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居強村興產富民:解碼宿豫鄉村振興

2020-12-20 金臺資訊

薄霧籠罩的幸福大道 宿豫區委宣傳部供圖

沿著幸福大道一路向東,紅色塑膠慢行道蜿蜒向前,不遠處便是「中國美麗鄉村」梨園灣。

從「梨園人家」出發,「香溢王莊」「水韻雙河」「活力朱瓦」「田園河西」……這是宿遷市宿豫區幸福大道上盛開的「五朵金花」,10.8公裡的幸福大道上,每年吸引20餘萬人次到此遊玩,也間接帶動了周邊村鎮產業的發展與壯大。

鄉村振興,要「面子」,也要「裡子」。自2018年啟動農房改善三年行動以來,按照「優居強村興產富民」的思路,宿豫區統籌推進農房改善與產業發展、富民增收、基層治理等各項工作,不斷加快鄉村振興步伐。預計到今年底,全區所有低收入人口、經濟薄弱村脫貧鞏固率達100%,集體經濟收入超50萬元強村達70%。

利民社區小菜園 宿豫區委宣傳部供圖

「優居」

建設生態宜居新家園

午後的陽光溫暖如春,漫步在陸集鎮利民社區,一排排散發著古典韻味的樓房鱗次櫛比。兩年前,這裡還是一片散落著不少破舊瓦房的村落。

「原來出門都是土路,一遇雨雪天就要踩泥巴。」65歲的村民王慶勝悠閒地曬著暖。不遠處,老伴正在小菜園裡採摘,白菜、蘿蔔、蒜苗等應季的蔬菜長勢喜人。

每戶一分田,吃菜不要錢。在利民社區的小菜園裡,標牌上明確寫著各家菜地的分布區域。「一分地可以種好多菜,今年冬天基本不用花錢買蔬菜了。」王慶勝說。

時間回到3個月前,這片人人愛的菜園子,還是一條人人厭的廢溝渠。由於亂堆亂放、雜草叢生、排汙不暢等問題,這裡過去可是落了不少老百姓的埋怨。經過走訪、座談、商討,社區決定改造成惠民小菜園。於是,整出的20畝地分成了198塊,家家戶戶都有份,每家只需要支付一年100元的管理費,社區統一採購來菜種分發給大家種植。

從社區菜園子穿過一條乾淨的柏油路,就是王慶勝的家。走進來看,房間敞亮整潔,家具家電一應俱全。王慶勝說,自家老房子拆了19萬多,認領新房子是20來萬,裝修花了7萬多,基本上沒有什麼壓力。更讓他欣喜的是,自從今年3月份搬進新房後,住在鎮上的孫子孫女每個周末都要爭搶著回來住。

像王慶勝一樣,利民社區已經有167戶村民搬進了新房子。同時,社區配套建設了黨群服務中心、衛生室、幼兒園、活動室等。利民社區黨委書記魏聳說,鎮上正緊鑼密鼓地推進二期配套工程和三期主體工程建設。二期、三期還有189套住房年底準備交付到老百姓手中。

截至目前,宿豫區已啟動農房改善項目39個、建成11個,累計改善農民住房1.66萬戶。2019年,該區在江蘇省農房改善績效考評中位列第一,獲評農房改善工作激勵支持縣(市、區)。

杉荷園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和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比鄰而立 朱瓦攝

「強村」

激發組織振興新動能

在杉荷園社區黨群服務中心,52歲的村民劉文會向工作人員諮詢招工信息。這一次,她沒有去城區招聘市場,而是在家門口挑選崗位。

沒費勁兒,劉文會就在一家食品廠找了個包裝的活兒。以往農村家庭主婦想打零工全憑運氣。如今,新型農村社區的打造,讓她們有了更多便利的選擇。「集體的作用強了,為咱老百姓想得周到,我們生產生活都不發愁。」她說。

原來,立足系統解決農民集中居住後基層黨組織優化設置和鄉村治理體系重構的問題,宿豫區著手構建「一委兩站五崗」組織架構,設立社區黨委,下設黨建工作站、文明實踐站及便民服務、產業發展、生態優居、網格治理、富民增收5個專職崗位,整合村級人財物各類資源,統籌推進鄉村振興各項工作。其中,網格治理方面,社區劃出10個治理網格,按每個網格3-5人的比例選出居民代表議事會。

據杉荷園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便民服務崗專幹馬傑介紹,社區便民服務窗口人員定期到農戶家中宣傳數十種服務項目,老百姓知道服務項目內容拓寬了,接待群眾辦事的次數也越來越多了。

為了提升群眾生活的幸福感,杉荷園社區先後組建了多支文化藝術志願服務隊,將社區公約編成朗朗上口的「三句半」,常態化、「點單式」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不斷滿足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此外,社區還常態組織開展「星級文明戶」的評比,以德治來提升百姓文明素質。

「一委兩站五崗」的組織架構激活了鄉村振興的一池春水,也有力促進了鄉村治理的精準化、標準化和規範化。杉荷園社區黨委書記丁春龍說:「設立「一委兩站五崗」就是解決有人做事,有人專業做事的問題,通過我們的努力,真正地推動我們產業的發展、居住條件的改善、集體經濟增收和群眾富裕這些問題。」

目前,宿豫區已組建18個新型農村社區黨委,新型農村社區黨建模式亦在宿遷全市得到推廣。

梨園春景 徐瑞攝

「興產」

繪就特色田園新圖景

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問題的一把鑰匙。目前,宿豫區在農業上培育壯大綠色果蔬、優質秈米、生態肉禽三大主導產業,重點打造10萬畝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核心區、10萬畝果蔬基地,深化「一鎮一特、一村一品」創建,全區累計培育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3個,成功打造瓜蔞、蓮藕等3個萬畝產業園,以及草莓、酥梨、金菜等9個千畝產業園。

生態梨園,是宿豫區順河街道梨園灣社區最亮的一抹底色。因梨得名,也因梨成名。每年的四月,萬頃梨花作雪飛,這裡成為一片白色的海洋,吸引著人們前來看花「打卡」。梨園灣社區黨委副書記仲偉偉介紹,當地種植梨樹的歷史悠久,現在種植規模在5000多畝,很多家庭都是祖孫三代種梨樹,從梨園到種植基地,都有一股不「梨」不棄的精神在傳承。

在這個遠近聞名的「網紅村」,吸引人們腳步的除了「百年酥梨採摘園」,還有八大碗、大鍋臺、土灶臺等特色美食挑動味蕾,「梨園人家」「香溢王莊」等特色景點韻味十足,還可到「梨花仙子眾籌園」認領梨樹……村口有地標,河岸可嬉水、地頭能採梨、村裡住民宿、灶上炕美食的田園牧歌鄉村,堪稱「城市後花園」。

不只是單一的賣梨,梨園灣社區積極打造梨膏坊、梨酒坊、梨汁坊等,拉長了梨產業鏈條,梨產品年加工能力達3000噸以上,產品由合作社統一包裝,通過「支部 電商」的模式,與京東商城、盒馬生鮮等電商合作展開線上銷售。一條以酥梨為龍頭,帶動全產業鏈的致富路線已然清晰可見。

靠果品興產的,還有曹集鄉雙河裡社區。每年秋天,紅彤彤的石榴果掛滿枝頭,豐收的景象煞是喜人。據了解,這裡以軟籽石榴為主栽品種,由雙河裡社區集中購苗、集中指導、集中配套、集中獎補,目前累計種植3500畝,豐產期畝產可達四五千斤,同時飼養鵝、草雞等發展林下經濟,畝均產值超2萬元。

利民社區則是個「蘆蒿村」,現有6000畝連片蘆蒿產業,蘆蒿種植戶800多戶,畝均收入在1.3萬元以上。去年5月,陸集「利民蘆蒿」還成功獲得了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

如今,宿豫區不斷優化產業、完善配套、改善環境、帶動就業,牢牢抓住鄉村振興「牛鼻子」,以強村興產帶動富民增收,以鄉風文明增添社區內涵,加速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構建文明美好的精神家園。

振友社區航拍圖 宿豫區委宣傳部供圖

「富民」

打造內外兼修新鄉村

鄉村振興的內涵既包括物質上的富裕,更包括精神上的富足;既要讓鄉村充滿活力,又要讓生活和諧有序。為此,宿豫區堅持以精神富足、文化富有、生活富裕為目標,推動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

走進新莊鎮振友社區,迎門石上鐫刻的「水美鄉村」字樣直撲眼帘。社區內,一座座庭院古樸別致,一條條杆線遁地穿行。

「以前我們住的是低矮瓦房,現在是160多平米的新農居,寬敞明亮。」47歲的社區居民茆忠餘說。和利民社區一樣,振友社區也成立了新型農村社區黨委,這樣的「新變化」給峁忠餘帶來了「新體驗」,也帶來了致富的新轉機。

2015年之前,峁忠餘在附近的農場包地,種植小麥和水稻,每年純收入只有四五萬元。如何改變現狀實現致富,是他心裡一直琢磨的問題。隨著振友社區成立蓮藕合作社,他了解到種植荷藕對於技術和管理水平的要求不高,以及選擇藕蝦套養模式利潤更高后,就找到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產業發展崗專幹,要求承包村裡的土地種植荷藕。如今,他一年淨賺20多萬元,日子也越過越有奔頭。

振友社區是在解放戰爭中英勇犧牲的革命烈士胡振友的家鄉。紅色底蘊的傳承帶來的是良好的社區風氣。振友社區通過開展社區文明實踐活動,成立「振振有聲」文藝宣傳隊,籌劃元旦振友農民運動會和新春文藝系列活動,並在活動中表彰一批「最美家庭」。

今年以來,宿豫區委區政府在抗擊疫情中堅持保基本、兜底線,緊扣群眾期盼,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前三季度,全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86.8元,同比增長6.2%,較一季度、上半年分別回升7和2.6個百分點。與此同時,該區高標準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推廣「宿豫鄉村文明20條」,開展「移風易俗」活動,以文明鄉風浸潤美麗鄉村,努力走出了一條內外兼修的鄉村振興之路。

相關焦點

  • 「大道康莊」江蘇篇 優居強村興產富民:解碼宿豫鄉村振興 | 人民網
    鄉村振興,要「面子」,也要「裡子」。自2018年啟動農房改善三年行動以來,按照「優居強村興產富民」的思路,宿豫區統籌推進農房改善與產業發展、富民增收、基層治理等各項工作,不斷加快鄉村振興步伐。預計到今年底,全區所有低收入人口、經濟薄弱村脫貧鞏固率達100%,集體經濟收入超50萬元強村達70%。
  • 宿豫區:打造鄉村振興「宿豫新莊樣板鎮」
    宿豫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蘇學敏介紹,該項目將有效地實現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把新莊鎮將打造成為具有蘇北農村代表的鄉村振興「宿豫新莊樣板鎮」,實現「優居、強村、興產、富民」的戰略目標。鄉村振興發展,土地整治先行。新莊鎮的樣板打造是宿豫區把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作為激活鄉村振興新引擎、新動能的又一創新舉措。
  • 宿遷新莊鎮改善農民住房條件,增強鄉村振興動力
    近年來,宿遷市宿豫區新莊鎮緊緊圍繞「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生活好」目標,堅持規劃先行,突出示範引領,強化黨建保障,做好兜底安置,實行「優居、強村、興產、富民」四位一體推進,系統提升鄉村的住房條件、人居環境、公共服務和文明程度,真正讓農民過上與時代同步的現代城鎮生活。
  • 「網眼看宿豫·走在幸福的大道上」網絡文化活動
    8月23日,由宿豫區委網信辦主辦,順河街道辦、曹集鄉、新莊鎮協辦,25家網絡媒體、自媒體負責人、媒體記者、網紅參加的「網眼看宿豫·走在幸福的大道上」網絡文化活動,旨在通過採風實踐,深刻體驗宿豫區農業觀光旅遊文化建設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取得的成果,進一步擴大宣傳「幸福大道」兩側的美譽度,用鏡頭和文字將宿豫之美呈現給大眾。
  • ...貢獻鄉村振興「大力量」 首屆新莊全域旅遊季暨草莓採摘節線上...
    目前,新莊特色草莓產業已經形成了全產業鏈融合的發展模式,讓一顆「小草莓」貢獻出撬動鄉村振興的「大力量」。冬·甜美草莓美麗新莊,幸福宿豫。新莊鎮以鄉村振興戰略為統籌,以優居、強村、興產、富民為主線,建成了1600畝的省級溼地公園,創成了國家五星級鄉村旅遊示範點杉荷園,塑造了振友和杉荷園兩個省級特色田園鄉村,規劃了立足宿遷輻射淮海的袁家村宿遷印象項目。
  • 宿豫新莊全域旅遊季暨草莓採摘節線上啟動
    目前,新莊特色草莓產業已經形成了全產業鏈融合的發展模式,讓一顆「小草莓」貢獻出撬動鄉村振興的「大力量」。 美麗新莊,幸福宿豫。新莊鎮以「鄉村振興戰略」為統籌,以優居、強村、興產、富民為主線,建成了1600畝的省級溼地公園,創成了國家五星級鄉村旅遊示範點杉荷園,塑造了振友和杉荷園兩個省級特色田園鄉村,規劃了立足宿遷輻射淮海的袁家村宿遷印象項目。
  • 助力鄉村振興 建設齊魯樣板 山東省富民興農產業振興聯盟成立
    ▲山東省富民興農產業振興聯盟成立儀式  由山東數位電視有限公司與恆豐銀行濟南分行聯合發起成立的山東省富民興農產業振興聯盟,以富民興農、產業振興為目標,致力於為會員單位搭建一個共建、共享、共贏的平臺,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做出積極貢獻。
  • 「網紅村」入駐宿豫杉荷園 計劃總投資8億元
    8月17日上午,記者從宿豫區委宣傳部獲悉,計劃總投資8億元的袁家村·宿遷印象項目即將重磅開啟。「我們的袁家村·宿遷印象項目之所以選擇落在宿遷,是基於這裡良好的生態環境、產業基礎和市場需求,同時當地政府鍥而不捨為民謀利的精神給了我們信心。」陝西關中印象旅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飛日前在接受採訪時說道。
  • 購買草莓幫助鄉村留守兒童圓夢 愛心湧向宿豫扶貧園
    當日下午,宿豫區和睦緣酒店老闆馬樹來,動員30多名朋友,前來採摘167斤新鮮草莓,為鄉村留守兒童圓夢奉獻愛心。12月5日,宿豫區迅哥有約鄉村振興服務社發出「我買草莓您獻愛心圓留守兒童夢」愛心倡議,凡是購買4斤以上草莓的愛心人士,還將收到酒店、藝教、攝影、旅遊、酒水、保健等愛心單位捐贈給購買者一定比例的現金消費券。
  • 宿豫區新莊鎮:發揮統戰優勢 助推鄉村振興
    中國江蘇網11月12日宿遷訊 今年以來,宿豫區新莊鎮積極探索統一戰線工作方法,積極團結統一戰線資源,充分發揮統一戰線優勢,在農房改善、產業發展、工業振興、脫貧攻堅和基礎提升上不斷注入動力,有效地促進了新莊鎮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 聚焦「強農」「靚村」「富民」 泗洪寫就鄉村振興答卷
    作為全國首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之一,泗洪縣近年來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生態保護為基、產業發展為要,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縣委書記李愛華說,全縣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優先位置,精心做好「強農」「靚村」「富民」三篇文章,以更高的站位、更實的舉措、更硬的作風,確保中央、省委和市委各項決策部署落地落實,奮力繪就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泗洪畫卷。
  • 鹿城農商銀行:金融富民助力鄉村振興
    作為一家地方法人金融機構,鹿城農商銀行堅持「做小、做廣、做精」經營理念,在溫州金改熱潮中,打造黨建引領創新的「紅色引擎」,通過發起富民系村鎮銀行,促進金融活水東西交融、同頻共振,為中西部地區「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事業貢獻了富民力量。發起設立富民系村鎮銀行7年,法人機構數達43家,貸款戶數突破18萬戶,戶均貸款12.9萬元,存款客戶突破63萬戶。
  • 郝家鎮:小草莓引領富民路 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為推動「旅遊富民」三年行動計劃落地落實,墾利區郝家鎮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引領,積極促進農業生產與生態休閒旅遊深度融合,立足農業資源優勢,經過項目考察、產業調研、外出學習、專家論證等,通過雙招雙引組織河北商會聯合東營市宸興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及當地老百姓共同投資成立了東營市百草益農生態農業科技專業合作社
  • 宿豫新莊:「扶貧草莓」讓百姓綻放幸福笑臉
    似乎看到記者的疑惑,陪同採訪的宿豫區農業農村局主任科員孫化全給出了「答案」,他介紹說,去年以來宿豫區以實施「3212工程」(落實三項措施、聚焦兩大收入、強化一個保障、實施兩項創新)為抓手,統籌推進脫貧攻堅工作,積極探索「優居、強村、興產、富民」扶貧模式,圍繞鄉村振興與融合發展,重點解決農民集中居住後農村新型社區居民,尤其是低收入農戶的增收脫貧問題。
  • 青山富民——興山鄉村振興試驗區建設觀察
    這是「鄉村振興」帶來的巨變,這是「兩山」理念催生的佳作。破繭——鄉村振興試驗區應運而生榛子鄉號稱興山的「青藏高原」,素有「天然氧吧」美譽。該鄉最高海拔1900米,夏季平均氣溫僅23℃。森林覆蓋率達90%,空氣負氧離子含量高,全年空氣優良天數比例100%。
  • 發展富民鄉村產業 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原標題:發展富民鄉村產業 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本報訊 (記者 張居正 亓 鴻) 近日,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調研組來雲南開展「以鄉村富民產業為重點,促進農民增收」專題調研。9月10日下午,調研組在昆明與省政協、省級有關部門座談交流。
  • 山東華瑞集團有限公司與山東省富民興農產業振興聯盟舉行業務合作...
    據了解,雙方經過充分交流洽談,達成以下共識:一是山東華瑞集團作為全省富民興農產業振興聯盟成員單位,積極發揮集團商貿流通經營客戶、糧食倉儲庫區網點和「中國好糧油示範企業」品牌優勢;富民興農產業振興聯盟積極發揮恆豐銀行「一圈一鏈一平臺」金融服務平臺、現有「老鄉服務站」 村級服務站點和省數位電視有限公司媒體宣傳推介優勢;以訂單農業為抓手
  • 鄉村振興,大有可為!2020中國·常山鄉村振興大會舉行
    11月28日上午,2020中國·常山鄉村振興大會舉行,會議旨在推動常山鄉村振興實現高質量發展、跨越式發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和省委十四屆二次全會指出,要按照「兩個高水平」目標和戰略安排,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高水平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 鄉村振興_專題
    組織篇:「鋒領寧海」激發 鄉村振興「組織動能」 組織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堅實基礎。今年以來,我縣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加強高素質專業化「三勇」鐵軍建設……【詳細】 組織篇:夯實基礎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織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政治保障,要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必須著力推進組織振興……【詳細】 生態篇:繪製鄉村秀美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