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個氣象災情圖片平臺上線 墨跡天氣「觀天者計劃」助力防災減災

2020-12-19 人民網

原標題:國內首個氣象災情圖片平臺上線 墨跡天氣「觀天者計劃」助力防災減災

  颱風「利奇馬」剛走 ,「玲玲」又來,今年第13號颱風「玲玲」9月2日在菲律賓以東洋面生成,預計將於近海擦過我國。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應急管理部副部長鄭國光表示:國家將農村貧困地區的防災減災救災做為重點工作,要進一步加強災害監測預報預警,提高監測站網密度,加強災害信息報送,提高災害預警信息發布的時效性、準確性。

  墨跡天氣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於2019年9月正式推出「觀天者計劃」, 成為國內首個氣象災情圖片實時收集平臺。當用戶所在地區出現暴雨、內澇、滑坡、泥石流、暴雪、冰雹、颱風、大風、沙塵、大霧等氣象災情時,可進入墨跡天氣觀天者通道拍攝或上傳實時天氣圖片。與此同時,墨跡天氣預計拿出1000萬元,用來鼓勵用戶上傳災情圖片。

  用戶在上傳災情圖片的同時也可查看其他用戶發布的災情圖片,及時了解自己或親人朋友所在地區的災情並採取應對舉措,將天氣災害帶來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降到最低。另一方面,墨跡天氣還將實時災情圖片及時反饋給國家相關防災減災部門,與傳統氣象數據形成良好互補,為防災減災做貢獻,助力國家社會化觀測。

  墨跡天氣「觀天者計劃」收集的實時氣象災情圖片

  其實早在2019年的5月12日「防災減災日」,墨跡天氣就發揮其平臺技術及氣象大數據等優勢為應急減災提供全方面的支持,發布了「人工智慧+社會化觀測災情識別系統」,基於墨跡天氣UGC用戶眾包數據模式獲取廣泛、真實的數據源,輔以人工智慧災害圖像識別技術,更加精準的判斷災害天氣變化,從而提高防禦氣象災害的能力。

  業內人士表示,社會化災害觀測已成為常規天氣觀測手段的重要補充。據悉,中國有70萬氣象信息員活躍在鄉鎮地區,收集各種氣象災害前線信息,助力防災減災。社會化觀測往往能獲取更多的前線數據和資源,彌補常規氣象站觀測覆蓋不到的地區。

  在社會化觀測方面,墨跡天氣擁有天然的優勢。除了與國內外專業的氣象機構合作獲得氣象數據外,墨跡天氣海量的用戶眾包數據也成為其核心資源和競爭力。數據顯示,擁有6.5億海量用戶的墨跡天氣,每天可以收到上萬次用戶關於短時天氣的反饋,其在2012年上線的時景社區,截止2019年5月,已累計十億張圖片,每天約有三十萬張照片上傳,已成為國內領先的實時圖片社區。

  墨跡天氣「觀天者計劃」收集的實時氣象災情圖片

  目前,墨跡天氣與河北省氣象災害防禦中心合作已經共同完成了針對四類型災害天氣(降雨、降雪、霧霾、冰雹)和四類型災害事件(內澇、洪水、倒塌、滑坡)圖片的機器識別模型算法的建設,具備了對外提供氣象災害預警服務的能力。同時,還完成了數據整合、算法集合、平臺建設等一系列的工作,目前降雪模型的準確率高達91.07%,霧霾模型和冰雹模型的準確率分別高達90.8%和93.22%,準確率的提升極大的推動了氣象防災減災的能力建設。墨跡天氣在氣象災害防禦項目上取得的成果未來還將複製推廣到全國各地的災害防禦部門。

  此次,墨跡天氣推出的「觀天者計劃」,不僅能藉助全民的力量來收集防災救災信息,極大的推動國家氣象防災減災的能力建設,從而最大程度降低災害損失;還將提升全民的防災減災意識,保障廣大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來源:消費日報網

(責編:楊僧宇、呂騫)

相關焦點

  • 共同防禦氣象災害 墨跡天氣攜「防災減災」產品亮相東協博覽會
    展會秉承「數字經濟合作「框架下「一帶一路「共同防禦氣象災害的理念,集中展示了中國人工智慧與智慧氣象服務產品 、氣象預警設備與系統服務以及民用氣象數位化等產品。全球氣象服務平臺墨跡天氣攜「觀天者計劃」、「災害圖像識別系統」、「應急氣象輔助決策系統」等產品亮相。
  • 墨跡天氣亮相東協博覽會 展示「觀天者計劃」等服務產品
    全球天氣服務類平臺墨跡天氣亮相博覽會,並展示了墨跡天氣的觀天者計劃、旅遊景觀預報等氣象服務產品。墨跡天氣在東協博覽會的展臺墨跡天氣創始人兼CEO金犁表示,氣象科技方面的合作也蓄勢待發。未來,墨跡天氣將繼續發揮氣象服務核心優勢為東協地區輸出更多氣象服務,讓氣象賦能世界。本次展會上,墨跡天氣重點展示了其氣象服務平臺時景社區下的「觀天者計劃」產品。
  • 墨跡天氣:願成為讓大家心情放晴的「天氣之子」
    近日,新海誠導演的最新力作《天氣之子》在國內上映了,電影以天氣為主題,力斬同檔期口碑冠軍之位,成為「初冬最值得觀看的影片」。值得一提的是,電影上映期間,全球天氣類服務平臺墨跡天氣和《天氣之子》發行方共同發起了線上活動——「回到與TA相遇的那天」。
  • 氣象雷達:洞悉莫測風雲,助力防災減災
    【一線講述】    氣象雷達:洞悉莫測風雲,助力防災減災講述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二院23所所長 胡慶榮  作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的雷達專業研究所多年來,我們研製的氣象雷達參與了多項國家重大工程,為氣象現代化、防災減災等作出卓越貢獻。  氣象雷達的工作是「追雲逐雨」,給大氣中的風場和雲層做CT掃描,實現精細化氣象探測。今年6月以來,中央氣象臺持續多日發布暴雨預警;7月2日,長江2020年第1號洪水形成。
  • 墨跡天氣榮獲NextWorld 2020年度最具風採獎
    作為氣象服務領域的領軍企業,墨跡天氣一直深耕行業,致力於推動人工智慧在氣象領域的應用,不斷優化和提升氣象服務水平。近日,在由七麥數據主辦的NextWorld 2020年度峰會暨年度風採獎盛典上,憑藉技術驅動產品和服務創新綜合表現、市場競爭力及行業影響力,墨跡天氣從眾多應用中脫穎而出,成功斬獲「NextWorld年度風採獎」。
  • 用AI賦能氣象 墨跡天氣挖掘氣象生意
    另一個是時景社區,墨跡天氣的實時天氣社區,每天約有十萬天氣照片上傳到時景社區,總氣象圖片資源達億級,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實時天氣圖片社區。一份公開數據顯示,墨跡天氣擁有的用戶數量級每天融合後的數據達百億級,總數據量更是已經達到數千TB。  墨跡天氣進入氣象領域八年積累的氣象行業知識和豐富的數據量也為人工智慧提供了合適的應用場景。
  • 從6.5億用戶到3000億藍海市場,墨跡天氣的下一個十年
    隨著5G的普及使更多設備實現互聯互通,氣象採集終端將以幾何級數遞增,每一個人都將成為氣象觀測節點,墨跡天氣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氣象觀測網絡,通過天上的氣象衛星、地上的觀測站與千千萬萬個「觀測員」,為普通用戶和各行各業提供定製化、個性化的氣象服務。AI與5G時代,墨跡如何更懂天氣?
  • 物聯周刊(69期)丨智慧氣象「四天」系統助力重慶防災減災、重慶3D...
    看點一:智慧氣象「四天」系統助力重慶防災減災 看點二:三企業聯手打造5G 看點九:全國App技術檢測平臺管理系統上線試運行 看點十:國內最大規模5G智能電網建成 看點十一:聯發科推出5G處理器天璣720 看點十二
  • 墨跡天氣企業服務品牌墨跡赤必,為農險氣象解決方案提供精準服務
    如何更好預防惡劣氣象導致的損失?成為農險企業以及墨跡赤必等氣象服務機構亟需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由於地域性、季節性、周期性的特點,農業成為受氣候影響最敏感的產業之一,農業氣象災害每年都會帶來巨大損失,因此,需要精準高效的專業氣象服務來提升農業氣象防災減災的能力。而通過墨跡赤必提供的精準氣象信息服務,提前預測天氣變化,對農業預警及農險賠付風控,都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
  • 加強培訓 服務防災減災 提升業務能力
    鄭思琪攝影  河北石家莊:氣象裝備VR培訓考核平臺上線  12月14日,河北省石家莊市氣象裝備VR培訓考核平臺正式上線,受訓人員可根據操作規範和評價報告在系統中針對性重複練習,快速掌握操作流程和維修方法。
  • 氣象局關於加強氣象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意見
    三個轉變」為指導,突出完善統籌協調、屬地管理、綜合減災、社會力量和市場參與的體制機制;在能力建設上,強化災害監測預報、突發災害預警、災害風險防範、災後救援保障和災害依法管理能力,提高科技支撐水平,深化國際交流合作;在重點任務上,強化重點地區、重要行業、重大工程的氣象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統籌謀劃城市、鄉村、海洋氣象防災減災救災工作,重點做好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能力提升和應用;在保障措施上,加強組織領導
  • 中國版TWC:墨跡天氣演練國內氣象服務新商業
    你可能不知道這家公司,但你一定用過它的服務,所有iPhone、安卓手機(除中國區)內置的天氣數據都來自TWC。它在全球擁有超過4000萬個氣象站,10萬個天氣傳感器,在美國各地建有13個氣象資料中心,甚至擁有自己的氣象衛星和雷達網絡。
  • 廣東東莞篇:氣象防災減災新理念的東莞實踐
    2015年初,東莞市首個氣象服務站在鳳崗鎮建成,集氣象服務、應急與三防(防汛防旱防風)服務為一體。服務站配有3名氣象專業人員,他們每天根據東莞市氣象臺的會商結論,結合本鎮氣候特點,為全鎮提供更精細的預警預報信息;同時,將預警信息納入市氣象預警信息發布平臺,實現氣象預報預警「第一時間、權威發布」。
  • 「氣象+公益」 2020年世界氣象日墨跡天氣這麼做
    鑑於此,氣象服務企業墨跡天氣積極踐行企業社會責任,並結合自身在氣象服務領域的優勢,通過氣象科普、明星公益大使、免費氣象服務等方式在線上發起系列公益活動,希望通過活動呼籲公眾一起關注氣候變化,保護水資源。  26位明星公益大使助力,與墨跡天氣共同呼籲公眾關注「氣候與水」問題      事實上,無論是人們的日常生活,還是經濟社會系統的正常運轉都離不開水。
  • 天津:天氣頻道上線IPTV 提高防災減災信息傳播力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郭玲報導 4月7日,中國天氣頻道上線交互式網絡電視(IPTV)播控平臺,在天津市受眾數量達到550餘萬。天津用戶通過IPTV可免費收看最新的天氣資訊和插播的本地氣象節目。
  • 高陵:氣象APP探索數據融合服務流域防災減災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張曉梅 徐麗娜報導 近日,陝西省西安市高陵區氣象局開發的「涇渭河氣象」App順利通過驗收並投入使用。  該軟體依託陝西省氣象局智能網格預報產品、「陝西氣象」App預報測報產品和綜合氣象信息共享平臺實時數據,疊加上遊流域基礎地理信息及30個重點水位監測站、10個水庫實時水情監測站、高陵區境內11個氣象觀測站數據,進行了數據融合、算法優化,對本區域和上遊流域天氣、水情進行實況綜合統計和分析預報,將全流域降水、溫度、風、能見度等氣象要素以圖表形式進行展示。
  • 墨跡天氣企業服務品牌墨跡赤必,凸顯按需定製企業級氣象服務價值
    本網12月17日訊 天氣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的重要性由來已久,古人在千年前,就知道根據節氣和天氣情況來耕種,隨著現代經濟的快速發展,這種重要性也更加凸顯。公開資料顯示,農業、航空、物流、零售等80%以上行業的發展,都與天氣息息相關。
  • 墨跡天氣亮相第八屆中國新興媒體產業融合發展大會
    天氣預報作為一門預報科學,不可能實現100%準確,但人工智慧這員「新隊員」的加入,讓計算結果與真實情況差距不斷縮小。進入氣象領域十餘年,墨跡天氣堅持自主研發,通過將人工智慧技術引入氣象領域,極大提升預報的準確率和氣象服務的多元化。墨跡天氣副總裁&首席氣象官黃耀海介紹稱,自成立之初,公司一直致力於氣象科技創新,並在行業內率先將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等技術應用於氣象數據分析。
  • 牢築防線守福祉——「十三五」期間氣象防災減災工作綜述
    逐步構建新時代氣象防災減災體系,提出建設「五大體系」、發揮「六個作用」、開展「七大行動計劃」,推進防災減災政策環境和體制機制戰略研究。開展汛期氣象服務準備工作檢查,通過「一省一單」形式,督促各單位及時整治風險隱患。開展基層氣象防災減災「六個一」基本能力建設,建立基層氣象防災減災標準化建設評估機制,促進基層氣象防災減災向標準化、規範化邁進。
  • 山西:各地開展氣象防災減災宣傳活動
    中國氣象報記者孫愛華 通訊員孫中華報導 5月6日至12日,山西省各級氣象部門密切與有關部門的合作,緊緊圍繞今年防災減災日主題「識別災害風險,掌握減災技能」,認真組織開展2013年防災減災日暨防災減災宣傳周氣象科普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