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曠世奇書《紅樓夢》的敘事結構從大空間上看,由兩條線索組成,一條是虛寫的僧佛仙界,此為浪漫主義風格,一條是實寫的人間故事,為現實主義風格。這兩條線索一虛一實,一明一暗,虛實結合,明暗相間,貌似分離,實則交織。
兩條線索看似若即若離,但是又因為有僧道組合,時不時地穿越時空之門來往於天地之間,有機地將兩條線索聯繫在了一起。
所以說,《紅樓夢》是一部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色彩相融合的作品。
但是,從二者的篇幅上看,人間故事絕對佔據著主體地位。所以進一步可以概括為,《紅樓夢》是一部以現實主義為主、以浪漫主義為輔的文學巨著。
《紅樓夢》整部書主要就是通過描寫寶黛的愛情悲劇,來反映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沒落,進而對封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官官相護、仕途經濟、科舉制度、宗教制度等進行全方位的批判。從創作手法上來說,其中真實空間部分,作者的筆觸重在還原現實生活,按照生活的本來樣式對人物、環境等進行精確細膩的描寫,力求真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
令現在許多讀者迷惑的是,寶黛愛情故事的演繹和四大家族的衰落史,作為反映當時封建王朝正在走向沒落的見證,本身是現實主義的題材,通過小說對現實進行嚴厲地批判,這也正是作者創作的意圖所在。
所以這一部分內容足以獨立成篇,亦可流芳百世,那麼作者為什麼還要看似多此一舉地加入大量篇幅的僧佛仙境這些虛無縹緲的情節呢?
下面就來分析一下這條虛線為什麼不可或缺。
一、遵從以神話開篇的創作傳統,增強小說的傳奇色彩和文學價值
《紅樓夢》是中國古代小說創作手法的集大成者。
在《紅樓夢》成書之前,神仙鬼怪、僧佛仙界的創作內容是傳統小說重要的組成部分。曹雪芹在寫作《紅樓夢》時,借鑑了這一創作形式,並在小說進行了運用和升華。
大家都知道,神話故事為民間百姓所喜聞樂道,也使小說更加容易被廣大讀者所接受,也有利於小說故事的傳播。
基於這一點,在古代作者著述小說的時候,會經常運用神話故事,來增加小說的神秘感和吸引力。
例如,我們所熟知的中國古代小說作品,除了像《西遊記》這種專門寫神仙的小說以外,其餘的名著《水滸傳》《三國演義》等,雖然為單一線索小說,但開篇或者中間都會穿插部分神話傳說的內容。
例如《水滸傳》中第一回的回目是「張天師祈禳瘟疫,洪太尉誤走妖魔」,用洪太尉打開伏魔殿,放走108為魔君,致使108為梁山好漢降臨人間來作為全書故事的開端,引出水滸人物,進而展開小說的敘述。
《三國演義》中,也有諸如關羽死後封神、魯智深坐化成佛的片段。
受到傳統小說這種寫法的影響,《紅樓夢》作者依然不能免俗,所以在開篇便寫女媧造石補天,頑石被廢棄通靈,然後幻化入世,這一點關於神話傳說的寫法與前人相同。
所不同的是,以往演義小說中,神話傳說部分比重不會很大,對整體而言只是起到了點綴的作用。但是《紅樓夢》則不然,開篇寫過女媧造石補天,頑石被棄通靈之後,一僧一道的神仙組合便出場了,並且關於僧道組合出現貫穿整部《紅樓夢》。有人統計,在前八十回裡,僧道組合或者聯袂出場、或者單獨現世達到近10次,平均不到十回就要出場一次。
這還只是關於神仙描寫的內容,此外還有空空道人傳書曹雪芹、木石前盟、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等或以章節計的大篇幅描寫。
由此可以看出,曹雪芹在寫作《紅樓夢》的過程中,不但借鑑了前人的浪漫主義寫作手法,而且還加以嫻熟的運用,使之成為整部作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樣做,不但契合了當時小說的審美傾向,也使得寶黛的愛情故事增加了一層傳奇色彩,使得小說的文學魅力和文學價值得以增強。
二、隱藏了小說的批判特性,規避了文字獄的風險
1、隱藏了小說的批判特性
毋庸置疑,作為批判現實主義的傑作《紅樓夢》,首先是一部充滿文學性的作品,它對當時社會的嚴厲批判具有前所未有的廣泛性。通過主人公賈寶玉的言行,不但批判了當時佔據絕對主流地位的婚姻制度、科舉制度、仕途經濟、男尊女卑、皇權至上等方方面面,而且還發出了男女平等、人人平等、自由平等博愛等方面的吶喊。
對於這部小說,得到最廣泛認同的是胡適的江寧曹家子弟曹雪芹的「自傳說」,當然,在紅學研究中,還有人認為這是一部反映康雍乾三朝清宮秘史的作品,還有人認為這是一部旨在宣傳「反清復明」的「悼明說」,但無論是暗指清宮秘史,還是宣揚反清復明,《紅樓夢》都不可能為當朝所容。
是的,無論如何解讀《紅樓夢》,曹雪芹冒天下之大不韙,批閱十載、增刪五次而成就的《紅樓夢》,都是不能為當時的社會和統治階級所接受的。
所以,曹雪芹在寫作筆法上不但諱莫高深,而且還借用神話故事故弄玄虛,以隱藏他寫作的真實目的。
這樣,才得以使得這部鴻篇巨製規避了文字獄的風險和迫害。
2、規避了文字獄的風險
大家都知道,清朝是滿族入關,對以漢族為主體的各民族進行統治的政權。在中國傳統文化和政權交替的視角來看,這叫「乾坤反覆,中原陸沉」,所以在民間,以反清復明為目的鬥爭一直暗流湧動。統治者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不斷加強對文人寫作的管控和鉗制。
如果發現文章有對滿族統治不滿者,立即對作品進行查抄,對作者進行抓捕,甚至株連九族,清朝施行了歷朝歷代以來最嚴苛的「文字獄」。
後來隨著文字獄越來越嚴酷,竟然發展到了即使文字中並沒有反對清朝統治之意,但是望文生義容易讓人產生相關聯想的,也一概論處。
例一:
例如大家所熟知的「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冤案就是如此。
實際上,這句詩的作者只不過是一位普通讀書人,他在看書的時候,忽然刮來了一陣狂風吹亂了他的書頁,於是這位先生詩興大發,隨口吟詩一句「清風不識字,何事亂翻書」,沒想到被朝廷解釋為清朝統治者並非中華正統,卻篡奪了漢族的統治權。於是,這個人便因一句詩招來了殺身之禍。
例二:
還有個例子,看過《乾隆王朝》的讀者可能還記得,乾隆皇帝奉母南巡,走到山東地界,住在了前朝三品老臣曹元龍家。夜裡,乾隆在曹家書房翻看曹雲龍祖父的詩集《一柱樓集》,見到「奪朱非正色,異種也稱王」「明朝期振翱,一舉去清都」的詩句,於是曹雲龍被賜吊死,並抄了家。
實際上,這些詩詞是曹雲龍的祖父曹述夔當年跟隨清軍入關時所作,那時候,清軍還沒有打入北京,詩的本意是站在滿族入侵者的角度,來歌頌滿族大展宏圖和勝利奪取明朝京都的意思。沒想到,乾隆看了就多了心,也由此對曹雲龍起了殺心。
這兩個詩案,非常典型地說明了在當時的封建專制統治之下,文字是極易招惹禍端的。一句詩況且如此,更何況是一部洋洋灑灑70多萬字的小說呢?
紅樓夢作者既要表達自己對統治者的不滿和憤懣,又要規避有可能因為文字帶來的禍患,所以作者只好將小說的批判性隱藏在真真假假和神話故事裡。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三、在僧道禪化宗教思想中尋找濟世救人的方法
在我們的印象裡,僧是僧,道是道,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類人,例如,《西遊記》中,佛家和道家明爭暗鬥,是作為上界的對立面存在的。但是在曹雪芹的筆下,一個和尚和一個道士的神仙組合卻成了溝通天地的特使團。那麼曹雪芹把這兩個門派不同的人捏合在一起,並成了一對好搭檔,到底又有什麼用意呢?
許多人認為曹雪芹是信仰佛道思想的,我並不這麼認為!
我覺得當時的曹雪芹儘管已經接受了初步的資本主義的「自由平等博愛」的思想,但是他要是想尋找到實現以「平等」為核心的這六個字的路徑,在當時的社會背景和歷史階段下是不可能實現的。當時閉關鎖國的清朝,還沒有傳入完整的資本主義理論,更何況是更高級階段的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的理論了。
所以,曹雪芹只有也只能把目光投向道家和佛家,來尋求答案。
說到曹雪芹世界觀的轉變,離不開曹雪芹的現實經歷。在曹雪芹14歲的時候,鐘鳴鼎食的曹家被抄家了,落配的鳳凰不如雞,曹家一夜之間變成了窮光蛋,曹雪芹也只能靠在北京賣畫度日。
從小接受儒家正統思想的曹雪芹在這個時候從小樹立起來的信念崩塌了,他開始反思讀書人所接受的「仕途經濟」的思想,轉而開始追求道家的無為、佛家的解空,以求得自身的心靈平衡。
對於儒家治國的失敗,曹雪芹形象地總結為:
"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死裡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看破的,遁入空門,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佛家和道家本就有著不同的修煉法門和核心思想,但是在曹雪芹筆下,他沒有把道家和佛法對立起來,相反,他求同存異,認識到了無論是道家思想還是佛法思想,歸根結底,都是讓人擺脫煩惱,實現人的精神自由的路徑。
道家的基本理論是尊重天道、道法自然、無為而治、精神自由。
佛家的思想則是斷除煩惱、證悟解脫、明心見性、諸法空相。
二者最終在渡人渡已的救世思想上殊途同歸,終極目標都是要讓人脫離塵世之苦,實現心無掛礙。
儘管最後,曹雪芹筆下的主人公賈寶玉最終還是剃度出家了,但是賈寶玉真的是看破紅塵,實現解脫了嗎?
我看未必,也許這僅僅是他可以選擇的遁世絕俗的唯一的辦法而已!
況且,從書中描寫來看,除了來自仙界的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在忙著治病渡人,再加上後來的信使空空道人以外,曹雪芹筆下其他的僧道尼姑多為反面人物,如圖財害命的張道士、害人性命的尼姑淨虛、扎小人的馬道婆、迷戀煉丹的賈敬等人。這也說明了,曹雪芹只是從佛道理論中汲取營養,而並非是至誠的信徒。
總結:
綜上所述,由於上面提到的各種原因的限制,作者在創作《紅樓夢》的過程中,要想直抒胸臆通過語言文字直截了當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絕無可能。作者最終只有奇思妙想,通過現實生活中寶黛愛情故事的描寫,和四大家族的榮衰史,來完成對當時封建社會末期即將崩塌的預言,而在這種鮮明的現實主義的風格中,又雜糅了撲所迷離的浪漫主義外衣,讓整個故事顯得更加具有文學化,也更加具有了批判的迷惑性。
當然,作者可能沒有想到的是,他的這種寫法也是開創了中國文學史的一個先河,宏大的題材和隱晦的暗示,對於讀者來說無異於打開了一扇瑰麗想像的大門,作者到底想要表達什麼,幾乎成為了所有紅迷們的孜孜不倦去尋求和解讀的目標。
《紅樓夢》成書200餘年,紅學也已經走過了100多年,一部書引出一門顯學,這在全世界都是具有開創性了,這也足以說明《紅樓夢》的無與倫比的魅力。
而這個結果,除了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外,我看還在於他的創作手法上,也就是在現實主義的裡子外,套上了一層浪漫主義的外衣,猶如雙劍合璧,無敵於天下。
(圖片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