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 —— 一種純粹由運動神經元、肌肉組織和光線混合推動的生物機器人。新型雙尾生物機器人想像圖(圖自:Michael Vincent / New Atlas)新方案結合了最近十年來的集成心肌細胞技術、以及光致推進系統,這種新型生物機器人能夠自行走動和遊泳。
  • 301醫院郭全義團隊Bioactive Materials|生物3D列印仿生半月板
    隨後,採用了具有雙噴嘴+多溫度列印功能的定製生物3D列印系統(上普BioMaker),以整合聚己內酯(PCL)和載有半月形纖維軟骨軟骨細胞(MFCs)的GelMA / MECM生物墨水的優勢,從而完成了具有最佳仿生性的仿生半月板支架形態和成分方面的特徵。此外,進行細胞存活力,力學,生物降解和體內組織形成以確保支架具有足夠的可行性和功能性,從而為其在組織工程中的應用提供可靠的基礎。
  • 肯德基正在用3D生物列印技術生成雞塊
    肯德基作為全世界規模最大的雞肉消費企業,摸索出了一條可持續的「做雞」思路。他們與俄羅斯的一家生物公司,正在合作進行雞肉3D生物列印解決方案,共同努力開發世界上第一批實驗室生產的雞塊。這些3D列印的雞塊在口味和外觀上都與肯德基的原產品相似,但生產起來更加環保,而且對雞沒有傷害。
  • 4D列印躍入眼帘:能讓列印物「活」過來
    所謂的4D列印新技術,是指研究人員可以利用它列印出隨時間而變化的動態3D結構。據科學家介紹,這樣的4D列印技術可能有一天能被利用於各個領域,從醫療植入到家用電器。現在的3D列印材料主要源於如塑料、陶瓷、玻璃、金屬,甚至一些不常用的材料如巧克力和活細胞等等。然而像普通印表機一樣將材料像墨水一樣鋪上進行列印,但不同的是3D列印技術製造出3D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