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三七」與「三七」一字之差 誤服可能引發肝腎功能衰竭

2020-12-08 瀟湘晨報

中國江蘇網訊 (記者 孫駿 通訊員 王娟)家住安徽黃山的47歲的劉先生(化姓),2個月前因外傷導致全身多處軟組織挫傷。聽人說三七可消腫散淤、緩解疼痛,劉先生將家中種植的「土三七」當作「三七」打磨成粉後自行服用。吃了大半個月後,劉先生常常感覺肚子發脹,小便也變少了,精神越來越差。兒女見狀便將他帶到杭州某醫院就診,被診斷為「肝小靜脈閉塞症」。

「肝小靜脈閉塞症」多由於誤食含有吡咯烷生物鹼的中草藥所致,症狀多表現為嚴重的腹脹、腹水、少尿等,如果不及時對症治療,會引發嚴重的肝腎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劉先生在杭州住院期間,積極的保肝利尿等保守治療效果不佳,不僅症狀沒有緩解,腹水越來越多,還出現了腎功能不全。醫生建議進行肝移植,但巨大的經濟壓力讓一家人猶豫不決。4月23日,抱著最後一絲希望,劉先生在家人的陪同下從杭州輾轉至南京找到鼓樓醫院消化內科諸葛宇徵教授。

入院檢查時,劉先生已經出現急性肝功能衰竭和腎功能不全合併高鉀血症。患者身體極度虛弱,連握筆的力氣都沒有,隨時有可能死於心跳呼吸驟停。沒有絲毫的猶豫,在與患者家屬充分溝通後,諸葛宇徵教授團隊決定於當晚為劉先生實施急診TIPS手術。確定方案後,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王軼一邊通知手術室進行術前準備,一邊與家屬進行術前談話,當晚由張明副主任醫師和肖江強主治醫師等醫護人員一起進行TIPS手術。

考慮到劉先生術前出現腎衰和高鉀血症,術後回到病房立即給他進行了床邊CRRT持續血濾,補充血漿和白蛋白。經過綜合支持治療後,劉先生的腎功能開始恢復,各項生化指標全面好轉。目前劉先生恢復良好,已經可以進食和下地行走,近期即可康復出院。

諸葛宇徵教授提醒,「三七」與「土三七」僅一字之差,對人體健康來說意義相距甚遠。一個是名貴中藥,另一個卻是有毒性的草藥,誤食將損傷臟器。其實,兩者很容易辨別,可從葉形和花形來看。五加科三七的葉形肥大,長得像張開的手掌,六七片葉子朝不同的方向伸展,花是紅色的;而土三七的葉形較小,葉子沿著莖對稱生長,花是黃色的。

「三七」屬五加科人參屬,以根、根狀莖入藥,無毒,是名貴中藥材,可散淤止血、消腫止痛,用於咯血、吐血、便血、外傷出血、胸腹刺痛、跌打腫痛等。「三七」具有良好的止血功效和顯著的造血功能,能加強和改善冠狀動脈微循環,其作用奇特,被歷代醫家視為藥中之寶。

「土三七」內含吡咯烷生物鹼成分,可造成肝竇和肝小靜脈的內皮細胞損傷,導致肝小靜脈阻塞,肝細胞不同程度液化壞死,晚期可見肝纖維化。患者出現肝大、右上腹痛、腹水和黃疸等症狀,而且這種損害一經形成,常常無法逆轉,最終發展為肝功能衰竭或頑固性腹水。一些受到肝損傷的重症患者,甚至只能求助於肝移植來維持生命。

近年來誤服土三七導致的肝竇阻塞症候群(HSOS)的患者越來越多,而該病死亡率高達40%-70%。南京鼓樓醫院消化內科以諸葛宇徵教授為首的團隊自2008年開始潛心研究該病的發病機理、診斷標準和治療策略,經過近10年的不斷探索將該病的死亡率從最初的40%-60%降至10%以下。2016年,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肝膽協作組委託南京鼓樓醫院消化內科諸葛宇徵教授牽頭起草首部《中國肝竇阻塞症候群診斷和治療專家共識》,這也是國內外首個關於吡咯烷生物鹼肝竇阻塞症候群的專家共識,將有助於臨床醫生對該病的診斷和治療,大大提高治療效率。同時,專家們也呼籲,老百姓千萬別私自濫服中草藥,以免給身體帶來傷害。

【來源:中國江蘇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三七、土三七、麥冬、山麥冬:這些易混淆的中藥,你能分辨嗎?
    信奉養生的他從朋友圈的小販子那搞來了點三七,期盼著長成之後,自己就能夠享用「純天然、無汙染」的三七,沒成想,此刻站在對面的醫生告訴他:「你喝的這個是土三七,和人們口中的三七完全不同,別看只是一字之差,功效卻有著天壤之別。」
  • 「三七」治病 「土三七」要命!病人自種自服土三七肝臟嚴重受損
    入院後,經過進一步檢查,病人確診為「肝小靜脈閉塞症」,醫生尋根究源、查找病因,最終明確病人因服用「土三七」致病。原來,病人聽說三七有保健作用,就託朋友在自家院裡種了些「三七」,卻不知此「三七」非彼「三七」,是土三七,服用一月後,導致其肝臟嚴重受損。
  • 每天一勺「土三七」60歲大爺肝損傷致昏迷 「三七」「土三七」一字...
    而更多的老人,則選擇吃「三七」。對於中老年人來說,秋冬季節由於氣溫變化,確實容易引發心肌梗死、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於是,進補一些活化血管的中藥,就成為很多人的首選。由此,被認為能疏通血管,清潔血液,稱為血管清道夫的三七,更是價格高企、銷售火爆,甚至出現市民到藥店排隊打粉的場面。
  • 蘇州62歲老伯誤食「假」三七 腹脹如臨盆產婦
    可是最近有一位來自蘇州東山62歲的張伯伯,因為誤服了「假」的三七,差點在鬼門關裡走了一趟。這是怎麼回事呢?雖然同樣有活血化瘀的功效,但其毒性也很明確,一旦誤服會導致身體一部分的器官細胞損傷和壞死,讓肝臟只進不出。
  • 長期吃三七可能有害健康,中醫給出6點建議,讓你安心無憂用三七
    我們通常談到的三七,和人參、西洋參都屬於五加科人參屬的植物,其乾燥的跟塊可以入藥,其藥用歷史有四百餘年,又名山漆,金不換等名。「人參形似功堪並,甘苦兼溫不換金」是清代《本草詩箋》中對三七的評價,三七味甘,微苦,性溫,歸肝、胃經,無毒。具有散瘀止血,消腫定痛之功效。
  • 常吃三七粉對腎臟有副作用嗎?十年臨床藥師一文全告訴你!
    但須注意的是孕婦慎用,陰虛血熱之出血者不宜單用。二 三七的藥理作用藥理學研究表明,三七對血液系統有著重要的影響,三七具有造血、活血、止血的功能。三七的主要成分PNS還有抗冠心病、保護腦組織的作用。動物實驗發現,PNS預處理對腎缺血再灌注損傷有明顯保護作用,其機制與清除體內過多的氧自由基、抑制炎性反應、細胞內鈣超載和細胞凋亡等有關;抑制NF-κB(p65)、白細胞介素-1β的表達也可能是其作用機制之一[1-2]腎臟病血瘀證主要表現為血液流變學和血黏度的異常,以及凝血與抗凝功能障礙,特別是血液高凝狀態,這種血液流變學的異常表現導致了腎小球損害進一步加重甚至硬化
  • 三七不是二十一打一字是什麼字 三七不是二十一猜字謎底答案
    三七不是二十一打一字是什麼字 三七不是二十一猜字謎底答案時間:2017-03-06 23:16   來源:7230遊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三七不是二十一打一字是什麼字 三七不是二十一猜字謎底答案 近日有一些喜歡猜謎語的小夥伴,跑來問小編,三七不是二十一打一字是什麼字,三七不是二十一謎底是什麼呢
  • 三七的作用 三七加一寶一起吃健康長壽不怕老
    世人只用之治風,良可惜也」。天麻粉治頭風痛、及降血壓、除痰,止痛、祛風溼,行氣活血等;三七,被譽為「南國神草」,是一種非常著名的中藥材。三七粉具有止血、活血化瘀、消腫定痛、滋補強壯、抗疲勞、耐缺氧、抗衰老、降血脂、降血糖、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等作用。2、三七加西洋參三七+西洋參:化瘀通絡、陰陽雙補。
  • 71歲老人,用土三七泡水喝,導致中毒、肝損傷,一字之差,真要命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程婆婆聽老家的人說,土三七挺好的,就從老家弄回來一點種在自家院子裡,從3月開始,就用土三七泡水喝。就這同樣喝了2個月,在最後半個月,程婆婆肚子疼痛難忍,並且常常感覺腹脹,最後實在是撐不住了,就去了醫院就醫。
  • 「三七」和「土三七」僅一字之差 幾乎要了七旬大媽的命
    據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新聞空間站》報導:「三七」和「土三七」僅一字之差,功效卻相差甚遠,一個是名貴中藥,另一個卻是有毒草藥。近日,常州三院就收治了一名食用「土三七」而導致肝臟受損的患者。
  • 吃「三七」竟然吃成肝移植 專家提醒:藥補不當中藥變毒藥
    自家種的「三七」吃出病58歲的張女士是大連人,三個月前開始出現腹脹、食慾差,總覺得累、沒勁兒。在當地醫院檢查被診斷為肝硬化,經過治療症狀不見好轉反而逐漸加重。於是,家人帶著她來到北京地壇醫院就診。張女士所服用的「三七」經過地壇醫院中藥師的鑑定,不是藥典收錄的三七,而是與三七有相似療效的植物——菊三七,也叫做土三七。土三七含有吡咯烷生物鹼成分,能造成人的肝臟損傷。經過臨床醫生與中藥師聯手「破案」,張女士致病的原因找到了,令人惋惜的是,肝竇阻塞症候群這種病預後相當差,張女士的肝受損嚴重,只有進行肝移植才可能贏得一線生機。地壇醫院肝病中心閆傑主任醫師說,肝竇阻塞症候群比較少見。
  • 這3種中藥服用不當,可能會傷肝腎
    當然,無論是使用中藥還西藥來控制病情發展,都應該掌握正確的用藥方法,否則長時間的錯誤用藥行為容易增加身體負擔,甚至引發某些疾病。很多人在服用中藥的過程中服用方法不正確,藥物沒有正確使用,有可能會對肝腎功能造成影響。那麼,使用哪些中藥的時候需要十分注意,這樣才能防止健康受損呢?
  • 點醒:「三七粉」不一定是三七!中醫教你怎麼吃三七
    這條消息引發輿論大討伐,不少自媒體文章把矛頭對準了中藥「三七」,很多網友也以為是中藥「三七」功效大忽悠,勸家裡老人不要再服用三七。事實上,此「三七粉」並非彼「三七」。前者是一款「代用茶」,主要成分是三七莖葉提取物,並不是真的三七根須粉,說白了就是保健食品,三七的含量究竟有多少不得而知。而中藥三七是一味寫入了《中國藥典》功效明確為「散瘀止血,消腫定痛」的藥材,主要用於咯血、吐血、外傷出血等病症。從來沒有哪個正規醫生包括中醫師說過,三七是「有病治病,無病防病」的神藥。
  • 帶帽三七與滑頭三七的區別
    今天三七諮詢就給大家揭開這神秘的面紗一下,滑頭和帶帽的三七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帶帽三七帶帽三七頭是指:帶有三七剪口的三七頭,故稱為:「戴帽三七頭」。剪口是三七主根與莖連接的那一小部分,剪口在種植過程中起著運輸養分,起到支撐莖葉的作用,帶剪口的三七皂苷含量是頭子的一倍。
  • 不法商家野三七、野生三七騙局!
    三七是本來就是屬於一種自然植物,只要是自然植物,就會有野生的。就連我們的國寶大熊貓也有野生大熊貓。三七的規模化種植只有不到500年的歷史。之前的中醫先生都是到山上自行採挖三七。三七在中藥中佔據著很大的作用,憑著它自身多樣的功效三七受到了很多人的歡迎,購買三七的朋友也越來越多。野生三七可以說是稀有的東西,是可遇不可求的。
  • 如何鑑別三七好壞?專業藥師教你一招
    市面上琳琅滿目的三七,價格高低相差很大,網上、超市購買的三七如何鑑別其真假好壞呢?菊三七(土三七)真會讓人中毒嗎?有些患者分不清三七和菊三七,也把菊三七拿來打成粉每日服用,結果出現了不適症狀。那麼,菊三七真會讓人中毒嗎?它跟三七怎麼能區分開呢?
  • 地道三七:三七的文化價值
    三七的價值是廣泛的,總體來說,主要涵蓋藥用價值、食用價值、文化價值等多個方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文化價值。      三七的文化價值體現在各族人民對三七的發現、馴化、種植、加工、運輸、銷售、利用等各個環節。
  • 地道三七:「三七」這個名稱的來歷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一書中首次記載「三七」二字,文中寫道:「或雲本名山漆,謂其能和金瘡如漆粘物也,此說近之。」他在書中,以三七做正名,付方中則三七與山漆混用,反映出三七當時已定名使用。湖北趙燦熙先生在所著的《三七》一書中寫道:「在中醫處方的習慣中,往往把藥品名稱的繁體字,用筆畫簡單的同音字來代替,因此後來把山漆寫成了三七。」 二是以三七地上部植株形態釋名。
  • 聊一聊三七治病保健的功效
    三七,屬五加科人參屬植物,是一種名貴的中草藥,又名「千年神草」、「金不換」、「南國神草」「血參」、「參中之王」等。 三七,味甘,微苦,性溫。具有止血散瘀,消腫止痛的作用。《本草綱目》云:「味微甘而苦,頗似人參之味」,「能治一切血病」。三七有生三七和熟三七之分,生者止血祛瘀,活血止痛;熟者可補血。
  • 「三七」知多少
    殊不知,三七雖好,但卻不可濫用,今天我院中醫科醫生就來介紹下「三七」。三七又稱田七、山漆、田漆、金不換、血參、人參三七等,為人參屬植物,《本草綱目拾遺》指出三七「頗類人參,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故有「北參南七」之說。其主產於雲南、廣西及四川等地,然而藥用植物的道地性對藥用植物至關重要,目前認為雲南文山是三七的地道產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