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芃、範曉冬和于大寶都是現役國腳,分屬不同的俱樂部,但是他們在自己足球生涯的起步階段,都曾在廣東名峰接受過訓練。
資格老一些的球迷或許應該聽說過廣東名峰足球俱樂部,這家俱樂部當年專做青訓,老闆歐陽是順德人,曾是個鐵桿球迷,一直有自己的足球夢想,後來做生意發達了,就開始為自己圓夢,建球場、聘知名教練、到處招收有天賦的小孩,就這樣廣東名峰建立了起來,後來俱樂部的各級梯隊也逐漸完備,並在全國的青少年比賽中名列前茅,可就在廣東名峰發展的關鍵時期,俱樂部卻出現了資金短缺的問題,最終導致解散。
廣東名峰在中國足壇雖沒有長期生存下來,但卻直接或間接的培養出了張琳芃、于大寶、範曉冬、尹鴻博、鄧卓翔等大約十幾名國字號球員,這就說明該俱樂部的模式是有可取之處的。尤其是招收小球員時的低門檻,只要小孩確有天賦,俱樂部就可以包吃住,免費培訓,還管回家探親的路費,這個政策吸引了大批家境一般的孩子加入其中。可以說如果沒有當初廣東名峰的無償培養,目前中國足球人才匱乏的狀況恐怕還要嚴重。
在剛結束的足協杯決賽中,國安戰勝了魯能,成功捧杯,也算是對俱樂部今年的大手筆投入有了交待。這場比賽的過程雖然跌宕起伏,險象環生,但是這麼有鍛鍊價值的比賽,U23球員郭全博和韋世豪,一分鐘出場機會都沒撈著,魯能這邊已經不算新秀的吳興涵踢了28分鐘,就被老將崔鵬換下,小將劉洋兩回合比賽下來總共獲得約半場球的出場時間,已經算是很幸運了。老將老當益壯,自然可喜可賀,外援表現神勇,是決定比賽走向的關鍵先生,觀眾們也看的如痴如醉,一場看似好像很完美的比賽,可是這一切都難掩中國足球後備人才嚴重不足的現狀。
廣東名峰雖不是一個成功的例子,但在青訓方面畢竟有值得借鑑和學習的地方。中國足球要想擁有雄厚的人才儲備,就需要有人像名峰那樣以低門檻吸收大量的青少年加入青訓。足球是一種大眾運動,它的發展有自己的客觀規律,不是搞個精英集訓隊就能解決問題的,請中國足球的決策者們三思而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