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企業家網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畢業的80後草根富豪。他們白手起家,經歷過商場的風風雨雨,他們一起合作過,甚至還一起坐飛機去北京看話劇。)
「愛誰誰!我們不care。」27歲的朱增輝伸出一根手指,衝前方用力彈出這個手勢,像極他們這群人都喜歡的陳丹青先生的動作,乾脆利落,像點開某個按鈕或者劃破一方空氣。
陳丹青的書和畫作他們都愛看,其他方面也廣為涉獵,遊泳、戶外、話劇、紅酒,當然還有一本好書。
相比70後、60後富豪其實他們有點介意「富豪」這個稱呼,覺得「平面庸俗高調了點」,他們自己總結的區別是,「我們對財富的追求會更純粹,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沒有很多應酬,不打麻將不吸菸,基本不喝酒,愛好包括看書和學習。對,我們花在學習上的開銷,有的年份佔到了總支出的五成以上。」
這裡的「我們」,粗略算來,有十來個小夥子,都是湖南涉外經濟學院校友企業家俱樂部的成員,目前都有著自己的公司,身家千萬左右。
他們中的佼佼者,朱增輝、張鑫、周柱、陳敏、歐陽勝傑、林森6個人,1983年或1984年出生,在長沙這個他們曾經「歸去來」的城市,創造財富,享受生活。
創業只為改變命運,他們不是富二代
首先你要了解的是,這六人都不是富二代。所以,我們所有關於「富二代」的想像,可以擱一邊兒去了。
他們都是白手起家,而且大多來自農村,創業只為「改變自己的命運」。最慘的時候,騎著電動摩託車在高橋市場裡轉一整天,冬天冷到雙腿失去知覺,夏天曬得「跟鬼一樣」。
正如他們自己所說,如果硬要說成是富豪,他們是草根創業富豪。
朱增輝目前是長沙美藝品牌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此前,他南下打過工,也做過小生意,最終回到長沙,開起了自己的公司。
張鑫、陳敏、歐陽勝傑是湖南龍潤商貿有限公司的主要負責人,「龍潤」是個茶品牌。這三人大學畢業後,在步行街賣一塊錢一根的烤香腸;後來被臺灣一個大老闆賞識,「連鎖店」開到了天津;鎩羽而歸後,又在長沙做巧克力噴泉機、開奶茶店;最終奶茶店又被龍潤併購,他們安隅長沙,做了「小」老闆。
「我們騎著自行車,進倉庫的時候還是白天,出來就滿天繁星了,特別漂亮。」這個被他們多次說起的場景,與當年北島和朋友們創辦《今天》雜誌時頗為相似「周圍的樹飛速向後退去,我們搖著鈴,等待下一個黎明……」
「我們這個圈裡的(人),都是這樣一步步過來的。」周柱是長沙志成汽修的總經理。當年,畢業時就有了兩百萬存款,「都是在大學裡開戀愛俱樂部,搗騰各種小生意賺的錢。」
林森的創業經歷相對簡單,目前經營著長沙一宅一生衛浴公司。
如果硬說有什麼成功經驗,張鑫的說法是,「執著,不怕苦,不斷學習,不斷提高。當然,還有運氣的成分,所謂天時地利人和。」
張鑫和他的兩個搭檔,在大學裡便認識,「第一次看到歐陽勝傑,覺得這人很有意思,大熱天的,宿舍像個蒸籠,他打著赤膊,脖子上圍條毛巾,架起桌子煮功夫茶……」
畢業數年之後,在長沙的冬日暖陽裡,這幾個曾經在同一個校園裡或許照過面的年輕人,聊起了過往。如今,他們每隔一段時間便小聚一下,資源共享,互相扶持,以至於在採訪中,總有人「動情」地感謝一番。
他們哈哈大笑,激動處站起來互相抱一下,捶兩下肩膀,眼眶微微潤溼。
愛誰誰!為什麼不去試?
「70後對於夢想很多時候會追求一種集體的、群體的歸屬感和認同感,而80後消費群體,尤其是85後,自我意識會倍加呈現,他們甚至蔑視和挑戰主流價值觀和傳統,希望更多的是一種體現自我的概念。」InterBrand策劃副總監丁玎說。
「愛誰誰」「我不在乎」這些體現自我的標籤在這群80後草根富豪身上也印跡明顯。
朱增輝是他們的頭,校友企業家俱樂部首屆會長,總是西裝革履,相貌舉止也稍顯穩重老成,被他們稱為「汽車的車頭和方向盤」。「方向盤」先生似乎並不熱衷名牌,開的車是廣州本田,11月24日,我們坐進他的車,面對攝影記者的疑惑,他的好夥伴張鑫打趣說,「寶馬在4S店等著他去提。」
消費方面,跟大部分有錢人一樣,「是追求品質的」。但這也並不意味著非名牌不可,「讓自己過得舒服就行」,事實上,這幾個80後富豪大部分時間都著裝低調。
「衣服當然要很舒服,幾千幾萬的有,但也有便宜的。並不那麼熱衷名牌,但也少不了。」朱增輝說。
張鑫是「發動機」,這話是朱增輝和周柱說的。這個28歲的小夥子身高將近1.9米,氣場強大,人卻很隨和。「在他身上,有一種很特別的東西,給人很上進的感覺,是精神領袖。」他開寶馬,皮帶是香奈兒的,採訪時,為了遮太陽,也為了「更帥」,戴上了一副超炫的墨鏡。
潘石屹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提到「小而美好」的概念,一再讚美山本顯理的思想:做減法,不停地做減法,一直減到不能再減,那最後必須保留的東西就是人們最為需要的東西。
對此,這幫年輕人頗不以為然,「幹什麼就想幾星級、多高檔次、多大規模,這當然不太好;但如果在能做大的同時,可以做到更美好呢?為什麼不去試呢?」
為什麼不去試?這是他們的身上另一個標籤,「新銳,敢於嘗試。」
情感生活,只有老婆和小孩
11月18日晚8點。張鑫和朱增輝兩個人把車停在湖南大劇院門口,鑽出了車門,這裡正在上演話劇《寶島一村》。這是朱增輝第一次接觸話劇,張鑫拉他過來的。張鑫很喜歡話劇,2008年接觸話劇以來看過不下100場,北京有好的話劇,他會連夜飛過去「趕場子」,第二天再回長沙。
這場話劇賺了朱增輝七次眼淚。「你回來幹嘛?吃晚飯嗎?」他淚流滿面。後來寫日記,他說,「我們現在還年輕,敢想敢做吧,趁現在還活著。」
張鑫呢,感受或許更加細膩,但要分享又有些難,「人在成功後,在他的內心,一定有最懷念的地方。」
這幾個人,基本都不打牌,不吸菸,沒有很多應酬,偶爾一起去搞戶外,遊遊泳、爬爬山,露個營什麼的。更多時間,他們呆在長沙,每一個或兩個星期,出來一起吃個飯,搞個小PARTY什麼的。
他們都愛看書,朱增輝偏好社會類管理類的,張鑫看得比較雜,林森對道教易經頗有研究……大家都急於分享其中的樂趣,看了本好書之後,第一時間拿起電話打給其他人,「電話裡唧唧哇哇講一通,有時候見面還互相交流,講得面紅耳赤。」
他們的確樂於分享。上個月,在一次會議之後,朱增輝有幸會見了百度的李彥宏,李彥宏跟他說,「快樂有三種境界,一是物樂,二是事樂,三是心樂。」朱增輝很受啟發,回來特意跟夥伴們交流,「我們現在是什麼樂啊?應該在第二個階段吧?」
一天當中最好的時光是什麼?他們答案統一,「忙完工作後,沏杯茶,在太陽下看本好書。」
他們每年用在學習上的開銷,也不是小數目,「張鑫有一年花掉80萬,可能有60萬拿去學習了,參加各種培訓和講座,買書等等。」朱增輝說,他們有的年份學習開銷佔到了總支出的五成以上。
例如,國外每年都會有各種金融講座、交流會議等,「收費都很貴,我們一年至少要參加三四次。」最近一次,他們一起去馬來西亞參加一個名叫「moneyandyou」的金融講座,一個課時約2萬元,7天的課程就要10多萬了,還不包括機票等開銷。
跟我們想像中的富豪生活不一樣,他們的生活簡單純粹,並不神秘。就連看似「雷區」的情感生活,他們也直言不諱,「只有老婆小孩。」
除了周柱,他們都結婚了,大多有了小孩。而且妻子都是創業之初就在一起了,男的成功了,當初「吃同一碗泡麵」的女朋友也收穫了半枚「軍功章」。「不是沒有想像另外的可能。但男人嘛,還是要珍惜,要有良心,懂得感恩,在生意上,也是如此。」
你或許很難想像,一桌80後,說這些話時的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