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2018年元旦假期,香港大嶼山的愉景灣酒店連續爆滿。作為亞洲「特色小鎮」的典範,愉景灣的開發建設堪稱現代版的「愚公移山」。雖已有40餘年的歷史,但愉景灣的發展至今仍在進行中。
曾經的大嶼山
資料顯示,愉景灣位於香港新界大嶼山東北部的一個海岸地區,屬離島區。早在40多年之前,愉景灣地塊因王氏商人陷入財務危機,其所有權即將歸屬莫斯科納羅尼銀行。在緊急關頭,香港興業國際集團(下稱「香港興業國際」,00480.HK)創始人査濟民在1977年入手購得愉景灣地塊。自此,以愉景灣作為起點,開啟了香港興業國際的房地產開發業務。
按照原本的設計,愉景灣要建設成當地的一個度假屋村。直到1979年,查氏家族還清了王氏商人所欠的全部債務,並與政府達成協議,把愉景灣發展成一個優質生活社區。
愉景灣長達400米的人造沙灘
俯瞰愉景灣
此後,從全港首個住客會所、首設示範單位、首創買樓送家電以及香港首個「樓花」小區開始,經過40年的開發建設,愉景灣已成為全亞洲的模範綜合住宅發展項目,也是香港佔地面積最大的私人發展項目,總佔地面積約為650公頃,相當於香港島的8%。
「彼時,這裡就是荒地一塊,沒水沒電。等第一期樓盤賣完交房後,陸續有一些業主住進來。業主的到來就需要解決他們出入的交通問題。」香港興業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副主席兼董事總經理查懋成回憶到。
香港興業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副主席兼董事總經理查懋成
如今,從空中俯瞰,愉景灣半是山丘,半是海水。與香港其他的大型項目不同,愉景灣的所有基礎設施工程幾乎都由香港興業國際自行建設。早年間,這裡沒有道路,也沒有水電。而這些基本工程的建設都需要相當龐大的資金投入。與此同時,由於靠山面海,上述基本工程的風險較高,技術難度也比較大。
漫步在愉景灣,你會在碼頭的區域看到商業街、各國特色菜餐廳、超市、7-11便利店、銀行、郵局、醫院、寵物商店以及獸醫站等。可以說,生活所需要的基礎設施一應俱全。
實際上,在整個愉景灣的建設過程中,政府的角色主要是審批機關。而愉景灣屬於政府下屬的消防局,以及政府資助的本地小學以及私家水庫都是由香港興業國際興建。
從愉景灣的開盤紀錄來看,其第一期住宅於1980年推出,在短短的24小時內就全部售罄。到1983年,愉景灣就獲得了香港建築師學會頒發建築設計銀獎。「開山劈石對於一個發展商而言並非易事。但香港興業國際從零開始,在愉景灣興建了幾乎全部生活所需的基本設施,並開創了引領地產業界的諸多先例。例如,在配套設施方面,投資興建了儲水量達350萬立方米的水庫和75米的大壩。」查懋成指出。
在愉景灣整個區域內實行人車分離,業主的私家車只能停在社區外的停車場,內部代之以汙染較少的電動公共大巴和高爾夫球車。為了提供便捷的內外部交通,香港興業國際自建碼頭並營運24小時輪渡,通過斥資5億港幣修建愉景灣隧道,提供19條巴士線路連接內外部。這些巴士除了社區內的,還有通往東湧地鐵站、欣澳地鐵站的。此外,愉景灣酒店還有定班巴士,去往迪士尼。
愉景灣的綠化面積佔總面積的2/3,整體容積率僅為0.15
「印象最深刻的是,從中環碼頭乘坐晚上22:30的那班渡輪,在23:00左右就會到達愉景灣。走出碼頭,大約步行5分鐘即可到達公交站。幾乎不需要等待,公交車就來了,終點站就是酒店。此外,這裡的每一棟住宅樓前都會設有公交站臺。」一位曾經入住愉景灣酒店的客人告訴《地產》記者。
愉景灣幾乎所有基礎設施都由香港興業國際建設和管理
在娛樂休閒方面,香港興業國際於1982年投資2000萬港幣興建了香港首個人造沙灘,長達400米;並建設了27 洞高爾夫球場、2個豪華會所、1個豪華度假酒店;住客在香港最大的露天美食廣場D』Deck可享受180°海景。與此同時,愉景灣內設置了三所幼稚園、兩所小學,同時還有全港最大、面積超過1300平方米的室內兒童遊樂場。
愉景灣已成為在港外國人的主要聚居地
作為亞洲首個綠色環保城,愉景灣已經開發至第18期,
其中綠化面積佔總面積的2/3,整體容積率僅為0.15,至今還有大片的土地可供進一步開發。此前,愉景灣曾超過五年在香港「資本傑出發展商大獎」中榮獲「城市設計及總體規劃」及「環保綠化發展」獎項。
愉景灣其中的一個學校——智新書院
從規劃的角度來看,愉景灣社區內建有花園別墅丶低座洋房丶中座及高座物業。其中,第1期以歐式低密度豪宅為藍本,並配以基礎設施;第2、3、4及5期則以後現代風格設計為主;第6期以休閒式商場及後現代風格手法打造成愉景灣的地標;璧如臺則以中式現代手法設計。到第7、8、9、11及12期的發展,以南歐風情的低密度豪宅區為主題,吸引了一批嚮往歐美生活方式的居民入住。第10、13、14及15期以獨特而時尚的手法設計,以年輕的顧客為目標。
隨著香港政府在1990年代開展香港機場核心計劃,愉景灣的居住人數也大增。香港興業國際繼續開拓新的住宅用地,尤其在三白灣及四白灣一帶,並興建配套基建,如通往小蠔灣的愉景灣隧道,長約630米。該隧道於2000年5月27日通車,是香港首條由發展商自行興建的收費行車隧道。
目前,在愉景灣社區中,居住著來自50個國家及地區、約2萬的常住人口,其中逾50%為非香港籍人士,真正成為在港外國人的主要聚居地。除了常住人口,香港本地的很多市民也會在周末或假日穿過愉景灣隧道、或從中環碼頭搭快艇來愉景灣度假。
為了營造社區環境,香港興業國際每年會在愉景灣舉行超過20次大小不一、覆蓋全部年齡層的社區活動。例如,在復活節,會在沙灘下面埋藏好多彩蛋,讓社區的家長帶著孩子一起去挖彩蛋;而在情人節,會在沙灘上用點燃的蠟燭擺成心形,吸引社區的人們去拍照打卡留念。
作為度假式住宅項目,愉景灣幾乎所有基礎設施都由香港興業國際建設和管理。也許你會好奇愉景灣這些分期建設的建築是如何融為一體的?40年前第一期開發的項目放在今天為何也不過時?
愉景灣的夜色也曼妙
「經過40年的建設發展,如今再看愉景灣會發現當初的規劃與定位非常具有前瞻性。每開發一期,我們都做全盤的考量和規劃,顧全大局,確保不同時期的建築能充分配合原有的自然、生態、建築環境,融為一體。例如,我們在建設住宅的時候,就考慮到愉景灣的度假功能,增加了沙灘、酒店、高爾夫球場等設施。」 在查懋成看來,「愉景灣的所有建築從第一天開始就特別注重管理、保養。那些需要修補的要馬上修補好,不能讓它破破爛爛下去,包括一些內在運轉的設備,即便使用10年之久看起來仍然像新的。」
「在香港建設如此大型的項目,與發展商的經營策略不無關係。作為愉景灣的建設運營者,香港興業國際一向著眼於長期投資,並不急於追求短期回報。同時,不在地塊商盲目擴張,用匠人精神塑造高品質的生活度假社區。」一位業內人士分析道。
想了解更多?
那就趕緊來關注我們
地產雜誌新媒體 爆料請加↓↓↓↓
微信號:lihuicong2005、coral-guan、chenhongyan066、ranyuduo、linzhiyuan358234、ttx0803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