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務院46號文件、85號文件相繼出臺,加快發展體育產業正向著發展體育服務業、促進消費結構的目標升級。今年1月,《
甘肅省人民政府關於貫徹國務院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若干意見的實施意見》正式印發,甘肅體育產業發展更添動力。近日,甘肅省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楊衛闡述了甘肅體育產業的現狀。
問:請介紹一下甘肅體育產業現狀?
楊衛(以下簡稱楊):甘肅作為西部欠發達省份,由於歷史、自然、社會等原因,經濟發展相對滯後,體育產業底子薄、基礎弱、歷史欠帳多,體育基礎設施投入不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1.12平方米,體育消費水平不高,體育用品企業較少,體育產業結構單一,總規模不到50億元。甘肅在體育惠民工程建設、體育基礎設施建設、開展
戶外運動、創建品牌賽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2006年提出創建「甘肅絲綢之路體育健身長廊」,基本思路是充分利用甘肅獨特地形地貌和歷史文化資源,以體育場館建設為基礎,以創建體育品牌賽事為亮點,以構建全民健身服務體系為目標的特色發展模式。經過近10年努力,甘肅體育場館設施建設有了長足發展,全省建成各類體育場地設施30282個,市(州)全民健身活動中心覆蓋率達86%,縣全民健身中心覆蓋率達57%,鄉鎮全民健身中心覆蓋率達56%,行政村農民體育健身工程覆蓋率達69%,全省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比例達32.3%,社會體育指導員人數達4.4萬人,培育並持續舉辦了一批具有甘肅特色的品牌賽事,實現體育與文化、
旅遊等產業融合發展。
問:結合甘肅實際,請談一談落實《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的總體發展思路?
楊:去年10月,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此甘肅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對貫徹落實《意見》作出部署安排。甘肅的發展思路是立足省情,立足實際,因地制宜發展體育產業。總體目標分兩步走,到2020年,體育產業環境明顯優化,政策法規體系更加完善,基本形成體育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格局,全省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達800萬,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1.5平方米,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80億元。到2025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門類齊全的體育產業體系,體育產品和服務更加豐富,群眾體育健身和消費意識顯著增強,人均體育消費支出明顯提高,體育產業在拉動消費、擴大就業、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經濟發展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體育產業增加值佔全省生產總值比重明顯提高,全省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達到1000萬,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平方米,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150億元。
1月30日,《甘肅省人民政府關於貫徹國務院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若干意見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印發。《實施意見》以國務院《意見》精神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重大發展舉措為指引,緊密結合甘肅省體育產業發展現狀,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兼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突出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問:落實《意見》一年來,甘肅取得哪些進展?
楊:一是體育產業政策措施不斷完善。全省各地依據兩個《意見》,結合各自實際制定了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實施方案;聯合財政廳等部門印發了《甘肅省省級體育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在專項資金的使用上堅持「擇優扶持、突出重點、公開公正、規範管理、講求實效」原則,以項目補貼、貸款貼息、以獎代補、政府購買服務等形式使用,調動了社會力量興辦體育的積極性,推動體育產業投入主體多元化和投資渠道多樣化,初步形成了各種所有制經濟、各類投資主體公平競爭的體育產業發展環境。二是體育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甘肅絲綢之路體育健身長廊」規模和效益進一步提升,今年新建1000個以上村級農民健身場地、300條健身路徑工程、50個籠式足球場。城市社區著力構建10至15分鐘健身圈,建設了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全民健身場館、健身廣場、健身步道、籠式足球場、全民健身路徑等場地設施。甘肅省體育館、臨洮體育訓練基地等重點項目在建設之中。三是品牌賽事的規模和品質不斷提升。全省各地先後創建一批富有地域特色的體育品牌賽事,連續舉辦了蘭州國際馬拉松賽、環
青海湖國際公路
自行車賽(甘肅段)、「絲綢之路」中國越野拉力賽、「玄奘之路」戈壁挑戰賽、張掖祁連山戶外越野挑戰賽等賽事,今年新增了酒泉、嘉峪關航空滑翔體育活動,酒泉國際戈壁馬拉松挑戰賽等大型賽事活動。四是發展業態不斷拓寬。培育一批體育旅遊精品線路和景區,創建了張掖體育與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區,各地以戶外運動為抓手,促進體育與文化、旅遊、健康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
問:落實中是否遇到困難,解決的辦法是什麼?
楊:經濟發展新常態對體育產業發展提出了新要求,在落實《意見》中還存在著思想保守,認識不到位,體制機制缺乏活力,創新創業辦法不多等問題。對此,甘肅向深化改革要動力,向創新發展要活力,按照國家、省委省政府和總局的要求,不斷深化改革,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重點實現「三個轉變」,即體育發展理念由單純追求競技體育成績向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全面協調發展轉變;體育發展主體由政府管辦向各部門和社會力量共同參與轉變;體育發展方式由計劃經濟模式向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轉變。
積極創新體育工作發展方式,更加注重轉變縣級體育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習近平總書記在《關鍵在於落實》的講話中明確指出:「基層是一切工作的落腳點。我們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實了沒有,落實得好不好,基層群眾最有實際感受,落實得好、落實得快,群眾就擁護;落實得不好、落實得慢,群眾就會有反映。」由此可見基層在落實各項政策措施中的重要作用。近年來,部分縣級體育部門與其他機構合併後,管理體系和組織網絡不健全,發展思路不適應改革的要求,部分縣級體育部門政府的主導地位弱化。在此情況下,甘肅積極推動縣級體育體制機制創新,轉變管理模式和公共服務方式,引導推動各縣區成立體育中心,承擔體育公共服務基本職能,大力發展體育類社會組織,落實全民健身的推廣和普及,逐步形成政府主導、體育中心協調服務、體育社團組織實施、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基層體育組織體系和多元化發展網絡,為全省體育事業和產業發展提供基礎支撐。
問:甘肅體育產業發展的側重點是什麼?在戶外體育、休閒體育產業方面有什麼設想?
楊:甘肅體育產業布局確立了以戶外運動為重點,健身休閒、競賽表演、場館服務、中介培訓等體育服務業協同發展,體育與文化、旅遊、健康服務、養老服務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體育產業體系。上述發展思路符合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結合實際,立足省情,本著投入小、見效快、可操作性強的原則制定。
甘肅在《實施意見》中提出了構建「三大板塊」的健身休閒產業發展格局。一是蘭州和河西地區,主要開展汽摩、冰雪、黃河
漂流、
徒步越野、航空等特色體育項目;二是中部地區,主要開展
山地自行車、賽馬、
登山、拔河、龍舟等特色項目;三是隴東隴南地區,主要開展紅色旅遊、戶外垂釣、武術、崆峒休閒養生等特色項目。大力培育冰雪和航空體育產業,支持各地充分利用氣候和地理條件開展冰雪活動,鼓勵社會力量建設冰雪運動場地,全省利用民間資本已建成15個以
滑雪運動為主體的冬季體育項目基地,利用河西走廊獨特的氣流條件,建成酒泉、嘉峪關滑翔基地。目前,甘肅特色「三大板塊」戶外產業體系已初步形成。
問:11月22日,國務院發布了《關於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的指導意見》,請談一談對《指導意見》中有關於體育服務內容的理解?
楊:生活性服務業領域寬、範圍廣,涉及群眾生活方方面面,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是推動經濟增長動力轉換的重要途徑,是實現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重要舉措,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尤其是近幾年,人們在健身休閒、體育運動上投入的資金和時間明顯提高,體育服務消費已成為生活消費的重要部分,成為一種剛需。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與政府、社會提供的體育資源、體育公共服務相對不足仍然是體育發展中的主要矛盾。因此,認真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強化政府公共服務職能,加快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充分發揮體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保障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發展、推動文化繁榮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各級政府和體育部門的重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