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地名是一個地方最精煉最樸實又最深入人心的歷史代言,也是最獨特的城市宣傳資源。
即日起,本報開設「雅安地名探秘」專欄,全面展示雅安良好生態,展現雅安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齊頭並進,加快建設綠色發展示範市的進展成效,敬請關注。
去年12月,《中國國家地理·紀念大熊貓科學發現150周年雅安特輯》發行,不少外地讀者在閱讀後,紛紛到雅安旅遊觀光。他們為雅安的良好生態點讚,對雅安的自然環境、人文歷史頗感興趣。
那麼,什麼是雅安?
地處成都平原與川西高原過渡地帶,來自平原的暖溼空氣無法逾越泥巴山、二郎山的高度,絕熱冷卻形成地形雨,留下了女媧補天的傳說,「雨城」「華西雨屏」的雅稱。
在這裡,1.5萬餘平方千米的面積中,森林覆蓋率超過67%,綠色是生態的標籤、雅安的底色。在這裡,150多萬人口中,漢、藏、彝等多民族交織出豐富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更創造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
撤地設市以來,雅安堅持走生態立市之路。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雅安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始終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事關全局的重要位置,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持之以恆推進綠美生態建設,加快優勢資源轉化發展綠色產業,為築牢長江上遊生態屏障作出了雅安貢獻,推進綠色發展示範市建設闊步前行,全市上下處處煥發出勃勃生機。
統籌開展生態環保和生態治理
空氣和水環境質量居全國前列
隨著改革開放的一聲驚雷,雅安迅速迎來資源型經濟發展的高潮。以石頭、木頭、水電為代表的「三頭經濟」撐起了雅安經濟社會的快速繁榮。但在「大開發」年代,人們對經濟效益的過度追求,對生態效益的忽視,導致過度採礦、伐林等造成生態環境被破壞。
20世紀90年代末,黨中央、國務院啟動天然林保護和退耕還林工程。作為長江上遊生態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水源涵養地,雅安率先試點推進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突出生態發展優勢,提出生態發展思路,將坡度在25度以上的耕地及部分25度以下的宜林耕地納入退耕還林(草)範圍,通過退耕還林、還茶、還果樹等,實現了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
20年來,雅安經歷了退耕還林從試點到全面推進、成果鞏固、退耕還林再出發的生態文明建設旅程。災後恢復重建,按照「抓住災後恢復重建大機遇,做好生態文明示範大文章,加快建設幸福美麗新家園」的總體思路,提出「實施後發追趕」的總體構想,立足於發揮生態優勢,放大重建效應,積極探索把綠水青山轉化為產業、轉化為推動經濟發展和增強人民群眾福祉的更多有效路徑。
與此同時,堅決打好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三大戰役」,加快水汙染治理、水生態修復,持續提升空氣環境質量,全面改善土壤環境質量,探索走出一條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良性互動的路子。
截至目前,全市森林覆蓋率超過67%、居四川第一,空氣和水環境質量居全國前列,被習近平總書記譽為「天府之肺」,是全國目前唯一的生態氣候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首批醫養結合試點市,被納入國家生態文化旅遊融合發展試驗區、全國首批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擁有碧峰峽國家5A級旅遊景區、19個4A級景區。
推進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綠色產業綠色經濟蓬勃發展
步入新時代,綠色雅安迎來發展新篇章。
2018年8月,市委四屆四次全會圍繞「建設綠色發展示範市」,提出縱深推進「1485」總體發展思路,大力實施區域協同發展、綠美生態提升、綠色產業振興、美麗鄉村建設、開放創新驅動、發展成果惠民「六大工程」,推動實現綠美生態建設、綠色產業發展、綠美城鄉建設、綠色生活方式推廣、綠色發展制度創新五個「走在全省前列」目標。
隨著40.8%的面積納入大熊貓國家公園,生態環保約束日益趨緊,倒逼雅安必須走轉型發展之路。結合資源優勢、產業基礎、市場潛力,市委、市政府提出構建「5+1」綠色產業體系,突出發展以新材料、大數據為代表的綠色載能產業,以茶葉、林竹、果蔬、果藥為代表的農產品加工業,以生態文化旅遊、康養、物流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著力破解全市主導產業弱、產業結構不優的突出問題,激發綠色發展澎湃動能。
經過全市上下的接續奮鬥,雅安產業特色鮮明、潛力巨大。大力發展以汽車及機械裝備製造、先進材料、清潔能源、農產品加工、現代服務業和大數據產業為重點的「5+1」綠色產業體系,大數據產業園成為目前四川規模最大、標準最高的綠色數據中心;是四川六個汽車產業集中區之一,成為國內最大的微型車後橋研發生產基地;是四川綠色載能產業發展示範基地,已建成全球單體最大的高性能電極箔生產基地,電解鋅年產量佔四川總產量的82.5%;是國家綠色有機農業示範區,雅茶、雅竹、雅果、雅藥、雅魚「五雅」特色農產品量大質優。
當前,雅安又迎來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大機遇,雅安將堅定不移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加快建設綠色發展示範市,探索更多綠色發展路徑,為成渝地區乃至全國綠色發展提供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的樣本。記者唐小未
來源:北緯網-雅安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