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現實主義的裡子,套上浪漫主義外衣,雙劍合璧,天下無敵

2021-01-09 一介書童的書童

導讀:

曠世奇書《紅樓夢》的敘事結構從大空間上看,由兩條線索組成,一條是虛寫的僧佛仙界,此為浪漫主義風格,一條是實寫的人間故事,為現實主義風格。這兩條線索一虛一實,一明一暗,虛實結合,明暗相間,貌似分離,實則交織。

兩條線索看似若即若離,但是又因為有僧道組合,時不時地穿越時空之門來往於天地之間,有機地將兩條線索聯繫在了一起。

所以說,《紅樓夢》是一部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色彩相融合的作品。

但是,從二者的篇幅上看,人間故事絕對佔據著主體地位。所以進一步可以概括為,《紅樓夢》是一部以現實主義為主、以浪漫主義為輔的文學巨著。

紅樓夢小型張

《紅樓夢》整部書主要就是通過描寫寶黛的愛情悲劇,來反映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沒落,進而對封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官官相護、仕途經濟、科舉制度、宗教制度等進行全方位的批判。從創作手法上來說,其中真實空間部分,作者的筆觸重在還原現實生活,按照生活的本來樣式對人物、環境等進行精確細膩的描寫,力求真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

寶黛同看《西廂記》

令現在許多讀者迷惑的是,寶黛愛情故事的演繹和四大家族的衰落史,作為反映當時封建王朝正在走向沒落的見證,本身是現實主義的題材,通過小說對現實進行嚴厲地批判,這也正是作者創作的意圖所在。

所以這一部分內容足以獨立成篇,亦可流芳百世,那麼作者為什麼還要看似多此一舉地加入大量篇幅的僧佛仙境這些虛無縹緲的情節呢?

下面就來分析一下這條虛線為什麼不可或缺。

無材可去補蒼天原型石

一、遵從以神話開篇的創作傳統,增強小說的傳奇色彩和文學價值

《紅樓夢》是中國古代小說創作手法的集大成者。

在《紅樓夢》成書之前,神仙鬼怪、僧佛仙界的創作內容是傳統小說重要的組成部分。曹雪芹在寫作《紅樓夢》時,借鑑了這一創作形式,並在小說進行了運用和升華。

大家都知道,神話故事為民間百姓所喜聞樂道,也使小說更加容易被廣大讀者所接受,也有利於小說故事的傳播。

基於這一點,在古代作者著述小說的時候,會經常運用神話故事,來增加小說的神秘感和吸引力。

女媧補天

例如,我們所熟知的中國古代小說作品,除了像《西遊記》這種專門寫神仙的小說以外,其餘的名著《水滸傳》《三國演義》等,雖然為單一線索小說,但開篇或者中間都會穿插部分神話傳說的內容。

例如《水滸傳》中第一回的回目是「張天師祈禳瘟疫,洪太尉誤走妖魔」,用洪太尉打開伏魔殿,放走108為魔君,致使108為梁山好漢降臨人間來作為全書故事的開端,引出水滸人物,進而展開小說的敘述。

《三國演義》中,也有諸如關羽死後封神、魯智深坐化成佛的片段。

受到傳統小說這種寫法的影響,《紅樓夢》作者依然不能免俗,所以在開篇便寫女媧造石補天,頑石被廢棄通靈,然後幻化入世,這一點關於神話傳說的寫法與前人相同。

僧道組合:茫茫大士,渺渺真人

所不同的是,以往演義小說中,神話傳說部分比重不會很大,對整體而言只是起到了點綴的作用。但是《紅樓夢》則不然,開篇寫過女媧造石補天,頑石被棄通靈之後,一僧一道的神仙組合便出場了,並且關於僧道組合出現貫穿整部《紅樓夢》。有人統計,在前八十回裡,僧道組合或者聯袂出場、或者單獨現世達到近10次,平均不到十回就要出場一次。

這還只是關於神仙描寫的內容,此外還有空空道人傳書曹雪芹、木石前盟、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等或以章節計的大篇幅描寫。

空空道人

由此可以看出,曹雪芹在寫作《紅樓夢》的過程中,不但借鑑了前人的浪漫主義寫作手法,而且還加以嫻熟的運用,使之成為整部作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樣做,不但契合了當時小說的審美傾向,也使得寶黛的愛情故事增加了一層傳奇色彩,使得小說的文學魅力和文學價值得以增強。

紅樓夢郵票小型張

二、隱藏了小說的批判特性,規避了文字獄的風險

1、隱藏了小說的批判特性

毋庸置疑,作為批判現實主義的傑作《紅樓夢》,首先是一部充滿文學性的作品,它對當時社會的嚴厲批判具有前所未有的廣泛性。通過主人公賈寶玉的言行,不但批判了當時佔據絕對主流地位的婚姻制度、科舉制度、仕途經濟、男尊女卑、皇權至上等方方面面,而且還發出了男女平等、人人平等、自由平等博愛等方面的吶喊。

對於這部小說,得到最廣泛認同的是胡適的江寧曹家子弟曹雪芹的「自傳說」,當然,在紅學研究中,還有人認為這是一部反映康雍乾三朝清宮秘史的作品,還有人認為這是一部旨在宣傳「反清復明」的「悼明說」,但無論是暗指清宮秘史,還是宣揚反清復明,《紅樓夢》都不可能為當朝所容。

是的,無論如何解讀《紅樓夢》,曹雪芹冒天下之大不韙,批閱十載、增刪五次而成就的《紅樓夢》,都是不能為當時的社會和統治階級所接受的。

所以,曹雪芹在寫作筆法上不但諱莫高深,而且還借用神話故事故弄玄虛,以隱藏他寫作的真實目的。

這樣,才得以使得這部鴻篇巨製規避了文字獄的風險和迫害。

《紅樓夢》

2、規避了文字獄的風險

大家都知道,清朝是滿族入關,對以漢族為主體的各民族進行統治的政權。在中國傳統文化和政權交替的視角來看,這叫「乾坤反覆,中原陸沉」,所以在民間,以反清復明為目的鬥爭一直暗流湧動。統治者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不斷加強對文人寫作的管控和鉗制。

如果發現文章有對滿族統治不滿者,立即對作品進行查抄,對作者進行抓捕,甚至株連九族,清朝施行了歷朝歷代以來最嚴苛的「文字獄」。

後來隨著文字獄越來越嚴酷,竟然發展到了即使文字中並沒有反對清朝統治之意,但是望文生義容易讓人產生相關聯想的,也一概論處。

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

例一:

例如大家所熟知的「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冤案就是如此。

實際上,這句詩的作者只不過是一位普通讀書人,他在看書的時候,忽然刮來了一陣狂風吹亂了他的書頁,於是這位先生詩興大發,隨口吟詩一句「清風不識字,何事亂翻書」,沒想到被朝廷解釋為清朝統治者並非中華正統,卻篡奪了漢族的統治權。於是,這個人便因一句詩招來了殺身之禍。

例二:

還有個例子,看過《乾隆王朝》的讀者可能還記得,乾隆皇帝奉母南巡,走到山東地界,住在了前朝三品老臣曹元龍家。夜裡,乾隆在曹家書房翻看曹雲龍祖父的詩集《一柱樓集》,見到「奪朱非正色,異種也稱王」「明朝期振翱,一舉去清都」的詩句,於是曹雲龍被賜吊死,並抄了家。

《乾隆王朝》:奪朱非正色,異種也稱王。

實際上,這些詩詞是曹雲龍的祖父曹述夔當年跟隨清軍入關時所作,那時候,清軍還沒有打入北京,詩的本意是站在滿族入侵者的角度,來歌頌滿族大展宏圖和勝利奪取明朝京都的意思。沒想到,乾隆看了就多了心,也由此對曹雲龍起了殺心。

《乾隆王朝》:二品退休大臣曹雲龍

這兩個詩案,非常典型地說明了在當時的封建專制統治之下,文字是極易招惹禍端的。一句詩況且如此,更何況是一部洋洋灑灑70多萬字的小說呢?

紅樓夢作者既要表達自己對統治者的不滿和憤懣,又要規避有可能因為文字帶來的禍患,所以作者只好將小說的批判性隱藏在真真假假和神話故事裡。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三、在僧道禪化宗教思想中尋找濟世救人的方法

在我們的印象裡,僧是僧,道是道,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類人,例如,《西遊記》中,佛家和道家明爭暗鬥,是作為上界的對立面存在的。但是在曹雪芹的筆下,一個和尚和一個道士的神仙組合卻成了溝通天地的特使團。那麼曹雪芹把這兩個門派不同的人捏合在一起,並成了一對好搭檔,到底又有什麼用意呢?

許多人認為曹雪芹是信仰佛道思想的,我並不這麼認為!

我覺得當時的曹雪芹儘管已經接受了初步的資本主義的「自由平等博愛」的思想,但是他要是想尋找到實現以「平等」為核心的這六個字的路徑,在當時的社會背景和歷史階段下是不可能實現的。當時閉關鎖國的清朝,還沒有傳入完整的資本主義理論,更何況是更高級階段的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的理論了。

所以,曹雪芹只有也只能把目光投向道家和佛家,來尋求答案。

孤獨曹雪芹

說到曹雪芹世界觀的轉變,離不開曹雪芹的現實經歷。在曹雪芹14歲的時候,鐘鳴鼎食的曹家被抄家了,落配的鳳凰不如雞,曹家一夜之間變成了窮光蛋,曹雪芹也只能靠在北京賣畫度日。

從小接受儒家正統思想的曹雪芹在這個時候從小樹立起來的信念崩塌了,他開始反思讀書人所接受的「仕途經濟」的思想,轉而開始追求道家的無為、佛家的解空,以求得自身的心靈平衡。

對於儒家治國的失敗,曹雪芹形象地總結為:

"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死裡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看破的,遁入空門,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佛家和道家本就有著不同的修煉法門和核心思想,但是在曹雪芹筆下,他沒有把道家和佛法對立起來,相反,他求同存異,認識到了無論是道家思想還是佛法思想,歸根結底,都是讓人擺脫煩惱,實現人的精神自由的路徑。

壁畫

道家的基本理論是尊重天道、道法自然、無為而治、精神自由。

佛家的思想則是斷除煩惱、證悟解脫、明心見性、諸法空相。

二者最終在渡人渡已的救世思想上殊途同歸,終極目標都是要讓人脫離塵世之苦,實現心無掛礙。

儘管最後,曹雪芹筆下的主人公賈寶玉最終還是剃度出家了,但是賈寶玉真的是看破紅塵,實現解脫了嗎?

我看未必,也許這僅僅是他可以選擇的遁世絕俗的唯一的辦法而已!

遁入空門

況且,從書中描寫來看,除了來自仙界的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在忙著治病渡人,再加上後來的信使空空道人以外,曹雪芹筆下其他的僧道尼姑多為反面人物,如圖財害命的張道士、害人性命的尼姑淨虛、扎小人的馬道婆、迷戀煉丹的賈敬等人。這也說明了,曹雪芹只是從佛道理論中汲取營養,而並非是至誠的信徒。

紅樓夢組圖

總結:

綜上所述,由於上面提到的各種原因的限制,作者在創作《紅樓夢》的過程中,要想直抒胸臆通過語言文字直截了當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絕無可能。作者最終只有奇思妙想,通過現實生活中寶黛愛情故事的描寫,和四大家族的榮衰史,來完成對當時封建社會末期即將崩塌的預言,而在這種鮮明的現實主義的風格中,又雜糅了撲所迷離的浪漫主義外衣,讓整個故事顯得更加具有文學化,也更加具有了批判的迷惑性。

當然,作者可能沒有想到的是,他的這種寫法也是開創了中國文學史的一個先河,宏大的題材和隱晦的暗示,對於讀者來說無異於打開了一扇瑰麗想像的大門,作者到底想要表達什麼,幾乎成為了所有紅迷們的孜孜不倦去尋求和解讀的目標。

《紅樓夢》成書200餘年,紅學也已經走過了100多年,一部書引出一門顯學,這在全世界都是具有開創性了,這也足以說明《紅樓夢》的無與倫比的魅力。

而這個結果,除了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外,我看還在於他的創作手法上,也就是在現實主義的裡子外,套上了一層浪漫主義的外衣,猶如雙劍合璧,無敵於天下。

(圖片侵刪)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結合
    在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圍繞現實主義曾產生過無數爭論,如果粗略地概括一下,我們可以發現,在20—40年代,現實主義在與其他藝術流派的論爭與競爭中,逐漸成為文學界的主流;在50—70年代,主要是現實主義尤其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內部的爭論;新時期以後,在現代主義諸種思潮的衝擊下,現實主義逐漸被邊緣化。應該說,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理論在實踐中的僵化,是新時期現代主義興起的重要原因。
  • 商會的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
    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一向都是作為一種文藝基本創作方法出現在大眾面前,通常我們會評價一部小說或者一幅畫作體現了強烈的浪漫主義或者現實主義,卻很少人提到商會的運營需要浪漫主義精神和現實主義精神的融合。浪漫主義注重內心,追求想像力,描述人的精神理想境界,宏大瑰麗,嚮往美好,熱情奔放而具有力量感,而現實主義基於現實,它是對於生活和日常給予最深刻的洞察和最準確的描述,往往以客觀真實的筆觸描繪現實的冷峻和殘酷。
  • 現實主義、現代主義、浪漫主義文學的比較
    二、浪漫主義文學與現實主義文學的區別 1、描寫對象 浪漫主義文學最本質的特徵是它的主觀性 現實主義作家對現實的不滿表現為充分揭露和批判這個社會,探索導致社會罪惡的本質根源。 3、對自然與環境的態度 浪漫主義文學著力描繪自然景物,主張社會回到「自然狀態」,以表達他們對資本主義社會的城市文化和工業文化的厭惡。
  • 《紅樓夢》的神話現實筆法,比魔幻現實主義早近200年,曹公大才
    《紅樓夢》是現實主義內核加上神話外衣的一部古典作品,在明朝時出現了《西遊記》、《封神演義》這樣優秀的長篇神魔小說,同時還出現了《金瓶梅》這樣優秀的現實主義世情小說。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紅樓夢》是世情小說和神魔小說的綜合之作。
  • 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繪畫,這些區別一看就明白
    其實不僅僅是在繪畫領域,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也同樣是文學、哲學上的兩大思潮手法。從字面上就能理解,浪漫主義應該就是以各種方式抒發內心情感,熱烈追求理想世界,以豪放的語言、奇特的想像和誇張的手法來塑造形象。
  • 《春香傳》:朝鮮人以現實主義筆法塑造出的浪漫主義故事
    《春香傳》是朝鮮古典的文學作品,就如《紅樓夢》在中國古典文學的地位一樣。《春香傳》與《沈清傳》《興夫傳》並稱朝鮮三大古典小說,在朝鮮半島可謂家喻戶曉。從文學和歷史的角度來看,《春香傳》不僅僅是一部文學作品,其中更是蘊含著極為豐富的朝鮮民族文化,既展現了朝鮮民族的民俗文化,又通過朝鮮後期的世態人情,表現出深刻的文化內涵。
  • 歐洲史:19世紀從浪漫主義到批判現實主義(二)
    梅裡美是法國浪漫主義的一位風格獨特的作家,他的作品充滿了獨一無二的異國情調,並且塑造了許多具有鮮明個性的人物,實在堪稱文學史上的精湛之作。他的中篇小說《高龍巴》和《卡門》一反常規,分別塑造了兩個文學史上罕見的女子形象。
  • 歐洲史:19世紀從浪漫主義到批判現實主義(一)
    盧梭的文學作品中充滿了對大自然的親切感受和對人類內心情感的細膩描述,這些特點深刻地影響了後來的感傷主義和浪漫主義文學,盧梭因此在文學史上被稱為浪漫主義運動之父。早期浪漫主義文學在題材上偏好於表現蠻荒的大自然、原始人或中世紀的生活、神話或宗教的神秘事物、情節曲折的傳奇故事、人間的不幸、愛情的創傷、多愁善感的憂鬱情緒等,具有逃避令人不快的現實的消極傾向。後期浪漫主義則表現出一種更加積極的入世態度,其代表作家注重對現實社會生活的剖析和揭露,高揚人道主義的理想,同情下層人民的苦難,無情地鞭撻資本主義社會中的罪惡與不公正。
  • 用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觀照現實生活
    現在文藝創作方法越來越多樣,但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仍然是最基本的,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在影視創作實踐中,我們既需要弘揚現實主義精神,也需要張揚浪漫主義情懷;既要按照生活的本來面貌真實反映生活,又要賦予生活以美好的希冀與理想,在更高層次上開拓藝術的新境界。現實生活是影視創作的源頭活水。關注現實、反映現實,是中國文藝的光榮傳統。
  • 「Mirror頭條」《親愛的自己》:都市勵志題材外衣包裹著偽現實主義
    這部看似是現實主義題材的勵志情感劇,其內裡無非是編劇依靠撰寫的「偽現實主義」來販賣現實焦慮,從而製造一種所謂的現實主義的觀感。由於劇情橋段缺少原創性,加之各種拼湊起來的焦慮性內容,浮誇而又老套,難以擺脫偶像劇的影子。故而只能依靠演員將角色往真實中帶,才可以讓觀眾認為劇情是真實的。可惜開播至今,無論是演員的演技還是劇本的橋段,都不足以讓這部劇成為真實的映象。
  • 《西遊記》《巴黎聖母院》同屬浪漫主義?我們對浪漫還有多少誤解
    其實作為創作方法和風格,浪漫主義在對待現實世界上,強調主觀與主體性,與現實主義的「再現」客觀世界不同的是側重「表現」理想世界,用超越現實的想像和誇張的手法塑造理想中的形象。但這絕不是那種憑空想像、脫離現實世界的幻影式的描寫,也不是「現代派」那種哈哈鏡式的變形形象的重塑,它與現實主義反映世界是相同的,不同之處就在於它在折射這個世界時注入了更多的感情色彩。
  • 韓劇《國王:永遠的君主》開播,奇幻外衣下,包裹著言情劇的裡子
    而從該劇目前在豆瓣上,獲得的8.3分評價來看,國內觀眾對這部奇幻韓劇的整體質量,還是持肯定態度的。《國王:永遠的君主》講述了一個關於平行世界,以及時空交錯的故事。而一貫善於營造懸疑氛圍的韓劇,即使是最普通的校園題材故事,也能夠製造出神秘而詭異氣氛。
  • 十九世紀浪漫主義文學概要
    219世紀他們在耶拿創辦的雜誌上第一次提出了浪漫主義這個名稱,並且系統地闡述了他們的浪漫主義文學主張:強調想像與情感,強調文學創作的絕對自由,追求宗教的神秘和象徵感。海德堡浪漫派:119世紀一批作家在海德堡創辦《隱士報》,形成了海德堡派。
  • 從人文主義到現實主義——西方近代文學發展脈絡
    在藝術特徵上,古典主義繼承了文藝復興時期「借古喻今」的手法。他們以古典希臘羅馬的文學藝術為典範,大量使用古典題材。注重規範性,講究和諧美,崇尚理性,遏制個人慾望等。浪漫主義文學繼續宣傳民族解放、民主自由和平等,但是他們已經不再刻意強調理性主義,而是通過激情的表現手法來宣傳轟轟烈烈的鬥爭。浪漫主義文學發源於法國,法國偉大的啟蒙運動家盧梭是「浪漫主義之父」,他寫下了《愛彌兒》《懺悔錄》《新愛洛伊絲》等,開始反思理性主義的弊端。
  • 夢幻託言紅塵事,真假有無費疑猜:《紅樓夢》難點解讀
    在《紅樓夢》中,既有挽救危局之夢的描寫,也有實錄其事的小趣夢幻。這些夢幻都有託言寓意,追懷傷感之情,深沉而玄奧,前呼而後應。這些夢幻如作者巨筆渲染的雲煙,使人見之若明若暗,將信將疑,構成特殊的藝術效果。
  • 「浪漫主義文學」到底是什麼東西?被現實裹挾,被時代推動
    我們現在經常聽到「浪漫主義文學」、「現實主義文學」這樣的詞彙,但你真的知道這些詞都是什麼意思嗎?到底什麼是「浪漫主義文學」呢?又該如何理解這種文學?浪漫主義和古典主義、現實主義對比,顯得更為鮮明「浪漫主義」是一種思潮,不僅僅體現在文學領域裡,只不過現在「文學藝術」方面留存的作品比較多,所以一般提到這種思潮都會去聯想到具體的文藝作品。
  • 批判現實主義藝術的代表人物及作品分析
    導語:在西方的19世紀40年代開始,有一種新的藝術風格逐漸興起,那就是批判現實主義。他們的繪畫風格主要是以描繪當時的客觀現實世界。當時的現實主義畫家認為古典主義是非常裝腔作勢的,而浪漫主義則是無病呻吟的。
  • 芬蘭著名的現實主義作家:基維
    芬蘭著名的現實主義作家:基維阿列克塞斯·基維(1834——1872),芬蘭著名的現實主義作家。基維是他的筆名,他的真名是阿列克塞斯·斯坦瓦爾。出生在芬蘭南部濱海的烏西瑪省的努米亞維教區。父親是個農村裁縫。
  • 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雨果,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
    小編今天帶來了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的雨果,請往下看吧。雨果的早期創作起先是受到了消極浪漫主義的影響,後來逐漸擺脫這個影響。
  • 現實主義題材影片《嘉年華》《引爆者》等收穫好口碑
    上周,中國電影「雙喜臨門」,一是全年總票房突破500億元,二是大陸一批現實主義題材影片閃耀臺灣金馬獎。如果說前者是「面子」,那麼,後者就是不折不扣的「裡子」。這一下,面子和裡子都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