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一絲絲異樣的氣氛,2020-2021中國女排超級聯賽落下了帷幕,中國女排在本屆聯賽的最大收穫是:朱婷、張常寧、李盈瑩三星閃耀,這是以往的聯賽從來沒有出現過的,也是世所罕見的。
2017-2018聯賽,朱婷沒在,李盈瑩一枝獨秀,張常寧陷入泥濘。
2018-2019聯賽,外援瘋狂,李盈瑩與張常寧都沒有拿到冠軍。
2019-2020聯賽,朱婷來了,李盈瑩的一傳還不怎麼行,張常寧狀態一般。
只有本屆聯賽,李盈瑩全面成熟,張常寧如日中天,唯一一點點遺憾的是,朱婷手腕有傷。
李盈瑩雖然一出路就是聯賽的MVP,但本屆聯賽是最強的李盈瑩,她的進攻,她的發球,她的一傳都練成了,如果用心去攔網,攔網也不差。
張常寧很多年前就拿過聯賽的MVP,她一直非常全面,但本屆張常寧,這麼多年聯賽以來,唯一一屆打出了「霸氣」,她真正成為了江蘇女排的「女王」,在關鍵時刻,她總是對自己的隊員說:「把球給我!」在危急時刻,她總是站出來,一錘定音。而且,本屆聯賽,在朱婷、李盈瑩的激發下,在每天一場比賽的嚴酷錘鍊下,張常寧也已經成長為最強的張常寧。
本賽季朱婷手腕有傷,我們發現,她進攻一直不太用大力,數據表現也不是最好的,但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朱婷開發和加強了許多技能:高壓吊球、攔網、大力跳發等,而且她對比賽的閱讀更強了,組織領導能力也更強了,這都算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更加不得了的是,朱婷、張常寧、李盈瑩都能打主攻,也都能打接應;都能打進攻,也都能做防守;都能發好球,也都能接一傳,而且,她們身高全在1.9米以上。她們還各有特色,從本屆聯賽來看,李盈瑩擅長強攻,朱婷重在智取,張常寧介於兩者之間。李盈瑩一傳好,張常寧發球好,朱婷攔網好。她們可以完全無縫對接,形成任意一種組合。這樣的話,郎平不需要費多大力氣,已經可以把她們三人打造成一支「三體艦隊」,用「三體進攻」摧毀地球人。
我們現在才明白,三年前郎平逼李盈瑩練一傳原來是這樣的目的,這是郎平為東京奧運會的專題設計,這是郎平的全新創舉。
放眼女排世界和歷史,這樣高水平的「三體進攻」世所罕見,或者叫前所未有。
過去的不說,現在的幾支女排強隊,都不具備這麼強的三人組合。義大利女排只有艾格魯與塞拉,而且只是一高一快,都固定在自己的位置上。塞爾維亞女排也只有博斯科維奇和米哈伊洛維奇,而且米哈明顯短板。巴西女排倒是有三個人,娜塔麗亞、加比與坦達拉,但她們要比我們的隊員矮一截,能力差一塊,除了打快,她們的強攻能力有限。美國女排人才濟濟,巴齊、拉爾森、羅賓遜、希爾、德魯斯,她們的問題跟巴西女排一樣,各有短板,能力是硬傷。
數學理論告訴我們,「雙子星座」的運動很簡單,而「三體運動」是沒有規律,無法預測的。
這就是為什麼世界體壇一直推崇「三」的原因,如足壇流傳著「三劍客」、「三駕馬車」、「3R」、「MSN組合」(梅西、蘇亞雷斯、內馬爾)、「BBC組合」(C羅、本澤馬、貝爾)的故事,美職籃不斷寫下「三角進攻」的傳奇。從本屆聯賽可以清楚地看到,有兩名攻手與有三名強大的攻手,差距巨大。
江蘇女排一路過關斬將,差一點在決賽中掀翻天津女排的原因在於她們許若亞的成熟,與張常寧、龔翔宇組成了攻擊力較均衡的「三叉戟」。上海女排與廣東女排均未殺進決賽的原因在於總是差一名攻手。當羅賓遜、拉巴德捷耶娃與慄垚同時發揮好時,天津女排打起來都很吃力。而擁有如此強大的朱婷與李盈瑩的天津女排,在副攻與接應打不出來的情況下,對「三體進攻」只能望洋興嘆。
因此,當擁有「三體艦隊」的中國女排在奧運賽場發起「三體進攻」時,這個星球的所有對手將灰飛煙滅。更厲害的是,我們還有袁心玥、丁霞、顏妮、龔翔宇、王夢潔,我們甚至還有刁琳宇、倪非凡。
中國女排雖然拿過3次奧運冠軍了,但她們的奧運之路,從未如此灑滿陽光。這樣的配置,能讓袁偉民、陳忠和與1996年的郎平饞出口水來。如果本屆奧運會郎平不上,蔡斌、王寶泉與胡進,都會搶著來。
當然,女排比賽瞬息萬變,雖然形勢好,但仍然需要付出足夠多的汗水、淚水,甚至是血水,才能登上奧運之巔。李盈瑩現在經歷的事情,也都是對她的磨練。走出來後,她會從內到外、從心理到技術地更加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