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東臺」東臺手機門戶
致力於打造東臺最透明的資訊平臺
資訊·美食·交友·推廣·活動
小編微信號13655110705
彈指一揮間,愛上微東臺。
從街巷名看東臺的人文記憶。
東臺的那些路那些街那些巷。。。
記東臺褲襠巷懸壺濟世的人。
東臺的小巷。
手倦拋書午夢長,"七裡長街"入夢來...
東臺市歷史文化地名保護名錄的公示(附具體名稱)
明代「東臺八景詩」 明代「何垛八景詩」
美好東臺夢,我們在路上...
古老的傳承,東臺茶館文化!
那些年 東臺下壩小街上的荒茶館
茶爐——金家敦記事。
老井——金家墩記事。
菊花琪、涼粉、豆腐腦、臭幹,東臺人無法忘記的小吃!
「城市記憶·東臺撤縣建市 30 周年」有獎徵文啟事
「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記東臺百年茗香方謙泰
外公的朝拜巷。
隨感:東臺褲襠。
東臺城的小巷,窄窄的,不急不緩地伸展著,遍布城區。尤如一個走過多年滄桑的老人,展曦時敞開胸懷,放飛著兒女們離去,黃昏間期盼翹望,守候著兒女們歸來。千百年來,小巷們就這樣默默地迎來送往,直到有一天,政府一聲號令,拆遷改造美化環境,人們既留念又歡欣地陸續搬遷。只剩下小巷們寧靜地期待著,隨著推土機的轟鳴聲,小巷們完結了它們的使命。一年後,還人們一個嶄新的居住環境,但它們留給這塵世間的一種精神卻永恆不變。小巷雖逝,餘居之久矣,數條小巷逸事歷歷在目不能忘懷,故默記在冊,聊以自娛。
縣府街的麻石路面▲
華家巷——初始於明代,東北至西南向,北距縣市政府舊址數米之遙,實驗小學與之為鄰,巷尾黃金壩與東明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舊址(俗稱老電廠,清末狀元張謇主辦,現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隔河相望,巷內鋪設格式青磚,住宅大都為青磚小瓦,串堂幾進。華家巷以巷口居住的華氏祖先姓氏命名,取榮華富貴之寓意。數百年來為東臺達官顯貴、騷人墨客居住地。中國文聯主席、當代著名作曲家周魏峙、清代進士張澤厚、楊信茂、周松齡以及新四軍老同志劉松恆家族等名門望族,先後居住巷內,走出了一大批在全國各地的社會精英。經數百年變遷,華家巷現已擴展為大華家巷、小華家巷、華家北巷、華家巷後河邊等數條巷道。
青磚鋪就的柿軒巷▲
石頭巷——位於舊縣府街中段,巷為東北至西南向,以巷內地勢較高、鋪設石板、過路人雨天行走不溼腳而著稱,成形於清乾隆時期。石頭巷1號住宅曾是我國著名新聞學家、愛國名記者戈公振的誕生地。石頭巷居民善花卉,從政、經商者居多,巷道狹長幽靜,似小家碧玉,庭院深深,居民生活悠閒自得。
北關橋巷的老房子▲
石榴巷——位於鼓樓路中段南側,因巷口馬恆太雜貨店店主手植石榴樹而得名。巷道東北至西南向,巷內青磚呈馬鞍形鋪就。石榴巷1號為清鹹豐四年(1854年)安徽鹽商顧某所建,民國八年(1920)為東臺著名大律師沈斌、沈淦兄弟倆買下,後名沈氏大樓。在中進門楣上方牆內嵌有「西園」篆刻大理石石刻一方,現為鹽城市文物保護單位。東臺名人文史學者吉誠、清鹹豐年間翰林季龍圖、教育家馬坤生先後在此巷居住過。
朱進士巷▲
魁星樓巷——位於東壩路南側,西鄰百歲巷,因毗鄰魁星樓而得名。魁星樓又稱文昌閣(現陶園所在地),是一座古代建築,建於清嘉慶十三年—十六年(1808-1811年)樓分三層,高45米,為當時東臺城最高點,高甍飛宇、金碧輝煌,建造費用為六千六百兩白銀,頂層供奉「魁星」,二層供奉「文昌」,底層為「書館」。樓頂盆為烽火銅所鑄,荷花池上有石橋,名「狀元橋」。舊有「站在西溪泰山寺,可見東壩魁星樓」之說,惜在1937年毀於日寇炮火。
細長幽深的小巷▲
中巷——位於鼓樓南街,因東臺場鹽課司署在西巷有屋五十餘間便於區別而得名。巷內在清同治光緒年間,詩人姚子靜建有桐華閣,閣內藏名人書畫碑帖至富,桐華閣有對聯曰:「光陰迅速,縱時刻讀書寫字,能得幾何?恐至老無閒,趁早年埋頭用功;世事艱難,即尋常吃飯穿衣,甚非容易?念維勤有益,免他日仰面求人。」語雖俚俗,但可作格言觀之。
寬而深的小巷▲
鼓樓——明崇禎五年(1632)由泰州分司湖廣人周際明主持修建。樓址位於當時城區中心,(現鼓樓路與東壩路的交接處,與舊縣衙相連)時為更鼓安放之處。鼓樓高約25米,寬8米,上下兩層,為磚砌單翅閣樓,有南西北三門,東進口為登樓木梯,翅閣樓頂盆為峰火銅所鑄,豎有劍頭朝上的寶劍三株,樓前有匾額,上嵌「聲聞四達」四個金色大字。東臺當時曾有「攬勝必登鼓樓,妙在斯樓」之說。
單門獨院的小巷人家▲
小巷人家牆上的吉祥圖案▲
南莊——位於林家橋河南,明代萬曆年間東臺人周竹墟的別墅,其中藏書甚豐,亭榭樓閣,迂迴曲折,繞到最遠處可以到城北,進莊門有雙鶴守立兩旁,沿途地形起伏,河溝交叉,有橋相連,莊內綠竹成蔭,假山聳立,荷香濃烈,為當時江淮文人雅士、騷人墨客聚會之所。明代著名畫家董其昌為其題榜額,清乾隆年間,興化人顧於觀曾撰《遊南莊記》,閱之可想見當日園亭之雅趣。
西溪——位於臺城西郊,歷史悠久,早在西漢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就建有西溪鎮,曾更名晏溪。漢孝子董永為西溪人,遺蹟甚多;宋三任宰相晏殊、呂夷簡、範仲淹先後來此任鹽官。唐尉遲敬德建有海春軒塔,宋代初創的泰山護國禪寺今日依然晨鐘暮鼓,誦經不絕。明洪武年間西溪巡檢司、清東臺縣丞署均設於此。有「先有西溪,後有東臺」之說。
聽雨巷——位於彩衣街中段南側、東北至西南向。東距現市百貨公司二十米左右。清末民國初,有劉姓人家在巷口開「聽雨」茶館,後人仿效開「仿來」書場,當時常有文人雅士在此呤詩唱和,應酬聽書。「仿來書場」多次邀請王少堂、康少華等名藝人來此開講評書,周圍居民、個體手工業者經常集此娛樂解乏。金家墩——位於寧樹路東側、彩衣街南側,是東臺城有名的古文化區及富商聚集地。巷內一律黃麻條石鋪砌,住戶有金、汪、張、鮑、徐、童等富商,僅汪氏一家就有七個串堂三進,並建有汪氏家祠,從明代延續至今生生不息。各大戶住房精雕細作,氣勢非凡,為東臺民宅之精品,堪稱「古民居博物館」。
臺城的小巷有長有短、有寬有窄,有的還彎彎曲曲,最長的是「柿軒巷」,西起八鮮行,東到褲子襠;比較寬的是「轎巷」,舊時抬八人大轎都暢通無阻,最窄的要數米市東垎的「一人巷」,巷名很直白,小巷僅能供一人行走;彎子最多的是「七彎巷」,人們走在此巷中左轉右轉,好像都不得到頭。
小巷多數人家是單門獨院,住宅有三間兩廂一個天井,也有明三暗四、明三暗五。還有四合廂,三合廂等。有的天井裡還砌個小花臺,長些月季、杜鵑、菊花、吉祥如意草或培植葡萄、紫藤,一年四季小花盆裡有開不完的各種小花,關起門來,裡面就是一個小天地,濃蔭遮日,涼爽通風。大戶人家的居住條件自然更加考究了,有的人家串堂幾進,每進各有用途。房屋外牆多用清水磚砌造,有的還有青磚門樓和水磨磚照壁。山牆的風火牆,既可防火防風,又氣派美觀。我還見到小巷的庭院中裝點著湖石假山、園門漏窗,環境幽雅、景色怡人的人家。
有些小巷與熱鬧的大街有一段距離,想必應當十分安靜了,其實不然。從清晨到夜晚,小販的叫賣聲,如賣蔬菜水果的、賣熟菱的、賣小白藤山芋的、賣酒釀的、賣香茶幹的、賣五香茶葉蛋的,還有收舊貨的、收元寶灰的、修鍋焗碗的、修洋傘的、箍桶的、修鎖的、磨剪刀的、修舊藤椅棕繃床的、穿牙刷的、彈棉花的各種吆喝聲,其中還夾雜著算命瞎子的叮噹聲,此起彼伏。但小巷的居民對這些聲音並不覺得厭煩,如果聽不到其中某一種聲音,倒反而覺得心頭缺少一點什麼。或高或低或急或緩或遠或近的各種聲響,成為居住在小巷裡的市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樂章。
臺城小巷的巷名有的很雅,也有的很別致,如蘭香巷、聽雨巷、丹桂巷、湧翠巷、竹排巷、儒學巷、葡萄巷、石榴巷、旗杆巷、牌坊巷、牌樓巷、學士巷、百歲巷、五福樓巷、同安巷、縣署巷、朱進士巷、文林巷、杏林巷、太平巷、茶城巷、鹹寧巷、朝拜巷、水巷、牛巷。
隨著舊城改造步伐加快,臺城舊巷名逐漸消失。筆者留意觀察,舊巷子的取名大多數比較隨便,大都屬於見什麼取什麼,請看——
以巷內姓氏取名,如:王家巷、夏家巷、毛家巷、傅家巷、唐家巷、喻家巷、孫家巷、嚴家巷、楊家巷、繆家巷、譚家巷、樂家巷、高家巷、樊家巷、童家巷、宣家巷、汪家巷、顧家巷、丁家巷、華家巷、姜家巷、桑家巷、錢家巷、蘇家園巷、鮑家呆巷等。
以巷內人名取名,如:吳廣大呆巷、邵福昌巷、汪復宜巷、張復盛巷、劉七巷、譚完頭巷、周泰山巷等。
以巷口茶館取名,如:仿來巷、聽雨巷、丹桂巷、湧翠巷、蘭香巷、太平巷、東升樓巷等。
以巷口浴室取名,如:天泉巷、曲江巷、浴沂巷、小堂巷、中堂巷、大堂巷、幹香泉巷、清一池巷、五福堂巷、天福堂巷等。
以巷口廟宇取名,如:文廟巷、武廟巷、魁星樓巷、東嶽廟巷、邑廟巷、大聖寺巷、祠山廟巷、張家祠堂巷、財神廟巷、延生庵巷、萬壽宮巷、金家廟巷、文昌閣巷、洪山堂巷、火星廟巷、紅土地廟巷、呂祖宮巷、痘神廟巷、鎮海寺巷、小郎廟巷、萬壽宮巷、草庵堂巷、古三昧寺巷、萬緣庵巷、三元宮巷、道義壇巷等。
舊城改造後,老城區那些已不復存在的路、街、巷,我們一起回憶下,有照片的網友支持起來:
公園路、東中路、丁字路、鼓樓南街、新橋路、下壩路;縣府街、寺街、關橋街、竹行街、土地堂小街;魁星樓南巷、百歲巷、東升樓巷、石頭巷、大堂巷、朱家巷(南)、東倉巷、照壁牆巷、日暉壩巷、新建巷、陸家巷、朱家巷(北)、小橋巷、大橋巷、嚴家巷、安蔬巷、古林家巷、宣寧巷、王家巷、南門東巷、南門中巷、南門西巷、鹽義倉巷、富莊巷、西倉巷、大華家巷、小華家巷、碼頭上、五福樓巷、棋杆巷、葡萄巷、轎巷、中堂巷、安民巷、石榴巷、童家巷、小樊家巷、竹牌巷、三元宮巷、夏家巷、祝家莊、板橋巷、茶城巷、七彎巷、邑廟巷、蘭香巷、傅家巷、城門口巷、三裡橋巷、太平巷、曲江巷、劉七巷、淤泥河、洗馬池巷、紅土地廟巷、大月塘巷、墳元頭巷、祠山庵巷、呂祖宮巷、三昧寺東、三昧寺西、東格、西格、南格、北格、小月塘南巷、小月塘北巷、八鮮行、柿軒巷、小夏家巷、文林巷、西楊家巷、東楊家巷、姜家巷、汪家巷、三元巷、金家墩、褲襠巷、朝拜巷、牌樓巷、牌樓後巷、錢家巷、虹橋、大月塘、大興堂巷、仿來巷、丹桂巷、常家巷、太興、銀錠橋、小堂巷、東江公所、夏家巷、水龍局巷、下壩、水碼頭巷、喻家巷、唐家巷、火星廟西山巷、火星廟巷、洪山堂巷、老鴉塘東巷、老鴉塘西巷、唐家巷北巷、火星廟後巷、萬緣庵巷、北關橋巷、洪山堂後巷、浙江會館巷、致和堂巷、清一池巷、蘇家園巷、字紙局巷、水巷、顧家巷、吳家巷、竇家樓巷、蒲塘巷、吳家巷(北)、蛤蟆垛、八卦陣、三宮殿後巷、斡香泉巷、孫家巷、延生庵巷、吳家茶爐巷、馬家巷、萬壽宮東、萬壽宮西、萬壽宮巷、鹹寧巷、蘇家巷、譚家巷、張復聖巷、繆家巷、車路口、天泉巷、聚東門巷、東海曙巷、丁家巷、宣家巷、張家祠堂巷、鎮海寺東、牛集場南巷、湯家園、武當行宮、堂子巷、大桑家巷、小桑家巷、西水龍局巷、草庵堂巷、東山巷、大王廟巷、小王廟巷、二郎廟巷、福慧巷、塔院等。
小鋒寄語:「微東臺」公眾平臺自2013年10月開辦以來,一直堅守獨特鮮明的地方視角、公正透明的資訊整合和深沉摯愛的鄉情鄉愛,既不是官方信息的照搬照抄,也不是營銷吸粉的噱頭炒作,感謝各位粉絲、鄉友、版友們的大力支持和幫助,提供素材、建議、批評,讓我們走到了今天,我們會不忘初心、不急不躁、不離不棄,相信時間的力量,每一篇文章都有相關歷史連結,可以讓我們一起承上啟下、繼往開來、攜手前行。
微東臺關注與參與
❶ 回文章頂部,點「微東臺」進行關注(推薦)
❷ 搜號碼:wdt13655110705 或搜公眾號「微東臺」
➌ 添加小編個人微信號:13655110705網友都叫我小鋒
點擊「閱讀原文」欣賞「海量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