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金雀山漢墓帛畫:千年風採藝術佳品

2020-12-15 大眾網

  1976年春,臨沂地區文化局設立文物組和文物店。地區文物組成立後,從各縣抽調文物幹部在臨沂城南金雀山、銀雀山漢墓進行發掘工作。1976年5月,在金雀山9號漢墓發掘出土了一幅帛畫。

  9號墓葬具為一槨一棺,棺蓋及四周裹以麻布,棺的兩端各用三股麻繩繞三匝,將棺和麻布捆緊,繩頭用環形結扣,彩色帛畫平展於棺蓋的麻布之上。該畫長200釐米、寬42釐米。上部距棺頭低下19釐米,下部長出棺蓋下垂10釐米。帛畫以紅色細線勾勒,平塗色彩,設有藍、紅、白、黑等色。畫幅剝蝕較嚴重,但畫面尚可辨認,描述了在雲空和日月之下,瓊樓帷幕之中,墓主人及其親屬、賓客僕從等起居、歌舞、生產、遊戲等情景,主要內容自上而下分層描繪了8組景物,又可按其內容性質分為天上、人間和地下的表現。頂部是日月並升,日中有金烏,月中有蟾蜍、玉免,日月周圍襯以流暢的雲朵,日月之下是象徵仙境中的瓊閣和蓬萊、方丈、瀛洲3座仙山。第二部分從樓閣前的帷幕以下開始,展示了墓主等24人活動的場面,分為5層,分別為侍從向墓主拜候、管弦演奏與歌舞、官吏相迎、紡績與問醫、角牴表演。第三部分是帛畫下段,描繪對稱奔騰的兩條龍,漫漶不清之處似有怪獸。

  關於棺上覆蓋帛畫,1972年至1973年發掘的湖南長沙馬王堆西漢軑候墓出土的「遣策」中有「非衣」一詞,認為即為帛畫,亦即後來的旌幡之類。尺寸一般和棺槨的長度相仿,在今人喪葬風俗中,也常有用紙或者絲織品等繪以人物形象(俗稱靈幡),或銘記死者生前事跡(俗稱銘旌),祭悼時張掛於靈堂,出殯時,引為前導,送葬的人要將其高高舉起,走在棺槨之前,入葬時將作為隨葬品覆蓋在棺槨上。帛畫主題表達與其作為旌幡的功能一致,主要反映了導引墓主升仙的意識,在功能傳達上古今無殊。

  繪畫就涉及到構圖,尤其在遠近透視等技法還未完全被掌握的當時,繪畫者只能用高下層次和左右排列來描述時空的先後開展,這在春秋、戰國時期早就有所發軔,可以從戰國時期《人物御龍》和《人物龍鳳》帛畫上看到端倪,後來到馬王堆、金雀山出土的帛畫,更為這種設計思想的進一步運用,創造了布局結構的實例。色彩渲染方面,可以結合同時期的壁畫、畫像石和畫像磚等出現的色彩形式,除了勾線和重彩平塗方法外,也有淡彩渲染,色彩除了三原色之外,也會大量使用間色。這對增加畫面色調的變化和形象的鮮明性的提高起了很大作用。

  該帛畫出土後經當時臨沂地區文化局文物組組織專家進行了臨摹,其中劉家驥在1977年的《金雀山西漢帛畫臨摹後感》一文中論及:「這幅帛畫的繪製方法,主要是以淡墨線和硃砂線的靈活運用,先起畫稿,然後分別用各種顏色平塗方法繪出畫意,最後以硃砂線和白粉線做部分勾勒。……所用顏料基本與馬王堆帛畫相似,分別採用了礦物色的硃砂、石黃,動物色的蛤粉和植物色的青黛等顏料」。

  就題材論,帛畫中涉及到神話傳說、人物拜謁、生產紡績、宴饗舞樂、天象星宿、祥禽瑞獸等等,但所有的表達是為告慰亡靈、祈求升仙。

  從戰國到漢初,統治階級用方士尋求神仙長生之術,以黃老無為之學安定天下,西漢晚期,在對內尊儒術、外施仁義的禮治下,思想深處神話封建君權,使讖緯之學盛行,東漢時儒生又把陰陽五行和讖緯之學納入經、史的述解變成天人合一、儒道糅合的封建禮教。董仲舒以「天人感應」說推出儒家三綱五常來維護封建統治秩序,而這種以讖緯為骨的新儒教,勢必重蹈方士神仙、神靈怪異的故轍,這就造就了繪畫除反映現實一定生活場面外,一定會涉及到天文、地理、陰陽五行、神靈怪異等題材。中國兩漢時代的藝術從本質上還是神本文化的延續,這種屬靈的務虛精神,一直在儒、道糅合的情況下受浸禮,繪畫有重真實的要求,但不是重對象一時一地客觀存在的現實,而是要想方設法去撇開客觀對象,來追求「求神變,測幽微」,顯露對象自身存在的真實,認為只有這種真實,才是真正質有趣靈的、能與天為一的真實。所以繪畫的題材上就往往要超出現象的範圍,去追求「永恆」的真實。天象、星宿、陰陽、圖讖、祥瑞、神仙和人事相互作用,再加上佛學的內傳,在引導繪畫本身形神之辯探索的同時,也在傳達著成教化、助人倫的現實功能。

  文/車少遠 胡後彬

責任編輯:高娜

分享:

我要評論

相關焦點

  • 臨沂金雀山9號漢墓帛畫:人間極樂 羽化登仙
    1976年5月,考古工作者對臨沂市金雀山9號漢墓進行了發掘。該墓葬為長方形豎井穴,一槨一棺,棺四周及蓋板上均抹有灰膏泥,裹以麻布,兩端各繞三匝麻繩,棺內有骨架一具,並出土了一批陶器、漆木器、銅器等,其中最具有價值的是長江以北出土的唯一一幅保存完好的西漢彩繪帛畫,年代約為西漢前期。
  • 臨沂金雀山銀雀山劃分界限是什麼 歷史悠久以植物命名
    金雀山和銀雀山的命名是由這兩座山上隔山相望的金雀花和銀雀花來的,而這兩座山的歷史文化也是極為深厚的,尤其是銀雀山。   山東省臨沂市市區東南部有兩座山崗,古代相傳此處遍生一種灌木,春夏之交,此木鮮花盛開,花朵形似雲雀,東崗為黃色,西崗為白色,故兩座山崗得名金雀山和銀雀山。
  • 美麗臨沂:我夢牽魂繞的金雀山,銀雀山。
    路因山而得名: 來過臨沂的人都知道,臨沂市區有兩條著名的路:一條是金雀山路;一條是銀雀山路。當年的金雀山、銀雀山,在後來蓬勃發展的城市建設中消失了美麗的身影,令人不勝唏噓。 如今,依金雀山、銀雀山命名的金雀山路、銀雀山路,高樓林立,車水馬龍。
  • 臨沂金雀山銀雀山的由來 居然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故事
    臨沂市的小夥伴都知道,臨沂市蘭山區中心有兩條重要的主幹道,即金雀山路、銀雀山路,此外,這裡也是歷史悠久的街道,著名的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就坐落在這裡,所以這一片也是臨沂市最繁華的地區之一,那麼你知道金雀山和銀雀山的起源嗎?
  • 臨沂老市委大院片區新建一處公園!佔地177畝
    銀雀山兵學文化公園的設計以漢代歷史為背景,加入與金雀山、銀雀山墓群出土文物相關的文化元素,回溯千年前古代臨沂地區歷史文化與社會面貌,打造臨沂千年歷史文脈。方案設計以「溝通千年文脈,探尋竹簡故事,打造臨沂文化金名片」為目標,讓文物融進生活,突出兵學主題的文化性、特色性,貫徹「以人為本」服務理念,拓展市民公共活動空間。
  • 臨沂皇山公園門票價格多少 有什麼值得遊玩的特色
    皇山公園位於臨沂經濟開發區西北角的小皇山,經過規劃建設後不再只是一座荒蕪的小土嶺,它處於市區旅遊線上,具有重要的保護利用價值,臨沂經濟開發區正在此建設皇山公園。小皇山遺址公園建設項目定位為「日出東夷、鳳舞沂蒙」。   在臨沂經濟開發區西北角,有一座小山包,名曰小皇山。2005年2月,一次偶然的道路施工,從此改變了它的命運。
  • 湖南省博物館珍藏的西漢T形帛畫 憑什麼登上《國家寶藏》
    其中,湖南省博物館珍藏的西漢T形帛畫,受到了《國家寶藏》濃墨重彩的介紹。西漢T形帛畫有何魅力,得以登上《國家寶藏》欄目?我們且從頭說起。西漢T形帛畫又叫馬王堆漢墓帛畫,顧名思義,出土於長沙馬王堆漢墓。馬王堆漢墓一共出土了5幅帛畫,其中1號墓1幅,3號墓4幅。
  • 馬王堆T形帛畫,真的是辛追夫人追求永生的招魂幡嗎?
    筆者:三體-小遙馬王堆漢墓的出土,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尤其是千年不腐的女屍辛追夫人,令人感到十分驚奇。隨著考古研究的不斷深入,馬王堆漢墓一共出土了3000多件珍貴文物。近年來,考古學家們專注於對墓主人的身份以及相關信息進行解讀,並且得出辛追夫人本名為「避」的結論,她墓中出土的T形帛畫同樣值得人們深思。據悉,T形帛畫以猩紅色為底,上面有錯綜複雜的圖案,由於年代久遠並且形狀特殊,考古學家對此傾注了大量心血。
  • 臨沂最古老的金雀花在哪裡 背後的故事很傳奇
    與金雀花齊名的還有銀雀花,在臨沂,不知道這兩種花不能自稱臨沂人,如今這兩種花在;臨沂已經瀕臨滅絕,主要在臨沂市動植物園內培育。而關於這兩種花,還有著那動人的傳說。   金雀花、銀雀花的學名統稱雀梅,在臨沂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
  • 馬王堆漢墓帛畫(魂兮歸來!)——孩子們的中國博物館之旅 | 羅米解說
    馬王堆T形帛畫,西漢,湖南省博物館楚人信巫鬼,所以對於魂歸何處總是想得很多,他們有一套完備的招魂儀式,期望魂魄能夠聽到親人的召喚歸返陽間
  • 臨沂這座公園批前公示
    為進一步完善、優化銀雀山兵學文化公園項目規劃設計方案,加快項目推進工作,7月23日,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外觀設計方案討論會在兵學文化公園項目現場會議室召開。會議聽取了設計單位根據《國家文物局關於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銀雀山、金雀山墓群保護範圍內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建設項目意見的函》優化後的設計理念並展示了設計效果圖。
  • 辛追墓T形帛畫:穿越2000年帶你「升仙」
    沉睡了近2200年的辛追墓T形帛畫1972年,被評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寶之一的馬王堆漢墓被發掘。沉睡2000年不腐的長沙國丞相軑侯利蒼之妻——辛追夫人遺體及其T形帛畫出土。T形帛畫神秘恢弘,似衣而非衣,非衣實為畫,覆蓋在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錦飾內棺蓋板上,伴隨墓主人在地底沉睡兩千年。
  • 臨沂皇山公園門票價格有什麼好玩的 旅遊及景觀規劃介紹
    臨沂美景有很多,景色迷人的地方也不少,但是要說哪裡最值得去,皇山公園一定要來逛逛。   皇山公園位於臨沂經濟開發區西北角的小皇山,在沂河東岸,緊靠兗石鐵路的地方,也就是沂河橡膠壩的東側有一座小土嶺。
  • 臨沂這座公園批前公示!詳細位置確定
    為進一步完善、優化銀雀山兵學文化公園項目規劃設計方案,加快項目推進工作,7月23日,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外觀設計方案討論會在兵學文化公園項目現場會議室召開。會議聽取了設計單位根據《國家文物局關於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銀雀山、金雀山墓群保護範圍內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建設項目意見的函》優化後的設計理念並展示了設計效果圖。與會領導及相關人員認真聆聽了設計方案,並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意見建議。
  • 小埠東橡膠壩上美麗臨沂城
    小埠東橡膠壩上美麗臨沂城橡膠壩水利樞紐工程在發揮水利工程作用的同時,攔蓄1.6萬畝景觀水面--形成沂蒙湖,成為臨沂市民休閒、娛樂、觀光的好去處。2001年被水利部評為首批國家級水利風景區,是當時山東省唯一一家獲此殊榮的單位。  小埠東攔河橡膠壩建成運行後,臨沂城沂河兩岸防洪標準由20年一遇提高到了50年一遇,城區防洪保安能力大幅提升。
  • 沂河:臨沂人的母親河
    沂河又名沂水,源頭自山東省沂源縣田莊水庫上源東支牛角山北麓,經北流過沂源縣城後折向南,經沂水、沂南、臨沂、蒙陰、郯城等縣市,全長574公裡,流域面積17325平方公裡,集水面積4892平方公裡,被臨沂人親切地稱為母親河。相傳在遠古時代,沂蒙山區是一片茫茫大海。
  • 透物看文化|淺析湖南省博物館馬王堆漢墓陳列館文化內涵
    馬王堆漢墓之所以擁有如此高的地位,一方面是其擁有大量的未解之謎,但最終要的是,它擁有世界上第一個溼屍且其陪葬品豐富,涉及考古學、社會學、醫學、手工製造業等多個學科的研究。湖南省博物館馬王堆漢墓的文化內容非常豐富,筆者將其文化內涵大體概括為天文地理文化、醫藥養身文化、歷史哲學文化、飲食文化、永生文化、服飾紋樣文化、印染文化、色彩圖案文化、奴僕等級文化。
  • 揭秘馬王堆漢墓發掘始末
    集合曆年國內馬王堆帛書研究成果的《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一書由中華書局出版發行,56篇研究成果第一次集中展示墓中出土的所有帛書、帛畫、簡牘(包括殘片、空白頁等)。「似乎人人都知道『馬王堆』,但對大多數人來講,這三個字更像一個符號。」
  • 臨沂沂河哪裡好玩有什麼景點 順著河一路都有好玩好看的
    沿岸有魯山溶洞群、「沂源猿人」頭骨化石、大賢山織女洞、東安故城、並寨漢畫像墓、陽都故城、禹國故城、金雀山、銀雀山漢墓群、郯國故城等古蹟。岸堤、跋山、許家崖等大型水庫已建設成為重點的旅遊景點。   濱河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