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鎮江:做活大美江湖水文章 打造全域旅遊新名片

2020-12-20 紅網

編者按:若把國家比喻成網,那縣就像這網上的扭結。近年來,湖南創新以縣域為基礎的全域旅遊發展模式,在全域旅遊基地的建設路上,縣委、縣政府是基礎而龐大的執行者。黨的十九大召開之際,湖南省旅遊發展委員會聯合紅網啟動「十九大時光·湖南旅遊工作巡禮」系列報導之二——「書記縣長談旅遊」,聽縣委書記、縣長如何談全域旅遊與旅遊扶貧。

旅遊強省,必先強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實踐為證,最好的全域旅遊時代,正在到來。

系列報導:

>>>書記縣長談旅遊:東安縣委書記馮德校 | 通道縣委書記印宇鷹 | 石門縣委副書記、縣長郭碧勳 | 珠暉區委書記陳禮洋

>>>全域新供給: 10座天然氧吧 | 10大特色小鎮 | 12處最美鄉村 | 10大特色民宿 | 旅遊演出

>>>大咖談旅遊:湖南師範大學徐飛雄 | 中合慧景陳耿

湘陰縣縣長李鎮江在2017中國湖南國際旅遊節推介會上推介湘陰旅遊資源。

李鎮江在首屆嶽州窯國際文化藝術節上與專家學者研討嶽州窯青瓷文化。

於今年6月開業的洋沙湖國際旅遊度假區,在9月舉行的中國湖南國際旅遊節上成為熱點。湘陰縣攝影家協會 供圖

青山島是洞庭湖上一座與世隔絕的孤島,島上有湖南最後的漁村。吳德文 攝

本文作者為湘陰縣人民政府縣長 李鎮江

湘陰位於長沙北郊,地處湘江之北、洞庭之南,縣域總面積1581.5平方公裡,全域處於長株潭半小時經濟圈,全境納入長株潭兩型社會核心試驗區、洞庭湖生態經濟區核心區,具有省會輻射、濱湖通江、多元交匯的獨特區位優勢。

近年來,湘陰縣堅持把旅遊業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培育,牢牢把握全域旅遊發展大勢,全面對接國家和省市旅遊產業發展政策部署,緊緊圍繞建設「左公故裡、美好湘陰」,立足濱江濱湖的資源優勢,大力推進全景化建設、全縣域開發、全產業融合,著力打造獨具特色的生態人文之城、創新創業之城、旅遊康養之城和休閒美食之城。

一、是突出規劃引領,科學利用江湖水資源。

湘陰是名副其實的湖南「第一水鄉」,是得天獨厚、不可複製的休閒佳地、康養勝地。圍繞創建全國全域旅遊示範縣目標,堅持「大旅遊、大產業、大市場」思路,進一步加強對全域旅遊的組織領導,成立了縣旅遊發展委員會,按照「多規合一」理念,以全域旅遊規劃統領城鄉建設規劃、土地利用規劃與生態保護規劃,做到與經濟社會發展、城鄉建設、土地利用、生態環保等各類規劃的有效銜接,著力打造以湖湘文化為主的湘江沿岸體驗帶。由中國知名旅遊與城市規劃設計公司北京綠維創景規劃設計院編制的全域旅遊規劃已經完成。

二、突出龍頭帶動,精心打造江湖水景觀。

湘陰以湘江為脈,納四水於懷,境內160多個大小湖泊、100萬畝水體溼地、270多公裡江湖岸線,造就了水墨如畫的水鄉盛景。近年來,湘陰縣投入10多億元資金,先後新建和改造了東湖生態公園、左宗棠文化園、柳莊、鵝形山等景點景區10餘個,特別是一系列以濱水、親水、玩水為特色的旅遊景點成為湘陰旅遊熱點,鶴龍湖因賞荷品蟹馳名三湘,青山島以觀鳥露營享譽江湖攬勝黃金線路。由湖南順天集團投資過100億元匠心打造的洋沙湖國際旅遊度假區,集旅遊觀光、休閒度假、康養健身等於一體,是中部地區面積最大、標準最高、業態最豐富的濱湖休閒度假旅遊綜合體,於今年6月正式開園營業,是一個適合全時段、全齡層、全家出遊的一站式休閒度假目的地。作為2017中國湖南國際旅遊節開幕式主會場,贏得省內外眾多遊客青睞,成為長沙周邊團隊遊、家庭遊的首選地。今年國慶中秋「黃金周」期間,該景區累計接待遊客4.55萬人次,最大單日接待量達到1.46萬人次。

三、突出內涵提升,深度挖掘江湖水文化。

湘陰因水而名、依水而興,一方大江大湖滋養一方璀璨的人文歷史,是湖湘文化最重要的發源地、最集中的展示廳、最鮮活的體驗區。湘陰縣堅持文旅結合思維,在推進全域旅遊發展過程中注重發掘地域人文特色,藉助嶽麓書院首任山長周式、明代五朝宰相夏元吉、晚清軍事家左宗棠、中國近代第一位職業外交家郭嵩燾等湖湘名人名片,強化宋代文廟等文化遺產保護,引資開發湘江古宋城。特別是依託「中國六大名窯」之一的嶽州窯,通過組建一個專門研究團隊、出版一批學術專輯、培養一批非遺文化傳承人,以及建設一個傳承基地、一個遺址公園、一個主題博物館,打造一個青瓷小鎮、一個陶瓷產業園,推動古窯文化全面復興,讓湘陰深厚的文化底蘊、悠久的歷史風韻,全面融入江湖旅遊產品,彰顯江湖文化魅力。

四、突出宣傳造勢,全面推介江湖水休閒。

積極構建「主流媒體、行業媒體和地方媒體」三位一體的旅遊形象宣傳模式,在湖南日報、湖南衛視、湖南經視、新湖南等省內重要傳媒推介湘陰江湖旅遊資源。充分發揮重大節會平臺作用,先後在中國湖南第七屆旅遊產業博覽會、中國深圳第三屆文旅產業資源對接大會、長沙招商推介會、2017中國湖南國際旅遊節旅遊資源推介會上,全面推介湘陰江湖旅遊資源,成功舉辦了首屆天下洞庭·濱水休閒旅遊高峰論壇,邀請國家、省、市相關領導和專家學者以及旅行商代表等,圍繞天下洞庭濱水休閒旅遊開發,舉辦了一次高規格的專家對話交流活動,共同為推動濱水旅遊發展海納百川、博採眾長,力爭形成湖南省江湖旅遊、濱水旅遊的科學思路、合理路徑和有效方法。

五、突出項目招商,全力助推江湖水旅遊。

湘陰縣委、縣政府提出要突出水休閒促開發,充分利用全縣豐富的水資源,打造特色、錯位發展。目前,已成功引進恆大文旅、新華聯、建工集團等戰略投資者,即將啟動青龍湖康養谷、左宗棠文旅城、嶽州窯國際文旅城、湘江宋城等重點旅遊項目開發。著力盤活2條江(湘江、資江),重點包裝湘江遊艇開發項目,力爭將其打造為湖南水文化「第一名片」,將橫嶺湖溼地打造為湖南國家級溼地公園「第一品牌」,將鶴龍湖景區打造為湖南湖鮮美食的「第一蟹都」,將青山島打造為湖南戶外休閒「第一小島」。

相關焦點

  • 桓仁:做活全域旅遊,打造國際旅遊度假區
    從網上冰酒節到酒莊旅遊,從文藝演出到紅葉共賞,本溪桓仁滿族自治縣逐步形成以「旅遊+」為核心的生態綠色體系,通過當地優勢帶動多種細分業態的跨界創新,打造了一批叫得響品牌、留得住遊客的景區和活動。為了讓生態文明建設成為桓仁經濟社會發展的「亮麗名片」,桓仁縣委、縣政府相繼出臺《桓仁滿族自治縣生態文明建設實施意見》《桓仁縣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等多個文件,努力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發展優勢、民生優勢,將桓仁縣打造成「世界冰酒之都」「中國休閒度假城」「中國生態經濟強縣」。
  • 潛山創成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文化和旅遊部發布《關於公示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的公告》,在全國入圍的97家創建單位中,安徽省有3家入圍,潛山市榜上有名。潛山成為安慶市首個入圍的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近年,潛山市積極踐行「兩山」理論,緊緊圍繞「生態立市、旅遊興市」主戰略,以天柱山為龍頭,吹響「全域旅遊、全景潛山」號角,繪就「處處綠水青山,家家金山銀山,人人壽比南山」新畫卷。
  • 潛山市入選文旅部公示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
    文化和旅遊部今年7月以來持續開展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驗收認定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11月18日,文化和旅遊部發布《關於公示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的公告》,共有97家創建單位入選。其中,安徽省潛山市入選,另外兩家入選單位是金寨縣和屯溪區。
  • 【解放思想 推動高質量發展】做活全域旅遊 打造國際旅遊度假區
    近年來,我縣始終堅持黨中央的指導思想,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從舉辦冰酒節到冰雪旅遊節,再到首屆世界太極養生文化高峰論壇等各類「旅遊+文化+產業」宣傳活動,逐步形成了以「旅遊+」為核心的生態綠色體系,打造了一批叫得響品牌、留得住遊客的景區,走出了一條具有桓仁特色的全域旅遊綠色生態發展之路。
  • 遼陽多業融合做活「旅遊+」文章
    原標題:多業融合做活「旅遊+」文章——遼陽市弓長嶺區加快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建設核心提示遼陽市弓長嶺區旅遊資源得天獨厚,先後榮獲「中國礦泉水之鄉」「中國溫泉之城」「中國最佳冰雪溫泉旅遊勝地」「全國首批特色小鎮」「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等稱號。
  • 宣城:打造全域旅遊新名片
    全域旅遊的號角,已經吹響!  2017年是我市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打造「四個特色之城」的攻堅之年。《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到,宣城要初步建成生態大公園、文化大觀園、旅遊大樂園、宜居大家園,創成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歷史文化名城和全省首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
  • ...鄰水新篇章系列報導⑥鄰水:做活大美山水文章 開創全域旅遊新時代
    編者按:當前,人們對旅遊的需求正在升級,旅遊業已進入全域旅遊、大眾旅遊、優質旅遊發展新時代。作為四川省廣安市有名的旅遊目的地,鄰水境內獨特的「三山兩槽」地形地貌,孕育了十分豐富的旅遊資源。在新時代背景下,鄰水旅遊迎來了天時、地利、人和的黃金髮展期。
  • 黃梅縣致力打造全域旅遊新名片
    黃梅是黃梅戲發源地、佛教禪宗發源地、紅十五軍誕生地和國家級龍感湖自然保護區所在地,擁有黃梅戲、黃梅挑花、嶽家拳、禪宗祖師傳說四張國家級「非遺」文化名片。近年來,該縣搶抓湖北實施「東禪西道」旅遊戰略機遇,科學規劃景區建設,不斷完善旅遊設施,推動「旅遊+」融合發展,致力打造全域旅遊新名片。1—5月,共接待遊客176.6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10.9億元。
  • 打造全域旅遊新名片 提升濱海電白新形象
    編者按:近年來,電白圍繞打造首批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的目標,重點打造「到電白來品香看海」的特色旅遊品牌,加快旅遊業從「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實現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推動電白旅遊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2020年6月12日,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第二批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電白區榜上有名。
  • 八裡湖新區做活文旅融合好文章
    一卷詩書入畫來 幾多閒情山水間八裡湖新區做活文旅融合好文章李譽 劉凱 記者 儲義八裡湖新區依山傍水、交通便捷、生態優美、文化深厚,最有條件做好山水旅遊、文化旅遊、休閒旅遊的文章,構建山、江、湖、城一體化的旅遊格局。
  • 做好全域旅遊「大文章」 奏響花園之城「奮進曲」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烏當區搶抓貴州打造「山地公園省·多彩貴州風」文化旅遊品牌、貴陽入選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等「天時」,坐擁現代城市、特色小鎮、富美鄉村等「地利」,聚集「大健康+溫泉」等特色產業營造的「人和」,瞄準「山、水、林、泉、城」五大地標元素,科學統籌、精準施策,以「全空間規劃促多規齊動,全視角打造促多景靈動,全產業連結促多輪驅動,全要素供給促多元互動
  • 焦作:做大「全域旅遊」文章 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原標題:焦作:做大「全域旅遊」文章 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7月12日,焦作市召開2019年上半年全市全域旅遊項目建設觀摩評價暨工作推進會,從景區提升到特色小鎮再到工業旅遊,與會人員一路走一路看,對各縣(市)區重點項目現場觀摩,並進行打分點評……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市,焦作緊鑼密鼓,只爭朝夕
  • 做好全域旅遊「大文章」奏響花園之城「奮進曲」——烏當區高質量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烏當區搶抓貴州打造「山地公園省·多彩貴州風」文化旅遊品牌、貴陽入選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等「天時」,坐擁現代城市、特色小鎮、富美鄉村等「地利」,聚集「大健康+溫泉」等特色產業營造的「人和」,瞄準「山、水、林、泉、城」五大地標元素,科學統籌、精準施策,以「全空間規劃促多規齊動,全視角打造促多景靈動,全產業連結促多輪驅動
  • 做好全域旅遊「大文章」 奏響花園之城「奮進曲」 ——烏當區高質量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烏當區搶抓貴州打造「山地公園省·多彩貴州風」文化旅遊品牌、貴陽入選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等「天時」,坐擁現代城市、特色小鎮、富美鄉村等「地利」,聚集「大健康+溫泉」等特色產業營造的「人和」,瞄準「山、水、林、泉、城」五大地標元素,科學統籌、精準施策,以「全空間規劃促多規齊動,全視角打造促多景靈動,全產業連結促多輪驅動
  • 江蘇金湖:「城市 鄉村 景區」打造全域旅遊名片
    近日,淮安市委全會提出了「四個淮安」建設目標的發展布局,按照市委全會的要求,金湖縣將傾力打造「城市 鄉村 景區」的特色旅遊名片,讓全域旅遊成為名副其實的創新之路、行之有效的富民工程。工程在濱河段建設面積650畝的溼地公園,在城區段新開河道與已建成的科技公園、人民公園、堯帝公園串聯相通,建設綠色生態景觀廊道,將成為全域旅遊的一道風景。
  • 書寫全域旅遊發展新篇章
    驕傲和自豪的背後,是烏當區搶抓貴州打造「山地公園省·多彩貴州風」、貴陽入選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等天時之機,瞄準「山、水、林、泉、城」五大地標元素,科學統籌、精準施策,以「五全」促「五多」思路,奮力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不懈努力。  起舞山水間,逐夢大旅遊。如今,烏當區全域旅遊發展格局已顯,流光溢彩的美麗畫卷正在烏當大地鋪展。
  • 書寫全域旅遊發展新篇章!烏當區入選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驕傲和自豪的背後,是烏當區搶抓貴州打造「山地公園省·多彩貴州風」、貴陽入選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等天時之機,瞄準「山、水、林、泉、城」五大地標元素,科學統籌、精準施策,以「五全」促「五多」思路,奮力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不懈努力。起舞山水間,逐夢大旅遊。
  • 江西省九江市湖口:江湖水美岸美 漁民轉產轉業
    江西省九江市湖口:江湖水美岸美 漁民轉產轉業2020-11-02 15:46: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九江新聞網        瀏覽量: 878 次 我要評論 金秋時節,江西省九江市湖口縣石鐘山風景區,遊客正在長江與鄱陽湖交匯處的「五點合一」文旅項目景點觀江覽湖。而在一年之前,這裡長年停泊著眾多在鄱陽湖、長江捕撈作業的漁船,環境也較為髒亂。
  • 書寫全域旅遊發展新篇章,寫在烏當區入選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提出,「大力推進旅遊產業化,構建高質量發展現代服務業體系」,烏當區將以入選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為契機,加快形成全域旅遊發展新格局,提升旅遊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推動「旅遊+多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為奮力建設貴陽東部產業新區核心功能集聚區注入澎湃動力,以「美麗烏當·花園之城」新姿態融入貴陽貴安高質量發展大格局。
  • 黃河文章怎麼做 政協委員這樣說 打造蘭州黃河沿岸全域旅遊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蘭州時稱讚「黃河之濱也很美」,給全市人民極大的鼓舞與鞭策。2020年,「黃河文章」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蘭州將立足讓黃河之濱更加美,講好「黃河蘭州故事」。黃河文章怎麼做?16份提案、數十位委員建言獻策,讓黃河文章實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