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融界專訪任光華:農牧結合、種養循環創健康生態農場

2020-12-12 東方財富網

當前,由於經濟轉型和國家返鄉創業政策的大力支持,大量的勞動力回到了家鄉,在農村尋找好項目開始創業。得益於農村廣闊的土地資源,種植和養殖類的項目是各位農業創業者的首選。

任光華先生就是這樣一位創業者,他的任氏遠成種植家庭農場位於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大村鎮,正式成立於2019年,多年來一直迎合農業綠色有機發展大趨勢,依託古藺縣優越的自然條件和豐富的生態資源,探索建立「種植+養殖」的生態循環種養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近日,他接受了投融界記者的專訪。

投融界:任總您好,請簡單介紹一下您的項目都包含哪些建設內容,主要產品有哪些。

任光華:我們主要是在家庭農場內開展中藥材、果蔬、香料、經濟作物、禽畜等農副產品的種養殖工作。產品主要有中藥材、白芨、黃金、重樓、天門冬、吳芋、農副產品、花淑、毛葉山桐梓、磨芋、脆紅李等。

投融界:您認為,在四川做這樣的種養殖項目,市場前景如何?

任光華:我國中藥材市場規模在2018年達到近1246億元,預計2022年將達到1708億元,2024年將超過2000億元,年平均複合增長近10%。在國家一系列扶持政策驅動下,中藥材產業不斷發展壯大,中藥材市場規模擴大前景可觀。

隨著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傾斜,畜牧業經濟得到了飛速發展,我國農村經濟也由糧-經二元結構向糧-經-飼三元結構轉變。我國的肉牛業起步晚,真正意義上的肉牛生產僅十幾年,雖然近幾年發展尤為迅速,但人均消費量很低,與世界平均消費量相比有較大的差距。目前牛肉在我國人民的肉食消費結構中僅佔0.6公斤,人均牛肉消費量也只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由此可見,我國肉牛養殖發展潛力巨大。

投融界:項目目前處於什麼階段?未來的發展規劃是怎樣的?

任光華:目前已經投資了1200萬元,公司已經陸續完成了中藥材、果蔬、香料、經濟作物等農產品的種植、施肥、除草等工作,部分中藥材和脆紅李即將迎來豐產期;並且已全面做好了採收、銷售、擴建的前期準備工作,下遊市場正在前期開拓中,目前已經與成都某貿易公司達成初步合作意向。

未來的規劃我主要分三個階段闡述。

第一階段,2020年-2021年。在這一階段我們的主要任務是擴大土地流轉規模,增加中藥材、果蔬、香料、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吸納優秀人才,完善營銷團隊,拓展更多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發展綠色畜牧業,建立完善的農場管理體系;迎接部分農作物的豐收,開始獲得良好的經營收入。

第二階段,2022年-2023年。這一階段我們會重點建設自有品牌,打造自己的系列品牌產品;打造成為名特優農產品;建設全產業鏈可追溯食品安全配送體系,提升產品品牌價值。

第三階段,2024年-2025年。在這一階段我們會申請有機產品產地認證和產品認證,持續提高企業和品牌知名度;在近萬畝園區基礎上,發展生態旅遊產業;成為年銷售收入達千萬的「種、養、遊」相結合的「多元化」發展的綜合性有機生態農業示範基地,形成品牌化影響效應,引領當地農業發展方向。

投融界:對於投資人而言,您的項目有哪些值得投資的亮點?

任光華:我們農場生產的綠色生態無公害產品,營養豐富,藥用價值高,有益消費者身體健康。

項目建成後,將成為瀘州市古藺縣大型的示範性、綜合性有機生態農業示範基地,形成品牌化影響效應。

我們項目迎合農業綠色有機發展大趨勢,憑藉古藺縣優越的交通位置和當地良好的自然生態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古藺縣中藥材、果蔬、香料、經濟作物有機種植和特色禽畜綠色養殖,打造規模化、科學化、效益化的生態循環農業產業鏈,改變古藺縣農業生產的自發、分散狀態,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帶動當地生態種養殖產業化發展。

投融界:您項目的盈利收入來源主要有哪些?

任光華:我們將建設自營電商平臺,融入「網際網路++」戰略,產品通過線上線下雙向渠道進行銷售。我們還將建設後臺大數據處理系統,引進安全溯源體系進行綠色產品認證,為公司的業務進行支撐。同時,也會採取口碑營銷、活動營銷、加盟代理、農超對接等模式讓項目通過多渠道獲得盈利。

投融界:您的融資需求是怎樣的?對於即將合作的投資人,您有哪些期待?

任光華:我們計劃股權融資300萬元-500萬元,資金主要用於主要用於一期中藥材、有機食品的種植,辦公室擴建,土地流轉資金投入等用途。我們希望能接觸到有本行業及上下遊渠道資源的投資人,資金可分批次到位。

(文章來源:投融界)

相關焦點

  • 家庭農場種養結合 生態循環增收致富
    稷山縣蔡村鄉王猛虎家庭農場採用「種養結合、農牧互補」的發展模式,將小麥種植和肉牛養殖相結合,大力發展循環農業,利用回收的小麥秸稈和青貯的玉米秸稈作為飼料餵養肉牛,再將牛糞作為有機肥利用種植小麥和玉米,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 【鄉村振興】家庭農場種養結合 生態循環增收致富
    【鄉村振興】家庭農場種養結合 生態循環增收致富 2020-12-18 17: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實現「零排放」生態循環 種養結合打造公園式農場
    坐落於惠山區洛社鎮三鄉岸的星諾農場內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一條蜿蜒曲折的小河將農場隔成了作物區、養豬場和鴿場,在這裡,正進行著一場將畜禽糞汙轉化成有機肥反哺農業並實現「零排放」的生態實驗。說到畜禽養殖,很多人第一印象就兩個字:「髒」和「臭」。不過,沿著幽靜的林間小道步入星諾農場,再走過一方清澈的小湖,眼前出現了成片的桃林與稻田,給人的感覺是走進了一個公園。
  • 邯鄲肥鄉「種養結合」建設生態農業
    長期以來,該區農牧業產生的廢棄物處理一直處於無序管理的散亂狀態,造成生態環境汙染,阻礙了肥鄉農牧業持續健康發展。為解決這一難題,肥鄉區委、區政府專門召開由農牧專家和多部門聯合參加的研討會,確立種植業和養殖業緊密結合,把畜禽養殖產生的糞汙作為種植業的肥源,種植業為養殖業提供飼料,並消納養殖業廢棄物,使物質和能量在動植物之間進行轉換的循環式生態農業。
  • 官亭鎮家庭農場種養結合 生態循環增收致富
    位於肥西縣官亭鎮姚崗村的瀚鵬家庭農場,通過探索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努力構建立體高效的現代農業新模式,不僅提高了資源利用率,農場產業蓬勃發展,更帶動周邊農戶共同增收,為農村發展增色添美。
  • 日照生態循環種養一體現代化農場(杜仲園林、肉雞養殖場)備案報告
    日照市***生態農場生態循環種養一體現代化農場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二零XX年十月面對人口增長、資源短缺、環境破壞以及生態失衡的巨大壓力,傳統農業所面臨的環境汙染、生態破壞、資源耗竭的問題日趨突出,永續發展戰略已逐步成為全球的共同選擇與潮流。
  • 關於舉辦2019第二屆 山東農牧循環經濟高峰論壇的通知 (第一輪)
    相關事宜通知如下:一、會議主題種養結合  循環增效二、組織機構)經驗交流1、山東省整縣推進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現狀及問題2、山東種養結合生態循環典型企業案例分享(見附件3)(三)山東農牧循環產業聯盟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分盟成員。(四)歡迎有機肥替代化肥項目縣及其實施主體、糧食果品蔬菜主產縣、有機肥生產企業、環保企業、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相關人士積極參加。(五)歡迎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相關行業協會的專家積極參加。
  • 立體種養 農旅結合 峽口鎮「產業美」讓農場變果園
    浙江在線12月11日訊(通訊員 危嶽 王俏芬)近日,如果你來到江郎山腳下江山市鑫達家庭農場的馬家柚種植基地,遠遠就能聞見一股淡淡的柚香,只見一棵棵柚子樹上掛著金黃飽滿的果實,工人們穿梭其間忙著採摘。
  • 安徽肥西官亭:家庭農場種養結合 生態循環增收致富
    位於安徽省肥西縣官亭鎮姚崗村的瀚鵬家庭農場,通過探索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努力構建立體高效的現代農業新模式,不僅提高了資源利用率,農場產業蓬勃發展,更帶動周邊農戶共同增收,為農村發展增色添美。農場裡200多畝的水塘,是一個小型的「魚鴨共生」的生態系統。高晉凱將從豆製品廠拉回來的豆腐渣 「變廢為寶」,加入玉米粉、酒糟、米糠,成為養鴨的絕佳飼料。魚塘年產麻鴨3、4萬隻,近10萬斤魚。
  • 江蘇省「十三五」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發展規劃
    一、發展現狀和面臨形勢    (一)發展現狀    「十二五」期間,我省高度重視農業生態環境建設,依託政府引導和市場創新,大力推進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以及化肥、農藥的減量使用,結合重點流域農業面源汙染治理,鼓勵種養大戶、合作組織、家庭農場、規模企業等主體探索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機制,促進了種養結合、生態循環和農業綠色發展,改善了農業生態環境,提高了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
  • 鴨綠河農場「稻田綜合種養」生態模式助農增收
    東北網6月26日訊(通訊員 葛豔晶)「去年我家試驗種植的蟹稻效益很可觀,今年我又擴大了蟹稻種養面積,爭取賺更多的錢。」鴨綠河農場第四管理區種植戶肖方興奮地說道。近兩年來,鴨綠河農場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因地制宜創新種養模式。
  • 在阿拉善種梭梭樹,嫁接蓯蓉建設2萬畝沙漠農場|投融界專訪馬能俊
    肉蓯蓉主產於內蒙古、新疆、青海、甘肅等地的沙質土壤和半沙質地,對於防風固沙改善生態環境有著很好的作用。近年來隨著國內外市場需求的急劇增加,亂挖濫採導致了肉蓯蓉野生資源幾乎喪失殆盡;加之當地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野生肉蓯蓉已被列為世界瀕危保護植物。隨著野生的資源的匱乏,人工栽培已經開始規模化種植。
  • 【循環農業】創新農業生產模式,生態循環繪就農業新藍圖
    生態循環農業的發展對於現代農業生態改造將起到積極推動作用,為我國農業生態環境治理及結構調整提供全新的系統化解決方案。 我國生態循環農業模式與實踐 目前,我國各地已經探索出許多獨特而實用的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模式,主要包括種養加工複合模式、立體複合循環模式及物質再利用模式3種常見模式。
  • 石家莊趙縣梨香花海生態循環農場走出發展新天地
    日前,當記者來到梨香花海生態循環農場採訪時,得知北京林業科學院的專家們剛剛離開。專家們此次來農場是為了調研梨果電子商務的運營情況,對農場在O2O電商對接平臺方面的創新,專家們表示讚賞。     日前,當記者來到梨香花海生態循環農場採訪時,得知北京林業科學院的專家們剛剛離開。
  • 生態循環農業產業化樣板:生態循環+休閒農業(附案例)
    先後投入資金600萬元,成立了生態循環種植養殖示範基地他具體的做法:在小清流河的中上遊段採取立體種植養殖、循環結合的方式,打造生態循環生物鏈和觀光休閒度假農莊。同時,建立起了「畜草—肉牛—蚯蚓—土雞、水果魚」為一體的循環產業基地,發展生態循環產業經過4年多的發展李安潮的立體循環種養模式在千畝農場裡已經初具雛形錯落的果園、齊整的牛圈、成片的魚塘李安潮說
  • 江蘇無錫:種養結合打造公園式農場
    坐落於惠山區洛社鎮三鄉岸的星諾農場內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一條蜿蜒曲折的小河將農場隔成了作物區、養豬場和鴿場,在這裡,正進行著一場將畜禽糞汙轉化成有機肥反哺農業並實現「零排放」的生態實驗。    說到畜禽養殖,很多人第一印象就兩個字:「髒」和「臭」。不過,沿著幽靜的林間小道步入星諾農場,再走過一方清澈的小湖,眼前出現了成片的桃林與稻田,給人的感覺是走進了一個公園。
  • 全國政協委員、四川農業大學副校長吳德:讓「種養循環」重塑田園...
    這首古詩,描繪的是農耕時代中國鄉村美麗畫卷,這也是以中國「種養循環」方式的展現。千百年來,中國人追求田園美好生活的願望,以及「種養結合」的方式從未間斷。鄉村振興如何踐行?2月28日,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專訪全國政協委員、四川農業大學副校長吳德。作為新任的全國政協委員,吳德認為,鄉村振興的核心在於重塑田園美好生活,關鍵在於實現農業的「種養循環」。
  • 專訪雛鷹農牧侯五群:為農場動物謀福利
    2016年11月,雛鷹農牧集團再次於倫敦捧得「福利養殖金豬獎」 。這個每年由世界農場動物福利協會評選頒發的獎項,旨在褒獎對農場動物福利作出貢獻的優秀養殖企業。作為國內生豬養殖業龍頭公司,雛鷹已是連續三屆攬獲該獎。動物福利是什麼?
  • 農業農村部推介第一批家庭農場典型案例:要向26個上榜農場學習這些...
    四川開江縣鴻發家庭農場——打造生態養殖模式 示範引領一方產業12. 貴州凱裡市玉龍養殖家庭農場——公司和農場利益共享 農民和企業風險共擔種養結合類13.甘肅敦煌市順天家庭農場——以市場為導向調整結構 以效益為核心調優規模23. 新疆阿克蘇市盛世桃源家庭農場——探索多元種養結構 打造休閒「林果農場」24. 湖南瀏陽市孔蒲中家庭農場——稻田綜合種養質量高 生態循環模式效益好25.
  • 《人民日報》點讚濟寧嘉祥縣「種養一體化」
    齊魯網濟寧4月1日訊4月1日,《 人民日報 》新農村版以《山東嘉祥縣發展種養一體化——羊兒壯 田地肥 環境好》為題報導了濟寧種養一體化的新型農業模式。畜牧養殖是山東省嘉祥縣群眾的「錢袋子」,但養殖規模大了,畜禽糞汙也多,會影響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