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薩斜塔是義大利比薩城大教堂的獨立式鐘樓,世界著名的景觀,也是義大利標誌之一。位於比薩大教堂的後面,是奇蹟廣場的三大建築之一。 鐘樓始建於1173年,設計為垂直建造,但是在工程開始後不久便由於地基不均勻和土層鬆軟而傾斜,1372年完工,塔身傾斜向東南。
由於它的傾斜以及建築特色使得比薩斜塔有著獨一無二的美麗。相傳在公元1590年,伽利略曾經在比薩斜塔上做了一個自由落體實驗,並推翻了亞里斯多德的觀點。 1987年它和相鄰的大教堂、洗禮堂、墓園一起因其對11世紀至14世紀義大利建築藝術的巨大影響,而被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評選為世界遺產。近些年來,政府一直在進行斜塔的維護工作。
比薩斜塔毫無疑問是建築史上的一座重要建築。在發生嚴重的傾斜之前,它大膽的圓形建築設計已經向世人展現了它的獨創性。雖然在更早年代的義大利鐘樓中,採用圓形地基的設計並不少見,類似的例子可以在拉文納、託斯卡納和翁布裡亞找到,
但是,比薩鐘樓被認為是獨立於這些原型,更大程度上,它是在借鑑前人建築經驗的基礎上,獨立設計並對圓形建築加以了發展,形成了獨特的比薩風格。
鐘樓的裝飾格調繼承了大教堂和洗禮堂的經典之作,牆面用大理石或石灰石砌成深淺兩種白色帶,半露方柱的拱門,拱廊中的雕刻大門,長菱形的花格平頂,拱廊上方的牆面對陽光的照射形成光亮面和遮蔭面的強烈反差,給人以鐘樓內的圓柱相當沉重的假象。大教堂、洗禮堂和鐘樓之間形成了視覺上的連續性。
進入斜塔的體驗很特別,順著非常窄的螺旋梯走的時候,竟會有仿佛在船上的錯覺,到達塔頂後,視野豁然開朗。塔頂有玻璃,因為塔的內部是空心的,因此透過玻璃可以直接看到底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