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獲得奧斯卡提名的三部澳洲影片
第89屆奧斯卡獎對於澳大利亞電影來說,是一座具有歷史意義的裡程碑。儘管澳洲人沒贏什麼大獎,他們還是有很多值得慶祝的地方。
——
《雄獅》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一位5歲小男孩和家人在印度被迫分離的悲慘故事;還有
《血戰鋼鋸嶺》,是二戰中軍醫戴斯蒙德·多斯在衝繩島戰役中,選擇不拿武器,依然救下75人的真實故事。
而
《禁忌之戀》則獲得了「最佳外語片」的提名,講述了在太平洋的坦納島上,一對情侶違抗家庭意願,為愛情而結婚。儘管這3部影片一共拿了13個提名,但最終真正獲獎的只有2項:
《血戰鋼鋸嶺》的「最佳音響效果」和「最佳剪輯」。
《禁忌之戀》劇組
然而,
《血戰鋼鋸嶺》的製片人
Bill Mechanic卻說,這部戰爭劇情片幾乎沒能拍出來。「
我以為拍這部電影會很快呢,沒想到真正搬上大銀幕用了15年的時間。這不是一部漫威的超級英雄片,也沒有續集,人家告訴我沒有人在乎二戰,裡面有宗教信仰的內容,所以沒人想碰,」他在洛杉磯比佛利山莊的四季酒店中,Screen Australia舉辦的奧斯卡提名者慶祝會上,與Mtime記者進行了獨家專訪。Screen Australia就是為
《禁忌之戀》和
《雄獅》投資的公司。
但這並不是Mechanic所面臨的唯一鬥爭,他在導演
梅爾·吉勃遜同意接手前,與他談過幾次。「
梅爾是唯一一個讓我為了同一個項目,三次上門找他的人,我一直覺得他就應該拍這樣的電影,也覺得他是能拍出我想要電影的最佳人選。我私下裡認識梅爾,知道他是個宗教上特別虔誠的人。我覺得有信仰的人,拍出來關於信教的人的電影,會比沒有信仰的人更能理解片中的主角。」
他接著說,「這是一個有信念的人的故事,戴斯蒙德就像違抗了萬有引力一般。他所做的事兒對人類來說是不可能的,他有一種信念,也一直在追隨這種信念。他的故事需要被講出來。」
是
《雄獅》一片的編劇,也是原著《漫漫回家路》的作者,他也在這個私密party上。這部影片講述了關於愛與失去的強大故事,薩羅本人就是片中孩子的原型。他當年本來在等著哥哥下班回來,結果在火車上睡著了。當他醒來時,發現自己不可思議地已經身處於1000英裡之外的加爾各答,而這個雜亂無章的城市中有1400萬人。僅僅5歲的他根本不知道怎麼回家,最終流落到一個孤兒院裡,被Sue和John Brierley這對澳洲夫婦領養了。
《雄獅》劇組 最右三位為薩羅·布萊爾利,養母Sue和John
「
家庭是由互相相愛的人組成的,他們不需要有血緣關係,只需要愛對方。對我來說,我希望這部電影可以讓全球家庭這個概念變得更大,」養母Sue Brierley說,這個角色在電影中由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提名的
妮可·基德曼扮演。
當問到她對於
《雄獅》一片獲得的奧斯卡提名有何看法時,Sue表示她不是非常驚訝。「我覺得,為什麼不呢,這部電影很不一樣,能把生活的處境描繪出來很具挑戰性。它是最棒的電影製作人創造出來的,導演特別了不起,我們很高興他能把這個故事演繹出來。」
在片中,
桑尼·帕沃飾演了幼年時的薩羅,而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的
戴夫·帕特爾則飾演成年後的他。許多年後,薩羅奇蹟般地找到了自己的生母,他最近給她看了這部電影。「她從頭哭到尾,她看到了這兩個男孩兒是怎麼丟的,有一個回了家,但另外一個……但我覺得她極其自豪。我不知道她理不理解這部電影對整個世界來說意味著什麼,但她非常謙遜而感動,」薩羅告訴時光網。
目前,薩羅的生母住在印度,但他希望能儘快與她在一起。「過去的5年中我大概見過她15次,希望有一天我能把她接到澳洲來。」
來參加Screen Australia所辦party的澳洲提名者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