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匆匆,時光荏苒,不知不覺中恩師已仙逝九年了。今年是恩師陳蓮笙道長誕辰100周年,上海市道協將舉行「陳蓮笙會長誕辰100周年紀念活動」。約我寫一篇紀念文稿,我欣然允諾。
認識陳蓮笙道長是在31年前的1986年中國道協代表會議上,當時我在中國道教學院專修班上學,列席了那次代表會議。記得陳蓮笙道長雖然已年近古稀,但身體健朗,精神矍鑠,容顏慈祥。
1994年冬,中國道協應臺灣高雄文化院蔡文先生邀請,組團赴臺灣參訪交流。陳蓮笙道長為參訪團團長,我和武當山王光德會長為參訪團副秘書長,協助陳蓮笙道長。記得我們參訪團一共43人,是當時大陸赴臺人數最多的一個參訪團。在臺灣期間,參訪團除參加高雄文化院「世紀昇平」法會外,還環島參訪遊覽了臺灣三十多個道觀和名勝。參訪團所到之處,均受到臺灣道教界的熱烈歡迎和盛情款待。每次雙方交流座談,陳團長都非常低調,他讓光德會長和我發言講話,他是要讓我們這些年輕人在外事場合多經歷一些鍛鍊,可謂用心良苦。
上世紀90年代初,道教正一派授籙事宜已經提到中國道協的議事日程。中國道協決定1995年冬至舉行第一次正一派道士授籙活動。當時已是中國道協副會長的陳蓮笙道長負責授籙的協調工作。經他建議,授籙前的座談會放在我們江蘇茅山道院召開。1995年3月10日,「道教正一派道士授籙座談會」在茅山道院九霄宮如期舉行,陳蓮笙道長主持會議,中國道協傅圓天會長也親自參加了會議。我參加了此次座談會並負責記錄。記得就是在此次座談會上,經陳蓮笙道長鄭重提議,按照道教傳統,結合中國道教現狀,正一派有道士授籙資格和授籙條件的為江西龍虎山天師府、江蘇茅山道院和湖北武當山。座談會還設立了「江西龍虎山授籙領導小組」 ,陳蓮笙道長為領導小組組長,我是小組成員。同時還確定了籙壇的三位大師:上海陳蓮笙道長、龍虎山天師府的何燦然道長和我們茅山道院的周念孝道長。1995年冬至,建國後中國道教第一次正一派道士授籙活動在江西龍虎山天師府隆重舉行,來自全國道教正一派的300多名籙生雲集龍虎山天師府,當時我有幸也成為籙生中的一員。授籙儀典如法如律,陳蓮笙大師登壇講經,臨壇演法。中國道教建國以來第一次授籙活動獲得圓滿成功,中國道教的教制建設向前邁進了一大步,陳蓮笙大師為此貢獻良多,可謂功不可沒。
1996年秋,也就是授籙後的第二年,陳蓮笙道長和丁常雲道長專程來茅山道院找我,商量在茅山道院授籙事宜。當時我覺得授籙資料不全,授籙的硬體和軟體均不具備,各項準備工作也不充分,就答應積極準備,創造條件。誰知1997年和1998年間,龍虎山授籙籙壇的三位大師中,茅山的周念孝大師和龍虎山的何燦然大師相繼羽化,三位大師走了兩位。1999年深秋,陳蓮笙道長和丁常雲道長再次來茅山商談授籙事宜,記得老人家那次來茅山發生的驚險一幕至今印象深刻感慨萬千。1998年11月8日,茅山露天太上老君銅像落成開光,開光期間,老君手掌心出現一個長約一米的巨大蜂窩,自然天成,蜂窩顏色與老君神像渾然一體,老君像開光後神奇的蜂窩已成為茅山一景。陳蓮笙道長一行那次來茅山也想看看老君手掌上神奇的蜂窩,由於老人家到茅山時已近傍晚,我特地下山接他時就沒上他的車,上海道協的駕駛員單師傅來過茅山多次,熟門熟路,所以我車就跟在他車後面駛向元符宮。茅山道協辦公室和接待室當時就在露天老君神像下面的太極廣場西側。誰知單師傅開車到太極廣場路口沒有轉進去,而是直接開上最上層的老君廣場,我的車尾隨陳會長的車上了老君廣場。那天天氣晴朗,夕日的餘輝照射在露天太上老君銅像身上,神光閃亮,神奇的蜂窩在老君巨大的手掌中隱約可見,陳會長坐在前座,大概單師傅和老人家都在聚精會神地看那神奇的蜂窩,沒想到老君神像西側的停車場和老君廣場之間設有一道護牆,落差足足有1.5米,我在車上看見陳會長的車直接向老君廣場駛去,絲毫沒有剎車的意思,我和車上的駕駛員姜師傅驚出了一身冷汗,大叫停車!停車!!但已經來不及了,陳會長的車一頭衝下……等我們的車停下來,只見陳會長的車衝下護牆又向前衝出約10米。我們急忙下車,趕到陳會長車旁,看到單師傅一臉煞白,驚恐未定,再看陳老會長,老人家神情自若,安然無恙,我們這才放下心來,小車有所損壞,但人均未受傷,真是老君保佑,福生無量。遭此意外驚險,陳老會長非但沒有批評單師傅一句,反而下車饒有興致地去瞻仰老君神像了。招待陳老會長的晚餐安排在茅山鎮上,席間單師傅站起身雙手捧起酒杯向陳老會長敬酒,以表歉意。誰知老人家不但沒有責怪他,反而安慰單師傅:「你也不是故意的,以後開車小心就行了。」寥寥數語,足見陳蓮笙道長慈悲寬容的胸懷和品德修養的高深。第二天上午,陳蓮笙道長和丁常雲道長在茅山道協談到茅山授籙事宜,老人家的一些話更讓人感受到他對我們道教事業發展的一片虔誠之心。記得陳蓮笙會長當時是這麼對我們說的:「道教正一派授籙是道教教制建設的一件大事,道士不授籙就不算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道士,法師不授籙做道場法事就不靈光,發符召將就沒有用,因為他們沒有名登道位。1995年之後道教就再也沒有授過籙,現在全國有幾千座道觀,不授籙怎麼能行,道教怎麼能延續道統,健康發展。上次龍虎山授籙的三位大師走了兩個,我也一大把年紀了,恐怕時日不多了。趁現在我還能走動,茅山授籙我還可以幫幫你們的忙……茅山是道教名山,福地聖境,歷史上高道輩出,許多宗師大家都曾在茅山受過法籙……我是正一派老道士,如果哪一天我走了,想在茅山借一席之地棲息……」
2007年農曆2月初8(陽曆3月26日),這是我一生中最難忘的日子,這一天我正式拜陳蓮笙道長為師。陳道長是我入道以來真正意義上拜的第一個師父。拜陳蓮笙大師為師是我多年的心願,但我自知才疏學淺,道行不高,故一直藏於心底,難以啟齒。也是機緣殊甚,2005年上海白雲觀落成暨神像開光,2006年上海欽賜仰殿老君神像開光,期間丁常雲道長和吉宏忠道長談到重慶縉雲山紹龍觀住持拜陳蓮笙道長為師之事,又談及江西李紹華道友和張繼勤道友想拜陳蓮笙道長為師之事,我這才把心中多年的心願向兩位道兄提出,兩位道兄均表示可以向陳蓮笙大師引薦。2006年9月,重慶縉雲山紹龍觀舉行《太歲神傳略》一書降受發行儀式,期間見到陳蓮笙大師的兒子陳耀庭教授,我又當面向陳耀庭教授提及拜師一事,耀庭教授答應一定向父親稟告,並願意促成師徒之緣。2007年3月26日,我和江西李紹華道友、張繼勤道友、陝西劉世天道友、蘇州薄建華道友、韓曉東道友前往上海拜師。上海城隍廟法務團專門為我們六位道友舉行了拜師科儀。在上海瑞金醫院,我們六位道友向陳蓮笙大師行了拜師禮,師父給我起法名「大夏」。拜師禮結束後,恩師不顧年老體弱,堅持給我們幾位徒弟訓誡,我真切地記得,恩師當時抓住我的手當著我們幾位師兄弟的面說:「你們都還年輕,是我們道教的希望,我收你們為徒,是希望你們虔誠奉道,發揚光大道教,你們要愛國愛教,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做事要以身作則,做好道眾的表率。你們一定要記住,全真、正一都是太上老君的弟子,不要有門戶之見,一定要把我們的道教弘揚好,為社會多做貢獻。」臨別前,師父拉著我的手,眼含期待地看著我,語重心長地說:「小楊,你一定要把茅山搞好,茅山授籙的事不知準備的怎麼樣了?不管怎麼說,小楊,我相信你一定會把茅山搞好的。」此時,我已經熱淚盈眶,我知道師父還想說些什麼……
2008年10月29日,恩師陳蓮笙大師駕鶴西去,永遠離開了我們。
按照師父生前遺願,我們在風景秀美的道教第一福地茅山元符宮西側華陽基為恩師建造了墓園,作為師父的長眠之地。墓園前為大茅峰頂九霄萬福宮,左為積金峰山腰元符萬寧宮,右為青玉峰西側崇禧萬壽宮。朝聞晨鐘,晚聽暮鼓,道樂經韻伴恩師歲歲年年。原中國道協老會長黎遇航道長、茅山道院老住持朱易經道長和茅山道院羽化的40多位道長均棲息於此,與師父長眠相伴。每年清明時節,我都要去師父墓園,打掃落葉浮塵、敬香焚紙、跪拜祭祀。平日海內外師兄道友、師父親朋來茅山,只要我在茅山,都會陪同前往憑弔追思。
恩師西遊,或許還帶有些許遺憾和不舍。十年後的今天,可以告慰恩師的是,茅山即將成為全國道教正一派授籙承辦地,恩師的遺願很快就要實現了,如果師父天上有知,想必定會含笑九泉,護佑我等。
師父,您生前著作《道風集》已多次再版,它是留給我們道教的一筆極其珍貴的精神財富,現在道教學院的學生,道協、道觀的道友和廣大道教弟子幾乎人手一本《道風集》,大家奉讀修學,勤於踐行。
恩師走了,以92歲仙壽高齡,轉瞬一百年;恩師他沒有走,音容宛在,德昭後人,風範長存。
(責編:李鳳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