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裡的天津人——靜海營長楊瑞符

2020-12-11 騰訊網

《八佰》中的天津元素

影院剛一復工

小編就立馬跑去看了期待已久的

《八佰》

和許多觀眾一樣

小編也是感動的稀裡譁啦

很多人聲稱這是他們看過的最好的抗戰電影,是不是最好的抗戰電影我不知道。

單日票房7000萬上映首日破3億!

這樣驚豔的票房成績足以說明他的品質!

王千源、姜武等「老戲骨」們精湛演技叫人拍案叫絕,真的是連抬頭紋都有戲。

除此之外電影中一位操著濃重天津話的「硬核營長」格外引人矚目,頻頻被網友點名

天津靜海的「硬核營長」

藝術來源於生活,

電影中的「硬核營長」歷史上確有其人他就是原籍天津靜海的抗日英雄楊瑞符,

1921年楊瑞符將軍入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524團先後先後任排長、連長、營長。

1937年8月13日,日軍侵略上海同年10月26日楊瑞符與副團長謝晉元親率524團八百壯士留守閘北以四行倉庫為依託,抗擊日軍。

1939年5月,九死一生的楊瑞符攜妻兒及負傷的內弟來到大後方在合川銅梁洞二仙觀養傷。

1940年,楊瑞符在淞滬會戰期間所受槍傷復發送往重慶搶救無效犧牲,終年38歲。

扮演者陸思宇——地道的天津爺們

在電影裡的英雄營長的扮演者陸思宇也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天津人。

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的陸思宇,此前在多部高分劇中出演角色:《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虎嘯龍吟》中的汲布,《破冰行動》中的宋楊等,2018年接到去《八佰》試戲的通知,陸思宇前往蘇州見到了管虎導演。

「其實本來讓我試的角色不是楊瑞符,但是虎哥得知我是天津人之後,就決定把楊瑞符這個角色給我了。因為《八佰》裡的軍人基本都說方言,這符合史實,也讓人物更鮮活。」陸思宇說

歷史上,楊瑞符是天津靜海人,15歲在天津當過學徒、小販他是不是說一口天津話現已很難考證關於這一點,陸思宇有自己的想法:

「我特意找了靜海的朋友給我說了靜海話,確實和天津話不同。但我想,《八佰》畢竟是電影藝術不是紀錄片,說天津話,全國觀眾一聽就明白這是天津人,所以我為他設計了天津話。」

《八佰》開場不久四行倉庫裡傳出鏗鏘有力的命令號令中國軍人抵死堅守、半步不退的正是營長楊瑞符。

地道的天津話總是出現在《八佰》的緊要關頭對於天津觀眾,這樣的發號施令熱血爆棚又十足接地氣。

楊瑞符的臺詞密集又強悍,為了地道,陸思宇和配音指導程寅老師不斷推敲天津話的咬字發音難怪觀眾看了紛紛表示:這是近年來聽過的最地道、最熱血的天津話臺詞

極致的視聽享受

熱血的家國情懷

獨特的天津元素

《八佰》這種好電影

你怎麼能錯過呢?

相關焦點

  • 銘記| 電影《八佰》中的硬核營長是天津人!
    《八佰》帶動電影院線從疫情中重啟的同時,也再次將觀眾帶回到那個悲壯的場面。在電影講述的這段故事中,說著天津話的硬核營長,也就是這場戰役的主要指揮之一,是天津靜海人楊瑞符。今天,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到來之際,讓我們一起再來認識家鄉這位抗戰英雄。楊瑞符是誰? 「楊瑞符就是我們靜海人,他家就在現在的西翟莊鎮東翟莊村,家裡一共哥三個,他排行老大。」
  • 銘記| 電影《八佰》中的硬核營長是天津人!
    作為院線重啟後首部國產大片,《八佰》不負眾望,票房已突破20億。《八佰》帶動電影院線從疫情中重啟的同時,也再次將觀眾帶回到那個悲壯的場面。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八百名壯士在上海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對抗三十萬日軍,浴血奮戰四天四夜。
  • 《八佰》中的硬核天津話,喊到失聲……
    電影《八佰》今天正式公映,四行倉庫保衛戰中一位操著濃重天津話的「硬核營長」格外引人矚目,而且歷史上確有其人,他就是原籍天津靜海的抗日英雄楊瑞符。巧合的是,片中楊瑞符的扮演者陸思宇也是地道的天津爺們兒。【因是天津人「被換角」】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的陸思宇,此前在多部高分劇中出演角色:《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虎嘯龍吟》中的汲布,《破冰行動》中的宋楊等,2018年接到去《八佰》試戲的通知,陸思宇前往蘇州見到了管虎導演。
  • 靜海人楊瑞符 電影《八佰》中指揮官之一
    電影《八佰》由管虎執導,姜武、張譯、王千源等主演,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八百壯士留守四行倉庫,頑強抗戰四天四夜,堅守上海最後防線的故事。 四行倉庫保衛戰 《八佰》的故事史稱四行倉庫保衛戰。1937年10月淞滬會戰快要結束的時候,為了掩護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及其他國民革命軍向西撤退。國民黨第七十二軍第八十八師第五二四團團附謝晉元和一營營長楊瑞符帶領一個營的兵力400多人,為了迷惑敵人,謊稱一個團800多人。
  • 《八佰》楊瑞符歷史原型:記者採訪被拒絕,寫下一句盪氣迴腸的話
    《八佰》楊瑞符歷史原型:記者採訪被拒絕,只寫下一句盪氣迴腸的話文/無計讀史「剩一兵一卒誓為中華民族爭人格。」這是楊瑞符在新聞記者筆記本上所寫的話。在整個四行倉庫保衛戰中,楊瑞符發揮的作用比謝晉元有過之而無不及。四行倉庫保衛戰中,他和謝晉元一起並肩作戰,擊退了敵軍的一次次進攻,譜寫了一曲抗日奇歌。1. 捨命保衛,不忘軍人職責在《八佰》這部電影中,陸思宇飾演營長楊瑞符。
  • 《八佰》楊瑞符歷史原型:記者採訪被拒絕,寫下一句盪氣迴腸的話
    《八佰》楊瑞符歷史原型:記者採訪被拒絕,只寫下一句盪氣迴腸的話文/無計讀史「剩一兵一卒誓為中華民族爭人格。」這是楊瑞符在新聞記者筆記本上所寫的話。在整個四行倉庫保衛戰中,楊瑞符發揮的作用比謝晉元有過之而無不及。四行倉庫保衛戰中,他和謝晉元一起並肩作戰,擊退了敵軍的一次次進攻,譜寫了一曲抗日奇歌。1. 捨命保衛,不忘軍人職責在《八佰》這部電影中,陸思宇飾演營長楊瑞符。
  • 急找《八佰》硬核營長原型楊瑞符妻兒
    「幫擴:『求助,應上海同事及上海四行倉庫抗日紀念館的請求:尋找《八佰》電影中『硬核營長』原型楊瑞符的後人。1.妻子史幼婷,約1909年出生。2.兒子,小名「三楊」,約1939年出生。《八佰》,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八百壯士」孤軍堅守上海四行倉庫阻擊日軍,頑強抗戰四天四夜的故事。堅守的中國軍隊由團副謝晉元、營長楊瑞符帶領和指揮。在這場慘烈的戰役裡,「八百壯士」殲敵200多人,摧毀日軍坦克兩輛,而我方犧牲9人,傷28人。「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觀此一戰,何香凝曾如是感嘆。
  • 合川:重建淞滬抗戰八百壯士營長楊瑞符墓
    抗日將軍楊瑞符墓碑 通訊員 周雲 攝    華龍網訊(通訊員 周雲)日前,筆者在位於合川區南津街街道銅梁洞山二仙觀右側看到,曾經荒廢的淞滬抗戰八百壯士營長楊瑞符墓正加緊重建,墓旁的廁所已被搬走,建墓的石料已運抵現場,高大的墓碑已安放完成,墓碑上鐫刻著「生於一九○二年,卒於一九四○年春」「抗日將軍楊瑞符之墓」「重慶市合川人民政府公元二○一五年五月敬立」等字樣。
  • 論《八佰》的愚蠢結局
    八佰結局,列隊衝橋 八佰最大的硬傷,就是最後的大結局了——列隊衝橋。 這是最大的敗筆!營長楊瑞符 在四行倉庫戰鬥過並活下來的營長楊瑞符寫過《孤軍奮鬥四日記》,裡面有詳細記載,在最後撤退過橋時,也有對日軍的火力壓制!而且!最重要的!
  • 論《八佰》的愚蠢結局
    八佰結局,列隊衝橋 八佰最大的硬傷,就是最後的大結局了——列隊衝橋。 這是最大的敗筆!營長楊瑞符 在四行倉庫戰鬥過並活下來的營長楊瑞符寫過《孤軍奮鬥四日記》,裡面有詳細記載,在最後撤退過橋時,也有對日軍的火力壓制!而且!最重要的!
  • 八佰其實只有四百,講述電影背後的歷史,一篇關於《八佰》的科普
    目前看應該是《八佰》,截止到8月25日,電影《八佰》的票房已經累計突破10億,這在抗戰題材電影中絕對是一枝獨秀。Q:《八佰》電影中的四行倉庫為什麼叫做四行倉庫?為何會成為國軍在上海最後的陣地?A:四行倉庫位於上海的閘北地區,與當時的上海公共租界僅僅相隔一條蘇州河,而且臨近進入公共租界的垃圾橋。
  • 電影《八佰》主要講述了什麼故事 守衛「四行倉庫」的是哪支部隊
    電影八佰主要講什麼電影《八佰》是由管虎導演拍攝的一部戰爭題材的影片,電影主要講述在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八百壯士」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以少敵多頑強抵抗四天四夜的故事!
  • 《八佰》:「最黑的夜,最亮的光」
    截止周六我寫這篇文章時,《八佰》在一向被視為影評權威網站但評分十分苛刻的豆瓣網上得到了7.8分的佳績,大約72%的評分都集中在四星以上,不少影評甚至已經把「2020年最好的國產電影」這個桂冠提前戴在了它的頭上。
  • 《八佰》背後那些真實的故事,戰士們最後的結局
    最近,電影《八佰》在全國上映,好評如潮。許多人被感動的一塌糊塗,影片講述的是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一支中國軍隊留守上海四行倉庫,阻擊日軍,掩護大軍撤離的故事。那麼真實的歷史是怎樣的呢?
  • 為什麼電影院開門第一個放映的是《八佰》?2020我們需要它
    我們還是來說《八佰》,電影《八佰》同樣取材與真實歷史事件「四行倉庫保衛戰」。營長為陸軍少校楊瑞符;為加強領導,特派五二四團副團長中校謝晉元作為最高長官。 四行倉庫是一座位於蘇州河北岸、新垃圾橋及西藏路橋西北角的倉庫建築,是交通銀行與北四行(金城銀行、中南銀行、大陸銀行與鹽業銀行)於1931年建成的聯合倉庫。它是當時閘北一帶最高最大的建築物,建造得十分堅固。
  • 《八佰》歷史考據:孤軍怎樣抵抗日軍攻擊?黃曉明特派員有原型嗎?
    或許為體現戰爭與人性的複雜性,電影《八佰》中濃墨重彩地刻畫了一群「逃兵」的形象,而陰錯陽差之下,這群被日軍衝散了的「逃兵」加入了「八百壯士」的行列,成為電影中的重要角色。
  • 《八佰》的真相:八百壯士與四行倉庫保衛戰
    「八百壯士」的故事裡,有一個謊言,就是這支中國軍隊,並沒有800人。奉命留守四行倉庫的五二四團,雖然名義上是一個團,但實際上只是一個營,而且人員還不齊整。最初,蔣希望八十八師全師留守上海,阻擊日軍。但是遭到了師長孫元良的反對。
  • 「八佰」還能感動臺灣人嗎?臺灣人應該看看,先輩守護的是什麼
    最新戰爭題材電影《八佰》定於8月21日上映,並於早一星期做了試映場。內容講的是中國抗日時期,1937年淞滬會戰其中一役,「八百壯士」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以少敵多頑強抵抗了四天四夜。《八佰》與《八百壯士》管虎版的《八佰》,則著重還原現場,使觀眾對戰爭產生感同身受的既視感,寫實,殘酷,且殘忍;另一方面則是聚焦隔著蘇州河的租界,當時中外媒體在此隔岸觀火,一片歌舞昇平、紙醉金迷,對比戰場的血肉橫飛與斷垣殘壁,特別顯得荒謬。
  • 電影《八佰》中的四行倉庫到底是什麼來頭!
    近日,隨著電影《八佰》的熱映,真實歷史事件發生地的上海四行倉庫紀念館也成為了影迷的熱門"打卡"地點,四行倉庫究竟有什麼來頭呢?四行倉庫是一座位於上海靜安區中南部,蘇州河北岸,西藏路橋西北角的倉庫建築。1937年10月26日至30日,國民黨政府軍第八十八師524團第一營的全體官兵掩護大部隊撤退後,為保住閘北的最後一塊陣地,奉命進入四行倉庫,與日軍血戰四天四夜,擊退敵人多次進攻,威震敵膽,譽滿中外,被譽為「八百壯士」。由於四行倉庫是一座混凝土建築有很大的厚度,是該地區最高的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