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市政集團承建沂蒙山路大橋紀實:新橋通「兩城」 發展兩岸闊

2020-12-11 大城全融媒

近日,沂水縣沂蒙山路大橋竣工通車,臨沂市政集團承建的又一標誌性工程誕生——

朝霞白雲水天闊,五彩新橋映碧波。7月1日早 8:00,笑語盈盈的人群自發集結,由臨沂市政集團九公司承建的沂水縣沂蒙山路沂河大橋正式竣工通車。沂水縣委書記薛峰,縣委副書記、縣長趙明,臨沂市政集團董事長、總經理龐玉坤等百餘人參加了本次通車儀式。大橋的開通也為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獻上了一份別樣的賀禮。

通車儀式現場
興高採烈的建設者們
通車日成為兩岸人民的「節日」

歷時600餘天,臨沂市政集團用「迎難而上、敢打必勝」的精神,以一流業績向沂水人民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戰颱風 抗疫情

迎難而上顯擔當

自 2018年10月進場以來,沂蒙山路大橋項目部精心組織、超前謀劃、攻堅克難,全體參建人員上下一心、披荊斬棘,發揚了臨沂市政集團敢打必勝、連續作戰的鐵軍精神,確保了項目高效、優質履約。工程被評為山東省優質結構工程,已經完成山東省綠色施工科技示範工程中期核查。

優質工程的背後,凝聚了奮鬥者的汗水 。 2019年8月 ,颱風「利奇馬」來勢洶洶,項目部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除了對施工現場進行加固外,一方面利用一天兩夜的時間組織人員把河道所有物料、設備全部轉運到安全地帶;另一方面,安排人員、機械嚴陣以待,24小時輪流值班,隨時監控河水水位變化。 8月10 日下午,連續降雨,沂河水位迅速上漲。不到1小時上漲了1米,形勢緊急!時任項目負責人王陽明果斷採取應急措施,擴大洩洪道範圍,築高引橋圍堰高度,大橋主體經受考驗,毫髮無損、安全度汛!

颱風過後,現場一片狼藉。看著被洪水衝垮的便道,項目部人員都心疼得說不出話來。但容不得多想,王陽明立馬組織機械重新修建便道。為儘可能少耽誤工期,便道修到哪裡,哪裡就開工建設。就這樣,20天以後,工程再次步入正軌。

建設者施工中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原計劃年後初六就開始上班,沒有想到被新冠肺炎疫情打了個措手不及。」臨沂市政集團九公司經理王陽明說,疫情面前誰也不敢掉以輕心,項目部積極部署,嚴格落實大橋整體施工及疫情防控措施,採購防疫物資,在工人進場前,就備好了4000個口罩、20桶酒精、15桶消毒液、150支玻璃體溫計和3個紅外測溫槍,做好了應對疫情的充足準備。

然而,更棘手的問題又來了。從事關鍵節點預應力張拉工序的外省工人來不了——不進行張拉,其他所有的工序都無法繼續進行。為此,項目部經過周密計劃和請示,決定採取包車方式「點對點」接21名外省工人返崗,由安全科科長胡曉東帶人負責這次「春風行動」的全程監控。

在接到沂水縣防疫指揮部、住建局等審核同意的通知後,3月1日早上6點,胡曉東帶人正式逆行赴川。整整3天,近4000公裡長途跋涉,三人輪班,馬不停蹄,每半小時匯報一次情況和進程。累了就在車上睡、餓了就在車上吃,除了上廁所,他們一刻也沒有停下休息。3月3日晚上7 點,所有人順利抵達項目部並全部進行隔離,這讓所有人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 「不辱使命,安全抵達!」胡曉東下車後,握著王陽明的手,遲遲沒有鬆開。

疫情洶湧,一諾千金。特殊時期,項目部沒有忘記對沂水人民的承諾。為加快施工進度,項目部掛圖作戰,倒排工期,將原定2年的工期壓縮為1年零8個月。

新技術 勇創新

「全國首例」碗型墩的背後

2018年10月20日,在經過充分的施工準備後,第一根樁基正式開鑽,大橋的建造邁開了堅實的第一步。然而,隨著大規模樁基礎勘探工作的展開,複雜的地質條件帶來的諸多困難一一呈現出來:塌孔、漏漿……沂河河底像極了一張變幻莫測的臉,每天都有著不一樣的表情。項目技術團隊逐一分析每根樁基的地質條件,充分研討論證,為每一根樁基量身定做具體的施工方案。最 終,全橋176根樁基經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結果均為Ⅰ類樁。

樁基施工

承臺是標準的大體積混凝土,最大單體澆築方量1600餘立方米,承臺基坑開挖工作量巨大。由於河道內水位較高,為減少基坑水位壓力,項目部不分晝夜連續開挖。為降低大體積混凝土澆築所產生的巨大水化熱,項目部提前按規範設置冷卻管,派人員定時測溫並採取溫控措施,確保承臺澆築質量。

承臺既成 , 碗型墩上架 。這是全國首座碗型牆式實體墩大橋,「全國首座」的背後,是建設者們孜孜不倦的鑽研與創新,凝聚著建設者們的智慧與汗水。從碗型墩的模板定製、計算鋼筋長度到混凝土澆築等等,針對安全風險高、技術複雜、施工難度大等特點,項目部多次召開方案研討會,邀請權威專家進行論證。「碗型墩就像一個碗一樣託著大橋,美觀大方又固若金湯,這在全國是第一座,所以在技術上、經驗上我們都是摸著石頭過河。」項目總工朱俊曉告訴記者,整座橋共有12座大小不一的碗型墩,高度從5米至14米不等,光模板就定製了7套,鋼筋加工精度要求高,模板支撐難度大。

碗型墩帶有一定的弧度,下入的每一根鋼筋的長度都需要單獨計算、加工、吊裝。「將兩根直徑為 3.2 釐米的鋼筋綁紮在一起為一根,用吊車將鋼筋一根一根吊下去。」施工主管袁成軍說,僅最大的 7 號墩柱就用了近11萬根、300噸鋼筋,全橋鋼筋用量約為8000噸,每一根鋼筋都是在現場製作完成。

碗型墩施工

五個圓環為鋼拱塔三維變截面結構。圓環由下往上逐漸變細,加工難度大,精度要求高。鋼拱塔需要在加工廠內分段加工成型,從浙江金華運過來,採用現場吊裝的方式進行 安裝 。「最高的圓環距離橋面32米,相當於在10層樓高的高空施工,合龍時需要一毫米一毫米地進行調整,確保鋼結構連接處嚴絲合縫。」朱俊曉說。 從 2020年4月3日開始鋼拱塔吊裝,到5月19日最後一節鋼結構吊裝完畢,僅用47天,項目部就完成了沂河大橋1300噸鋼構件的建設任務,實現了五環鋼拱塔順利、精確合龍。自此,五環鋼拱塔氣勢如虹,跨越了千年沂河兩岸。

守初心 獻赤誠

那些「以橋為家」的年輕人

這群平均年齡只有27歲的年輕人,櫛風沐雨、不畏艱辛,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構築起一座民心大橋、民生大橋。「傍晚,紅色晚霞映紅河 面 , 看著大橋橫 跨沂河,我家有橋初長成的感覺,很美好。」臨沂市政集團九公司經理王陽明望著大橋說,建造這座大橋就像養了一個女兒,建成後把「女兒」嫁出去了,那種感覺五味雜陳,但是一想到它將為沂水縣的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巨大促進,就特別有成就感和幸福感。

「這是你最後一個安安靜靜的夜晚 ,從明天開始,你將服務於千千萬萬的沂水人民,一年多的陪伴辛苦了,謝謝你!」7月1日0:06,朱俊曉的朋友圈發出這樣一條消息。朱俊曉的妻子是工程資料員,自開工建設以來,夫妻倆便以項目部為家。3月26日早上6點,朱俊曉正在為進場的工人測體溫,這時,快臨產的妻子打來電話說要生了,朱俊曉連忙將妻子送到附近的沂水中心醫院生產。生完後,他把妻女送回費縣老家安頓好後,立馬返回到項目部繼續工作。「大橋未成,不能分心啊!」他說。

研究方案

作為工程的測量員 ,葛博超負責整個工程的測量放線。他每天背著 20公斤重的全站儀和三腳架,從東頭走到西頭,從橋下到橋上,有時還需要爬上

十幾米高的腳手架。600多個日日夜夜,他放了上萬個點 , 這 些「 點 」連成「線」,他看到了心目中大橋的樣子。6月25日早上,離大橋正式竣工通車還有5天的時間,安裝伸縮縫、五個圓環塗漆、安裝護欄等交叉作業都需要用電。此 時,橋東頭的變壓器突現故障,頻頻跳閘,5分鐘一跳,10分鐘一跳。安全主管周學祥想盡千方百計解決故障,從早上到晚上10點,周學祥把所有可能出故障的機械、線路都排查 了 ,主線也挖出來檢查,可是都沒有找到原因。他不服輸,繼續找,終於在一個不起眼的線頭處找到了原因,原來是線頭被機械碰壞了,這才導致變壓器頻頻跳閘 。此時,已經一天沒來得及吃飯的周學祥累癱在凳子上。

查看箱梁內部

測量員葛博超的家在河東,大孩子3歲,小的才3個月大,他一個月最多回兩次家,每次都是半夜回去,第二天一早趕回項目部;還有任勞任怨、樂觀向 上 , 時刻堅守工地的「老兵」袁成軍;踏實肯幹、善於鑽研的「BIM 專 家」賀紅培;光速融入團隊的「新人」孫中堂……他們紮根沂水心系沂水,把做好項目當成了生活的全 部 。 一年到頭 , 這 些「以橋為家」的年輕人幾乎沒有休假,一邊飽受與親人的相思之苦,一邊用忘我的工作親身實踐著市政

鐵軍的精神,用高品質的工作來保證大橋成長為他們想要的樣子。 7 月 1 日,沂水縣沂蒙山路大橋正式竣工通車,沂水縣又一處「網紅打卡地」誕生。「一到傍晚,大橋的人行道上站滿了人,直播的 、擺攤 的 、拉呱的、納涼的,熙熙攘攘,絡繹不絕,許多都是開車專門趕過來的。」居住在沂河明珠的居民張春紅說,橋兩岸,有沂水一中、沂水四中、龍家圈的中小學幼兒園,接送孩子再也不用繞遠。

沂蒙山路沂河老橋承載了沂水人太多的鄉愁

沂蒙山路沂河大橋是沂水縣「125」工程20件民生實事之一,是連接沂水東部城區和龍灣新區的重要通道,是沂水縣沂河上第一座雙向六車道的景觀大橋,也是全國首座碗型牆式實體墩大橋。大橋西接 魯 洲 路 , 東接沂蒙山路,全長575米,橋寬33米,設慢車道、人行道,總投資約1.98億元。大橋設有五座拱塔,以「奧運五環」為創意元素,寓意「玉璧連環」,環環相扣,象徵著積極向上的體育競賽精神,也祝福著沂水大地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民生活幸福美滿、五彩紛呈。

(孫玉光 譚笑 韓樹友)

相關焦點

  • 沂龍灣大橋封閉施工,臨沂8條公交線路臨時調整!
    齊魯網臨沂10月11日訊記者從臨沂公交集團獲悉,因通達路沂龍灣大橋自10月12日晚22時至14日早4時將進行全封閉施工,公交車輛無法通行,屆時K8、K19、K21、K28、K31、K33、K85、Y001路等公交線路將進行臨時調整。
  • 臨沂金雀山路大橋是沂河大橋嗎 沂河大橋真的不簡單
    臨沂的名字就是因沂河而來的,所以,在臨沂沂河大橋是最主要的一座大橋。大家都知道臨沂的金雀山路大橋,金雀山路大橋和沂河大橋有什麼關係呢?臨沂金雀山路大橋是沂河大橋嗎?   跨越沂河兩岸的橋梁工程統稱為「沂河大橋」。   沂河大橋不僅在臨沂有,在淄博也有。沂河大橋位於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全名「中莊沂河大橋」。   除了山東省內,在江蘇徐州新沂市和江蘇宿遷也有沂河大橋。   沂河大橋位於江蘇省徐州市新沂市,邳州境內無沂河大橋。
  • 視頻|「又見沂蒙山」首屆臨沂地質文化年暨沂蒙山世界地質公園申
    10月17日,「又見沂蒙山」首屆臨沂地質文化年暨沂蒙山世界地質公園申報成功一周年宣傳活動在沂蒙山世界地質公園蒙山園區成功舉辦。活動期間,聯合發布了「沂蒙山精品旅遊線路產品」,揭牌成立了「金剛石成礦機理與探測」院士工作站,隆重舉行了「首屆臨沂地質文化年」開幕儀式。
  • 臨沂蒙山高架北延工程開工 北延至長春路
    據了解,蒙山大道祊河橋及兩岸立交改造工程南起蒙山大道高架落地橋臺,向北與蒙山大道高架北延銜接;蒙山高架路北延工程南起祊河路,北至長春路。2月6日,大年初二,當大部分人還沉浸在春節假期闔家歡樂的時候,市政建設者們已經開始了忙碌。6日上午,市政集團負責建設的蒙山大道祊河橋、蒙山高架北延工程一標段工程進入建設階段。
  • 臨沂有幾個蒙山哪個好玩 沂蒙山區是哪裡你一定不知道
    很多來第一次來山東臨沂旅遊的外地遊客往往搞不清一些概念,例如沂蒙山、蒙山、龜蒙、雲蒙、天蒙...實際上由於種種原因,別說是外地人,估計90%的臨沂人也弄不明白這些概念,今天就由小編幫大家掰扯明白這些概念。
  • 高鐵開進沂蒙山 老區人民駛上全面小康「快車道」
    臨沂北站二樓候車大廳內,「產自臨沂」優質農產品展銷吸引了眾多南來北往的旅客駐足,精緻的手繡、黃燦燦的蜜桃、豐富多彩的旅遊線路……搭乘高鐵的便利走進旅客們的「視界」。牛慶花帶來的蒙陰蜜桃展品一度被旅客們當作商品搶購。「高鐵通了,我們山溝溝裡的桃子銷售也火了,一個個都變成了『金蛋蛋』,果農的腰包鼓起來了。高鐵給我們沂蒙山人帶來的不僅是便利,更是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 「又見沂蒙山」首屆臨沂地質文化年暨沂蒙山世界地質公園申報成功一周年宣傳活動隆重開幕
    【摘要】10月17日,「又見沂蒙山」首屆臨沂地質文化年暨沂蒙山世界地質公園申報成功一周年宣傳活動在沂蒙山世界地質公園龜蒙園區隆重舉行。活動期間,推介了沂蒙山旅遊產品,揭牌成立了「金剛石成礦機理與探測」院士工作站,隆重舉行了「首屆臨沂地質文化年」開幕儀式。
  • 登中國五大鎮山之首魯中仙山,唱沂蒙山小調,觀沂蒙山好風光
    沂蒙是沂山山脈區域與蒙山山脈區域的簡稱,她從東海橫空出世,雄踞齊魯大地東南方。沂山,古稱「海嶽」,有「東泰山」之稱,居中國五大鎮山之首,素享「泰山為五嶽之尊,沂山為五鎮之首」的盛名,被譽為「魯中仙山」。沂蒙山區的風光原始、迷人。
  • 臨沂沂河大橋寬多少米長多少 這十座橋你常走卻不了解
    沂河是我們臨沂的母親河,也是臨沂境內最大的河流,這麼大的一條河自然少不了橋梁,臨沂沂河大橋多寬多長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沂河上的那些大橋。   一、九曲沂河大橋(解放路沂河大橋)   九曲沂河大橋連接蘭山區與河東區,位於臨沂市解放路。
  • 秋天臨沂哪好玩的地方 秋天臨沂那條路有楓葉
    身處臨沂,只要你有一雙慧眼,不用出遠門旅行,就能感受到臨沂最美秋色。臨沂最美的秋天哪裡尋?老王帶你去賞景,天涼好個秋,臨沂賞秋6個好去處!    平邑蒙山龜蒙景區   地址: 平邑縣城北沂蒙山龜蒙景區   秋季遊蒙山,是賞楓葉的最佳季節
  • 臨沂岱崮地貌是什麼巖石 沂蒙山區獨有就問你厲不厲害
    岱崮地貌是指以臨沂市岱崮為代表的山峰頂部平展開闊如平原,峰巔周圍峭壁如刀削,峭壁以下是逐漸平緩山坡的地貌景觀,在地貌學上屬於地貌形態中的桌形山或方形山,因而也被稱為「方山地貌」。   它們主要分布在魯中南低山丘陵區域,宏觀層面包括臨沂沂水、臨沂蒙陰、臨沂沂南、淄博沂源、臨沂平邑、臨沂費縣和棗莊市山亭區等7個縣、區境內。   岱崮地貌以獨特的地貌特徵、豐富的文化資源博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目光,將作為2018年臨沂沂蒙山世界地質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接受驗收。
  • 高鐵開進沂蒙山 推介沿線旅遊資源
    【環球網報導】為迎接魯南高鐵的開通,宣傳推介臨沂的文化旅遊特色資源,山東省臨沂市文化和旅遊局10月29日在北京舉辦了「高鐵開進沂蒙山」——臨沂高鐵沿線城市文化旅遊系列推介會,拉開了高鐵沿線城市宣傳推介的大幕。
  • 大美臨沂,水韻蒙山
    沂蒙山、別名沂蒙山區、由沂山和蒙山組成、主要區域位於臨沂地區、總面積240平方公裡。沂蒙山區地跨山東臨沂、淄博、濰坊等地,在古代被稱為「海嶽」,還有著「東泰山」之稱和美譽,居中國五大鎮山之首。雲蒙中國瀑布!
  • 還有這些高鐵貫穿沂蒙山!
    日前從臨沂鐵路交通和民用航空發展服務中心了解到,京滬高鐵二通道勘察設計單位已派出100多名勘察設計人員,投入到了沿線線路站場設計工作中,該項目預計明年年底開工建設。市鐵路交通和民用航空發展服務中心高鐵建設科科長李興雷介紹,京滬高鐵二通道是兼顧地方發展的輔助通道。目前,中國鐵路設計院集團已經設計完成2套線路方案,京滬高鐵二通道沿線站房除臨沂站已確定與魯南高鐵臨沂北站合站分場,沂水站、郯城站受線路優化調整未定,蘭陵和沂南站位選址基本完成。
  • 山東不僅有泰山,這裡的沂蒙山也非常值得你來!快來看看美景吧!
    那就是山東臨沂的沂蒙山,現在的沂蒙山已經和以前不太一樣了,這裡現在慢慢的也開始變得好起來。在沂蒙山上也建立了不少的景點,現在它每年也是會迎接很多的遊客,它不僅是山東旅遊的一個很好的地方,有很多的人來到這裡,都會說沂蒙山是北方的張家界。由此也可以看得出來,這個地方現在的風景絕對是一流了。摒棄而在沂蒙山你可以感受到很多原生態的景點,還有一些當地的民俗你也會了解到。
  • 傳唱沂蒙山小調,傳承沂蒙精神
    2011年魯商集團與費縣人民政府就開發天蒙文化旅遊區籤訂合作,天蒙文化旅遊區項目是魯商集團順應山東省建設文化強省、加快旅遊業發展的要求,進軍旅遊產業的開山之作。  就是這個調,萬人同唱《沂蒙山小調》活動詳情請點擊》》 萬人同唱沂蒙山小調活動[NextPage]  沂蒙山銀座天蒙旅遊區主要景點:  沂蒙山小調活態博物館  1940年抗大一分校文工團團長袁成隆組織團員李林、阮若珊在此創作了享譽國內外的《沂蒙山小調
  • 臨沂平邑:沂蒙山龜蒙景區2020蒙山伏羊節開幕
    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29日訊7月26日,正值農曆六月初六,臨沂市平邑縣沂蒙山龜蒙景區21℃清涼歡樂季暨2020蒙山伏羊節開幕。「伏天吃伏羊」在沂蒙山區有著悠久的歷史。蒙山伏羊節現場選用的食材是沂蒙山區散養的黑山羊,羊膘肉嫩,不羶無腥,再用本地大鍋、土爐以果木柴火炆煮慢熬,出鍋後其湯呈白色乳狀,口感鮮而不羶,香而不膩,是一道爽口、地道的沂蒙美食。蒙山是「東夷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五千年的積澱和歷代帝王、先賢名人的鐘情,讓這座山擁有了一種特有的溫度。
  • 蒙山旅遊展示中心開業暨蒙山全域旅遊直通車開通儀式舉行
    臨沂蒙山旅遊度假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解東,臨沂市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張廣田,臨沂蒙山旅遊度假區管委會副主任高思聖,臨沂交運集團副總經理陳玉慶,齊魯園廣場項目總經理王峰等出席活動。儀式在《相約蒙山 共唱祖國》歌舞快閃中拉開帷幕,參加活動的領導、嘉賓及在場的遊客揮舞手中的紅旗,共同相約蒙山,唱響愛國情懷,喜迎祖國70華誕。
  • 紮根沂蒙山,行走在雲端,臨沂最高峰上的「守山人」
    蒙山是世界地質公園、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森林公園、中國首座生態名山······在這些驕人成績的背後,是一代代蒙山人在各自崗位上的辛勤付出。他們只是蒙山的一名普通員工,但他們卻將蒙山當成自己的家。在檢票售票、在安全環衛、在車輛運營,在很多人熟悉或者不熟悉的崗位上,默默奉獻著自己的一生。蒙山人始終以遊客為中心,用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為遊客提供安全服務保障。
  • 蒙山人行索橋在哪景區被評高大尚 不親眼看看真的會後悔
    有山有水好風光,這說的就是沂蒙山景區了,其實臨沂是個旅遊的好地方,蒙山人行索橋就是不錯的選擇,一起看看蒙山人行索橋在哪景區是否名副其實吧,覺得好的夥伴們可以親自去看看哦。   天蒙景區的好風光   蒙山天蒙旅遊區位於臨沂費縣,是大蒙山旅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魯商集團擬投資50億元重點打造的旅遊景區。   沂蒙山人行索橋位於山東省臨沂市天蒙旅遊區內,是迄今為止世界最長、跨度最大的人行索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