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程千千
2017-09-30 09:23 來源:澎湃新聞
9月27日下午,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資優教育中心(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Center for Talented Youth)聯合宋慶齡學校舉辦國際教師工作坊。宋慶齡學校近30位中外教師與資優教育中心國際部主任西蒙·布羅德斯基(Simeon Brodsky)就資優生的培養展開了對話與討論。
西蒙·布羅德斯基怎樣的孩子是資優生了解,是培養資優生的第一步。為了說明問題,布羅德斯基和教師們做了一個「用腳投票」的遊戲,討論資優生的一系列特質,例如「學業成績好就等於資優生嗎」、「資優生都具有很強的學習內驅力嗎」,以及資優生的學習方式和節奏、行為表現與學業表現的關聯性等。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得以重新思考自己對資優生的認識與理解,為接下來消除對培養資優學生的普遍性誤解和謎團,以及反思自身教學方式做好鋪墊。
布羅德斯基表示,資優生的學習方式、行為特徵和心理模式有其特殊性和多樣性,教育工作者需要對資優生有更深入的了解,認識到資優生的每一種特質的正向作用與負面影響,採取有效的策略,幫助孩子將特質的積極效應最大化,這便是支持資優生發展的核心。
布羅德斯基列舉了資優生的一系列特質與其對應的需求和問題。比如有些資優生對數字非常敏感,憑感覺就能輕易解開難題,因而他們反而很難解釋解題邏輯,理解其中的數學概念;還有一些資優生擁有超常的信息處理能力,能夠迅速處理龐雜的信息,這使他們難以忍受慣例與單調的課堂訓練。
西蒙·布羅德斯基與現場教師互動布羅德斯基以資優生「知識面廣,信息豐富」為例,分析了這一特徵的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具備這一特長的孩子能更快速地連接知識和信息並且更深入地理解問題,但也可能在常規課堂上感到無聊,影響其他的孩子,甚至壟斷課堂。針對這一點,布羅德斯基請宋慶齡學校的教師們各抒己見,逐一提供有效的教育策略。經過了熱烈的小組討論,教師們給出了一系列應對方案,例如備課時充分預設學情,給予資優生更多的挑戰;營造包容的課堂氛圍,鼓勵資優生發揮自身才能;課後與資優生交流,共同探究,關注其成長;轉化角色,讓學生當小教師。大家一致認為,改變教學策略,可以讓資優生在課堂上更投入、更有收穫。
挫敗感在資優生中普遍存在資優生看似是令人歆羨的天之驕子,然而他們在成長中遇到的挫折或許更高於普通人,尤其是心思敏感的少年時期。在現場的討論中,布羅德斯基和宋慶齡學校的教師都認為,「挫敗感」是一個常出現在資優生身上的詞語。因為語言能力強,資優生可能常常被同齡人誤解為愛炫耀;因為善於深度思考,不急於發表意見,資優生往往被認為過於追求完美;因為思路極其靈活,人們會把資優生當作以挑戰常規與權威為樂的叛逆者;或者僅僅是因為他們擁有不同尋常的好奇心,就被認為是「麻煩製造者」。
「對於資優生,我們時常存在很多誤解。」 布羅德斯基說。他以自己20多年資優生教育的經驗告訴教育工作者,要從更積極的角度去理解孩子,呵護他的天性和稟賦,採用更適合他們的教學方式,讓他們能更好地發揮所長,健康成長。
西蒙·布羅德斯基與宋慶齡學校的中外教師正如布羅德斯基在工作坊中所說,優秀的教學原則要有助於滿足不同的發展需要。他希望教育工作者能關注到所有孩子的天賦,而不僅僅是少數孩子的。國際教師工作坊建立在宋慶齡學校對於個性化和差異化教學的需要上。教師們在與國際教育專家的探討中,反思與改進教學方法,以滿足每個學生潛能發展的需求。資優生教育只是國際教師工作坊所關注的焦點之一。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資優教育中心成立於1979年,由研究資優青少年的先驅、美國心理學家、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心理學教授朱利安·斯坦利(Julian Stanley)博士創建,致力於識別和培養學術表現優異的中學生,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最權威和最廣泛的天才教育研究機構。資優教育中心的學生構成了「下一代最有前途的大腦」。世界各地有近15萬校友,包括 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谷歌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等人。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