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轉秋,枝頭的茉莉陸續綻放。每年這時候,老茶客們就翹首以盼,一種被譽為「天香」的茶。
這種茶,不醇厚、不回甘,卻鮮靈至極。
迎著撲鼻的香氣,啜一口入喉,清新之餘,竟隱隱透著蜜味。平淡的日子,意外地,被這一口茶,熨得服帖而柔軟。
慈禧愛喝的雙窨、老北京的「京味香片」、冰心、老舍懷念的冰糖甜,都是它。它窨次越多,香氣越濃。慈禧喝的不過是雙窨,就已經偏愛有加。建國後,五窨更成了珍貴的國事禮茶。這次,我們找到了非遺技藝傳承人陳威威,親制的「福州九窨茉莉針王」。那滋味,喝過一次,此生不忘。秋日賞月品茗時,若喝的是這茶,今年一定很難忘。「上品飲茶,極品飲花」,花茶窨次太少,花香則不足。
陳師傅這茶,經過九窨,使花香填滿整個茶骨,香氣異常濃鬱,因此美譽「換骨香」。
要知道,九窨不僅費時費力,更考師傅技藝。能做九窨的人,寥寥無幾。
何況九窨針王,需甄選「福鼎大白毫頭春芽頭」為坯,溫度稍有偏差,便會變酸變澀,因此極難製成。
可陳師傅這九窨茉莉針王,香氣逼人、鮮靈通透,並且十泡香不絕。
剛撕開內袋,香氣撲面而來,疑似夜闖了茉莉園,茶友們都驚呼:「好香啊。」
聞見花香不見花,是茉莉花茶的一大特色。但像它這樣,只見芽頭肥壯,滿披白毫如雪,極少見,堪稱「上上品」。
不過也正因為它茶坯鮮嫩,與茉莉才如此相配。
熱泉傾瀉,香氣飛竄。黃綠明亮的茶湯,啜一口,鮮靈無比,且純粹到能嘗到冰糖甜。就像是清風吹來深山裡的花,清新到迷人心魄。
爾後滿嘴回甘,九泡後,隱約仍有餘香繚繞,撩撥著,讓人意猶未盡,妙極了。
茶友們喝過都催我幫他們多預定幾份,讚不絕口。
但九窨茉莉針王難得,我們現在也只和陳師傅爭取到了200份庫存,先到先得,錯過可能就得等明年了。
2014年,福州茉莉花茶傳統窨制工藝,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懂得這項傳統窨制技藝的師傅,少之又少。
而陳威威,師從國家級非遺傳承大師陳光富,學習制茶多年,技藝早已爐火純青,還入選了福州專家庫(全福州僅10人入選)。
如今,作為非遺技藝傳承人,他只想做真正的好茶,肩負起發揚福州茉莉花茶的使命。
因此,他每年會花絕大部分精力製作這做這「茶王」——九窨茉莉針王,只為讓更多人喝到茉莉花茶絕妙的滋味。
茉莉雖是六月時花,但窨茶用花,他只選福州伏夏小茉莉,並在烈日兇猛的正午採摘。
這時的茉莉還是花苞,裡面暗藏的香氣正呼之欲出。
摘下的花,重複堆溫、攤涼,讓其保持在36-38℃,直至花朵開放率達60%。這個溫度,既能促進花苞開放,又能避免香氣提前逸散。
這個過程比伺候大小姐還謹慎,稍有偏差,茶香便不足,因此稱為伺花。
接著除去青蒂、花梗、線瓣等雜質。
雖然茶裡不見茉莉蹤影,但茉莉的香、甜都留在了茶骨裡。水一衝泡,杯底香氣便立馬洶湧四溢。
將茶坯和開放至理想狀態的茉莉花,充分混勻、收堆。
鮮花吐香,茶坯吸香,茶裡苦澀的多酚物質,逐漸變成甘甜的酚類物質。
期間,陳師傅還伺機將提前預留的1/10茶坯,蓋在裸露的花上,鎖住花香。
5個小時後,將原本的窨堆扒開攤涼,再收攤打薄,不讓高溫把花的活性或茶的味道破壞掉。
再等上4個小時,待花香全部吸進茶骨,花瓣轉至微黃,陳師傅便把窨過的花剔除,只留下香氣入魂的茶葉。
烘去茶葉的水汽,封存穩定芳香,這便完成了第一窨。
而做「換骨香」,需重複窨9次後,讓茶的香氣達到飽和,才算大功告成。
每個窨次大概3天,加上茉莉只在夜間開放,要做這九窨針王,陳師傅這1個月都要熬更守夜,幾乎沒睡過一個完整覺。
窨制1斤茶,茉莉要用近72斤,萬朵茉莉換茶骨,想不香都難。
陳師傅制茶多年,哪個溫度吸香才好、什麼茶坯茶才鮮,他都了如指掌。所以即便你喝過九窨茶,還是能立馬喝出這茶的不一樣。
它的香氣繞梁,衝上一壺,便會滿室生香。抿一口,一點澀味也沒有,口感甘醇鮮爽,香氣沁入心脾,太銷魂了。
「一卉能燻一室香,炎無尤覺玉肌涼」,喝這杯茶時,全懂了。
更驚喜的是,你會在嘴裡嘗到冰糖甜。
茉莉花茶不見花,但嘗過它,從此你便會知道「如何辨別是否用了福州茉莉」。因為這份清洌、空靈的甜美,是福州茉莉獨有的烙印,別處都沒有。
難怪當年冰心和老舍都曾對福州茉莉的「甜」讚不絕口。
老舍每逢去冰心家做客,別的茶不喝,就喝冰心老家福建產的茉莉花茶,還寫下「中年喜到故人家,揮汗頻頻索好茶」來紀念他們的茶誼。
家裡常備此茶待客,或將它贈予友人都很合適,可祈願生活甜美。即使自飲,宅家不出門,能品到這樣一杯茶,心裡也會美開花吧。
但若細看茶,你會發現,比茉莉花更講究的其實是它的用茶。
頭春的福鼎大白毫,只取芽頭製成烘青綠茶。
芽頭很肥壯,而且因為沒有經過揉捻炒制,它身上的白毫很好地保留了下來,滿披成雪,一看就知道它有多鮮嫩。
白毫:像新生兒臉上的絨毛一樣,是茶葉鮮嫩的象徵,富含胺基酸、茶多酚,能提升茶的鮮爽口感。
投茶3g,用80-85℃的水衝泡,沿碗壁輕柔注水,10秒出湯。頭道滋味十分甘甜清新,後道冰糖甜轉淡,茶醇凸顯,一道一滋味,回味無窮。
夏天還可以冷泡。同樣欲罷不能,真是一年四季都適合喝的茶。
有人陳師傅,如此好茶為何不貴,他淡笑著說,好茶難得,知音難覓,有的茶只做給更多人。
確實,如此好茶,沒喝過太可惜了。世俗煩雜,不正缺這口鮮靈之清雅嗎?
在這個特別的時期,希望您把每一天的陪伴過成值得珍藏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