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時報實習記者劉洋、汪宣琪報導】全球公認規模最大、專業水準最高的旅遊行業盛會「世界旅遊交易會(World Travel Market,以下簡稱WTM)」於11月6日上午舉行線上新聞發布會。受新冠疫情影響,今年的旅遊交易會首次轉為線上的方式,在WTM網絡平臺中國展區和對接搭建的專屬頁面,並同中國駐倫敦旅遊辦事處四大英文社交媒體平臺、微信公眾號平臺,以及《歐洲時報》英國版、《Amazing China》英文雜誌等聯手呈現中國參展內容。
活動截圖。
此次交易會中國展區活動以11月9-11日三天的會議為中心,活動同期將設置留言板、問卷調查和問答板塊,搭建業界聯絡平臺,打通線上線下溝通渠道,提升中國展區系列活動的實效。此外,本次中國展區也在學習和實踐新的操作方法。一是「加長」,自2020年10月中旬開始,旅遊助力脫貧的案例已預先通過微信公眾號平臺推出,案例的推送將持續到年底;二是「回看」,本周末線上平臺將帶領觀眾重溫2019年度WTM中國展區亮點。
新聞發布會由中國駐英國大使館文化處一等秘書田唱主持。倫敦世界旅遊交易會主要負責人Simon Press出席了新聞發布會,在他熱情洋溢的致辭中特別談到了中國旅遊助力脫貧攻堅給他帶來的震撼。他說,「中國展區是我們翹首以盼的,它這次強有力地展示了中國通過發展旅遊,開啟了一個地方、一個人居社區的巨大潛力,而這些都是我們外國消費者和旅遊業也許還不熟悉的。中國旅遊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保持了負責任的、可持續發展的品質,是令世人十分欣慰的,這也正是我們WTM在過去20年以及今後將繼續倡導和堅持的。」發布會上,中國駐倫敦旅遊辦事處主任薛伶對展會內容作了簡要概述,她表示,這是WTM 40年來首次以線上的方式呈現給大家,在準備的過程中也是面臨了很多困難。中國展區執行團隊負責人、中國幟造(Make it China)執行長與共同創始人胡鍇鐵表示,為了應對此次交易會面臨的時差、語言障礙、技術等挑戰,經與中國駐英使館文化處和旅遊辦的共同商討,最終以設立2020WTM活動專屬對接網頁的方式呈現全部活動內容。2020WTM活動專屬對接網頁分為五個板塊,涵蓋兩大功能。第一個是主題的輸出,在本月9日至11日分時間階段推出12條中國非遺旅遊路線,展現此次活動主題「城鎮與鄉村」的概念。第二個是達成三個層次的互動:第一個是希望通過主題標籤「My Wider China」這個互動版塊為曾經去過中國或者想去中國的遊客們提供窗口,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和感受;第二個是以留言板的形式,將信息和旅遊資訊傳回中國文旅機構等;第三個是以問卷調查的形式以了解後疫情時代,文旅從業人員與機構的反饋與思考。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文化處公參於芃做致謝總結,對給予文化處旅遊辦文化工作支持的媒體以及在疫情期間參加發布會的嘉賓表示感謝,並感慨近兩年來中國政府機構對文化旅遊新一輪改革的成果及意義。他引用習近平主席9月22日座談會上一句「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來解讀文旅融合的豐富內涵,希望各界媒體繼續對兩國文旅交流與合作「報導、思考、共建、共享」,並期望本屆交易會能夠取得圓滿成功。
本屆交易會中國展區遵循並實踐新華社11月3日受權發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的引領,即「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遊景區和度假區,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旅遊休閒城市和街區,發展紅色旅遊和鄉村旅遊。以講好中國故事為著力點,創新推進國際傳播,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和多層次文明對話」的要求,在「超出想像的中國」總標題下,以「城鎮與鄉村」(Wider China)為主題,重點展示文化和旅遊部10月最新推出的12條非遺旅遊線路,以及總部在杭州的「世界旅遊聯盟」10月最新發布的2020年旅遊扶貧精彩案例。中國展區希望通過推出中國非物質遺產旅遊線路,來彰顯「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理念,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弘揚提供重要支撐,在使中英兩國人民欣賞自然之美、感悟文化之美的同時,進一步助力沿線的民生。
從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各類經濟發展的經驗來看,旅遊業是偏遠鄉村地區脫貧的重要途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通過發展旅遊扶貧,昔日貧困的鄉村小鎮也漸漸開闢出建設生態文明和發展經濟相得益彰的脫貧致富路子。此次交易會的中國展區也將以不同的角度和講述方式分享旅遊扶貧的成功案例,譬如「三區三州」如何通過打造旅遊新品牌、開創旅遊新模式、梳理旅遊新標杆,助力和帶動深度貧困地區發展並幫助當地貧困人口脫貧的故事以及貴州丹寨小鎮如何通過萬達扶貧項目一躍成為特色文旅小鎮,人民生活因當地旅遊收入的增加而極大改善的案例等。中國展區旨在通過這些生動的中國旅遊扶貧案例,讓人們目睹旅遊如何改變鄉村風貌、增加就業機會、提高生活水平;讓世界看到中國在中國夢的實現過程中,也致力於為全球減貧事業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讓更多人意識到旅遊產業的轉型,即在發揮溝通橋梁作用的同時,更積極關注民生、關注生態、關注發展,不斷踐行扶貧減貧、促進共同發展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