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博場館推出一系列展覽、講座、互動體驗活動 博物館裡盡享...

2020-12-14 澎湃新聞

天津文博場館推出一系列展覽、講座、互動體驗活動 博物館裡盡享「文化之旅」

2020-10-04 18: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天博工作人員指導孩子做月餅

  藝術展覽、體驗活動、文化講座……今年國慶、中秋雙節期間,我市各大文博場館均正常開放並為市民推出了一系列精彩的文化活動,讓你不出遠門也可抵達「詩和遠方」。

  主題展覽豐富多彩

  雙節長假,不少市民將假期「文化之旅」的第一站選在天津博物館。天津博物館在雙節期間,推出了「深心託豪素──館藏明清書法精品展」。本次展覽分為六個單元,遴選館藏明清時期書法作品73件(套),以時間為經、以人物為緯,以點帶面地勾勒出明清兩代書法的發展脈絡。

  雙節假期第一天,記者發現展廳裡已有不少觀眾前來參觀。一名拿著手機仔細拍照的觀眾吸引了記者的注意,她是天津大學王學仲藝術研究所美術學研三的學生盧有歡。她告訴記者,她正在準備畢業論文,而論文的方向正是清代書法的研究,在這個展覽看到這麼多的珍品,很震撼,對她的學業也有很大的幫助。

  天津自然博物館從長春博物館引進了《絲路畫意──戈沙絲綢之路版畫作品展》,於10月1日開展。該展覽以共建「一帶一路」的倡議為策劃理念,選取長春博物館館藏畫家戈沙作品中最能突出絲綢之路主題的繪畫作品共106 幅(件),用版畫、刻版的形式展現絲綢之路的自然風光、歷史文化、人文內涵與精神意蘊,向觀眾展現一幅幅畫卷串起的絲路文明,讓觀眾全方面地了解和感受「一帶一路」的魅力。

  雙節期間,鼓樓博物館引進天津博物館《秋澄萬景清──中秋文化展》,以中秋節為主題,分為拜月、賞月、探月三個部分,用藏品訴說拜月的傳統與習俗,講述中秋賞月的美食美景,探尋九天攬月、飛向月球的變化。同時以圖文資料謳歌偉大祖國航天事業的壯舉,為國慶節獻禮。

  在津沽記憶博物館的展廳,展出的月餅模子,吸引了遊客的注意。天津社會科學院的研究員王來華告訴記者,他從上個世紀90年代就開始了對月餅模具長達二十餘年的收藏。他走訪各地,挖掘收藏了7000餘件月餅模,最大的直徑近半米,最小的拇指一般;時間跨度自明清時期到新中國成立初期;地域上從北方到南方,從農村到城市應有盡有。他捐贈給博物館的這幾款「津味」木製月餅模子,年代以清末民初居多,反映出當時天津人過中秋節的食文化。王來華說:「這幾款月餅模子,有月宮形象的,裡面刻有嫦娥和玉兔,是典型的天津傳統月餅印模。天津本地傳統月餅印模,講究刻字,除了刻上天官賜福、金玉滿堂、龍鳳呈祥等吉祥字外,還喜歡直接刻上中秋節字樣,標明只做此用。這一塊塊小小的月餅模子,現如今已不單是美食的製作模具,它越發成為凝結中國人情感,升華中華傳統文化的生動載體,得以銘記,得以傳承……」

  體驗活動各具特色

  中秋吃月餅,是人們在傳統節日的文化習俗,天博於假期第一天與大家一起做月餅、品月餅,同慶國慶中秋。天博宣教部活動組組長劉萌告訴記者:「在中秋佳節開展『月圓人團圓』傳統月餅製作體驗活動,為孩子們講述中秋節的來歷和相關知識,引領孩子們在親手體驗中了解節日習俗和慶祝方式,感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和精神內涵。同時,讓他們切身體會到『粒粒皆辛苦』,了解豐收和團圓在農耕文化中的重要意義,進而充分調動孩子們愛惜勞動、愛惜糧食的主觀能動性。」

  10月2日,天博的工作人員帶領孩子們動手製作立體畫,孩子們用手中的畫筆、顏料和泥土,塑造出他們心中的天安門和自己的卡通形象,用自己的方式為祖國母親慶生。

  元明清天妃宮遺址博物館結合自身場館特色,策劃了以「寄情中秋月明時」中秋主題活動為代表的一系列特色鮮明、內容多樣的雙節文化教育活動。報名參加活動的十組家庭在多功能廳聆聽了由該館宣教部齊靜帶來的「中秋時節話中秋」民俗講座。講座中,齊靜用樸實而生動的語言,深入淺出地將中秋佳節的起源由來、演進發展、民間習俗向在場觀眾娓娓道來。講座結束後,十組家庭成員共同完成了手工月餅製作活動。家長們紛紛表示,參加這樣的活動,提升了孩子們的動手實踐能力,讓大家在博物館度過了一個文化氣息十足的中秋佳節。

  天津沉香藝術博物館10月2日推出中秋追月雅集。該館在《承傳──古今香馨生活之美》特展的藝術空間中搭建傳統拜月香案,還原古人賞月、拜月、玩月的場景,邀請傳統文化的愛好者一同穿越時光的長廊,體驗傳統中秋習俗。在活動過程中,有講解主題特展的專家導覽,還有關於中秋源流以及用香文化的專題講座。除了知識的分享外,博物館圍繞「月」「桂」「兔」「香」四大主題元素,準備了香氣四溢的中秋特色飲食,讓觀眾大飽口福。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天津市文博場館閉館不打烊 為市民「免疫」期間獻上文化套餐
    為充分發揮博物館文化展覽作為精神文化產品在傳播知識、解讀文化、弘揚精神方面的積極作用,鼓舞抗擊疫情的決心和士氣,陪伴天津市民度過一個特殊難忘的節日,我市文博場館紛紛推出多種線上文化體驗活動,讓廣大人民群眾不出家門也能繼續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 天津文博場館、藝術院團、出版社迎「六一」推出豐富多彩線上線下...
    「童年的願望」……在六一國際兒童節即將來臨之際,為了給全市小朋友送上節日的問候,連日來,天津市文博場館、藝術院團、出版社等積極策劃,將推出一批豐富多彩的線上線下活動,將文化禮包送給津城小朋友,讓優秀的文化藝術滋潤心靈。
  • 518「博物館日」去天津的博物館裡認識歷史和世界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天津的博物館系統策劃準備了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在今年博物館日期間繼續為廣大市民獻上一道道文化盛宴,帶觀眾去領略博物館的狂歡。    天津楊柳青木版年畫博物館充分利用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舉辦「畫缸魚貼缸魚」活動,使中國傳統優秀文化更具趣味性。依託館內藏品,設立「楊柳青年畫互動體驗區」,吸引市民對傳統年畫製作技藝的關注和參與。    天津沉香藝術博物館將走進民園西裡文化社區,邀請民園西裡文化街區商戶及周邊社區居民參與「香滿中華」沉香文化系列雅集活動。
  • 天津博物館百年華誕 推出四大展覽三大鎮館之寶
    央廣網天津6月1日消息(記者夏震宇)6月1日上午,「天津博物館成立100周年暨中國博物館協會區域博物館專業委員會2018年會」啟動儀式在天津博物館隆重舉行。中國博物館協會區域博物館專業委員會2018年會的主題是「傳承與發展」。來自全國120家博物館、紀念館以及文博界知名專家學者150名代表,通過講座報告、分組研討,就當今中國博物館發展走勢、博物館發展理念及實踐、博物館人才需求及建設、中國博物館的現狀及未來等闡述觀點、發表意見。
  • 國際博物館日天津文博場館各展風姿 線上「雲觀展 」 線下「不打烊」
    「交融·肇興── 遼金時期的天津」展李叔同故居展昨日是第44個國際博物館日,為契合今年國際博物館日「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主題,我市各大文博場館採取線上線下融合傳播的方式推出多項活動,讓觀眾無論是親臨現場,還是雲端體驗,都能收穫一段全新感官的文化之旅。
  • 5.18博物館日 | 天津32家博物館展覽、活動線上線下齊開花,永不落幕!
    天津32家博物館60+特色展覽40+體驗活動超全大盤點挑幾個感興趣的去康康吧!(線上)在抖音平臺推出「叔同故事」「叔同學堂」等系列作品(線上)「兼收並蓄——李叔同與近代中西文化的融合」、「平等•多元•包容——文化名人的藝術世界」展覽進社區��地址:天津市河北區糧店后街60號院內(海河東路與濱海道交口)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特色活動:
  • 天津博物館百年華誕 四大展覽精彩紛呈
    儀式上,各位領導同志為在天津博物館百年發展歷程中,給天津博物館提供重要捐贈的捐贈企業代表和捐贈家親屬頒發了「天津博物館特殊貢獻獎」;向在天津博物館辛勤工作幾十年,做出成績,退休後仍然為天津文博事業傳幫帶的老專家代表頒發了「天津博物館特殊成就獎」;為「天津博物館產學研創新基地」頒發了牌匾,以鼓勵本市多家單位與天津博物館共同合作開展文物保護及研發工作。
  • 天津博物館推出5G智能互動體驗展
    央廣網天津5月18日消息(記者夏震宇)在2020年「國際博物館日」來臨之際,由天津市文化和旅遊局指導,天津博物館和中國移動天津公司等單位共同打造的「5G智能互動體驗展」於今天上午在天津博物館開幕。該展覽以天津博物館5G網絡全覆蓋為支撐,展區內共設三大板塊:天津博物館館藏文物、天津運河文化、天津老城廂。與傳統博物館靜態展出模式頗為不同的是,該展覽通過5G+混合現實(AR+VR)、CG等數字互動技術,讓文物和歷史生動「復活」。西周太保鼎上細膩繁縟的紋飾、《潞河督運圖》中熱火朝天的漕運盛景、清晚時期天津衛老城廂的生活風情,栩栩如生地再現在觀眾眼前。
  • 南京開展文博場館社教活動 博物館成青少年"第二課堂"
    在南京科舉博物館裡,工作人員手把手指導學生體驗雕版拓印。  事實上,自我國博物館行業第一個全國性法規文件《博物館條例》正式實施以來,「教育」已被提到博物館三大功能的首位。南京各大文博場館推出豐富多彩的青少年社會教育活動,讓孩子們在和文物的互動中感悟祖國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博物館正逐漸成為青少年走出校門的「第二課堂」。
  • 北京文博 | 中國交通廣播「聽遊進行時——智慧文博」系列節目之走進中國科學技術館精彩回顧
    為進一步展現博物館為公眾提供的豐富數字文化資源,帶領公眾感受歷史文化,共享文物故事,在北京市文物局的支持下,中國交通廣播央廣旅遊節目組推出了「聽遊進行時——智慧文博」系列節目。7月27日-8月14日,節目將走進北京地區十五家博物館,與大家一起了解文博背後的魅力。
  • 線上「雲遊」,線下互動——徐匯「518國際博物館日」系列活動精彩...
    線上「雲遊」,線下互動——徐匯「518國際博物館日」系列活動精彩紛呈 2020-05-24 02: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夜遊博物館!廣州多家文博場館假期恢復夜間開放
    廣州多家文博場館假期恢復夜間開放金羊網  作者:黃宙輝 穗文廣旅宣  2020-10-05 據悉,今年春節以來,廣州文博場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暫停夜間開放,而本次黃金周假期是首次恢復夜間開放。
  • ...聽遊進行時——智慧文博」系列節目之走進中國科學技術館精彩回顧
    為進一步展現博物館為公眾提供的豐富數字文化資源,帶領公眾感受歷史文化,共享文物故事,在北京市文物局的支持下,中國交通廣播央廣旅遊節目組推出了「聽遊進行時——智慧文博」系列節目。7月27日-8月14日,節目將走進北京地區十五家博物館,與大家一起了解文博背後的魅力。昨天,第十期節目帶領大家走進了中國科學技術館,邀請副館長龐曉東介紹館內的特色展覽和線上活動。
  • 精品路線丨精美的展品,豐富的活動,天津文博一日遊帶你感受天津文化
    ,今天小津便帶領你,踏上文博場館一日遊,帶你感受天津的文化底蘊。天津博物館——天津自然博物館——天津美術館——天津科技館——北疆博物院天津博物館天津博物館是展示中國古代藝術及天津城市發展歷史的大型藝術歷史類綜合性博物,是由二十世紀天津文博、社教、美術、博覽四個系列的館、院匯集而成。
  • 2020年「5.18國際博物館日」系列活動正式拉開帷幕
    活動還將集結一批博物館裡的專業「老師」,將系列課程送到校園中,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博物館科普教育。「5.18國際博物館日」專題頁面也將呈現北京地區博物館事業繁榮發展的面貌,展現「博物館之城」的無限魅力。  (一)94項展覽、講座、活動即刻出發  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博物館日期間,北京地區博物館將有94項主題活動陸續開展,詳見北京地區主題活動清單。
  • 徐匯區18文旅場館設免費開放日 推出博物館日特色活動
    圖說:電影博物館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新民晚報訊(記者 楊玉紅)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徐匯區已經開放的18家文旅場館設立免費開放日,還有多家為開放場館推出上線講座等活動。2020年伊始,徐匯區內諸多文博場館紛紛加速雲端展陳投入力度,藉助各類網絡平臺製作推出「雲展覽」「雲講座」「雲導覽」,讓市民遊客在雲端也能充分體會徐匯文博資源的豐富多彩。
  • 更多人愛逛博物館:免費開放近九成 互動活動吸引人
    在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博物館近日舉辦的「博物館教育之夜」活動中,吳中區寶帶實驗小學四年級學生陳文韜了解了不少歷史知識和名人故事。2個多小時的活動裡,近300名小學生分組參與展廳尋寶、製作紀念幣、文物拼圖遊戲、博物館課程等,在手腦結合的互動體驗中感受吳文化的內涵。  吳中博物館今年6月正式開館,定位「高水平、有特色的文化綜合體」。
  • 免費開放近九成 互動活動吸引人 越來越多國人愛逛博物館
    互動體驗中感受吳文化的內涵。開館以來,舉辦了「三國志」文化展、「吳門吾景——明清吳中山水勝景」等展覽,策劃推出了多場博物館之夜、藝匠傳習課程、學術講座活動,為市民提供豐富多彩的文化體驗。   陳文韜的媽媽張女士告訴記者,活動內容很豐富,孩子參與度強,興致很高。
  • 中國科技館推出「雲享科學」系列活動
    中國科技館推出「雲享科學」系列活動光明網訊 疫情期間公眾出行減少,為滿足公眾科普需求,中國科技館積極創新教育活動開展方式,在暑期(自7月16日至8月31日)特別推出「雲享科學」系列活動,每天推出一期,通過圖文、音視頻、在線直播等形式,將展覽展品、科學課、品牌活動等豐富的科普內容移至雲端。
  • 青島各大文化場館推出元旦活動 滿足市民需求
           辭舊迎新,新年來臨之際,島城各大文化場館元旦期間活動計劃紛紛出爐,有音樂會、演出、話劇、展覽、講座、閱讀、培訓等活動,可以滿足市民各種需求,讓市民度過一個有收穫、有品位、快樂充實的文化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