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 12 年的共享經濟鼻祖 Airbnb 終於上市了,今年在疫情的影響下,租房市場高開低走非常魔幻。一邊是作為國內登陸紐交所的租房第一支中概股蛋殼,大面積暴雷,然而距離其上市不過才 10 個月而已。蛋殼高層逃之夭夭,蛋殼租客維權無路。
與此同時,Airbnb 於 12 月 10 日晚間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以 68 美元發行價估算,Airbnb 本次上市融資 35 億美元。成為美股年內最大 IPO,上市首日便大漲超 100%。而在今年年初,Airbnb 的上市計劃被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甚至還一度傳出即將破產。
共享經濟在疫情前都已經出現了泡沫破滅的跡象,疫情中更是重災區。WeWork、Uber、Airbnb,曾經被譽為美國共享經濟三大巨頭,孫正義又是個共享經濟愛好者,但顯然他押錯了寶,出手闊綽重金砸下前兩家,卻不過是一場 " 和稀泥 ",在經歷了 Uber 破發和 Wework 的 IPO 鬧劇後,元氣大傷。
Uber 和 Wework 成了孫正義心中之痛2019 年,軟銀全年業績巨虧,經營虧損 1.365 萬億日元(約 127 億美元),其中 Uber 損失 52 億美元,WeWork 損失 46 億美元,其他投資損失 75 億美元。一場唏噓,不知道是不是 Uber 和 WeWork 的失利,讓孫正義生怕再 " 踩雷 ",小心慎微;也或許是 Airbnb2019 年初就在為上市做準備,從而相應減慢了融資腳步,讓外界認為帳上不太缺錢。但許是不甘,孫正義最後還投資了同樣潰敗的 OYO,偏偏錯過了 Airbnb 這匹共享經濟黑馬。
不過巧合的是,愛彼迎上市首日,美國申請失業金人數也再創新高。在數據方面,美國上周首次申請失業金人數為 85.3 萬人,成為近三個月來最大單周漲幅。
一面天使,一面魔鬼。
1
裁員借錢,自救有效
作為共享經濟鼻祖的 Airbnb 上市之路可謂一波三折,從 2016 年起,就時常傳出上市的聲音但不見動靜,從過去幾年的數據來看,Airbnb 的收入迅速增長,但虧損也在連年擴大。2017 年至 2019 年,Airbnb 的年收入依次為 26 億美元、37 億美元、48 億美元,淨虧損則從 7000 萬美元擴大到 6.743 億美元。今年疫情,Airbnb 連同整個短租行業更是遭逢了最大困難。
Airbnb 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 Brian 說:" 我們花了 12 年的時間打造了 Airbnb 的業務,在 4 — 6 周的時間裡幾乎失去這一切。"
Airbnb 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 Brian Chesky知情人士稱,從今年年初開始,Airbnb 的一些董事開始向 Brian 施壓,要求削減公司支出。當時,新冠肺炎疫情已在中國爆發,並蔓延至歐洲,導致 Airbnb 的預定量大幅下滑,Airbnb 在今年第二季度下降幅度最大,預訂量同比下降 67%。尤其是今年 4 月份,美國疫情大規模爆發期間,平臺預訂房間取消率一度超過 70%。僅 Airbnb 在北京房源的預定量,3 個月內便銳減 96%。
疫情對 Airbnb 的影響 圖源:199IT- 網際網路數據資訊網Brian 也在全員信中表示,隨著全球旅遊業步入停滯階段,Airbnb 的業務也受到了嚴重打擊,預計 2020 年的收入將減少 50% 以上。果不其然,今年 5 月份,Airbnb 為自救便削減了四分之一的員工。
除裁員之外,Airbnb 還對非核心項目進行了業務調整。Brian 表示," 疫情之後的新旅遊行業會有所不同,消費者會想要離家更近、更加安全和更加經濟的選擇,我們需要做出相應調整,減少與民宿業務非直接相關的業務投資。" 他宣布,Airbnb 將收縮酒店和豪華民居項目,暫停交通和娛樂業務。
瀕臨險境時,他們還在資本市場籌集 20 億美元,其中 SilverLake 和 SixthStreet 獲得的認股權證將可以以 180 億美金的估值行權,相當於每股 30 美元。
經過一系列自救,他們再次盈利,第三季度利潤達到 2.193 億美元,這主要得益於短途旅遊訂單數量大幅回彈。
愛彼迎挺過來了。
就在 Airbnb 上市之際,保羅 - 格雷厄姆在 YC 官網寫了一篇博文慶祝,其中提到在 2008 年 Airbnb 成立不久遭逢經濟危機下,三名創始人一直在刷自己的信用卡為公司輸血。
2
後疫情時期," 危中有機 "
早期的 Airbnb 投資者羅恩 - 康威(Ron Conway)向 CNBC 證實,許多人都在給他打電話諮詢該公司的情況,其中包括幾位大型和知名的投資者。康威說:" 現在,旅遊業中的每個公司都受困於新冠病毒疫情,但 Airbnb 比 Expedia 和 Booking 等其他旅遊公司更 " 靈活 "。
Airbnb 是一家科技公司,與酒店相比,他們能夠更好的利用數據,也容易做相應產品調整。同時 Airbnb 也像是一個房地產經理,沒有財產風險,與經營和管理其財產的酒店不同,Airbnb 不擁有任何財產,但在疫情的鏡子下,共享經濟的基本問題也讓人存疑,誰來承擔風險?
" 新冠疫情 " 這個詞在 Airbnb 遞交的 SEC 報告中出現了 215 次。雖然 Airbnb 成功活下來了,但目前新冠會如何發展,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甚至有民宿行業相關的人預測,明年還將低迷。
但同樣能夠看到的是,2020 年第二季度,Airbnb 公司的 " 住宿和預訂體驗 " 數量為 2800 萬份。到 2020 年第三季度,這一數字已經回暖至 6180 萬份。同時,Airbnb 的反彈快於酒店行業,根據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測算前三個季度國際遊客人次同比下降 70%,而 Airbnb 前三個季度只下降了 32%。即使和預訂平臺相比,也優於 Expedia 的 54 和 Booking 的 53%。這表明市場正在恢復。因不確定新冠未來的走勢,此時迎頭而上或許也會是一種策略。
後疫情時期,人們的出遊形式轉變為短途遊和周邊遊,Airbnb 中國總裁彭韜指出,並非 " 遠行 " 才是 " 旅行 ",短期來看,周邊遊、短途遊將成為常態。根據 Airbnb 近期的運營數據顯示,50 —— 500 英裡區間的預定量,自 2020 年 6 月份就已恢復正常水平。疫情發生前,短途旅遊就是 Airbnb 增速最快的類別之一,疫情後進一步增速。
Airbnb 中國總裁彭韜在演講從一些學者對美國 Airbnb 的統計數據看,Airbnb 相對於酒店分布類型更多遠,除城市外,還有不少分布在郊區和鄉村,從這個角度看,相比於用戶到當地房產中介找短租房,Airbnb 極大節約了用戶對住房的搜尋成本。此外,短期租賃的消費頻次也足夠高,可以支撐起企業的運營。
事實上,從 Airbnb 招股書提交以來,由於投資結構反饋強烈,公司曾兩次上調 IPO 價格,從招股書的每股 44 —— 50 美元,上調至 56 —— 60 美元,最後定在 68 美元。此時上市也可抓住資本市場對旅遊行業未來預期較積極的機會。
盒飯財經在 Airbnb 上市之際聯繫到途家相關負責人,她認為這是一信號,並且對於國內短租市場會是一個極大利好。就是說 Airbnb 都上市了,可能會給國內短租市場的合法性帶來一些決策上的改變;另外就是國內短租市場,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家獨大的超級平臺,Airbnb 此番上市,對國內的短租市場是一個好的提振機會。
針對上市,公司內部曾經發起過一次投票,最希望高管在未來幾個月裡完成的事件中,公司上市排列第一;據《紐約時報》先前報導,Airbnb 員工給該公司施加了壓力,因為他們的股票期權將在今年年底開始到期。如果沒在今年年底上市,員工手中的股票,很可能將一文不值;另外與 Airbnb 同一時期的創企都已經完成了上市,對於 Airbnb 創始人來講," 減速 " 會存在諸多不確定,留給 Airbnb 的時間已經所剩無幾。
3
如何把故事講下去
凡是了解過 Airbnb 這家公司,一定都聽過其三位創始人的所謂 " 性感 " 故事,從分享一張氣墊床開始,Airbnb 已將在民宿短租業務做成了一門大生意。顯然,Airbnb 很聰明,就順著這個故事一點點去優化產品,三位創始人給外界傳達的也是頗文藝的創業。
這讓弊端也很明顯,運營偏弱。投資人當然需要聽故事,但故事並不能一直支撐其發展,已經有 WeWork 的前車之鑑,以及一系列的共享經濟接連翻車或成估值泡沫。
無論 Airbnb 自己還是媒體,都習慣將愛彼迎和洲際以及希爾頓相比,但本質上二者不是一個商業模式,若硬比根本是比錯了賽道。一個是提供短期租賃的網際網路平臺,一個是標準化管理的酒店服務,雖看上去都在滿足出行住宿,實際上覆蓋的根本不是同一批人,或者說重合度非常低。
不過,Airbnb 倒是的確已經在全球擁有 80 萬間住所,超過洲際酒店和希爾頓酒店的房間總和。Airbnb 的房屋租賃模式,除住宿外,還連接了房東和租客,Airbnb 鼓勵用戶接入其 Facebook 帳號並分享房源,有社交屬性在裡面。縱觀國內外,做得好的生活服務平臺,都是側重社交。
Airbnb 能夠連接房東和租客,有天然的社交理念作為共享經濟的締造者,Airbnb 利潤主要來自向租客和房東收取的服務費,對 Airbnb 來說,除了要應對新冠帶來的影響外,還要保證籤約到更多高質量房源,為了在 Airbnb 的平臺上為預訂的客人提供足夠的選擇,以留存住用戶。
這除了要面臨 Booking Holdings、Expedia Group、Google 的競爭,尤其是 Google 正在發力旅遊住宿市場,在 Google 的搜尋引擎中,用戶正在被優先導入 Google 自己的租房項目中,這對於高度依賴 Google 流量的 Airbnb 非常不利。國內短租市場還要面臨途家、美團、小豬、木鳥等短租平臺的市場份額擠佔,況且 Airbnb 在中國市場的房源數量不及國內短租平臺。
Airbnb 的招股書裡提到,疫情驅動了 work-from-any-home 理念的流行,超過幾天的長期旅行佔比增加,旅行和生活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然而這一趨勢能否在現實中持續下去,很大程度取決於各國疫情控制度,航班和管控政策是否能得到緩解。
並且也有分析師認為,一邊旅行一邊工作,會導致效率低下,比如對客戶的響應變慢,伺服器宕機無法修復等,這會讓 Airbnb 這一需求場景沒那麼大。
另外疫情期間因為鮮有訂單,平臺收不到佣金,房東面臨壓力會直接退出平臺,平臺的房源供應跟不上,而用戶的活躍程度對 Airbnb 尤為關鍵,如果未能留存用戶或增加新用戶,Airbnb 的財務狀況也將受到重大影響。
這也是為什麼 Airbnb 在疫情期間虧損情況下,仍然花費了 2 億多美元專門用於支付 " 取消預訂 " 給用戶帶來的經濟損失。上市能給 Airbnb 提供更多資金來開展各項運營活動、提高用戶活躍度,這也是 Airbnb 的故事能繼續講下去的基礎。
4
克服 " 水土不服 ",本土化和建立信任是關鍵
分享經濟的關鍵就是要建立信任,Airbnb 利用人們的社交網絡和評分機制,建立起了用戶的信任,讓其更注重社區建設。但問題同樣顯而易見,對房東難有約束力,對於硬體設施、衛生、便利沒有一套完整體系標準。其次安全問題,也是繞不過去的隱憂。
僅在 2019 年,就有房間內安裝隱秘攝像頭、臭蟲侵擾、房客抽菸燒毀房屋的案件高達 230 起。最嚴峻的更是在 2019 年萬聖節,該公司平臺上出租的一處房屋發生槍擊事件,導致五人死亡。也因為過度囤積房源,一度遭到歐洲用戶的強烈抵制,從而引發了政客的注意,各地政府也紛紛給 Airbnb 開出罰單。
雖然如今迎難上市,但國內隨著《共享住宿服務規範》發布實施,對於共享住宿的監管也在收緊,短租公寓平臺的非標住宿也將面臨更多風險,而這也將成為愛彼迎在中國市場發展是否 " 水土不服 " 的一大關鍵點所在。
去年 9 月,Airbnb 中國區總裁彭韜在談及如何克服 " 水土不服 " 這一問題上透露,其一直在試圖從文化、硬體、網際網路基礎架構等各個層面,讓公司內部了解中國市場的與眾不同,想要真正本土化,必須要採用 " 中國 " 的速度。
數據顯示,今年 3 月至 8 月期間,愛彼迎中國的新增房客數量全球第二,9 月之後,中國則成為了愛彼迎最大的訂單市場。而上市,也會為 Airbnb 在中國區帶來更多認知。
不過即使在 Airbnb 上市後,中國市場也不一定會變得容易。根據招股書披露,Airbnb 列出了多條在中國市場可能遇到的挑戰,也預計在中國的業務運營將繼續產生巨額支出,並可能無法在這個市場實現盈利。
但 Airbnb 通過平臺把剩餘資源盤活起來,以及短租的高頻特徵,或許留給投資人的想像空間依舊很大。孫正義曾說:"Uber 正在重新定義運輸業,Airbnb 正在對酒店業做同樣的事。你可以期待這在每個行業都會發生。
Brian 曾在《紐約時報》交易錄會議上表示:" 歸根結底,我們是在做信任的生意。" 已經完成上市的 Airbnb 是否會辜負投資者的信任,依然有待觀察。
來源:盒飯財經 周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