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在第30屆上海國際連鎖加盟展覽會上,那都不是鍋·港式打邊爐華北分公司籤約儀式舉行,上海吉生餐飲有限公司,那都不是鍋品牌創始人朱吉生與北京蜀山蜀水餐飲有限公司,牛者品牌創始人徐長春,北京於記香辣蝦創始人高金庫,北京鮮牛記創始人張志新等出席。
(左二至右三:北京鮮牛記創始人張志新,北京牛者創始人徐長春,北京於記香辣蝦創始人高金庫,上海那都不是鍋品牌創始人朱吉生)
那都不是鍋今年從上海走向全國,先後在粵港地區布局,外省拓展以合作形式成立分公司,總部佔股51%,當地有餐飲經驗的企業或個人佔股49%,雙方資源優勢互補進行快速擴張複製,此次籤約儀式是那都不是鍋布局華北市場的有力舉措,與北京三家優秀餐飲企業資源共享,強強聯手,實現了強賦能,帶來了新動力,力把優質產品與服務帶向全國。據悉,分公司成立之後,將在北京、天津、瀋陽等城市布局開店。
(第30屆上海國際連鎖加盟展覽會上的那都不是鍋·港式打邊爐)
打邊爐,簡而言之就是港式火鍋,圍爐而食,人在爐邊,無論是TVB電視劇,還是香港電影裡,都頗受歡迎。
2016年的偶然機會去香港,創始人朱吉生便對如此港式的火鍋產生興趣,他決定把這種港式風情帶到上海。在第1代店初次亮相於上海時,店鋪採用80-90年代香港街景,港式街頭大排檔風格,一下子就捉住了年輕人的眼光。一炮而紅之後,為了差異化品牌調性,很快又升級到2代店,走小資輕奢風、更時尚精緻,引領市場。除此之外,那都不是鍋採用了裂變式營銷,以產品來驅動,將高價值的鮑魚來做裂變引流,到店拍照分享朋友圈即送鮑魚一隻,開業期那都不是鍋始終在朋友圈發酵,打開了流量突破渠道。
(具有港式風情的店面)
據第一餐訊了解到,為了追求極致體驗和出品效率,那都不是鍋拋棄了傳統的麻辣鍋底,只做4款鍋底,最出名的花膠雞鍋底,採用認知度非常高的廣州清遠三黃雞,加以花膠熬製而成,並且以百元左右的價格走親民路線,使消費人群更加廣泛。
在產品口味上,創始人朱吉生非常注重品質和口味,他摒棄了上海的海鮮火鍋大多是冰凍海鮮的模式,用鮮活海鮮搶佔品類制高點,況且海鮮佔到產品結構的40%。從產地直接發貨,貨源充足,在福建、山東、廣東沿海地區的漁民手上批量採購。產地直供去掉了中間環節,就可以讓利給消費者,鑄就了那都不是鍋的極致性價比模式。
(鮮活的海鮮)
因其精準的定位,過硬的產品,港風文化空間和裂變營銷,那都不是鍋很快就在上海灘佔領了一席之地,成立不到一年,就開了14家店,日翻臺6輪、客單價120元、300平方月流水150萬,火爆到天天排隊,那都不是鍋·港式打邊爐成為了火鍋界的一匹黑馬。
【免責聲明】本文為企業宣傳商業資訊,僅供用戶參考,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鳳凰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