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頂風傲雪測天人——走訪山西五臺山氣象站

2020-12-25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報記者申敏夏 王玫珏 通訊員武雅麗

  也許一則天氣預報僅有數十字,但是它的背後卻離不開長期積累的海量觀測數據,離不開成千上萬堅守在全國各個氣象臺站觀雲測天的氣象工作者。

五臺山氣象站觀測場。王玫珏 攝影

  山西省五臺山氣象站就是其中之一。1月9日中午,記者一行踏上了尋訪之路。從太原到五臺山,一路上山脈蒼勁有力,不少背陰處依舊覆蓋著積雪。穿過重重隧道,又行駛了數百公裡,經過四個小時的路程,終於到達五臺山高速路口,在那裡見到了五臺山氣象站副站長董劍。

  「前兩天剛下雪,路上都是冰,你們這輛車上不了山,得四驅車才行。」董劍打消了我們立馬上山的念頭,只好第二天一大早,借輛車再出發。

  夜晚,抬頭仰望,星空璀璨。大家都期待著明天是個好天,能夠順利上山。

  上山艱辛——

  20分鐘的路有一次卻走了兩小時

  無奈四驅車難尋,只好「走到哪算哪」。汽車沿著彎彎曲曲的盤山路緩慢前行,走到半山腰的時候,由於人跡罕至,路已經完全被冰雪覆蓋。

  此時距五臺山氣象站還有3公裡山路。董劍拿出早已備好的防滑鏈,二話不說,便脫掉夾克、擼起袖子,在零下十幾度的雪地裡赤手幹了起來。然而,由於上山的路坡陡、雪厚,好不容易裝好的防滑鏈沒走50米就脫落了下來。

防滑鏈脫落後,大家一起推車。然而,由於雪厚、坡陡,車輛依舊打滑無法前行。申敏夏 攝影

  「上面有四個像胳膊肘夾起來的樣子的急轉彎,路不好走得很。」董劍說。聽罷,記者便決定徒步上山。這樣的路董劍他們不知走過多少回,雖然距離不遠,但由於海拔高,走得急一些就會喘,更別提負重了。

  董劍卻和沒事兒人似的,他告訴記者,平時徒步到站上需要20分鐘左右,但有一次卻走了兩個小時。「那一年積雪很深,已經沒過了膝蓋,唯一能上山的四輪驅動皮卡車被厚厚的積雪託住底盤無法動彈。眼看著山上吃的喝的即將用盡,不上也不行,只好徒步趕在大風來臨前上山。」一行人背著香腸、罐頭、鹹菜,腿插進雪裡再拔出來,就這樣一步一步走到山頂。

上山路上,路旁的一個指示標顯示前方有急轉彎。申敏夏 攝影

  邊聽著故事邊踏雪走著,就這樣轉了幾個彎,穿過林間小道,經過1個多小時,終於抵達山頂的五臺山氣象站。

  走近來看,五臺山氣象站同所有臺站一樣,南邊是觀測場,北邊是辦公區。不同的是,辦公區的門向東開著,嵌在一個凸出來的門廳上,這是防止積雪把門堵住而特別建造的。

為了能夠儘快上山,記者跟隨董劍穿過林間小道。申敏夏 攝影

  一進門,一股暖意迎面撲來,才感覺到臉頰已經凍得生疼。辦公區的東南角是值班室;西南角是多人宿舍;西北角是一間會議室,其中一面牆上掛滿了五臺山的榮譽證書;東北角是餐廳和廚房;中間的活動廳裡擺著一張桌球臺。簡簡單單的布置,就能讀出他們工作、生活的全部。

  堅守就是任務——

  24小時無間斷傳輸數據

  走進值班室,整齊劃一的操作平臺上顯示著各種監測數據:溫度、溼度、風向風力、氣壓、紫外線強度、負氧離子濃度、大氣成分等。

  「我們這兒主要是地面觀測任務,沒有高空探測任務,因為我們這裡就是『高空』。」 五臺山氣象站綜合業務組組長王俊傑說。

  曾經的五臺山氣象站位於海拔2895.8米的中臺頂,那裡的觀測數據代表3000米高度、700百帕的氣流變化,是重要的指標站。它是華北地區海拔最高的氣象站,也是風雲前哨第一站,每當有天氣系統來臨時,數據會明顯變化。五臺山氣象站1998年從五臺山中臺頂遷到南臺木魚山頂,海拔2208.3米,位於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過渡帶,其常年觀測數據對研究這裡的氣候變化具有重要意義。

由於山上常年吹西北風,且風力較大,避雷針已經被吹彎了。申敏夏 攝影

  然而,一年中,這裡8級以上大風有220多天,最大風速超40米/秒,降雪日數有289天,積雪長達263天,氣候條件十分惡劣,在臺站值守也面臨著許多危險。

  回憶起2016年7月的一個雷雨天,值班員馬國凱依舊有些後怕。當天一個馬尾狀的閃電瞬間進入室內,坐在電腦前的馬國凱嚇得一下子向後翻了過去,爬起來後發現設備全部癱瘓,搶修了24小時後才恢復正常。

  就在記者來的幾天前,10米高的風杯因雪淞被凍住不能運轉。為了保障數據正常傳輸,今年58歲的老職工杜文義徒手爬了上去。「金屬架子上都結了冰,不僅滑而且有刺,只有老杜有這個本事。」站裡新來的90後職工王磊說。

  狂風、暴雪、電閃雷鳴……他們不知經歷了多少這樣的天氣。然而,他們感受更多的是一個月不能回家的孤寂。

  「不知道是氣壓低還是心理原因,剛來了十多天就惦記著回家。」王磊回憶道。在站裡待了22年的王俊傑是過來人,他以臺站多年的發展變化以及親身經歷來開導他。「每個崗位都有自己的職責,工作需要踏踏實實靜下心來,投入進去就不覺得苦悶。」王俊傑說。

王磊製作五臺山景區氣象服務信息。申敏夏 攝影

  站裡有16個人輪流值守,他們常年頂風傲雪,24小時不間斷「測天」,為當地旅遊、森林防火等提供著保障,也為服務地方經濟發展以及世界遺產申報做出了貢獻。正是有了像他們一樣的氣象人日夜堅守,氣象觀測數據才更加全面,氣象預報才會更加準確。

  新年有了新盼頭——

  觀測實現現代化 迎來事業新發展

  大家聊了一會兒,站裡的廚師魯樹平便招呼大家吃飯。在廚房裡,魯師傅左臂上扛著麵團,右手熟練地削著面,鍋裡的熱水咕嘟咕嘟,煮著魯師傅的心願——「希望兄弟們吃得好!」

  曾經因為山上氣壓低,麵條煮不熟、麵湯稠糊糊的、餃子皮硬邦邦的,很容易吃壞肚子。後來條件好了,有了高壓鍋,路也方便了,他便想方設法地變著花樣給站裡的兄弟們做飯。

王俊傑和董劍在值班平臺前讀取數據。王玫珏 攝影

  馬上就要過年了,魯師傅說最近還會下山採購一次,除夕那天大家要一起包餃子、看春晚,共同守歲。

  飯桌上,大家邊吃邊聊。每天只有兩、三個小時發電,其餘用電全靠手電;狂風卷著大雪卻依舊需要人工觀測時,只能在腰上系一根粗繩子,一頭拴在木欄上、一頭拴住自己,一步步移向觀測場;老黨員杜文義曾因雪天救人差點沒回來……中臺頂的這些老故事已經成了一座五臺山氣象人的精神豐碑。

  而比起十幾年前山上苦、山下也苦的日子,如今年輕的「娃娃」放棄山下的好日子跑到山上,給站裡帶來了活力,也讓站裡的「老人們」倍感欣慰。

廚師魯樹平為大家做刀削麵。申敏夏 攝影

  如今,隨著氣象觀測的現代化,觀測員已經告別了「抬頭看雲看天、低頭寫一二三」的時代,既要保證數據的正常傳輸,又要掌握服務當地經濟發展的業務能力。

  雖然山上氣候條件惡劣,但基礎設施有了很大改進,數據自動採集,光纜架了起來、網際網路通了,水、電、取暖也都有了保障。「希望我們的數據能夠更廣泛地被應用。」「希望多一些學習交流的機會。」「希望我的女兒今年中考能取得好成績。」「希望過年時路能好走點,這樣下山能夠早點回到家!」大家都充滿著對新年的期盼。

  (責任編輯:欒菲)

相關焦點

  • 2020年河北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集中走訪活動啟動
    為充分顯現全省幹部群眾歡度春節的美好景象,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營造濃厚氛圍,1月16日上午,「冰雪運動迎新春·燕趙民俗過大年」2020年河北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集中走訪活動在石家莊正式啟動。來自全省各主要網絡媒體負責人及骨幹編輯記者參加了啟動儀式。
  • 「冀網媒2020新春走基層」集中走訪首日 走進剪紙小鎮看精美窗花
    河青網訊 16日上午,「冰雪運動迎新春·燕趙民俗過大年」2020年河北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集中走訪活動在石家莊正式啟動。北線走訪隊伍一路驅車來到了張家口蔚縣,在這裡,剪紙非遺傳承人陳林向大家介紹了剪紙文化。
  • 新春走基層 謀發展新篇 吳智勇走訪調研鄉鎮工作
    新年新氣象,服務到基層2月22日是春節假期後上班的第一天,吳興區委書記吳智勇一行赴鄉鎮走訪調研,面對面聽建議,心貼心問民生,實打實解問題,為新一年開好局、起好步,給幹部加油、給發展鼓勁,共同營造推進高質量趕超發展的良好氛圍。區政協主席潘華,區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石一婷,區領導宋建方、張國英、朱劍梁、陳建良、洪波、茅利榮、湯益培、嚴安成、王青、費屹巍、朱建忠、滕輝、張文斌、錢旻、束明德、汪勝富、徐灩燕等參加。
  • 新春走基層 慰問暖人心
    擊上方 「南平女性之聲」關注在新春佳節即將來臨之際,1月19日至20日,分管婦聯工作的南平市領導和市婦聯領導深入延平、邵武開展走訪慰問活動,將黨和政府的溫暖關懷送到基層群眾身邊。市領導慰問困難婦女1月19日,南平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林旭陽赴延平區看望慰問困難女黨員、「兩癌」貧困婦女,與她們親切交談,鼓勵她們積極樂觀面對生活,並送上新春祝福和慰問金。
  • 「冀網媒2020新春走基層」集中走訪首日 走進剪紙小鎮看精美窗花
    河青網訊 16日上午,「冰雪運動迎新春·燕趙民俗過大年」2020年河北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集中走訪活動在石家莊正式啟動。北線走訪隊伍一路驅車來到了張家口蔚縣,在這裡,剪紙非遺傳承人陳林向大家介紹了剪紙文化。
  • 新春走基層:春節的寓意(組圖)
    原標題:人民網2015年新春走基層:春節的寓意(組圖)原標題:人民網2015年新春走基層:春節的寓意(組圖)原標題:人民網2015年新春走基層:春節的寓意(組圖)原標題:人民網2015年新春走基層:春節的寓意(組圖)
  • 【走基層】二十年如一日堅守佛爺頂氣象站-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中國氣象報記者曹冀魯報導 「11月4日凌晨5時45分,北京市最高的氣象站延慶縣佛爺頂氣象員韓文興本想出門測積雪深度,發現門已經被積雪堵住了,使了好大勁才推開。
  • 「根在基層 走進一線」青年調研團走進北極村氣象站
    調研團在北極村氣象站學習和實踐。  5月14日至20日,按照中央國家機關團工委「根在基層 走進一線」中央國家機關青年2012年基層調研實踐活動安排,由中國氣象局牽頭,教育部、水利部、國家旅遊局、中國氣象局、國家文物局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的11位青年同志組成的調研團赴黑龍江省漠河縣北極村氣象站進行了蹲點調研實踐,採取與基層氣象臺站觀測人員同工同勤同吃同住、座談、走訪、拜師等方式,在基層一線進行工作實踐。
  • 山西五臺山大朝臺記
    我獨自一人六點半開始登北臺,風越來越大,最大應該達到八級以上大風,而且是頂風,我去,走幾步就得歇歇,跳起來就會被刮跑,屋漏偏逢連夜雨啊,快到北臺的時候,突降大霧,我明顯對五臺山多變的氣候認識不足,穿著長褲短袖就上了,沒想到山上會這麼大風,這麼冷。晚上只睡了2個多小時,此時的我又困又累又冷,我想我要大病一場了,能不能活著回去都難說啊。
  • 山西五臺山一天三次降雪 旅遊未受影響
    山西五臺山一天三次降雪 旅遊未受影響 山西五臺山一天內三次降雪 但旅遊未受影響 高峰毅 攝山西五臺山一天內三次降雪 但旅遊未受影響 焦瑾琦 攝   從4月19日凌晨1時開始,山西五臺山一天內降雪三次,迎來了今年以來最大降雪。
  • 「冀網媒2020新春走基層」土門關驛道小鎮新春廟會熱鬧非凡
    河青網訊 1月16日上午,「冰雪運動迎新春 燕趙民俗過大年」2020年河北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走訪團來到石家莊市鹿泉區土門關驛道小鎮。在這裡,土門關庚子新春遊園大廟會正在火熱上演。爆肚、腐竹、肉丸子,美味誘惑不能擋1月16日上午10時許,走訪團來到鹿泉區土門關驛道小鎮,伴隨著遠處傳來的吆喝聲和喝彩聲,走訪團充滿期待地走了進去。寒冷的天氣並沒有減少大家的熱情,小鎮幽長得石子路上遊人如織,他們好多人的手裡更是抱著一堆美食。
  • 【新春走基層】石板路、古木樓、大紅燈籠……襄城縣明清古街裡的...
    相關推薦 · 新春走基層·有你的地方才是家 跨國的遠望 團聚的期盼 · 【新春走基層】光山縣「多彩田園」織就村民幸福多彩生活 · 【新春走基層】過年看電影成為濟源人的新年俗 · 【新春走基層】拍張全家福吃頓團圓飯 山西父母和上海兒子的非常情緣
  • 新春走基層·平陸縣龍源村的新希望
    新春走基層·平陸縣龍源村的新希望 來源:人民網-山西頻道  2016年02月05日11:19 工行山西分行春節慰問村貧困戶  郭凱祥攝 在傳統的新春佳節即將到來之時,龍源村民高興地說,是黨的富民政策和國家脫貧決心使他們看到了希望。(郭星星)
  • 天水公安文聯走基層 迎新春 送春聯
    天水公安文聯走基層 迎新春 送春聯 2020-01-23 23: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去夏可披裘的五臺山,來一次天人合一的超凡之旅
    太行山西面的山西東北部,被高山草甸環抱著有五座山峰,海拔三千多米,常年有積雪蓋頂雲霧繚繞,山中氣候寒冷,夏日涼爽逸人,這就是我國四大佛教勝地之首的五臺山,又稱清涼山。這裡峰巒疊翠,嘉木蔥籠野花爛漫清泉遍地,伽藍寺宇分布其間。
  • 在寂寞的地方 做不寂寞的事——探訪五臺山氣象站
    ……  在山西省忻州市五臺山氣象站(木魚山頂),這樣的情景回憶,聽得人入迷,更讓人心顫,就像是一場免費的電影,從你腦子裡清晰飄來,從你血管裡沸騰而過。結婚近30年來,她跟著老高換了三個氣象站,受苦自不必說。倆人有夫妻相,越看越像。她也是五臺山氣象站的一名職工,要不是因為當初學了氣象專業,還遇不到老高哩。幾天來,她忙前忙後,聽老高的差使;眼疾手快,為大家端茶倒水。
  • 【新春走基層】這個春節就到正定看實景演出吧!
    長城網訊(記者 高航)1月16日,「冰雪運動迎新春·燕趙民俗過大年」河北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集中走訪活動東線走訪團來到了石家莊正定,走訪了榮國府、 隆興寺、南城門等地,觀看了《黛玉進府》、《真定知府迎聖駕》等實景演出。
  • 【新春走基層】走訪廣州年貨市場:鼠飾紅包搶手 新奇零食「擠走...
    【新春走基層】走訪廣州年貨市場:鼠飾紅包搶手 新奇零食「擠走」瓜子花生金羊網  作者:徐振天  2020-01-08 紅燈籠、揮春、鹹甜副食
  • 山西五臺山大朝臺記
    我獨自一人六點半開始登北臺,風越來越大,最大應該達到八級以上大風,而且是頂風,我去,走幾步就得歇歇,跳起來就會被刮跑,屋漏偏逢連夜雨啊,快到北臺的時候,突降大霧,我明顯對五臺山多變的氣候認識不足,穿著長褲短袖就上了,沒想到山上會這麼大風,這麼冷。晚上只睡了2個多小時,此時的我又困又累又冷,我想我要大病一場了,能不能活著回去都難說啊。
  • 【新春走基層】走訪廣州年貨市場:鼠飾紅包搶手 新奇零食「擠走...
    【新春走基層】走訪廣州年貨市場:鼠飾紅包搶手 新奇零食「擠走」瓜子花生金羊網  作者:徐振天  2020-01-08 紅燈籠、揮春、鹹甜副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