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鎮易腐垃圾如何處理?今天,專家學者雲集婺城,集智賦能新時代美麗...

2020-12-26 浙江在線

2020-12-23 19:25 |浙報融媒共享聯盟婺城站 |馬曉芬 黃詩媛 翁哲寧

時序隆冬,陽光和煦,婺城出彩。繼前一天舉行全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技術暨運行管理論壇後,12月22日,「花滿婺城」再襄盛舉。由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主辦,金華市婺城區人民政府、中環協村鎮垃圾治理專業委員會、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錢江晚報承辦的中國村鎮易腐垃圾處理技術論壇在婺城區舉行。

來自全國近百個縣市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負責人、多所高校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分享真知灼見,交流經驗做法,共同為實現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建設新時代美麗鄉村貢獻智慧和力量。

01

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的婺城模式

婺城區委常委、區政府黨組成員杜建明在論壇上分享了婺城經驗做法。近年來,婺城區把垃圾分類工作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和重大民生工程抓緊抓好,全區全域推行「兩定四分」模式,念好「減控分」三字訣,唱好垃圾分類「七步曲」,持續深化完善垃圾分類長效管理機制,打造黨委統領、政府主導、社會協同、群眾參與、社會運作的全域化分類模式,紮實推進全區垃圾分類工作,實現城鄉全覆蓋、行業全覆蓋。農村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近50%,資源化利用率90%以上,無害化處理率達100%。

今年以來,婺城區更加注重數字賦能科技助力,建成全國首座基於陽光堆肥房技改提升的全自動好氧快速成肥處理中心,打造全省乃至全國首個農村人居環境數位化監管平臺,覆蓋全區所有行政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覆蓋率達100%,逐步形成一個「源頭減量、中途可控、後期能用」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新模式。

02

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的金華實踐

金華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鄭俊傑分享了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的金華實踐。圍繞力爭用三年時間,實現全民習慣全養成、源頭分類全覆蓋、收集運輸全監管、處理處置全達標、城鄉一體全融合,建成無廢城市的目標,金華進行了大量實踐探索。

一是建立閉環運行的垃圾分類處置體系。金華從一開始就注重建立從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的全鏈條閉環運行模式。二是完善黨建引領下法治、德治、自治、智治「四治」融合的治理體系。三是健全強有力的保障體系。構建多元化的資金籌集機制、全方位監督考核機制、全覆蓋動員機制等一整套制度機制,推動垃圾分類長期可持續。

通過垃圾分類,金華市基本實現了農村生活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營造了人居環境新面貌,催生了農村經濟發展新業態,培養了農民生態文明新觀念,拓展了以鄉促城的統籌發展新思路,取得了良好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讓廣大農民得到了實惠。

03

農村垃圾分類減量處理與模式

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研究所所長何品晶,從國家層面深刻闡述了農村垃圾分類工作的背景,並立足專業領域,站在專業高度,圍繞「『十四五』提升行動怎麼做」「農村為什麼要分類減量」「技術運行人員如何培訓」「第三方怎麼專業運營?」等內容,擺事實、列數字、舉案例,深入淺出地講解了農村垃圾分類減量處理與模式。

04

陽光房的改造和長效管理

中環協村鎮垃圾治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吳東雷通過實驗數據、實驗模型、實驗對比的方式,結合近幾年的實踐經驗,向大家闡述了農村垃圾分類的概況,並圍繞好氧堆肥技術應用、陽光堆肥房的發展歷程和升級改造、成肥產物特性及利用初探、陽光房今後發展方向四個方面,與大家共同探討農村垃圾分類的未來發展方向。此外,他還從現場管理、產物管理、技術升級三個方向,深入地講解了陽光堆肥房技改升級的要領。

05

村鎮垃圾焚燒爐的設計與運行

同濟大學熱能與環境工程研究所所長陳德珍指出,現行農村生活垃圾的處理模式是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但農村垃圾產量隨著經濟發展而增加,二次汙染風險也隨之擴大。 她從垃圾焚燒爐的設置背景、村鎮垃圾焚燒爐的設計、村鎮垃圾焚燒爐的運行、結論與展望四個方面,詳細講解了垃圾焚燒爐作為未來農村垃圾處理的另一解決方案的意義。並圍繞數據化的實驗、可行性的分析、二次產物的處理等方面,向大家闡述了焚燒爐在農村生活垃圾處理中的應用有效性及合理性。

06

農村易腐垃圾機器成肥技術原理與發展趨勢

浙江大學環境保護研究所所長吳偉祥認為,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的未來發展趨勢是撤桶並定點定時定人分類投放,在現行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上,必須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全鏈條模式,打造農村生活垃圾分類「二分法+T模式」。 

吳偉祥通過概念分析、數據分析等方式,詳盡闡述了易腐垃圾機器成肥的技術原理,並從高能耗烘乾脫水減量型向生物幹化腐熟節能型轉變、從小型分散向適度集中集約規模化發展、從粗放式向封閉環境友好型發展、從初級產物向提質增效高值化肥料發展四個方面,全面講解了易腐垃圾機器成肥技術發展趨勢。


1608722750000

相關焦點

  • 專家學者齊聚浙江金華婺城 共探農村生活垃圾處理之路
    婺城宣傳部提供中新網金華12月21日電 (奚金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事小卻關係民生。21日,全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運行管理技術研討現場會在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舉行。全國百餘家關聯單位、多所高校專家學者出席會議,他們以「農村垃圾分類處理、加強資源利用管理」為主題,圍繞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及長效管理技術進行研討。
  • 黑水虻技術處理易腐垃圾會賺錢嗎?
    在易腐垃圾處理方面,有一個技術路線不溫不火,但一直有熱度——黑水虻養殖。黑水虻又名亮斑扁角水虻(Hermetia illucensL),原產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這種營腐生性水虻科昆蟲,無論是在學術界還是在產業界,似乎越來越火,不僅文獻數量在不斷上升,相關的項目也在不斷上馬。那麼,黑水虻技術到底是個怎樣的存在?黑水虻養殖到底賺錢麼?發展前景又如何呢?
  • 易腐垃圾不強制要求「破袋」處理 杭州的理由是什麼?
    業內:「破袋」確實可以提升處理效率 易腐垃圾「破袋」處理有沒有必要?答案當然是肯定的。據了解,機械制肥是目前易腐垃圾最主要、最有效的處置方式。而這種處置方式,是不歡迎塑膠袋加入的。 記者此前在一家專業的垃圾處置公司看到了易腐垃圾處理全過程。
  • 「鄉」約婺城,共享「白沙溪」的美麗與鄉愁
    來自全國知名專家學者、金華市和婺城區相關規劃、地方文化研究學者,部分高校學者,以及婺城區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調研,共同感受白沙溪源遠流長的文化魅力。在白沙溪古廊橋邊,市人大調研員成曉波正冒雨舉起自己的攝像機,搶先定格白沙溪的美麗瞬間。「每接觸一次白沙溪,我的敬畏之心就會上升一個高度。
  • 村鎮垃圾分散式處理嶄露頭角 三態環境創新筑前路
    這個村鎮垃圾分散式處理項目採用機械分選與厭氧發酵雙重工藝路線,處理規模為10噸/天(居民兩分法初分後的可腐爛生活垃圾),是北京三態環境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簡稱「三態環境」)承攬的農村垃圾處理試點工程。截至目前,三態環境在全國的村鎮垃圾分散式處理項目已呈現多點開花之勢。
  • 廚餘垃圾都去哪兒了?處理時遇到大棒骨怎麼弄?
    辛辛苦苦把垃圾分好類會得到什麼樣的回報呢?垃圾有被很好的處置嗎?它們經歷了什麼樣的旅程呢?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廚餘垃圾是被如何處理的?廚餘垃圾的處理要經過這 三道工序 第一步 破碎並分離油水第二步加菌發酵
  • 長三角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峰會舉行
    原標題:長三角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峰會舉行   近日,長三角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高層對話經驗交流峰會在浙江省長興縣舉行。
  • 村裡人和客人都要分類正確,垃圾分類扮靚這個美麗鄉村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方力 通訊員 李牡丹 李林峰 每天上午8點左右,杭州轉塘街道上城埭村的保潔員許師傅都會開著垃圾清運車,將村民家門口的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挨家挨戶分類收集,「這些統一收集的垃圾,會運到村裡的垃圾分類收集站
  • 金華婺城:分類垃圾都去哪了
    原標題:分類垃圾都去哪了   垃圾分類是現代社會的一種新時尚,大家在積極參與的同時,也有疑惑:分類的垃圾最後都去哪兒了?1月4日上午,記者和金華婺城區部分「兩代表一委員」、志願者,一起跟隨易腐垃圾運輸車,全程觀看垃圾收集、運輸、終端處理,併到大件垃圾處理廠、建築垃圾處置中心參觀終端處理情況。
  • 農村生活垃圾如何處理?來看看金華婺城區的回答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朱麗珍12月21日-22日,中國城市環衛協會主辦,金華市婺城區人民政府、中環協村鎮垃圾治理專業委員會、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錢江晚報共同承辦的全國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技術暨運行管理現場會在金華市婺城區舉行
  • 新田園農貿這傢伙每天「吃」1噸垃圾
    昨天,新田園農貿工作人員向大家演示垃圾處理設備的處理過程。引入「黑科技」實現易腐垃圾就地減量90%新田園農貿經理李峰說,該市場當前每天產生的有機廢棄物垃圾就接近1噸,一年產生的垃圾可達360噸以上,年轉運垃圾的費用就高達上萬元。但隨著最近垃圾處理「黑科技」的啟用,這個問題迎刃而解。
  • 石市城市生活垃圾將分4類處理,今天你垃圾分類了嗎?
    日前,石家莊市政府辦公室出臺《石家莊市城鄉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方案》,提出將城鄉生活垃圾處理作為重要的生態工程、民心工程,加快推進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著力構建以生活垃圾焚燒處理技術為主、填埋處理技術為輔的生活垃圾處理設施架構
  • 提出新思路,碰撞新觀點,千島湖論壇數智賦能鄉村振興研討會掀起...
    12月20日至21日,2020千島湖論壇數智賦能鄉村振興研討會舉行。論壇上,130餘名政府、高校和行業代表圍繞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通過主題演講分享、研討互談以及現場考察等方式提出新思路,碰撞新觀點。近年來,淳安聚焦數字變革,積極探索數字賦能鄉村振興,助推「三農工作」提質增效,加快生態、生產、生活空間轉型,取得初步成效。此次論壇的舉辦順勢應時。「希望各位專家從理論研究、制度設計、行業需求、數位技術、實踐經驗等方面,對淳安數字鄉村發展不吝賜教,增強淳安數字撬動發展新動能。」論壇伊始,主辦方的一席話道出了淳安人謀求發展的心聲。
  • 餐餘垃圾在家就能變成肥料 程店試點易腐垃圾家庭處理
    易腐垃圾隨時投放 24小時變身有機肥村民費惠敏打開放在廚房門後的可腐垃圾處理機蓋子,把剛剛整修綠植產生的殘枝敗葉投進去。她說,處理機的蓋子可隨時打開,易腐垃圾投入後,經12至24小時處理,就變成了有機肥料。這一過程基本沒有異味,方便又高效,她很喜歡這種處理方式。
  • 宜居婺城 美麗新區
    尚格·又見康橋  華鼎公館  金奧花園內景  常青新城  陽光香榭  尚格·又見康橋  新悅潤居是金華首個國際化CBD鉑金公寓,坐擁雷迪森廣場五星級酒店中央商業配套,緊鄰金華主城區,交通便利,是CBD罕有的貴金之地,總建築面積12萬餘平方米,新古典主義風格建築,與富有貴韻的中式園林相互輝映
  • 安世亞太應華總經理出席「圖強新婺城」高峰論壇,淺談數字經濟時代...
    他結合國內國際發展形勢,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以及省委十四屆八次全會精神的學習貫徹,緊扣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窗口」新目標新定位、「十四五」規劃以及2035年遠景目標主題主線,從「規則之變、技術之變、市場之變、空間之變、政府之變、理論之變」六個維度進行深入系統闡述,助力婺城幹部解放思想、拓寬視野,把握新發展階段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為婺城謀劃「十四五」把方向
  • 11個小區做試點 婺城打造住宅區生活垃圾分類「2.0版本」
    如何做好垃圾分類?金華市婺城區一直在不斷思考、嘗試,並率先打造「婺城區網際網路三維溯源垃圾分類」系統,建設11個垃圾分類試點小區,探索出了婺城住宅區生活垃圾分類的「2.0版本」。如今,各試點小區垃圾分類的進展如何?記者帶您一探究竟。明月京華小區   手持二維碼 垃圾分類很「智能」走進明月京華小區,一眼就看到了設立在門口的智能垃圾分類專用收集箱。去年一月,明月京華成為婺城乃至金華市首批啟動智能化垃圾分類試點小區,率先引進了智能垃圾分類系統,為垃圾分類開了好局。
  • 上海市廢棄物管理處赴長興參加長三角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高層...
    上海市廢棄物管理處受邀參會,浙江、江蘇、安徽等長三角地區近百家關聯政務單位及多所高校專家、學者出席會議。   3日上午的開幕式上,中共長興縣委書記周衛兵代表主辦方致歡迎辭。浙江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明辦主任盧春中,浙江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劉嬪珺、浙江省建設廳二級巡視員管建平分別講話。浙江省政協副主席周國輝宣布峰會開幕,並作主旨演講。
  • 全國社區發展與社區營造年度峰會在漢舉行,專家學者探討居民如何...
    楚天都市報11月9日訊(記者李慶 通訊員劉金峰)城市更新與社區規劃如何匹配?社區居民如何參與社區治理?今天,在武昌區舉辦的「2019全國社區發展與社區營造年度峰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社區工作者、社會組織負責人,圍繞基層社會治理的多個話題展開了討論。
  • 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示範縣創建工作推進會在南澳縣召開
    會議特邀請住房城鄉建設部專家金宜英教授省環衛協會專家陳善坤進行培訓指導。汕頭市政府副秘書長陳鋒維、南澳縣縣長周崇凝出席省住房城鄉建設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郭壯獅出席會議並講話。2017年住房城鄉建設部在全國100個縣市、區開展第一批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範工作我省羅定、南澳、順德、博羅4個縣市、區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