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文化,革命地標之北京篇

2020-12-16 明明詩書

北京市,簡稱「京」,故稱燕京、北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全市下轄16個區,總面積16410.54平方千米。北京地處中國北部、華北平原北部,東與天津毗連,其餘均與河北相鄰。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1958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會議決定在北京興建革命博物館,作為向國慶10周年的獻禮。

1959年3月,中央軍委第167次會議決定籌建軍事博物館,並將博物館定名為「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1959年7月建成,1960年8月1日正式開放。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是中國唯一的大型綜合性軍事歷史博物館,位於北京市復興路9號。博物館展覽大樓建築面積15.9萬平方米,陳列面積近6萬平方米,全館有43個陳列廳(區)。主樓建築高94.7米,南北兩側各4層,樓頂裝有直徑6米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徽。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於1987年7月6日落成,坐落在北京豐臺區盧溝橋畔宛平城內。

紀念館是全國一座全面反映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歷史的大型綜合性專題紀念館,其正前方是面積達8600平方米的抗戰廣場,廣場中央矗立著象徵中華民族覺醒的「盧溝醒獅」,廣場中軸線兩側各分布著7塊草坪,寓意七七事變爆發地和中華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戰爭。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基本陳列名為"偉大勝利——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大型主題展覽",全面再現了中國人民14年浴血抗戰的歷史畫卷。共分八個部分:第一部分:民族危機,救亡興起;第二部分:國共合作、共赴國難;第三部分:抗戰燈塔、中流砥柱;第四部分:日軍暴行、慘絕人寰;第五部分:浴血疆場、民族壯歌;第六部分:得道多助、國際支援;第七部分:歷史勝利、巨大貢獻;第八部分:以史為鑑、面向未來。

焦莊戶地道戰遺址紀念館

焦莊戶地道戰遺址紀念館,位於北京順義區龍灣屯鎮燕山餘脈歪坨山下,始建於1964年秋,佔地近47700平方米 。遺址紀念館包括三個參觀區,展館參觀區、地道參觀區、抗戰民居參觀區 。

李大釗烈士陵園

李大釗(1889年-1927年),字守常,河北樂亭縣人,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1927年被奉系軍閥張作霖逮捕,殺害。

李大釗烈士陵園,位於北京西郊香山東南的萬安公墓內,於1983年10月29日落成並對外開放。陵園整體建築為仿古庭院式,主要由李大釗烈士雕像、紀念碑、李大釗烈士革命事跡陳列室組成。

北京是紅色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北京既見證了早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也見證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改革開放時期等一系列重大事件,涵蓋了中國共產黨從孕育、成立到發展的全過程。

相關焦點

  • 紅色文化,革命地標之北京篇
    北京地處中國北部、華北平原北部,東與天津毗連,其餘均與河北相鄰。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1958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會議決定在北京興建革命博物館,作為向國慶10周年的獻禮。1959年3月,中央軍委第167次會議決定籌建軍事博物館,並將博物館定名為「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1959年7月建成,1960年8月1日正式開放。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是中國唯一的大型綜合性軍事歷史博物館,位於北京市復興路9號。
  • 紅色文化,革命地標之陝西篇
    中國經緯度基準點、大地原點和北京時間國家授時中心位於陝西。陝西省地勢南北高、中間低。北部是黃土高原區,約佔全省土地面積的40%;中部是關中平原區,約佔全省土地面積的24%;南部是秦巴山區,約佔全省土地面積的36%。作為中國南北氣候分界線的秦嶺山脈橫貫全省東西。
  • 紅色文化,革命地標之山東篇
    山東省,簡稱魯,省會濟南,先秦時期隸屬齊國、魯國,故有「齊魯」之稱。山東地處華東沿海、黃河下遊、京杭大運河中北段,是華東地區的最北端省份,自南向北依次與江蘇、安徽、河南、河北相接。山東是具有光榮傳統的著名革命老區。早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王盡美、鄧恩銘等革命先驅就開始在山東傳播馬克思主義學說。抗日戰爭時期,山東更是華北地區持久抗戰的一個重要戰略支撐點。解放戰爭時期,魯南戰役、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濟南戰役等一系列勝利,揭開了戰略決戰的序幕。
  • 李忠傑:北京紅色文化的特殊地位
    所以,我們撰寫《北京紅色文化》叢書,既堅持立足於北京,又堅持著眼於全黨全國,把北京紅色文化放在全局中來認識和撰寫,充分反映黨中央對於北京黨組織和北京地區革命鬥爭的領導,反映黨中央在北京對於全國革命鬥爭的領導和指揮;同時,又充分反映北京地區革命鬥爭的實際,充分反映北京地區革命鬥爭在全局中發揮的特殊作用,從而,正確地反映北京紅色文化與黨和國家整體紅色文化的關係。
  • 紅色文化,革命地標之重慶篇
    紅巖革命紀念館紅巖革命紀念館,位於重慶市嘉陵江畔。紀念館始建於1999年3月,館名"紅巖革命紀念館"由董必武親筆題寫。1938年10月,國民黨政府遷都重慶。中共方面派出駐重慶代表,組成了以周恩來為書記的中共中央南方局。
  • 李後強:評選紅色文化地標,就是不忘過去
    活動一經推出,引發了網友和文化名人極大的推薦熱情,不少讀者推薦的文化地標都與四川的紅色文化有關。省人大代表、四川省社科院黨委書記李後強接受了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採訪,他表示,在談論紅色地標時,千萬不要忘記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那些獨特文化地標。
  • 紅色文化地標詩歌誦讀推清明特輯
    由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發起的「尋找天府十大文化地標」網絡投票,網友的投票一直熱情高漲,其中「四川十大紅色文化地標」的評選極具現實意義,提醒人們弘揚革命精神,永遠不忘初心。清明節前夕,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特推出「紅色文化地標詩歌誦讀清明特輯」,由著名演員、四川省人民藝術劇院演員總監董凡領銜的成都市朗誦藝術家協會的朗誦家們,誦讀了《濱江述懷》、《梅嶺三章》、《遇見黃繼光》、《不朽》等革命詩篇。
  • 延安中國紅色書店:紅色聖地的文化地標
    延安中國紅色書店:紅色聖地的文化地標 發布時間:2018-08-30 08:11:18 來源: 延安日報社
  • 跟著《崇明紅色地圖》打卡22處紅色地標 還有3條線路帶你重溫革命...
    ,鐫刻著新生的希望……近日,崇明區推出首份《崇明紅色地圖》,跟隨地圖,就可以追尋到島上22處紅色地標。這些紅色資源無不承載著艱苦的革命歷史,蘊含著厚重的革命文化。  記者了解到,《崇明紅色地圖》由崇明區委宣傳部、區委黨史研究室、區檔案局、區文旅局等部門共同編制,以豐富「四史」學習教育內容,盤活紅色資源、發揚紅色傳統。據介紹,這份地圖的推出,希望能讓更多人了解崇明鮮為人知的紅色資源,回顧崇明的厚重歷史。
  • 北京這四個紅色地標,碧雲寺鮮有人知,鄧中夏在這裡準備一大材料
    嚴寒的天氣催促著我們加快腳步,邁向北京的一個個紅色地標,去追尋黨旗下的先輩足跡,去感受共產黨人在一百年前民窮國弱、山河破碎之時,如何一腔熱血滿懷激情,為建立一個獨立、自由、強大的中國,貢獻青春與汗水,乃至拋頭顱、灑熱血!我們去細細體味這些紅色地標裡發生的每一件史實。它們或者被人們熟知,或者被時間遺忘,或者淹沒於宏大的時代背景中,但這一件件史實,正是仁人志士為救亡圖存付出的青春熱血。
  • 「紅色文化叢書」北京書市首亮相,講述京華大地的革命故事
    在剛剛開幕的2020北京書市上,北京出版集團攜2000餘種精品出版物、14場文化體驗活動亮相A展區。開幕式上,北京出版集團舉行了「北京文化書系·紅色文化叢書」新書首發式。叢書包含《北京紅色文化概述》《北京的紅色覺醒》《北平抗戰的紅色脊梁》《迎接北平的紅色黎明》《新中國在這裡誕生》《北京紅色先驅》等12冊,從不同角度梳理了北京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講述了京華大地的革命故事,闡釋了首都北京紅色文化的歷史內涵和政治意義。書市期間,北京出版集團專門設立「北京文化」展區,集中陳列400餘種北京文化類圖書。
  • 清明細雨中 紅色文化地標讓人慢下腳步
    斜風細雨的清明節,上海一批紅色文化場館吸引了參觀者前往,多處蘊含著紅色傳統和紅色基因的申城地標,讓許多市民和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慢下了腳步。在「緬懷先輩、不忘初心」的感召下,人們接受紅色文化洗禮,感受這座城市蘊藏的紅色能量。
  • 厚街打造「紅色地標」,弘揚擁軍文化
    記者從厚街鎮獲悉,備受關注的大逕汪潭紅色主題公園即將動工,該項目是厚街鎮首個集紅色文化、旅遊相結合的特色主題公園,總投資近900萬元。該主題公園建成後,將成為繼松山公園後厚街鎮打造的又一「紅色地標」。厚街再添「紅色地標」據了解,大逕汪潭紅色主題公園是大逕社區創建東莞市特色精品示範村建設項目之一。公園以紅色文化為主題,是厚街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該園位於大逕村汪潭小組,背靠連綿群山,佔地面積30畝,總投資近900萬元。
  • 京畿紅跡——點亮北京的100個紅色地標
    京畿的山山水水,處處留下了光照史冊的紅色印記。時逢建黨百年之際,我們選取了其中一百個紅色地標,以初心懷敬意,遍京畿訪紅跡,撰文繪圖,採音攝像,在紅色中國的首都,探尋紅色基因的永續。自今日始,每周二與您筆談。
  • 厚街打造「紅色地標」,弘揚擁軍文化
    記者從厚街鎮獲悉,備受關注的大逕汪潭紅色主題公園即將動工,該項目是厚街鎮首個集紅色文化、旅遊相結合的特色主題公園,總投資近900萬元。該主題公園建成後,將成為繼松山公園後厚街鎮打造的又一「紅色地標」。厚街再添「紅色地標」據了解,大逕汪潭紅色主題公園是大逕社區創建東莞市特色精品示範村建設項目之一。公園以紅色文化為主題,是厚街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該園位於大逕村汪潭小組,背靠連綿群山,佔地面積30畝,總投資近900萬元。
  • 北京城市副中心裡的文化地標——歷史遺存篇(二)
    北京城市副中心所處的通州,有著淵源流長的文化脈絡。早在新石器時期就有人類繁衍生息,金代正式設州,以「漕運通濟」而得名。數百年間,圍繞著京杭大運河北京段,形成了獨樹一幟的運河文化傳統,留存了珍貴的文物古蹟。
  • 紅色革命文物是弘揚紅色文化的鮮活史料
    中山市寒秋博物館館長蔣寒秋接受人民論壇專訪人民論壇網訊(記者 孫垚) 2019年11月16日,由人民日報社指導,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雜誌社等組織發起的「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2019國家治理高峰論壇年會」在北京人民日報社隆重召開
  • 北京這四個紅色地標,碧雲寺鮮有人知,鄧中夏在這裡準備一大材料
    嚴寒的天氣催促著我們加快腳步,邁向北京的一個個紅色地標,去追尋黨旗下的先輩足跡,去感受共產黨人在一百年前民窮國弱、山河破碎之時,如何一腔熱血滿懷激情,為建立一個獨立、自由、強大的中國,貢獻青春與汗水,乃至拋頭顱、灑熱血!我們去細細體味這些紅色地標裡發生的每一件史實。它們或者被人們熟知,或者被時間遺忘,或者淹沒於宏大的時代背景中,但這一件件史實,正是仁人志士為救亡圖存付出的青春熱血。
  • 《初心之地——上海紅色革命紀念地全紀錄》出版:介紹了1000個革命...
    《初心之地——上海紅色革命紀念地全紀錄》日前出版: 裡面介紹了1000個革命紀念地,還原上海城市歷史中的這抹紅色,創新引入了融媒體傳播方式。20個章節設置了二維碼講解,掃描二維碼即可收聽電臺主播聲情並茂的講述。
  • 白銀景泰:保護利用紅色革命遺址 傳承弘揚紅色文化
    為推動甘肅省紅色旅遊創新融合發展,把紅色文化制高點優勢轉化為紅色產業優勢,引導、鼓勵廣大遊客走進紅色旅遊景區,接受紅色教育、傳承紅色基因。8月17日,由甘肅省委網信辦主辦的「講述紅色故事 傳承紅色基因——網絡媒體行」活動啟動,首站便到達白銀市景泰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