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臺曾經存在過、現在夢裡回憶的老巷子......

2021-02-17 微東臺

「微東臺」東臺手機門戶

致力於打造東臺最透明的資訊平臺

資訊·美食·交友·推廣·活動

小編微信號13655110705

彈指一揮間,愛上微東臺。

從街巷名看東臺的人文記憶。

東臺的那些路那些街那些巷。。。

記東臺褲襠巷懸壺濟世的人。

東臺的小巷。

手倦拋書午夢長,"七裡長街"入夢來...

東臺市歷史文化地名保護名錄的公示(附具體名稱)

明代「東臺八景詩」  明代「何垛八景詩」

美好東臺夢,我們在路上...

古老的傳承,東臺茶館文化!

那些年 東臺下壩小街上的荒茶館

茶爐——金家敦記事。

老井——金家墩記事。

菊花琪、涼粉、豆腐腦、臭幹,東臺人無法忘記的小吃!

「城市記憶·東臺撤縣建市 30 周年」有獎徵文啟事

「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記東臺百年茗香方謙泰

外公的朝拜巷。

隨感:東臺褲襠。

東臺城的小巷,窄窄的,不急不緩地伸展著,遍布城區。尤如一個走過多年滄桑的老人,展曦時敞開胸懷,放飛著兒女們離去,黃昏間期盼翹望,守候著兒女們歸來。千百年來,小巷們就這樣默默地迎來送往,直到有一天,政府一聲號令,拆遷改造美化環境,人們既留念又歡欣地陸續搬遷。只剩下小巷們寧靜地期待著,隨著推土機的轟鳴聲,小巷們完結了它們的使命。一年後,還人們一個嶄新的居住環境,但它們留給這塵世間的一種精神卻永恆不變。小巷雖逝,餘居之久矣,數條小巷逸事歷歷在目不能忘懷,故默記在冊,聊以自娛。

縣府街的麻石路面▲

華家巷——初始於明代,東北至西南向,北距縣市政府舊址數米之遙,實驗小學與之為鄰,巷尾黃金壩與東明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舊址(俗稱老電廠,清末狀元張謇主辦,現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隔河相望,巷內鋪設格式青磚,住宅大都為青磚小瓦,串堂幾進。華家巷以巷口居住的華氏祖先姓氏命名,取榮華富貴之寓意。數百年來為東臺達官顯貴、騷人墨客居住地。中國文聯主席、當代著名作曲家周魏峙、清代進士張澤厚、楊信茂、周松齡以及新四軍老同志劉松恆家族等名門望族,先後居住巷內,走出了一大批在全國各地的社會精英。經數百年變遷,華家巷現已擴展為大華家巷、小華家巷、華家北巷、華家巷後河邊等數條巷道。

青磚鋪就的柿軒巷▲

石頭巷——位於舊縣府街中段,巷為東北至西南向,以巷內地勢較高、鋪設石板、過路人雨天行走不溼腳而著稱,成形於清乾隆時期。石頭巷1號住宅曾是我國著名新聞學家、愛國名記者戈公振的誕生地。石頭巷居民善花卉,從政、經商者居多,巷道狹長幽靜,似小家碧玉,庭院深深,居民生活悠閒自得。

北關橋巷的老房子▲

石榴巷——位於鼓樓路中段南側,因巷口馬恆太雜貨店店主手植石榴樹而得名。巷道東北至西南向,巷內青磚呈馬鞍形鋪就。石榴巷1號為清鹹豐四年(1854年)安徽鹽商顧某所建,民國八年(1920)為東臺著名大律師沈斌、沈淦兄弟倆買下,後名沈氏大樓。在中進門楣上方牆內嵌有「西園」篆刻大理石石刻一方,現為鹽城市文物保護單位。東臺名人文史學者吉誠、清鹹豐年間翰林季龍圖、教育家馬坤生先後在此巷居住過。

朱進士巷▲

魁星樓巷——位於東壩路南側,西鄰百歲巷,因毗鄰魁星樓而得名。魁星樓又稱文昌閣(現陶園所在地),是一座古代建築,建於清嘉慶十三年—十六年(1808-1811年)樓分三層,高45米,為當時東臺城最高點,高甍飛宇、金碧輝煌,建造費用為六千六百兩白銀,頂層供奉「魁星」,二層供奉「文昌」,底層為「書館」。樓頂盆為烽火銅所鑄,荷花池上有石橋,名「狀元橋」。舊有「站在西溪泰山寺,可見東壩魁星樓」之說,惜在1937年毀於日寇炮火。

細長幽深的小巷▲

中巷——位於鼓樓南街,因東臺場鹽課司署在西巷有屋五十餘間便於區別而得名。巷內在清同治光緒年間,詩人姚子靜建有桐華閣,閣內藏名人書畫碑帖至富,桐華閣有對聯曰:「光陰迅速,縱時刻讀書寫字,能得幾何?恐至老無閒,趁早年埋頭用功;世事艱難,即尋常吃飯穿衣,甚非容易?念維勤有益,免他日仰面求人。」語雖俚俗,但可作格言觀之。

寬而深的小巷▲

鼓樓——明崇禎五年(1632)由泰州分司湖廣人周際明主持修建。樓址位於當時城區中心,(現鼓樓路與東壩路的交接處,與舊縣衙相連)時為更鼓安放之處。鼓樓高約25米,寬8米,上下兩層,為磚砌單翅閣樓,有南西北三門,東進口為登樓木梯,翅閣樓頂盆為峰火銅所鑄,豎有劍頭朝上的寶劍三株,樓前有匾額,上嵌「聲聞四達」四個金色大字。東臺當時曾有「攬勝必登鼓樓,妙在斯樓」之說。

單門獨院的小巷人家▲

小巷人家牆上的吉祥圖案▲

南莊——位於林家橋河南,明代萬曆年間東臺人周竹墟的別墅,其中藏書甚豐,亭榭樓閣,迂迴曲折,繞到最遠處可以到城北,進莊門有雙鶴守立兩旁,沿途地形起伏,河溝交叉,有橋相連,莊內綠竹成蔭,假山聳立,荷香濃烈,為當時江淮文人雅士、騷人墨客聚會之所。明代著名畫家董其昌為其題榜額,清乾隆年間,興化人顧於觀曾撰《遊南莊記》,閱之可想見當日園亭之雅趣。

西溪——位於臺城西郊,歷史悠久,早在西漢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就建有西溪鎮,曾更名晏溪。漢孝子董永為西溪人,遺蹟甚多;宋三任宰相晏殊、呂夷簡、範仲淹先後來此任鹽官。唐尉遲敬德建有海春軒塔,宋代初創的泰山護國禪寺今日依然晨鐘暮鼓,誦經不絕。明洪武年間西溪巡檢司、清東臺縣丞署均設於此。有「先有西溪,後有東臺」之說。

聽雨巷——位於彩衣街中段南側、東北至西南向。東距現市百貨公司二十米左右。清末民國初,有劉姓人家在巷口開「聽雨」茶館,後人仿效開「仿來」書場,當時常有文人雅士在此呤詩唱和,應酬聽書。「仿來書場」多次邀請王少堂、康少華等名藝人來此開講評書,周圍居民、個體手工業者經常集此娛樂解乏。金家墩——位於寧樹路東側、彩衣街南側,是東臺城有名的古文化區及富商聚集地。巷內一律黃麻條石鋪砌,住戶有金、汪、張、鮑、徐、童等富商,僅汪氏一家就有七個串堂三進,並建有汪氏家祠,從明代延續至今生生不息。各大戶住房精雕細作,氣勢非凡,為東臺民宅之精品,堪稱「古民居博物館」。

臺城的小巷有長有短、有寬有窄,有的還彎彎曲曲,最長的是「柿軒巷」,西起八鮮行,東到褲子襠;比較寬的是「轎巷」,舊時抬八人大轎都暢通無阻,最窄的要數米市東垎的「一人巷」,巷名很直白,小巷僅能供一人行走;彎子最多的是「七彎巷」,人們走在此巷中左轉右轉,好像都不得到頭。

小巷多數人家是單門獨院,住宅有三間兩廂一個天井,也有明三暗四、明三暗五。還有四合廂,三合廂等。有的天井裡還砌個小花臺,長些月季、杜鵑、菊花、吉祥如意草或培植葡萄、紫藤,一年四季小花盆裡有開不完的各種小花,關起門來,裡面就是一個小天地,濃蔭遮日,涼爽通風。大戶人家的居住條件自然更加考究了,有的人家串堂幾進,每進各有用途。房屋外牆多用清水磚砌造,有的還有青磚門樓和水磨磚照壁。山牆的風火牆,既可防火防風,又氣派美觀。我還見到小巷的庭院中裝點著湖石假山、園門漏窗,環境幽雅、景色怡人的人家。

有些小巷與熱鬧的大街有一段距離,想必應當十分安靜了,其實不然。從清晨到夜晚,小販的叫賣聲,如賣蔬菜水果的、賣熟菱的、賣小白藤山芋的、賣酒釀的、賣香茶幹的、賣五香茶葉蛋的,還有收舊貨的、收元寶灰的、修鍋焗碗的、修洋傘的、箍桶的、修鎖的、磨剪刀的、修舊藤椅棕繃床的、穿牙刷的、彈棉花的各種吆喝聲,其中還夾雜著算命瞎子的叮噹聲,此起彼伏。但小巷的居民對這些聲音並不覺得厭煩,如果聽不到其中某一種聲音,倒反而覺得心頭缺少一點什麼。或高或低或急或緩或遠或近的各種聲響,成為居住在小巷裡的市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樂章。

臺城小巷的巷名有的很雅,也有的很別致,如蘭香巷、聽雨巷、丹桂巷、湧翠巷、竹排巷、儒學巷、葡萄巷、石榴巷、旗杆巷、牌坊巷、牌樓巷、學士巷、百歲巷、五福樓巷、同安巷、縣署巷、朱進士巷、文林巷、杏林巷、太平巷、茶城巷、鹹寧巷、朝拜巷、水巷、牛巷。

隨著舊城改造步伐加快,臺城舊巷名逐漸消失。筆者留意觀察,舊巷子的取名大多數比較隨便,大都屬於見什麼取什麼,請看——

以巷內姓氏取名,如:王家巷、夏家巷、毛家巷、傅家巷、唐家巷、喻家巷、孫家巷、嚴家巷、楊家巷、繆家巷、譚家巷、樂家巷、高家巷、樊家巷、童家巷、宣家巷、汪家巷、顧家巷、丁家巷、華家巷、姜家巷、桑家巷、錢家巷、蘇家園巷、鮑家呆巷等。

以巷內人名取名,如:吳廣大呆巷、邵福昌巷、汪復宜巷、張復盛巷、劉七巷、譚完頭巷、周泰山巷等。

以巷口茶館取名,如:仿來巷、聽雨巷、丹桂巷、湧翠巷、蘭香巷、太平巷、東升樓巷等。

以巷口浴室取名,如:天泉巷、曲江巷、浴沂巷、小堂巷、中堂巷、大堂巷、幹香泉巷、清一池巷、五福堂巷、天福堂巷等。

以巷口廟宇取名,如:文廟巷、武廟巷、魁星樓巷、東嶽廟巷、邑廟巷、大聖寺巷、祠山廟巷、張家祠堂巷、財神廟巷、延生庵巷、萬壽宮巷、金家廟巷、文昌閣巷、洪山堂巷、火星廟巷、紅土地廟巷、呂祖宮巷、痘神廟巷、鎮海寺巷、小郎廟巷、萬壽宮巷、草庵堂巷、古三昧寺巷、萬緣庵巷、三元宮巷、道義壇巷等。

舊城改造後,老城區那些已不復存在的路、街、巷,我們一起回憶下,有照片的網友支持起來:

公園路、東中路、丁字路、鼓樓南街、新橋路、下壩路;縣府街、寺街、關橋街、竹行街、土地堂小街;魁星樓南巷、百歲巷、東升樓巷、石頭巷、大堂巷、朱家巷(南)、東倉巷、照壁牆巷、日暉壩巷、新建巷、陸家巷、朱家巷(北)、小橋巷、大橋巷、嚴家巷、安蔬巷、古林家巷、宣寧巷、王家巷、南門東巷、南門中巷、南門西巷、鹽義倉巷、富莊巷、西倉巷、大華家巷、小華家巷、碼頭上、五福樓巷、棋杆巷、葡萄巷、轎巷、中堂巷、安民巷、石榴巷、童家巷、小樊家巷、竹牌巷、三元宮巷、夏家巷、祝家莊、板橋巷、茶城巷、七彎巷、邑廟巷、蘭香巷、傅家巷、城門口巷、三裡橋巷、太平巷、曲江巷、劉七巷、淤泥河、洗馬池巷、紅土地廟巷、大月塘巷、墳元頭巷、祠山庵巷、呂祖宮巷、三昧寺東、三昧寺西、東格、西格、南格、北格、小月塘南巷、小月塘北巷、八鮮行、柿軒巷、小夏家巷、文林巷、西楊家巷、東楊家巷、姜家巷、汪家巷、三元巷、金家墩、褲襠巷、朝拜巷、牌樓巷、牌樓後巷、錢家巷、虹橋、大月塘、大興堂巷、仿來巷、丹桂巷、常家巷、太興、銀錠橋、小堂巷、東江公所、夏家巷、水龍局巷、下壩、水碼頭巷、喻家巷、唐家巷、火星廟西山巷、火星廟巷、洪山堂巷、老鴉塘東巷、老鴉塘西巷、唐家巷北巷、火星廟後巷、萬緣庵巷、北關橋巷、洪山堂後巷、浙江會館巷、致和堂巷、清一池巷、蘇家園巷、字紙局巷、水巷、顧家巷、吳家巷、竇家樓巷、蒲塘巷、吳家巷(北)、蛤蟆垛、八卦陣、三宮殿後巷、斡香泉巷、孫家巷、延生庵巷、吳家茶爐巷、馬家巷、萬壽宮東、萬壽宮西、萬壽宮巷、鹹寧巷、蘇家巷、譚家巷、張復聖巷、繆家巷、車路口、天泉巷、聚東門巷、東海曙巷、丁家巷、宣家巷、張家祠堂巷、鎮海寺東、牛集場南巷、湯家園、武當行宮、堂子巷、大桑家巷、小桑家巷、西水龍局巷、草庵堂巷、東山巷、大王廟巷、小王廟巷、二郎廟巷、福慧巷、塔院等。


小鋒寄語:「微東臺」公眾平臺自2013年10月開辦以來,一直堅守獨特鮮明的地方視角、公正透明的資訊整合和深沉摯愛的鄉情鄉愛,既不是官方信息的照搬照抄,也不是營銷吸粉的噱頭炒作,感謝各位粉絲、鄉友、版友們的大力支持和幫助,提供素材、建議、批評,讓我們走到了今天,我們會不忘初心、不急不躁、不離不棄,相信時間的力量,每一篇文章都有相關歷史連結,可以讓我們一起承上啟下、繼往開來、攜手前行。

微東臺關注與參與

❶ 回文章頂部,點「微東臺」進行關注(推薦)

❷ 搜號碼:wdt13655110705 或搜公眾號「微東臺」

➌ 添加小編個人微信號:13655110705網友都叫我小鋒

點擊「閱讀原文」欣賞海量小品」

相關焦點

  • 再見,東臺火車站!你好,高鐵東臺站!
    3值得珍藏的記憶東臺現在的火車站建於2005年,至今已有14年,這14年,是東臺從經濟、文化、交通等整個城市面貌發生巨變的14年,這期間,老火車站對東臺人的出行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也承載了很多東臺人難忘的記憶,很多東臺人,第一次出遠門,都是從這裡出發,與親人揮手道別,奔赴夢想,又從這裡回家
  • 漸行漸遠的東臺七裡長街
    「七裡長街」見證了東臺上百年的歷史變遷,大凡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前在東臺生活過的人,無論是身居要職的達官貴人,旅居海外的僑胞,還是普通平頭老百姓,總會有很多的記憶、很深的感情,就像老北京人談起王府井,上海人說起南京路,南京人談起南京三山街那樣興致勃勃、滔滔不絕。
  • 老火車站已成東臺人的記憶……
    新長鐵路東臺火車站於2005年正式啟用,於2019年拆除擴建鹽通高鐵東臺站。14年間,東臺經濟、社會、文化、交通及城鄉面貌發生巨變。即使我們已擁有高鐵站,但是承載著東臺人情感的老火車站會一直在我們的記憶裡。
  • 歸化城曾經最繁華的街巷之一,如今只留存在老地圖中
    晉陽樓巷位於呼和浩特玉泉區,曾經是呼和浩特商業最聚集,最繁華的地段之一,也是當時人們購物最常去的場所之一。本期《玉泉故事匯》,我們一起去回憶下歸化城曾經最繁華的購物街。得名源於餐館晉陽樓巷的位置在今天大盛魁文創園北區的北面,挨著當年的大東街,全長還不到100米。
  • 「東臺記憶」古海口棧道——東臺三裡路
    西起梨木街東端,東止老海道橋(舊時海大口子),全長1600多米(俗稱三裡路)。古海口棧道的始建,大約在西溪建鎮時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曾經是西溪通往臺城的唯一通道。 走上東臺西溪三裡路,腳下是青磚鋪成的馬鞍形路面,有寬有窄,一兩米左右不等,大多有些凹凸不平。
  • 巷子裡的溫情,傾聽老濟南的聲音
    對濟南的印象,最初是停留在語文課上學習過的老舍先生的散文《濟南的冬天》,「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總覺得處在現在高速發展的信息科技時代,我們尋不到一處心靈的棲息穀。濟南作為山東省的省會也必然追隨時代的潮流向前飛進。來濟南的第三個四季,我在閒暇中找尋著老濟南的韻味。濟南的芙蓉街巷子擁有老濟南的美食情懷,寬厚裡則有現代商業街的影子,大明湖畔的波光粼粼,夜晚明湖秀也給這座老城增添了光彩。
  • 這藏在巷子裡的蒜蓉枝,是多少泉州人的回憶?
    泉州有很多很多的小巷子,小巷子裡藏著讓人難忘的美味,這些美味往往是一代一代的手藝人堅守的,他們堅持用匠心製作美味,用味道吸引人,以品質感動人,因而深深鐫刻在一代又一代的吃貨心裡。在西街通往莊府巷的巷子裡,有一條小巷子叫濠溝墘,那裡有一家藏在巷子裡的小學叫通政小學,離小學150米的地方,有一家在小編心裡排名第一的蒜蓉枝小店。
  • 廣州最大的城中村:曾經30萬「廣漂」齊聚,小巷子滿是回憶
    廣州最大的城中村:曾經30萬「廣漂」齊聚,小巷子滿是回憶相比於留在家鄉工作的人而言,那些外出打工的人所經歷的,是一種完全不同的體驗,沒有父母姊妹幫忙料理家事,沒有好友親朋在閒暇假日聚首暢聊,所有的生活瑣碎都需要自己學著做
  • 曾經繁華又熱鬧的土門,現在變成什麼樣了?西郊的老西安人的回憶
    在西安人心中,有很多老地方,隨著時代的變遷往往因為資深體量太大無法掉頭而漸漸落後於這個時代並最終沒落下去,但是他們曾經的輝煌只有住在那裡的人才感受過,雖然這些地方已經漸漸的不為人知,但卻是很多西安人心中難以忘懷的情懷。
  • 玉泉故事匯|歸化城曾經最繁華的街巷之一,如今只留存在老地圖中
    玉泉故事匯|歸化城曾經最繁華的街巷之一,如今只留存在老地圖中 2020-11-20 13: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地名】臨汾馬家胡同 老巷子訴說滄桑歷史
    乍一看,該巷子為東西走向,可實則走到頂頭沿弧折北就會發現一條「斜形」巷子,沿路北上,可到達九中路。       這條巷子為什麼會命名為馬家胡同?在它身上又發生過哪些故事呢?為此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在採訪過程中,受訪居民均表示,並不清楚名稱來歷,只能猜測是否和姓氏有關。
  • 如果,遺忘了我落在水裡的回憶,請一定要記得水裡有我曾經的倒影
    難忘的人,做過的夢,有過的期待,走過的路,有一些自己認為該珍惜的,現在又如何呢?收拾一下心情扔掉舊的才能重新綻放,可回憶是一段無休止的音符,它在那裡,看不見摸不著,也扔不掉。幸福是什麼?不是所有的回憶都美好,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回憶,歲月的河流太漫長,大部分的人與事都會被無情地衝走,但是,與青春有關的一切,總會沉澱到河底,成為不可磨滅的美好回憶。令我們念念不忘的,也許並不是那些事和人,而是我們逝去的夢想和激情。如果,水遺忘了我,流失了落在水裡的回憶,請一定要記得水裡有我曾經的倒影。如果,風遺忘了我,吹散了飛在風裡的落葉,請一定要記得風中有我曾經的細語。
  • 老香港圖鑑,曾經的回憶
    從小就痴迷於港片裡王家衛難以琢磨的浪漫。以至於後來給喜歡的人寫情書,總不自覺模仿墨鏡王的風格。第一次截圖他的電影場景,是在《花樣年華》裡,梁朝偉在雨中跟張曼玉說的話:「我沒想過你真的會喜歡我。」今天,帶大家看看最具老香港特色的地方,讓我們乘坐一臺時光機,緬懷港片裡的經典片段。上環是我最鍾意的地方,摩羅上街是這裡的一條古董街,從街道到街邊的酒館店鋪,除了滿街的塗鴉,還有不少vintage店。
  • 據說李維嘉曾經推薦過。跟著導航一路開到一個巷子裡
    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啊!據說李維嘉曾經推薦過。 跟著導航一路開到一個巷子裡,進門就看到師傅在院子的爐子上忙活著,烤雞是用的那種小仔雞,吃到嘴裡很香不油膩,還點了傣族的特色包燒雞腳筋,吃不慣吧,菠蘿飯必須點讚,口感好,量很足。
  • 鄭州有哪些藏在巷子裡的小吃老店?這4家,也許有你吃過的老味道
    鄭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還融入了現代化的元素,但是老鄭州的記憶在我們心目中還沒有消失,鄭州還有很多藏在巷子裡的小吃老店,有的藏在犄角旮旯,有的在鬧市,總之這些店裡面都有鄭州人心中的摯愛。首先就是他們家的巧克力球了,很多人都沒吃過而且賣這種糕點的店是越來越少了,但是這家卻在銷售。甜甜的巧克力甘甜味道正宗,外面裹上一層好吃的糖粉,小時候只有考試考好了才能吃。他們的奶油椰絲麵包和椰絲卷也非常好吃,儘管沒有原來的那種感覺了,但是味道還是棒棒的!
  • 東臺人,你上茶館、吃過「早茶」、「接晌」、「下午」嗎?
    東臺城內為數不少的「餃麵店」是荒茶館中的「另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還有數十家之多。它從早到晌午,或從早到晚,甚至從早到凌晨一二點鐘,人民大會堂對過以及西十字街老供電局對過的餃麵店都是到凌晨才打烊。這些店家只賣肉餃(餛飩)、餃面、肉包、蝦油乾拌麵,儘管品種單調,卻是東臺人樂此不疲的「最愛」,其中名氣最大的要數寧樹街西夏家巷子口「楊居餃麵店」,從清晨開門一直到下午,顧客盈門,川流不息。
  • 東臺富安老街遊
    東臺與海安毗鄰,富安更是鄰居一般。從海安市區出發,騎車往北,不到一個小時就能到達古鎮富安,開車的話更快,二十分鐘就夠了。有喜歡美食的海安人常常開了車子到富安吃了魚湯麵後,再回去上班。那個巷子的名字叫「礳擔巷」,磨是個熟字,多個石字旁就不太熟了,不敢貿然字讀半邊。謙虛地請教老人怎麼讀,老人說就跟磨一樣讀,幾十年了,都是這樣讀的,還從來沒人問過怎麼讀。礳擔巷有兩個呢,我們這邊的叫東礳擔巷,西邊還有個叫「西礳擔巷」。再往前走,老街上有麻將館,幾個老人在裡面打麻將。
  • 你存在我深深的腦海裡,我的夢裡——曲婉婷《我的歌聲裡》
    《我的歌聲裡》是曲婉婷演唱的歌曲,歌曲發行於2012年7月5日,收錄於首張專輯《Everything in the World》(2012年)中,該歌曲是電影《在線愛》的主題曲,7月5日由林錦和指導曲婉婷親自參演的MV正式發行。2013年1月29日該歌曲獲得年度最佳歌曲獎。
  • 東臺人,你過知道老東臺到底有多大?
    嘉慶《東臺縣誌》載:東臺於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建縣時,以原有泰州東北境之栟茶、角斜、富安、安豐、梁垛、東臺、何垛、丁溪(原小海併入丁溪)、草堰(乾隆元年白駒併入草堰)9場和溱潼、時堰、南薌、西北4鄉地區(合計8都70圖691莊)為縣境,其四至為:東至黃海;西90裡至凌亭角與興化縣分界;南70裡至塔墩與泰州分界;北40裡至舊白駒場與興化縣分界;東南160裡至栟茶場與如皋接界
  • 成都巷子、上海弄堂、老北京胡同,若徹底消失,還能留下些什麼
    胡同非老北京獨有,上海的胡同叫弄堂,成都、蘇州的胡同都叫巷子,胡同裡長大的孩子,記憶中有歲月帶不走的烙印,就像那棵見證過歷史的老槐樹,行人只看見枝繁葉茂,卻不見根系已延伸至地底深處。我的童年在成都的老巷子裡,天一放明,巷子就甦醒了,倒馬桶的,趕早班的,窸窸窣窣,踢踢踏踏,聲音四起,開始一天最美妙的交響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