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但是這個問題的本質和中國年輕人背負的三個問題有異曲同工之妙,那就是:「你有對象了嗎?」「你什麼時候買房?」和「你一年掙多少錢哪?」
這三個問題的本質是什麼呢?那就是,一個中國年輕人,到了一定到年紀,就一定要找對象結婚,買房成家以及有一定到收入。大家都知道,如果這3個問題答不好,是要或多或少受到親戚和家人的壓力。這是中國的主流思想,每個人在每個年紀都必須有一個升級打怪的任務。
從男人的角度而言,結婚其實是一件很經濟實惠的事情,既能解決生理需求,又能找個人說話打發時間,就連吃個飯也不會浪費,再過幾年,還有人給生兒育女,結個婚簡直不要太划算好嗎?
不但從實用角度來說需要結婚,說好多男性之所以選擇結婚是因為覺得欠了女人太多,而女人又偏偏想結婚,那乾脆就結唄。
他作為婚姻的既得利益者,明明剛說完不結婚壞處多多,下一秒又賣乖說結婚是隨了女人的心願,你怎麼那麼偉大呢?下一步是不是要說結婚是為了人類繁衍,社會發展?
說了這麼多中國人的思維,讓我們來看看日本人的思維。
2017年日本有60.7萬對新人結婚,較上年減少1.4萬對。
日本可是為這件事操碎了心,「要徵單身稅」等新聞都上過熱門。還有一些打著「不婚一族」旗號的日劇(如《家族的形式》),核心也是在勸他們結婚……為了鼓勵年輕人們結婚,催婚的劇也是多如喪心病狂。比如2017年的大熱劇《東京白日夢女》,講的就是愛做白日夢的大齡單身女子追求幸福的故事。
日本一家婚戀諮詢公司2015年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日本20多歲的年輕人中,高達74.3%的人不在戀愛狀態。而1996年進行的同一調查中,這一數字為50%。 另外,日本內閤府2015年對7000名年輕人發起調查,結果顯示20多歲的單身者中,高達40%的人「根本不想找對象」。當被問及原因時,這些受訪者回答多為「談戀愛很麻煩」或「更願意花時間在自己的愛好上」。 來自東京的大學生中村就是其中一員。由於涉及隱私,中村不願公開他的全名。他表示,與談戀愛相比,他更喜歡打電腦遊戲或者與男性同伴徹夜網聊。 中村說:「如果要出去和女孩約會,我就必須得注重穿著打扮,還要絞盡腦汁想著帶她去哪玩。這實在太麻煩了。」當被問及他能否在30歲前結婚時,他回答:「我認為沒有這種可能。」
可能因為日本早就成為發達國家,國民生活普遍比較富裕的原因,日本現在對中國人每個年齡該做什麼事情這個價值觀非常淡泊,甚至是亂序的。
舉個例子,就拿談戀愛來說,中國人十多歲時要念書不能早戀,三十歲那是剩女談戀愛得趕緊嫁了,二十多歲是唯一一個完成戀愛結婚任務不那麼奇怪的時間段。
一些專家認為,與父輩一代相比,日本當代年輕人不願結婚是因為他們看到父母的婚姻生活不夠幸福,不想重蹈覆轍。《我們這一代不戀愛》一書的作者牛久保惠(音譯)說:「他們的父母並非整天大吵大鬧或是鬧離婚。不過,他們的婚姻生活看起來也不是非常幸福。」 根據她的說法,曾在上世紀80和90年代風靡的戀愛題材電視劇不再盛行,也使年輕人缺少「戀愛範本」,沒有墜入愛河的欲望。 此外,沉迷網絡也是不少男性不願談戀愛的原因。大學生中村說:「在漫畫中,一切都非常完美。女孩們都那麼可愛迷人,男孩們帥氣強壯。我希望我的生活也是這樣。」 但中村回到現實中發現,女孩們外表讓他失望,而自己也沒那麼優秀。「我對現實生活沒興趣,看看視頻就夠了,」他說。
部分受訪男性表示,結婚就意味著每個月的工資要全部上交妻子,一個月只有3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800元)左右甚至更少的零花錢(3萬日元根本不夠一個月的飯費)。許多日本單身男性因此不願意結婚,更想享受一個人輕鬆、自在、不受管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