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學習貫徹五中全會精神 創新黨的理論宣傳」研討會專家發言摘要:用大眾化的理論擦亮泉城特色
濟南市「理響泉城」理論宣傳平臺的啟動,標誌著全市理論宣傳工作步入了新階段。實踐沒有止境,理論創新的腳步就不可能停下。「理響泉城」就是立足於鮮活的實踐,不斷為主流意識形態注入時代色彩和當下元素。在此過程中,充分整合社會智力資源,依靠高端前沿的專家智庫,做大做強理論宣傳工作,是延展平臺功能的必須。為此,以濟南市「理響泉城」理論宣傳平臺啟動為契機,我們廣邀專家學者相聚一堂,舉辦「學習貫徹五中全會精神 創新黨的理論宣傳」研討會,就是要集聚行業智慧,直面發展課題,為理論宣傳工作的創新發展破題,為專家智庫的同步運行開啟新篇。
12月22日上午,「學習貫徹五中全會精神創新黨的理論宣傳」研討會在濟南報業大廈「理響泉城」工作室舉行。在研討會上,受邀專家圍繞理論宣傳創新、凝聚泉城力量、推動城市發展、打造智庫載體、實現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等話題充分交流,既體現了理論和實踐的緊密結合,也體現了黨媒擔當與創新精神,為媒體進一步講好濟南故事、發出濟南聲音、擦亮「理響泉城」品牌提供了寶貴的借鑑。
研討會現場。(濟南日報 趙曉明 攝)
濟南市委宣傳部一級調研員 周明
不久前召開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即將開啟的重要歷史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是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的首要政治任務,也是宣傳思想戰線必須擔負起的重大政治責任。
實踐永遠沒有止境,理論創新也永遠沒有止境。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當下,無疑給黨的理論宣傳帶來了更廣闊平臺和更便捷渠道,同時也使主流意識形態傳播迎來了新挑戰。「十四五」期間,我們如何創新理論宣傳佔據制高點,在媒體深度融合中擴展新陣地、提高新水平,真正做大做強理論宣傳工作,是亟待破解的課題。
一是創新黨的理論宣傳工作,任重而道遠。此次平臺啟動不僅僅是一個儀式,更重要的是要以此為契機,加大理論創新工作,要進行頂層設計。近期召開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十四五」規劃與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統籌考慮,全面系統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麼樣的發展、如何實現發展這個重大問題。目前,正處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領會學習階段。要堅持國家利益人民至上的原則,從思想統一、工作定位上、各級黨委貫徹落實上相統一,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讓黨的理論宣傳飛入尋常百姓家。
二是要負起擔當、負起責任,講政治、講文化、講水平。要發動專家學者的積極性,要創新宣講形式,有針對性地邀請專家圍繞群眾所需,為群眾製作易懂、易學視頻資料,與群眾形成互動,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三是作為黨媒、黨的平臺,濟南日報、濟南市「理響泉城」理論宣傳平臺要高水平策劃、高起點定位、高效率運作,不要拘泥於傳統的理論宣傳形式,要搞出名堂、傳播黨的聲音。讓百姓叫好,讓百姓為我們鼓與呼。
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王佃利
「理響泉城」作為一個理論宣傳平臺,首先要有以理服人的特色。而要實現這個目標,就要體現出理論對實踐的指導性。要做好兩個結合,政策宣傳和基層實踐相結合,理論的科學性和現實的實踐性相結合。在具體運行時,「理響泉城」理論宣傳平臺實踐導向,就是通過實踐提出新的課題,再讓理論去回應這些實踐,指導實踐創新。
「理響泉城」要從理論分析出發,體現、發掘和擦亮泉城特色。「理響泉城」搭建了一個理論回應實踐的平臺。在公共管理的實踐中,政府管理的實踐是可以在理論層面上進行回應的,現在濟南市許多政府部門的政策、措施,在全國看來都是很有典型性的,具有很大的創新性。比如濟南市行政審批局推出的極簡審批,打造「在泉城·全辦成」品牌,其實可以在理論層面進一步提升政府的行動措施,是聚焦在具體的服務,會很具體地展示具體的工作內容。但是放到理論層面,這些政策措施回應了哪些問題、它的意義是什麼,都值得深入研究。「理響泉城」這樣一個平臺,可以把濟南市的管理實踐與理論提升緊密結合在一起。
「理響泉城」是一個由多個品牌、多種渠道組成的共同體,應當分類分級發揮各自的優勢,聚焦於平臺體系建設和能力的提升。充分利用平臺的多種傳播渠道,在理論高度、大眾傳播等不同層面形成特色;注重提升學者和官員的參與熱情和參與能力,要求專家關注的問題要貼近濟南實際、思考更加具有前瞻性、建議更有可行性。在這個平臺上,增加更多的互動、切磋一些好的想法,助力「理響泉城」這個多元體系平臺得到更好的提升。
山東師範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新聞系主任 王倩
在媒體融合發展的格局之下,要借力「微傳播」,打通理論宣傳的「大通道」。時代在變,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在變,傳播方式和傳播手段也在變。新媒體時代,以社交網絡為媒介帶動起來的短、平、快的信息與內容的全方位互動傳播方式,聚集起了一個龐大的集群——微傳播,這個當代媒體的新集群,已然成為一種全新的,具有影響力,且有廣闊前景的媒介。
打入新媒體時代的「微傳播」,發揮快速、簡易、直觀、親民的傳播優勢,將抽象高深的理論轉變為易於接受、易於傳播的微畫面,有利於真正打通官方和民間「兩個輿論場」,連點成面擴大影響力。
發揮微傳播的效用,一要通過微傳播的多元化傳播方式與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相結合。微傳播已成為群眾進行信息交流的主要方式,要深入發掘其巨大潛力,將宣傳教育全面覆蓋到人們的「微」生活中,打造多樣化的「微精品」,通過微博、微信、微電影、微小說等一系列以「微」為特徵的傳播,對人民群眾感興趣的話題進行引導,弘揚主旋律,使人們在觀點溝通、思想碰撞中提升政治覺悟,形成正確的政治取向。二要通過微傳播的大眾化傳播形式與人民群眾的認知需求相結合。充分運用微語言,打造新時代群眾性的話語體系,宣傳教育更加接地氣。用微傳播進行全面引導,通過微平臺進行民主討論、平等交流、問題辨析等方法,從主題教育轉變為共同話題,引導人們自覺參與、相互啟迪,從而提高其理解和認知。三要通過微傳播的社會性傳播力量與人民群眾的信息習慣相結合。在微傳播背景下,人人都是「自媒體」。要牢牢把握、運用好社會和人民群眾自身力量,用好「微載體」,強化社會熱點難點問題的正面引導,通過「微互動」在尊重差異中擴大社會認同,在包容多樣中形成思想共識。
山東財經大學區域經濟研究院院長 董彥嶺
作為一個大型理論宣傳平臺,「理響泉城」毫無疑問會成為一個很好的理論工作的抓手。
對於這個平臺,我用這樣幾句話表達期待: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做黨中央大政方針的洪鐘大呂;詳解政策深耕基層,凝聚泉城共識和力量,做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潤物細雨;圍繞濟南改革發展的生動實踐,進行理論創新和理論宣傳,做具有鮮明泉城特色的泉韻泉聲。
我側重強調一下理論的「泉城特色」。一般而言,經濟建設在將來很長一段時間,仍將是黨和國家工作的主戰場,也是濟南市將來發展的一個主戰場。這幾年濟南的發展確實有聲有色,城市的實力、知名度和美譽度提升很快。尤其在新發展格局下,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題的背景下,作為內陸城市,濟南相對沿海城市的優勢在提升。
在這個背景下,理論有兩個層面,一方面需要理論創新,另一方面需要理論宣傳。這幾年,濟南的發展在國內非常矚目,這在一定程度上離不開濟南市的理論工作,與通過理論把濟南的訴求明確表達出來有很大關係,我們要爭創一流,就是要大發展,就是要擴框架,就是要話語有力量。下一步,應該持續通過平臺智庫的力量,把濟南市自身發展的訴求,積極、明確、準確、高調地表達出來。
說到理論宣傳,我覺得仍然存在兩個層面的問題。
一是理論創新必須表達準確。實際上,一個城市要發展,一定要融入國家的重大戰略,但在國家重大戰略裡面,還要體現自己的基層創新,不能只是被動承接國家戰略框架,而是在這個過程中積極主動作為,體現濟南自身的創造性和個性化,這樣不僅可以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而且也能提供一個基層創新的實踐經驗。這個經驗的提煉,與理論工作者在表達上的基本素質密切相關,這方面我覺得還有更多工作要做。
二是理論宣傳要講好濟南故事。要把濟南創新作為中的一些新舉措充分表達出來,傳播濟南正能量,讓普通百姓、市民還有外部企業,對這座城市有一個正面的、積極的、全面的認識。
有一句話說得挺好,宣傳陣地積極的聲音不去佔領,消極的聲音就會佔領。講好濟南故事,也是濟南理論工作的一項大任務,是新生的「理響泉城」平臺需要積極承擔起來的使命。
再就是要讓百姓充分了解政策。有一個提法叫做「用大眾化來化大眾」。但是,有的時候「大眾化」不見得就能「化大眾」,不能把它簡單化。那麼,如何讓理論來「化大眾」呢?還是要借重平臺的聚合作用。
這個平臺既然叫「理響泉城」,我覺得就要多立足濟南、了解濟南、研究濟南、宣傳濟南。在這方面,需要平臺延伸功能,把智庫專家的積極性激發出來。另外,也需要平臺積極吸納課題,以委託研究等方法,豐富平臺功能,做好理論服務。
山東政法學院傳媒學院院長 蔣海升
「理響泉城」理論宣傳平臺構建,要進一步明確定位。人們過去講理論研究,首先想到的是高深的學理性研究,實際上理論研究有學術性研究、大眾化傳播兩大區域。作為基層理論工作者、傳媒理論工作者,更多的任務應該是開展理論的大眾化傳播,實現面向大眾的理論普及、政治動員。學術性研究與大眾化傳播乃理論研究的一體兩翼,都非常重要。通過大眾化傳播,講清楚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等重大問題,實現人民對黨的理論的高度認同,堅定信心跟共產黨走,堅定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匯聚成齊心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磅礴力量。
打造好「理響泉城」理論宣傳平臺,要聚合多種人才資源,共襄盛舉。要通過高端專家學者的指導、黨政領導的示範、駐地教育科研機構理論人才的支持、基層理論骨幹的奉獻、傳媒平臺的整合、社會精英的參與、民間力量的匯聚等多種方式,形成理論宣傳、政治傳播的人才洪流,唱響時代的主旋律,奏響時代的最強音。
打造「理響泉城」理論宣傳平臺,要形成高水平理論骨幹人才隊伍。一方面要加強對理論骨幹人才的集中輔導培訓,切實提高理論認知;另一方面要推動理論骨幹人才坐下來、靜下心,聚精會神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在原著中,我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黨和國家領導人熾熱的天下情懷、國家情懷、人民情懷,這種濃鬱的情懷是推動理論工作者淨化心靈、擔當作為的最真摯的內在驅動力。原著中的很多文章是針對當時的形勢提出的任務、策略,有著強烈的目標意識、問題意識,給人們提供了如何實現目標、如何解決問題的鮮活案例,蘊藏著務實、辯證、系統、開放、與時俱進等豐富的智慧,是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的具體示範,體現著理論從實踐中來、又指導實踐的強大力量。很多教材、輔導材料是經過加工、濃縮、重新排列的,好處是更加體系化,但也可能因此缺少了原著中那種原汁原味的情感,也缺少了解決具體問題的鮮活性、現場感。
特別要強調的是,理論工作者從事理論研究,要注意「走出書齋,走向一線」。不要以為理論工作者只需要坐在書齋裡面「讀書破萬卷」就可以「下筆如有神」了。光停留在書齋裡,寫不出真正好的理論文章。不僅新聞記者要到一線去,理論工作者也要到一線去,把理論研究與深入一線調研密切結合。一線就像「趵突泉」,噴湧著最強勁的源頭活水。切中關切的問題意識需要到一線去激發,令人動情的故事案例需要到一線去採集,鮮活的話語表達需要到一線去積累,與人民群眾水乳交融的感情需要到一線去培養。只有紮根到廣闊的大地中去,才能真正讓理論接上地氣,讓民眾從內心深處產生共鳴、共情,才能凝聚人心、匯聚力量。
山東政法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 慄獻忠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建議》,其核心要義是三個「新」,即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作為黨媒,要牢牢把握「發展」這條主線,突出「新」字,使用新方法,用好新媒體,把三個「新」宣傳好、闡述好,讓廣大受眾對三個「新」,對規劃建議入腦入心。
首先,把握髮展的主線。三個「新」,其主線仍然是發展。對發展這一主線,習近平總書記在《建議》中指出,「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發展仍然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因此,理解三個「新」,首先要把握「發展」這條主線。
其次,突出一個「新」字。「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判斷。那麼這個新發展階段,新在何處?我們既要從縱向角度考察,也要進行橫向比較,最關鍵的還是突出新發展階段的「新」字。一方面,全會公報指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另一方面,新發展階段體現的是中國的現代化之路具有中國新意,具有中國特色。
最後,需要立足新媒體,使用新方法。「理論一旦掌握群眾,就會變成巨大的物質力量。」架好理論與群眾的橋梁,一方面,需要改變傳統的剛性宣傳闡述,通過靈活多樣的柔性方式,縮短中央精神與百姓之間的距離。另一方面,充分藉助新媒體,多從百姓角度著眼,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方法,用大眾化、接地氣的語言風格,通過講故事、講身邊事、講自己的事,於春風化雨中達到群眾掌握理論、領會中央精神的實效,這是我們需要努力的方向。
濟南市委黨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 昌業雲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新形勢,意識形態領域思想多元、價值觀多元的新態勢,網際網路、移動通訊技術廣泛應用的新趨勢,以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歷史重任,必須多點發力,充分發揮「理響泉城」宣傳平臺的作用,整合資源,實現黨委、政府與社會聯動,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築同心。總的來說,主要有四點:
1.在群眾喜歡聽上發力。針對不同行業的群眾,摸清他們關心什麼、想聽什麼、有什麼困惑需要解決,制定不同的需求清單,進行對象化、分眾化宣傳;改革宣傳方式,倡導互動式宣傳。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讓群眾由被動的聽眾向宣傳員、演講家轉變;轉換宣傳情景,讓黨創新的理論轉化為群眾工作生活中的場景和故事。讓「理響泉城」「上接天線、下接地氣、有煙火氣」,真正成為將黨和人民群眾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紐帶和橋梁。
2.在群眾方便聽上發力。理論宣傳要立足群眾需求,做到便民利民,讓人民群眾有獲得感。時間安排要靈活機動。可以打破工作時間面對面宣講的常規,制定多時間段的宣講清單,錯時宣講;宣傳場地要方便群眾。要有泉水清麗、溫潤、熱情、親近百姓的氣質和潤物無聲的情懷,把黨的創新理論送到田間地頭,車站碼頭,工廠車間,社區和學校,實現廣覆蓋,全融合;要拓寬宣傳渠道。充分利用網際網路+宣傳模式,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實現線上線下聯動。
3.在群眾聽得懂上發力。要吃透黨的理論方針政策,把握精神實質、聯繫社會現實,符合客觀規律,既不能囫圇吞棗,又不能支離破碎,脫離現實,違背規律,更不能低級紅、高級黑,牽強附會。要善於把官方話語轉化為民間話語,學術話語轉化為生活語言,把書面語言轉化為流行語言。形式要靈活多樣。網際網路時代重視用戶體驗、場景體驗。要充分發掘各種藝術載體,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黨的理論,讓黨的理論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4.在群眾能用得上發力。理論宣傳的目的在於引導群眾的行為,指導群眾的實踐,要為基層群眾解決實際問題提供思路、方法。
大眾日報理論評論部副主任 任宇波
一直以來,聚焦黨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展開權威解讀闡釋,是黨媒重大主題宣傳報導的重頭戲。對於黨的理論宣傳我想談以下幾點認識。
第一個是要求新。黨的理論創新是新的,我們的新聞也是新的。黨的理論創新本身是對新的問題、新的挑戰作出的一種科學概括、解釋與回答。比如當前國內外形勢下,五中全會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觀點、新概括、新舉措,其核心要義就集中體現在三個「新」上,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抓住這三個「新」,就能明白當下所處的歷史方位,就能回答新階段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麼發展等重大歷史課題。所以,只有立足新的時代背景,把握新的理論觀點,在理論宣傳中才能抓住關鍵、把握重點,實現堅持黨性原則和遵循新聞規律的統一。
第二個是要求實。黨的理論宣傳,也要講創造性貫徹落實。這個創造性首先建立在對自身有準確認知和定位的基礎上。作為不同的新聞宣傳平臺,所處的位置不同,所服務的對象也不同,這要求理論工作者把握好自身定位,搞清楚黨和國家、人民群眾需要什麼,理論應當做什麼、能夠做什麼,找準自身位置,明確主攻方向。比如,濟南在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過程中,如何定位,怎麼融入,有很多的現實問題,首先需要從理論上進行解決。所以,做理論宣傳工作,也要立足自身實際,找準理論與現實的結合點,去展開有針對性的解疑釋惑,廓清各種思想迷霧。
第三個是要求效。相對來講,理論的受眾,理論的用戶,一般偏於小眾。但這並不代表理論的影響力,就會局限在一個小小的圈層裡面。理論宣傳的影響力擴大,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敢於直面熱點問題,直面有爭議的問題。不難看到,一些新媒體平臺,就一些熱點問題發聲,流量10萬+是家常便飯,這個影響力是巨大的。說到底,理論宣傳絕不是自說自話。真理是越辯越明的。在理論宣傳中,不當紳士當鬥士,在交鋒中、碰撞中展現應有的責任與擔當,這樣才能壯大黨的聲音,擴大輿論陣地。
「學習貫徹五中全會精神 創新黨的理論宣傳」研討會專家發言摘要:用大眾化的理論擦亮泉城特色
原創愛濟南新聞客戶端2020-12-23 09:50:24
濟南市「理響泉城」理論宣傳平臺的啟動,標誌著全市理論宣傳工作步入了新階段。實踐沒有止境,理論創新的腳步就不可能停下。「理響泉城」就是立足於鮮活的實踐,不斷為主流意識形態注入時代色彩和當下元素。在此過程中,充分整合社會智力資源,依靠高端前沿的專家智庫,做大做強理論宣傳工作,是延展平臺功能的必須。為此,以濟南市「理響泉城」理論宣傳平臺啟動為契機,我們廣邀專家學者相聚一堂,舉辦「學習貫徹五中全會精神 創新黨的理論宣傳」研討會,就是要集聚行業智慧,直面發展課題,為理論宣傳工作的創新發展破題,為專家智庫的同步運行開啟新篇。
12月22日上午,「學習貫徹五中全會精神創新黨的理論宣傳」研討會在濟南報業大廈「理響泉城」工作室舉行。在研討會上,受邀專家圍繞理論宣傳創新、凝聚泉城力量、推動城市發展、打造智庫載體、實現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等話題充分交流,既體現了理論和實踐的緊密結合,也體現了黨媒擔當與創新精神,為媒體進一步講好濟南故事、發出濟南聲音、擦亮「理響泉城」品牌提供了寶貴的借鑑。
研討會現場。(濟南日報 趙曉明 攝)
濟南市委宣傳部一級調研員 周明
不久前召開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即將開啟的重要歷史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是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的首要政治任務,也是宣傳思想戰線必須擔負起的重大政治責任。
實踐永遠沒有止境,理論創新也永遠沒有止境。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當下,無疑給黨的理論宣傳帶來了更廣闊平臺和更便捷渠道,同時也使主流意識形態傳播迎來了新挑戰。「十四五」期間,我們如何創新理論宣傳佔據制高點,在媒體深度融合中擴展新陣地、提高新水平,真正做大做強理論宣傳工作,是亟待破解的課題。
一是創新黨的理論宣傳工作,任重而道遠。此次平臺啟動不僅僅是一個儀式,更重要的是要以此為契機,加大理論創新工作,要進行頂層設計。近期召開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十四五」規劃與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統籌考慮,全面系統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麼樣的發展、如何實現發展這個重大問題。目前,正處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領會學習階段。要堅持國家利益人民至上的原則,從思想統一、工作定位上、各級黨委貫徹落實上相統一,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讓黨的理論宣傳飛入尋常百姓家。
二是要負起擔當、負起責任,講政治、講文化、講水平。要發動專家學者的積極性,要創新宣講形式,有針對性地邀請專家圍繞群眾所需,為群眾製作易懂、易學視頻資料,與群眾形成互動,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三是作為黨媒、黨的平臺,濟南日報、濟南市「理響泉城」理論宣傳平臺要高水平策劃、高起點定位、高效率運作,不要拘泥於傳統的理論宣傳形式,要搞出名堂、傳播黨的聲音。讓百姓叫好,讓百姓為我們鼓與呼。
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王佃利
「理響泉城」作為一個理論宣傳平臺,首先要有以理服人的特色。而要實現這個目標,就要體現出理論對實踐的指導性。要做好兩個結合,政策宣傳和基層實踐相結合,理論的科學性和現實的實踐性相結合。在具體運行時,「理響泉城」理論宣傳平臺實踐導向,就是通過實踐提出新的課題,再讓理論去回應這些實踐,指導實踐創新。
「理響泉城」要從理論分析出發,體現、發掘和擦亮泉城特色。「理響泉城」搭建了一個理論回應實踐的平臺。在公共管理的實踐中,政府管理的實踐是可以在理論層面上進行回應的,現在濟南市許多政府部門的政策、措施,在全國看來都是很有典型性的,具有很大的創新性。比如濟南市行政審批局推出的極簡審批,打造「在泉城·全辦成」品牌,其實可以在理論層面進一步提升政府的行動措施,是聚焦在具體的服務,會很具體地展示具體的工作內容。但是放到理論層面,這些政策措施回應了哪些問題、它的意義是什麼,都值得深入研究。「理響泉城」這樣一個平臺,可以把濟南市的管理實踐與理論提升緊密結合在一起。
「理響泉城」是一個由多個品牌、多種渠道組成的共同體,應當分類分級發揮各自的優勢,聚焦於平臺體系建設和能力的提升。充分利用平臺的多種傳播渠道,在理論高度、大眾傳播等不同層面形成特色;注重提升學者和官員的參與熱情和參與能力,要求專家關注的問題要貼近濟南實際、思考更加具有前瞻性、建議更有可行性。在這個平臺上,增加更多的互動、切磋一些好的想法,助力「理響泉城」這個多元體系平臺得到更好的提升。
山東師範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新聞系主任 王倩
在媒體融合發展的格局之下,要借力「微傳播」,打通理論宣傳的「大通道」。時代在變,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在變,傳播方式和傳播手段也在變。新媒體時代,以社交網絡為媒介帶動起來的短、平、快的信息與內容的全方位互動傳播方式,聚集起了一個龐大的集群——微傳播,這個當代媒體的新集群,已然成為一種全新的,具有影響力,且有廣闊前景的媒介。
打入新媒體時代的「微傳播」,發揮快速、簡易、直觀、親民的傳播優勢,將抽象高深的理論轉變為易於接受、易於傳播的微畫面,有利於真正打通官方和民間「兩個輿論場」,連點成面擴大影響力。
發揮微傳播的效用,一要通過微傳播的多元化傳播方式與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相結合。微傳播已成為群眾進行信息交流的主要方式,要深入發掘其巨大潛力,將宣傳教育全面覆蓋到人們的「微」生活中,打造多樣化的「微精品」,通過微博、微信、微電影、微小說等一系列以「微」為特徵的傳播,對人民群眾感興趣的話題進行引導,弘揚主旋律,使人們在觀點溝通、思想碰撞中提升政治覺悟,形成正確的政治取向。二要通過微傳播的大眾化傳播形式與人民群眾的認知需求相結合。充分運用微語言,打造新時代群眾性的話語體系,宣傳教育更加接地氣。用微傳播進行全面引導,通過微平臺進行民主討論、平等交流、問題辨析等方法,從主題教育轉變為共同話題,引導人們自覺參與、相互啟迪,從而提高其理解和認知。三要通過微傳播的社會性傳播力量與人民群眾的信息習慣相結合。在微傳播背景下,人人都是「自媒體」。要牢牢把握、運用好社會和人民群眾自身力量,用好「微載體」,強化社會熱點難點問題的正面引導,通過「微互動」在尊重差異中擴大社會認同,在包容多樣中形成思想共識。
山東財經大學區域經濟研究院院長 董彥嶺
作為一個大型理論宣傳平臺,「理響泉城」毫無疑問會成為一個很好的理論工作的抓手。
對於這個平臺,我用這樣幾句話表達期待: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做黨中央大政方針的洪鐘大呂;詳解政策深耕基層,凝聚泉城共識和力量,做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潤物細雨;圍繞濟南改革發展的生動實踐,進行理論創新和理論宣傳,做具有鮮明泉城特色的泉韻泉聲。
我側重強調一下理論的「泉城特色」。一般而言,經濟建設在將來很長一段時間,仍將是黨和國家工作的主戰場,也是濟南市將來發展的一個主戰場。這幾年濟南的發展確實有聲有色,城市的實力、知名度和美譽度提升很快。尤其在新發展格局下,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題的背景下,作為內陸城市,濟南相對沿海城市的優勢在提升。
在這個背景下,理論有兩個層面,一方面需要理論創新,另一方面需要理論宣傳。這幾年,濟南的發展在國內非常矚目,這在一定程度上離不開濟南市的理論工作,與通過理論把濟南的訴求明確表達出來有很大關係,我們要爭創一流,就是要大發展,就是要擴框架,就是要話語有力量。下一步,應該持續通過平臺智庫的力量,把濟南市自身發展的訴求,積極、明確、準確、高調地表達出來。
說到理論宣傳,我覺得仍然存在兩個層面的問題。
一是理論創新必須表達準確。實際上,一個城市要發展,一定要融入國家的重大戰略,但在國家重大戰略裡面,還要體現自己的基層創新,不能只是被動承接國家戰略框架,而是在這個過程中積極主動作為,體現濟南自身的創造性和個性化,這樣不僅可以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而且也能提供一個基層創新的實踐經驗。這個經驗的提煉,與理論工作者在表達上的基本素質密切相關,這方面我覺得還有更多工作要做。
二是理論宣傳要講好濟南故事。要把濟南創新作為中的一些新舉措充分表達出來,傳播濟南正能量,讓普通百姓、市民還有外部企業,對這座城市有一個正面的、積極的、全面的認識。
有一句話說得挺好,宣傳陣地積極的聲音不去佔領,消極的聲音就會佔領。講好濟南故事,也是濟南理論工作的一項大任務,是新生的「理響泉城」平臺需要積極承擔起來的使命。
再就是要讓百姓充分了解政策。有一個提法叫做「用大眾化來化大眾」。但是,有的時候「大眾化」不見得就能「化大眾」,不能把它簡單化。那麼,如何讓理論來「化大眾」呢?還是要借重平臺的聚合作用。
這個平臺既然叫「理響泉城」,我覺得就要多立足濟南、了解濟南、研究濟南、宣傳濟南。在這方面,需要平臺延伸功能,把智庫專家的積極性激發出來。另外,也需要平臺積極吸納課題,以委託研究等方法,豐富平臺功能,做好理論服務。
山東政法學院傳媒學院院長 蔣海升
「理響泉城」理論宣傳平臺構建,要進一步明確定位。人們過去講理論研究,首先想到的是高深的學理性研究,實際上理論研究有學術性研究、大眾化傳播兩大區域。作為基層理論工作者、傳媒理論工作者,更多的任務應該是開展理論的大眾化傳播,實現面向大眾的理論普及、政治動員。學術性研究與大眾化傳播乃理論研究的一體兩翼,都非常重要。通過大眾化傳播,講清楚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等重大問題,實現人民對黨的理論的高度認同,堅定信心跟共產黨走,堅定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匯聚成齊心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磅礴力量。
打造好「理響泉城」理論宣傳平臺,要聚合多種人才資源,共襄盛舉。要通過高端專家學者的指導、黨政領導的示範、駐地教育科研機構理論人才的支持、基層理論骨幹的奉獻、傳媒平臺的整合、社會精英的參與、民間力量的匯聚等多種方式,形成理論宣傳、政治傳播的人才洪流,唱響時代的主旋律,奏響時代的最強音。
打造「理響泉城」理論宣傳平臺,要形成高水平理論骨幹人才隊伍。一方面要加強對理論骨幹人才的集中輔導培訓,切實提高理論認知;另一方面要推動理論骨幹人才坐下來、靜下心,聚精會神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在原著中,我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黨和國家領導人熾熱的天下情懷、國家情懷、人民情懷,這種濃鬱的情懷是推動理論工作者淨化心靈、擔當作為的最真摯的內在驅動力。原著中的很多文章是針對當時的形勢提出的任務、策略,有著強烈的目標意識、問題意識,給人們提供了如何實現目標、如何解決問題的鮮活案例,蘊藏著務實、辯證、系統、開放、與時俱進等豐富的智慧,是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的具體示範,體現著理論從實踐中來、又指導實踐的強大力量。很多教材、輔導材料是經過加工、濃縮、重新排列的,好處是更加體系化,但也可能因此缺少了原著中那種原汁原味的情感,也缺少了解決具體問題的鮮活性、現場感。
特別要強調的是,理論工作者從事理論研究,要注意「走出書齋,走向一線」。不要以為理論工作者只需要坐在書齋裡面「讀書破萬卷」就可以「下筆如有神」了。光停留在書齋裡,寫不出真正好的理論文章。不僅新聞記者要到一線去,理論工作者也要到一線去,把理論研究與深入一線調研密切結合。一線就像「趵突泉」,噴湧著最強勁的源頭活水。切中關切的問題意識需要到一線去激發,令人動情的故事案例需要到一線去採集,鮮活的話語表達需要到一線去積累,與人民群眾水乳交融的感情需要到一線去培養。只有紮根到廣闊的大地中去,才能真正讓理論接上地氣,讓民眾從內心深處產生共鳴、共情,才能凝聚人心、匯聚力量。
山東政法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 慄獻忠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建議》,其核心要義是三個「新」,即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作為黨媒,要牢牢把握「發展」這條主線,突出「新」字,使用新方法,用好新媒體,把三個「新」宣傳好、闡述好,讓廣大受眾對三個「新」,對規劃建議入腦入心。
首先,把握髮展的主線。三個「新」,其主線仍然是發展。對發展這一主線,習近平總書記在《建議》中指出,「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發展仍然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因此,理解三個「新」,首先要把握「發展」這條主線。
其次,突出一個「新」字。「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判斷。那麼這個新發展階段,新在何處?我們既要從縱向角度考察,也要進行橫向比較,最關鍵的還是突出新發展階段的「新」字。一方面,全會公報指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另一方面,新發展階段體現的是中國的現代化之路具有中國新意,具有中國特色。
最後,需要立足新媒體,使用新方法。「理論一旦掌握群眾,就會變成巨大的物質力量。」架好理論與群眾的橋梁,一方面,需要改變傳統的剛性宣傳闡述,通過靈活多樣的柔性方式,縮短中央精神與百姓之間的距離。另一方面,充分藉助新媒體,多從百姓角度著眼,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方法,用大眾化、接地氣的語言風格,通過講故事、講身邊事、講自己的事,於春風化雨中達到群眾掌握理論、領會中央精神的實效,這是我們需要努力的方向。
濟南市委黨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 昌業雲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新形勢,意識形態領域思想多元、價值觀多元的新態勢,網際網路、移動通訊技術廣泛應用的新趨勢,以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歷史重任,必須多點發力,充分發揮「理響泉城」宣傳平臺的作用,整合資源,實現黨委、政府與社會聯動,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築同心。總的來說,主要有四點:
1.在群眾喜歡聽上發力。針對不同行業的群眾,摸清他們關心什麼、想聽什麼、有什麼困惑需要解決,制定不同的需求清單,進行對象化、分眾化宣傳;改革宣傳方式,倡導互動式宣傳。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讓群眾由被動的聽眾向宣傳員、演講家轉變;轉換宣傳情景,讓黨創新的理論轉化為群眾工作生活中的場景和故事。讓「理響泉城」「上接天線、下接地氣、有煙火氣」,真正成為將黨和人民群眾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紐帶和橋梁。
2.在群眾方便聽上發力。理論宣傳要立足群眾需求,做到便民利民,讓人民群眾有獲得感。時間安排要靈活機動。可以打破工作時間面對面宣講的常規,制定多時間段的宣講清單,錯時宣講;宣傳場地要方便群眾。要有泉水清麗、溫潤、熱情、親近百姓的氣質和潤物無聲的情懷,把黨的創新理論送到田間地頭,車站碼頭,工廠車間,社區和學校,實現廣覆蓋,全融合;要拓寬宣傳渠道。充分利用網際網路+宣傳模式,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實現線上線下聯動。
3.在群眾聽得懂上發力。要吃透黨的理論方針政策,把握精神實質、聯繫社會現實,符合客觀規律,既不能囫圇吞棗,又不能支離破碎,脫離現實,違背規律,更不能低級紅、高級黑,牽強附會。要善於把官方話語轉化為民間話語,學術話語轉化為生活語言,把書面語言轉化為流行語言。形式要靈活多樣。網際網路時代重視用戶體驗、場景體驗。要充分發掘各種藝術載體,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黨的理論,讓黨的理論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4.在群眾能用得上發力。理論宣傳的目的在於引導群眾的行為,指導群眾的實踐,要為基層群眾解決實際問題提供思路、方法。
大眾日報理論評論部副主任 任宇波
一直以來,聚焦黨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展開權威解讀闡釋,是黨媒重大主題宣傳報導的重頭戲。對於黨的理論宣傳我想談以下幾點認識。
第一個是要求新。黨的理論創新是新的,我們的新聞也是新的。黨的理論創新本身是對新的問題、新的挑戰作出的一種科學概括、解釋與回答。比如當前國內外形勢下,五中全會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觀點、新概括、新舉措,其核心要義就集中體現在三個「新」上,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抓住這三個「新」,就能明白當下所處的歷史方位,就能回答新階段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麼發展等重大歷史課題。所以,只有立足新的時代背景,把握新的理論觀點,在理論宣傳中才能抓住關鍵、把握重點,實現堅持黨性原則和遵循新聞規律的統一。
第二個是要求實。黨的理論宣傳,也要講創造性貫徹落實。這個創造性首先建立在對自身有準確認知和定位的基礎上。作為不同的新聞宣傳平臺,所處的位置不同,所服務的對象也不同,這要求理論工作者把握好自身定位,搞清楚黨和國家、人民群眾需要什麼,理論應當做什麼、能夠做什麼,找準自身位置,明確主攻方向。比如,濟南在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過程中,如何定位,怎麼融入,有很多的現實問題,首先需要從理論上進行解決。所以,做理論宣傳工作,也要立足自身實際,找準理論與現實的結合點,去展開有針對性的解疑釋惑,廓清各種思想迷霧。
第三個是要求效。相對來講,理論的受眾,理論的用戶,一般偏於小眾。但這並不代表理論的影響力,就會局限在一個小小的圈層裡面。理論宣傳的影響力擴大,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敢於直面熱點問題,直面有爭議的問題。不難看到,一些新媒體平臺,就一些熱點問題發聲,流量10萬+是家常便飯,這個影響力是巨大的。說到底,理論宣傳絕不是自說自話。真理是越辯越明的。在理論宣傳中,不當紳士當鬥士,在交鋒中、碰撞中展現應有的責任與擔當,這樣才能壯大黨的聲音,擴大輿論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