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琳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安徽省美術家協會顧問
國家一級美術師
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曾獲中國版畫協會頒發的中國優秀版畫家「魯迅版畫獎」(中國版畫界終身榮譽獎)、「安徽版畫功勞杯獎」、「美術報年度人物提名獎」(2008年、2009年)、「中國書畫年度人物」(中國書畫報2012年)等。
張國琳先生作為繼版畫大師賴少其、師松齡之後的當代新徽派版畫領軍人物,是一位高產多能的藝術家,他在版畫、國畫、油畫藝術創作上均成績斐然。他領銜主持下創作的中國畫《生死印—1978·安徽鳳陽》入選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壁畫《安徽歷代文化名人圖》獲第16屆世界美術大會美術特展金獎。
其版畫創作更是有著令人矚目的藝術成就,2013年,其版畫作品《漢代太學·獨尊儒術》入圍由中國文聯、文化部、財政部聯合主辦的「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
他先後應邀出訪十幾個國家舉辦展覽與講學,作品多次入選全國美展並獲金獎、銀獎、銅獎、優秀獎等各類獎項,出版了《張國琳美術作品選》(全六冊)、《張國琳美術作品集》、《張國琳中國畫集》、《張國琳版畫集》等多部畫集,有數百幅作品被國內外美術館、博物館及私人珍藏。
套色版畫
《黃山神韻》
玉屏峰
34 cm×60cm
現代·老舍:「天都奇偉海雲幽,蓮蕊蓮花高入秋。欲識黃山真面目,風華半在玉屏樓。」
迎客松
34 cm×60cm
現代·謝子言《黃山》:「不信人間有此山,名超五嶽絕塵寰。千株菡萏花撩月,四海雲濤浪拍天。巧石奇松驚物妙,名泉勝瀑羨山妍。明珠獨燦神州地,天下遊人嘆止觀。」
後海松石
34 cm×60cm
清代·釋弘仁《黃山行》:「坐破苔衣第幾重,夢中三十六芙蓉。傾來墨瀋堪持贈,恍惚難名是某峰。」
清涼臺
34 cm×60cm
清代·孫良鑑《登清涼臺》:「登清涼臺下萬峰矗,登清涼臺上萬松綠。一聲唱到風入松,引得清涼散滿谷。」
天都遠眺
34 cm×60cm
現代·賴少其《天都峰賦》:「若非大手筆,難畫黟山圖。雲來天欲覆,日出地吐朱。墨酣夾風雨,一點為天都。圖成神鬼泣,百嶽竟狂呼。籲嗟乎,餘生八萬九千歲,始信高士巨眼識沉浮。」
剪刀峰
34 cm×60cm
宋代·朱彥《遊黃山》:「三十六峰高插天,瑤臺瓊宇貯神仙。嵩陽若與黃山並,猶欠靈砂一道泉。」
萬松林
34 cm×60cm
現代·方毅《黃山甲天下》:「黃山甲天下,松與石最奇。天陰知有雨,白雲拂青枝。」
夢筆生花
34 cm×60cm
清代·項黻《夢筆生花》:「石骨稜稜氣象殊,虯松織翠錦雲鋪。天然一管生花筆,寫遍奇峰入畫圖。」
蓮花峰
34 cm×60cm
清代·石濤《前海觀蓮花峰》:「海風吹白練,百裡湧青蓮。壁立不知頂,崔嵬勢接天。雲開峰墜地,島闊樹相連。坐久忘歸去,蘿衣上紫煙。」
西海雲潮
34 cm×60cm
清代·沈育《日出》:「淡雲橫抹曉朦朧,淺碧橙黃紫又紅。一霎松巖齊變色,金光如雨沐群峰。」
黃山古松
34 cm×60cm
現代·羅長銘《絕句一首》:「獨去深山絕壑中,參天四覆萬年松。往來龍虎皆元氣,噓是青雲嘯是風。」
東海觀潮
34 cm×60cm
清代·汪灝《黃海》:「蓬水幾回幹,桑田幾番改。誰信天地間,竟有山頭海。」
石筍峰
34 cm×60cm
清代·無名氏《遊黃山口佔絕句》:「三十六峰高插天,峰峰相接又相連。有人留我黃山住,一個峰頭住一年。」
石猴觀海
34 cm×60cm
清代·程之鵕《雲外峰》:「飄渺離奇峙碧空,渾疑雲外復雲中。杜鵑開向春光後,燒遍峰頭萬樹紅。」
獅子林
34 cm×60cm
清代·崔國因《遊黃山宿獅子林作》:「三十年前此地遊,禪房草榻暫淹留。溼雲侵岫晴疑雨,深谷藏風夏已秋。自惜鴻泥成往跡,重攜蠟屐豁新眸。 山靈見我應相識,青瘦形容似舊不?」
蓬萊三島
34 cm×60cm
明代·丘禾嘉:《看山》「一幅松石畫, 掛向碧雲端。坐臥不能去, 移家歲歲看。」
張國琳先生傾情創作的《黃山神韻》套色版畫(十六組畫),將黃山的春夏秋冬、風雲變幻盡收眼底,畫中黃山時而春暖花開、晴空萬裡,時而夏山如碧、驕陽似火,時而秋風蕭瑟、煙雨濛濛,時而冬山如睡、銀裝素裹。作品構圖簡潔,大氣磅礴,色彩濃烈而又富於變化,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強烈的個人藝術語言,是當代「新徽派版畫」裡程碑式的精品力作,有著極高的藝術價值與收藏價值。
曾在堂
藝術工作室
● 微信號 : cengzait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