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臺縣大山鎮東湖村村民盧兵,6年前從深圳打工回來,掏幹錢袋買了十隻鬥雞,從此,他的人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如今,已經富起來的他又自掏腰包,帶領附近村莊的70多戶農民搞起了鬥雞養殖,讓大家跟著他一道走上了致富路。
6年前,帶著鬥雞從深圳回到老家
6年前,盧兵帶著十隻鬥雞,從深圳回到老家東湖村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從沒見過鬥雞的家人和村民,剛看到盧兵帶回的尾羽稍長,形態激昂,貌似禿鷹的鬥雞時,都以為是什麼稀奇的飛鳥。可盧兵謎底一揭,盧兵的家人當天就和盧兵大吵了一架,讓他把這些鬥雞從哪裡買的還退回到哪裡去。在家人眼裡,鬥雞就是紈絝子弟、市井流民們取樂的遊戲,而養鬥雞的人肯定也好不到哪裡去。
見家人如此反對,盧兵只得把鬥雞趕到了自家野外的梨園馴養。盧兵告訴記者,當時,家人、朋友、親戚沒有一個支持他的,都認為他這是不務正業。沒辦法,養鬥雞就不能進家門,盧兵只能把鬥雞全趕到野外餵養。
靈機一動,把鬥雞「趕」到網上賣
很多和盧兵年齡相仿的村民在外面打工往家裡匯錢的時候,盧兵的鬥雞還沒有賣出去一隻。守著十隻鬥雞和這十隻鬥雞繁衍的幾十隻雞仔,盧兵開始彷徨,為什麼自己馴養的鬥雞一隻也賣不出去呢?遇到銷售碰壁時,盧兵想到了他在深圳打工的時候,見過別人利用網際網路進行產品銷售,那麼自己的鬥雞也能「上網」出售嗎?盧兵決定試一試。
盧兵養鬥雞,家人原本就反對,這回鬥雞沒賣出去,還要往家裡接網絡,2005年這一整年,盧兵在家裡徹底成了「眾矢之的」。盧兵說,那時候他的壓力很大。盧兵家裡接了網際網路,就好像晚上出了太陽,村裡人覺得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笑話,你想呀,農民養雞,花錢上網能幹啥,既不能當飯吃也不能當地種,月月還得交網費,這不是糟踏錢嗎!盧兵依然執著地泡在網上。
經過在網上一年的「摸爬滾打」,盧兵不僅學到了更科學的飼養鬥雞的方法,而且還把自己的鬥雞賣到了全國各地。2006年,盧兵憑藉著銷售「成年」鬥雞為家裡掙了5萬多元。
大膽想法,把鬥雞當成肉雞出售
2007年以後,盧兵的鬥雞銷路在網絡上徹底打開了,但是盧兵卻並沒有笑起來。盧兵說,「成年」鬥雞飼養的成本高,周期長,整體經濟效益不夠理想。為此,盧兵生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可不可以把鬥雞當成肉雞賣」。
在接受記者的採訪中,盧兵說,他的想法並非天馬行空,而是分析了市場和鬥雞養殖的實際。他說,鬥雞到了「成年」後,每隻都必須分養,不能讓它們見面,否則肯定鬥架,這樣養殖,規模擴展就很難,而「未成年」的鬥雞可以圈養,它們之間很少發生鬥架的事,規模化養殖就有可能實施。但是,鬥雞能吃嗎?有人買嗎?盧兵再次為他的鬥雞當肉雞賣,尋找市場。沒過多久,盧兵的「未成年」鬥雞便在淮北的「鬥雞飯店」打開了銷路。這條銷路一打開,盧兵的每隻「未成年」鬥雞輕鬆賣到200元。
展望未來,在大山鎮形成鬥雞規模化養殖地
現在,盧兵家的鬥雞已經有了700多隻,年純收入超過20萬元。盧兵說,如今大山鎮飼養鬥雞的農戶已經有很多家了,大家都不再認為飼養鬥雞是不務正業的事情。記者經過進一步了解,發現在這些鬥雞養殖戶中,至少超過70家是盧兵送的種雞,傳授的飼養技術,而且,他們的鬥雞銷售也全是依靠盧兵。
關於此事,盧兵說,他希望自己能夠帶著鄉親們一起致富,他套用一句廣告詞說「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幫人就是幫自己」,鬥雞只有在大山鎮規模化養殖,才能形成品牌產地,才能銷售的更好,而這些事情光靠他一個人是完成不了的,必須依靠鄉親們。在結束採訪的時候,盧兵指著幾隻神採奕奕的鬥雞說,這幾隻鬥雞是他專門去泰國買回來的,他打算把改良以後的品種,再送給老鄉們飼養,到時候,大山鎮的鬥雞在全國銷售肯定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