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內政治生活中,全黨能不能自覺服從和貫徹執行黨的中央委員會作出的決定,也就是說黨的中央委員會有沒有權威,對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和黨的事業的順利開展意義重大。列寧在領導俄國共產党進行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圍繞維護中央權威形成了一系列有價值的思想觀點。
中央權威是實現黨的事業順利開展的保證。列寧多次明確強調了黨中央權威對實現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和黨的事業順利開展的重要性。他指出:「政黨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響、最有經驗、被選出擔任最重要職務而稱為領袖的人們所組成的比較穩定的集團來主持的。」這裡所指的「比較穩定的集團」,在無產階級政黨黨內政治生活中指的就是黨的領導核心——黨中央,有權威、有經驗的政治領袖是黨中央這個穩定集團的核心。列寧指出,黨中央權威和領袖權威是建立堅強穩固、集中統一的無產階級政黨的必要條件。「沒有統一的領導中心,沒有統一的中央機關,黨的真正統一是不可能的。」意思是說,實現無產階級政黨的集中統一,必須有統一的領導核心、統一的中央機關。列寧還指出,黨的領袖是無產階級政黨領導革命和建設事業的組織者和領導者,黨內如果沒有威望極高的政治領袖,無產階級的意志統一和行動統一也只能淪為空談。概言之,只有黨中央有權威,全黨堅決服從黨中央的決定,黨的紀律和規矩才能被切實遵守,全黨才能實現共同意志和統一行動,這是無產階級政黨取得事業勝利的重要保證。蘇俄國內戰爭時期,國內反革命叛亂和外國武裝幹涉嚴重威脅蘇維埃政權和俄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在此情形下,列寧深刻認識到全體黨員和人民群眾只有自覺接受黨中央的統一領導,堅決服從中央機關的指示,俄國共產黨才能在紛繁複雜的局勢下凝聚全黨意志、統一全黨行動,粉碎國內外敵人對蘇維埃政權的鐵壁合圍。列寧在總結國內戰爭勝利經驗時指出,俄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在革命中戰勝敵人,最關鍵的一點是:「黨的威信統一了各機關、各部門,使幾十、幾百、幾千以至幾百萬人都遵照中央提出的口號一致行動。」
黨中央的決定必須無條件執行。列寧認為,黨的中央委員會是「黨的路線的有威信、有力量的代表者」,承擔著「統一和指導黨的全部實踐活動」的領導職能。因而,維護中央權威要求全黨必須自覺和黨中央保持一致,嚴格服從中央的決定。為保證中央制定的政策能夠得到有效貫徹,做出的決定能夠得到有效執行,列寧把「必須服從中央委員會和中央機關的決定」作為對全黨的要求寫進了黨章。需要指出的是,列寧對中央權威的強調並非無的放矢,而是有著鮮明的針對性,針對的是黨內出現的嚴重挑戰中央權威的行為。比如,俄國共產黨二大後,以馬爾託夫為代表的孟什維克在中央機關的選舉中沒有獲得絕大多數人的投票支持,處於劣勢。他們對選舉結果感到非常不滿,隨即寫文章攻擊和詆毀中央委員會和中央機關報,並且拒絕在中央機關的領導下開展工作。這是無視黨中央權威的典型例子。針對馬爾託夫為代表的孟什維克蔑視中央權威的言行,列寧批評道:「拒絕服從中央機關的領導,就等於拒絕留在黨內,就等於破壞黨。」以馬爾託夫為代表的孟什維克拒絕執行代表大會的決定、反對黨的領導,其意圖就是削弱黨中央的統一領導和權威地位。孟什維克的分裂活動導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權威遭到嚴重破壞。對此,列寧強調,作為一個革命者,必須維護黨的中央機關的權威,絕不允許用抵制在黨的中央機關領導下工作的手段表達自己的不滿,必須在中央機關的領導下協調一致地工作,這是全體黨員應盡的義務。
必須以鐵的紀律來維護黨中央權威。在領導俄國共產党進行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列寧提出黨中央的權威必須通過嚴明的紀律來維護和加強。例如,俄國共產黨在國內戰爭期間推行「戰鬥命令制」,以此來確保黨中央下達的指示和命令得到貫徹和執行。列寧要求:「俄共及其領導機關的一切決議,黨的各個部分(不分其民族成分)必須無條件地執行。」這裡的「無條件地執行」體現了鐵的紀律要求,黨的各級組織必須無條件地執行黨中央制定的一切革命策略和決議。國內戰爭勝利以後,黨中央作出由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向新經濟政策轉變的決定。然而,在實施新經濟政策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黨內的「民主集中派」「工人反對派」等派別組織幹擾新經濟政策的貫徹落實、妄議黨中央的政策;還有一些地方黨組織沒有認真執行黨中央的這一新決策,他們輕視中央決議,只注重部門利益。針對派別活動的破壞,列寧在俄國共產黨十大上要求執行嚴格的紀律來取締一切分裂黨組織的派別活動,中央委員會有權採取黨內的一切處分辦法(包括開除出黨)來懲處違反紀律的共產黨員,對於參加派別活動的中央委員,則可將他降為中央候補委員,情況嚴重的要開除出黨。針對地方部門陽奉陰違、變通執行政策的現象,列寧強調:「必須執行中央機關包括糧食部門的命令,決不容許各地未經中央部門同意就發布根本改變中央部門命令的決定。」也就是說,各地方黨組織和部門必須嚴格執行中央的政策和規定,絕不可變通執行,這既是黨中央權威的集中體現,也是紀律的要求。
(作者單位:南京曉莊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