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簡稱「京」,故稱燕京、北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全市下轄16個區,總面積16410.54平方千米。北京地處中國北部、華北平原北部,東與天津毗連,其餘均與河北相鄰。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1958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會議決定在北京興建革命博物館,作為向國慶10周年的獻禮。
1959年3月,中央軍委第167次會議決定籌建軍事博物館,並將博物館定名為「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1959年7月建成,1960年8月1日正式開放。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是中國唯一的大型綜合性軍事歷史博物館,位於北京市復興路9號。博物館展覽大樓建築面積15.9萬平方米,陳列面積近6萬平方米,全館有43個陳列廳(區)。主樓建築高94.7米,南北兩側各4層,樓頂裝有直徑6米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徽。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於1987年7月6日落成,坐落在北京豐臺區盧溝橋畔宛平城內。
紀念館是全國一座全面反映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歷史的大型綜合性專題紀念館,其正前方是面積達8600平方米的抗戰廣場,廣場中央矗立著象徵中華民族覺醒的「盧溝醒獅」,廣場中軸線兩側各分布著7塊草坪,寓意七七事變爆發地和中華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戰爭。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基本陳列名為"偉大勝利——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大型主題展覽",全面再現了中國人民14年浴血抗戰的歷史畫卷。共分八個部分:第一部分:民族危機,救亡興起;第二部分:國共合作、共赴國難;第三部分:抗戰燈塔、中流砥柱;第四部分:日軍暴行、慘絕人寰;第五部分:浴血疆場、民族壯歌;第六部分:得道多助、國際支援;第七部分:歷史勝利、巨大貢獻;第八部分:以史為鑑、面向未來。
焦莊戶地道戰遺址紀念館
焦莊戶地道戰遺址紀念館,位於北京順義區龍灣屯鎮燕山餘脈歪坨山下,始建於1964年秋,佔地近47700平方米 。遺址紀念館包括三個參觀區,展館參觀區、地道參觀區、抗戰民居參觀區 。
李大釗烈士陵園
李大釗(1889年-1927年),字守常,河北樂亭縣人,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1927年被奉系軍閥張作霖逮捕,殺害。
李大釗烈士陵園,位於北京西郊香山東南的萬安公墓內,於1983年10月29日落成並對外開放。陵園整體建築為仿古庭院式,主要由李大釗烈士雕像、紀念碑、李大釗烈士革命事跡陳列室組成。
北京是紅色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北京既見證了早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也見證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改革開放時期等一系列重大事件,涵蓋了中國共產黨從孕育、成立到發展的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