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鬥雞「鬥」出精彩天地

2020-12-16 中安在線網站

  鳳臺縣大山鎮東湖村村民盧兵,6年前從深圳打工回來,掏幹錢袋買了十隻鬥雞,從此,他的人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如今,已經富起來的他又自掏腰包,帶領附近村莊的70多戶農民搞起了鬥雞養殖,讓大家跟著他一道走上了致富路。

  6年前,帶著鬥雞從深圳回到老家

  6年前,盧兵帶著十隻鬥雞,從深圳回到老家東湖村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從沒見過鬥雞的家人和村民,剛看到盧兵帶回的尾羽稍長,形態激昂,貌似禿鷹的鬥雞時,都以為是什麼稀奇的飛鳥。可盧兵謎底一揭,盧兵的家人當天就和盧兵大吵了一架,讓他把這些鬥雞從哪裡買的還退回到哪裡去。在家人眼裡,鬥雞就是紈絝子弟、市井流民們取樂的遊戲,而養鬥雞的人肯定也好不到哪裡去。

  見家人如此反對,盧兵只得把鬥雞趕到了自家野外的梨園馴養。盧兵告訴記者,當時,家人、朋友、親戚沒有一個支持他的,都認為他這是不務正業。沒辦法,養鬥雞就不能進家門,盧兵只能把鬥雞全趕到野外餵養。

  靈機一動,把鬥雞「趕」到網上賣

  很多和盧兵年齡相仿的村民在外面打工往家裡匯錢的時候,盧兵的鬥雞還沒有賣出去一隻。守著十隻鬥雞和這十隻鬥雞繁衍的幾十隻雞仔,盧兵開始彷徨,為什麼自己馴養的鬥雞一隻也賣不出去呢?遇到銷售碰壁時,盧兵想到了他在深圳打工的時候,見過別人利用網際網路進行產品銷售,那麼自己的鬥雞也能「上網」出售嗎?盧兵決定試一試。

  盧兵養鬥雞,家人原本就反對,這回鬥雞沒賣出去,還要往家裡接網絡,2005年這一整年,盧兵在家裡徹底成了「眾矢之的」。盧兵說,那時候他的壓力很大。盧兵家裡接了網際網路,就好像晚上出了太陽,村裡人覺得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笑話,你想呀,農民養雞,花錢上網能幹啥,既不能當飯吃也不能當地種,月月還得交網費,這不是糟踏錢嗎!盧兵依然執著地泡在網上。

  經過在網上一年的「摸爬滾打」,盧兵不僅學到了更科學的飼養鬥雞的方法,而且還把自己的鬥雞賣到了全國各地。2006年,盧兵憑藉著銷售「成年」鬥雞為家裡掙了5萬多元。

  大膽想法,把鬥雞當成肉雞出售

  2007年以後,盧兵的鬥雞銷路在網絡上徹底打開了,但是盧兵卻並沒有笑起來。盧兵說,「成年」鬥雞飼養的成本高,周期長,整體經濟效益不夠理想。為此,盧兵生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可不可以把鬥雞當成肉雞賣」。

  在接受記者的採訪中,盧兵說,他的想法並非天馬行空,而是分析了市場和鬥雞養殖的實際。他說,鬥雞到了「成年」後,每隻都必須分養,不能讓它們見面,否則肯定鬥架,這樣養殖,規模擴展就很難,而「未成年」的鬥雞可以圈養,它們之間很少發生鬥架的事,規模化養殖就有可能實施。但是,鬥雞能吃嗎?有人買嗎?盧兵再次為他的鬥雞當肉雞賣,尋找市場。沒過多久,盧兵的「未成年」鬥雞便在淮北的「鬥雞飯店」打開了銷路。這條銷路一打開,盧兵的每隻「未成年」鬥雞輕鬆賣到200元。

  展望未來,在大山鎮形成鬥雞規模化養殖地

  現在,盧兵家的鬥雞已經有了700多隻,年純收入超過20萬元。盧兵說,如今大山鎮飼養鬥雞的農戶已經有很多家了,大家都不再認為飼養鬥雞是不務正業的事情。記者經過進一步了解,發現在這些鬥雞養殖戶中,至少超過70家是盧兵送的種雞,傳授的飼養技術,而且,他們的鬥雞銷售也全是依靠盧兵。

  關於此事,盧兵說,他希望自己能夠帶著鄉親們一起致富,他套用一句廣告詞說「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幫人就是幫自己」,鬥雞只有在大山鎮規模化養殖,才能形成品牌產地,才能銷售的更好,而這些事情光靠他一個人是完成不了的,必須依靠鄉親們。在結束採訪的時候,盧兵指著幾隻神採奕奕的鬥雞說,這幾隻鬥雞是他專門去泰國買回來的,他打算把改良以後的品種,再送給老鄉們飼養,到時候,大山鎮的鬥雞在全國銷售肯定會更好。

相關焦點

  • 菏澤市成武縣:七旬老人愛鬥雞 鬥出老年樂生活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3日訊鬥雞又名打雞、咬雞,是一種善打善鬥、供競賽和娛樂用的珍禽。作為一項民間娛樂活動,據考證,鬥雞在中國已經有兩千八百多年的歷史,深受世人喜愛。在菏澤市成武縣,70歲的祝遠軍就是一名鬥雞愛好者,他家裡養的鬥雞各個身形優美、鬥志昂揚,給他的老年生活帶來了不小的樂趣。眼前鬥得正酣的就是祝遠軍精心餵養的鬥雞,這些鬥雞可是祝遠軍的寶貝,說起它們的生長狀況、品性特點,祝遠軍了如指掌。祝遠軍養殖鬥雞,已經有四十幾個年頭了。
  • 談談散養鬥雞的鬥技
    今天我們來說一說叫雨山鬥雞的鬥技,雖有強的鬥性,但鬥技不好,也會被淘汰,因此鬥技也鬥雞的評價指標。為了培養好的鬥技,鬥技愛好者就要對鬥雞加以訓練,內強體質,外壯雄性。選擇一定的場地對鬥雞加以驅趕,不讓其休息,訓練其耐力,增強其運動能力。2彈跳訓練訓練者雙手抓住雞的身體,讓雙腿朝下,自半空往地面上蹲下來,反覆蹲無數次,從而加強筋健及大腿部肌肉的強壯度,為打鬥跳躍奠定基礎。3空腹也是體能訓練的項目之一。
  • 論世界鬥雞優劣,閒談中原鬥雞
    大家常說中原雞沒有鬼子的鬥式活,其實中原雞過去也有管雞,鑽檔別翅的。現在為什麼不見中原雞有這種鬥式?這是過去老輩中原雞的養家經過幾千年的培育篩選結果。過去養中原雞都喜歡高頭大咬,小雞長成破口鬥式不好放頭的一律頂鍋拍,沒人願養。經過多年的一代代篩選,逐步形成了中原雞幾乎沒有放頭鑽檔別翅的雞。
  • 穿青人獨特的鬥雞風俗,鬥贏了英雄般待遇,鬥輸的結局就悲催了
    他們有著自己的服飾、文化和習俗,其中鬥雞習俗已經在這裡流傳了一千多年的歷史。此行走進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桂果鎮,採訪和了解到這項古老的習俗 。穿青人最早被稱為土人,後因族人喜歡穿青色衣服而得名「穿青人」。關於穿青人的形成說法很多,有人認為是發源於貴州的原生民族。也有人認為是漢族的一支,是明朝朱元璋派兵討伐雲南時從江西、江蘇等省隨軍遷移到貴州的。
  • 除了唱歌跳舞喝酒,傣族人最愛的娛樂活動是鬥雞
    要說這電視劇讓人印象深刻的片段,一定是小燕子鬥雞那幾場戲,拍得很精彩。不過,現場觀看鬥雞大賽可比看電視劇更精彩了!春秋戰國時期,在貴族中間開始精心選育雞種,保留原雞的鬥性,用來娛樂。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馴養鬥雞的國家之一,中國鬥雞按其地理分布主要有河南鬥雞、山東鬥雞、雲南鬥雞等、民間還有中原鬥雞、漳州鬥雞、吐魯番鬥雞、西雙版納鬥雞等「中國四大鬥雞」之說。
  • 鬥雞走馬勝讀書——一位王府訓雞人眼中的唐朝鬥雞習俗和鬥雞文化
    唐初高祖年間, 御史大夫杜淹就有 《詠寒食鬥雞應秦王教》一詩 , 詳細描述了寒食節這一天 , 在東郊的大道旁邊雄雞搏 鬥的情景。在習尚鬥雞的社會風氣影響下,一些有錢的人不惜重金買雞養雞以鬥,而一些家境貧寒者,養不起雞,竟玩起假雞來,並以此為樂。在去年的鬥雞大賽上,有兩位詩人同觀鬥雞 , 觸發了詩興, 你一句我一句地做起聯句詩來, 合作創作了一首《鬥雞聯詩》。
  • 六旬老人的半世紀鬥雞緣
    □記者劉瑞朝實習生吳玥文實習生李超然攝影    閱讀提示|他是300多隻鬥雞的管理員,是雞雛們的護理員。他的願望是培育出最勇猛善攻的開封鬥雞。他的志向是想讓開封鬥雞的牌子越來越亮。    這個人就是蔡尚海,開封市鬥雞協會會長,這位66歲的黑髮老人,和鬥雞結下了半世紀的緣分。
  • 以雞養雞,讓鬥雞「飛」向餐桌
    「飛」向餐桌 本報記者 韓 波 郭衛東 見習記者 連通達   鬥雞善鬥,無論是宮廷還是民間,鬥雞都是用來娛樂的。然而,鄄城縣中國鬥雞原種場的高翔卻把鬥雞肉搬到了餐桌上,起名「鬥雞宴」。出人意料,「鬥雞宴」成了不少飯店的招牌菜。目前,高翔的鬥雞宴已經在濟南、北京,甚至雲南、四川,小有名氣了。「鬥雞宴」是怎樣煉成的呢?8月20日,牡丹晚報記者來到高翔的鄄城中國鬥雞原種基地進行探訪。  妻子剁了鬥雞,警告他不能再養鬥雞   說起高翔與鬥雞結緣,還得從20年前說起。
  • 民間鬥雞:傳承2000多年的鬥雞活動,為啥淪為紈絝子弟的代名詞?
    鬥雞是一種很殘酷、很血腥的比賽,兩雞相鬥必有一個會先行倒下,勝利那隻也往往都是傷痕累累,唐代詩人韓愈,就曾寫詩描寫過鬥雞的激烈場面:「裂血失鳴聲,啄殷甚飢餒,對起何急驚,隨旋誠巧紿。」成年的雄性鬥雞更為好鬥,鬥至焦灼難捨難分,即使身負重傷、血肉模糊,甚至被啄瞎眼睛也絕不後退,直至力竭倒下。因為鬥雞的這種精神,鬥雞運動還被賦予了一個高尚的名字,叫高貴的英雄運動。
  • 鬥雞馴養之鬥雞餵什麼好?
    ,北方許多人尊崇兩個重要的鬥雞文獻,《清代雞譜》和《開封鬥雞》裡面的論述。《開封鬥雞》裡面也說:正常情況下,雞應在一個月鬥一次,因此訓練「一爪」的時間應是三十天。三十天的安排大致應當是:鬥後即給以足量的飲水。兩天後即可進行刷膘。刷膘的具體方法,行家叫作「三菜」、「三花」、「三小」、「三平」。
  • 中原鬥雞是什麼雞? 中原鬥雞有什麼特徵?
    中原鬥雞是什麼雞? 中原鬥雞有什麼特徵?時間:2019-05-03 15:20   來源:趣味百曉僧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原鬥雞是什麼雞? 中原鬥雞有什麼特徵? 最近,繼王思聰的真貴鴨之後,有出現了一種真貴雞,價值高達3000元一斤,屬於中原鬥雞。那麼,中原鬥雞是什麼雞?
  • 通道60周年縣慶遊園文化活動鬥雞、鬥鳥比賽精彩紛呈
    民俗文化活動鬥鳥現場民俗文化活動鬥鳥現場民俗文化活動鬥雞現場民俗文化活動鬥雞現場  紅網通道站10月17日訊(分站記者 吳炳)10月17日,通道侗族自治縣慶祝60周年縣慶民俗文化活動正式啟動,來自湘桂黔三省區的鬥鳥、鬥雞愛好者紛紛湧入獨巖風情園參加比賽,活動現場熱鬧非凡,侗族人民以鬥雞、鬥鳥的民族習俗慶祝自治縣成立60周年。
  • 臘八節的鬥雞
    這就是已經持續十幾年的鬥雞鬥羊。 這種活動群眾參與性強,很是熱鬧,也是濟寧西側、鄭州東側這一區域的節日期間比較活躍的一種民間娛樂活動。
  • 打鬥的鬥雞用的招式——鬥雞的打鬥技術,鬥雞打鬥經驗小結
    鬥雞的打鬥技術鬥雞在打鬥之中以戰勝為目的,雞嘴和雞腿是武器,咬住後藉助嘴的力量飛腿打擊對方頭部,打鬥技術是鬥雞天生的,非人力可以訓練出來的。鬥雞的鬥式人類的拳擊、掉跤、柔道運動員,上場以後會擺出各種架勢迎戰對手。
  • 簡單說說鬥雞的飼養
    看看母鬥雞怎麼愛小鬥雞的,供大家養鬥雞時參考:一、小鬥雞出殼,即使小鬥雞出齊了,母鬥雞並不急於帶小鬥雞走動,而是小鬥雞能自己出來跑了,才帶著小鬥雞找食的。這說明,要注意保溫,等小鬥雞會跑了再餵食餵水也不晚的。二、母鬥雞教小鬥雞吃食,是叨起食放下,再叨起放下。
  • 千人圍觀鬥雞比賽,押10元即可參與其中一比勝負,這個地方的鬥雞合法
    近日,一場激烈的鬥雞比賽在河南開封市的一個公園內舉行。現場坐滿了一睹精彩比賽的人們,雖然比賽場裡的天氣悶熱,但是仍有許多沒有佔到座位的人站著擠在一起觀看比賽。只見主持人和三位參賽者身穿古裝服飾,各自抱上了自己的鬥雞。主持人手持話筒大聲的向大家介紹著河南的鬥雞歷史。
  • 雞中的勇士鬥雞,飼養鬥雞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三農新觀念:雞中的勇士鬥雞,飼養鬥雞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說起雞這種動物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尤其是在農村地區,很多家庭的院子裡都養了或多或少的雞,但是一般家裡養的雞的品種大多是肉雞或者是下蛋的雞,其實雞的種類也有很多。
  • 鬥雞歷史
    公元前770年,春秋戰國時期的魯季平子與鄰昭伯以鬥雞而得罪於魯昭公,竟互相打起架來。據山東《成武縣誌》記載:「鬥雞臺在文亭山後。周渲王三年(公元前679年),齊桓公以宋背北杏之會,曾摟諸侯伐宋,單伯會之,取成於宋北境時,鬥雞其上。」可見當時奴隸主玩鬥雞已頗盛行。
  • 鬥雞品種的選擇,日常的馴養管理,對培養出好的鬥雞尤為重要!
    鬥雞是我國一個古老家禽品種, 據歷史考證有2800多年的歷史, 屬於禽類珍稀資源。古代原始雞種最早是為了食用肉和蛋。隨著社會的發展, 人們為了娛樂、賭博, 保留了原雞的鬥性, 使其在上層社會中得到精心選育。那麼鬥雞應該怎麼養呢?下面小編將為大家介紹一下鬥雞的馴養管理要點!
  • 鬥雞江湖
    老吳是馬元的親戚,是個雞痴,愛雞,懂雞,腦袋裡除了雞還是雞。幾年前,老吳離了開封,在憑祥租了間院子,開了這家小規模的養雞場。每年,馬元會去憑祥三四次,一般都住在老吳家。馬元喜歡在老吳那兒買雞。他說,誰的手裡都有寶貝,有人敢砸錢買好東西,好雞就多一些,但小規模的雞場也不一定沒有好東西。到憑祥買雞,好比淘寶,只有最會買的人,才能以最少的錢買到好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