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為讓大橋按時通車他甘做春節「守橋人」妻子帶娃趕到工地:一家人在一起,在哪都是過年
張林青在橋上檢查
□記者田園文王亞鴿攝影
夜幕降臨,國道107官渡黃河大橋項目部31歲的張林青開始巡查大橋。為節後復工趕工期,他與工區的其他15名技術人員和工人在春節期間一起留守大橋,每天查看橋梁安全防護設施。
前幾天,他的妻子挺著大肚子、帶著3歲孩子從山西趕到工地,一家三口在工地過一個團圓年。她說:「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在哪裡都是過年。」
張林青的任務是,每日早晚查看橋梁的安全信息,檢查各種零件是否在位,有無引火源等。
張林青腳踩的這個大橋,是中牟、原陽黃河之上「第一跨」官渡黃河大橋。這座預計2019年11月底通車的大橋北側在新鄉原陽縣大賓鄉,南側在鄭州市中牟縣,大橋及引線項目全長31.775公裡,是國道107改線的咽喉工程。由於大橋距離歷史上官渡之戰遺址只有20公裡左右,由此得名官渡黃河大橋。
「我喜歡這個工作,修路、修橋讓我很有榮譽感,每次看到我參與的項目每天車來車往,會感到很欣慰,官渡黃河大橋是我參與的第四個項目,也是在河南參與的第二個項目。」張林青說,自己家在山西運城河津市,最近幾年一直在河南。「春節假期,誰都想回家與親人團聚,但崗位需要有人堅守。」選擇留守大橋後,張林青略有擔心,想念可愛的兒子,掛念家中老母親,又怕妻子會生氣。
讓張林青意外的是,在告知家人留守大橋的消息後,妻子沒有責怪他,相反還表示理解他的工作。於是,幾天前,張林青的妻子原洋洋挺著大肚子,拖著行李箱,拉扯著3歲的兒子來到鄭州。在看到丈夫的工作環境後,原洋洋卻很心疼。
「以前知道在工地辛苦,但是沒想到這麼苦。」原洋洋說,住的這種臨時板房,以前只是見過,第一次住進去才發現,冬天房間不保暖,而且還會漏風。從2014年結婚後,這是她第一次來工地看望他,到了才發現原來這樣苦。
「我擔心生完二寶之後,要照顧孩子更沒機會過來了。」原洋洋說,考慮到臨產期將至,與丈夫一起簡單過個年,到大年初四就要回老家了。
原洋洋說,除夕那天,打算一起去原陽縣城看個電影,晚上一起回工地跟其他工友一起看春晚,包餃子。「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在哪裡都是過年。」原洋洋說,「我為他的工作感到自豪,以後等孩子長大了,要帶著他們看看爸爸修過的路和橋。」
(責編:宋芳鑫、楊曉娜)
河南:鋪就"四好農村路" 打開鄉村幸福門 在中原大地,四通八達的「四好農村路」像一條條「血管」,喚醒沉睡的村莊,催生鄉村的「蝶變」……【詳細】
援疆醫生馬啟敏:給牧民帶來"生"的希望 三年兩次援疆,河南醫生馬啟敏用精湛的醫術,呵護著牧區女性的健康,給這片土地帶來了「生」的希望。三九寒冬,距離鄭州2600公裡的新疆哈密市巴裡坤哈薩克族自治縣最低氣溫達零下30攝氏度,但巴裡坤縣人民醫院一樓的病房內卻格外溫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