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江最美鄉鎮評選】正在進行中
關注公眾號:連江連心
回復「最美鄉鎮」
即可為你心目中的最美鄉鎮
投上寶貴一票
概況
東湖鎮地處連江縣城北郊,有連江縣城「北大門」之稱。距縣城僅3公裡,全鎮轄10個行政村,25個自然村,總人口1.64萬,其中天竹村屬純少數民族村(畲族),全鎮面積45平方公裡。鎮區交通發達,104國道、同三高速公路貫穿全境,飛馬線(飛石到馬鼻)、新飛線(新店到飛石)在山崗交匯,形成著名的山崗公路樞紐中心,福州西繞城高速公路從境內經過,交通十分便捷。
名稱來歷
隋開皇十三年(593年),邑之義士林堯為解除城北平原缺水受旱,獻出小盆地私田2000畝,挖鑿為湖,納九溪之水,灌1.2萬畝良田,由於林堯號東齋,湖又位於村落東面,東湖之名亦自此始。
連江東湖鎮西莊水蜜桃東湖鎮多屬丘陵地。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東塘水蜜桃」就飲譽港澳。
政區沿革
東湖古代屬寧善鄉欽平上裡。民國初屬第一區,民國24年編查保甲時為東塘聯保。民國29年改為東祠鄉。民國33年分屬荷山鄉和丹陽鎮。新中國成立初分屬四、五兩區。1956年分屬敖江和丹陽區。1958年9月分屬敖江和朱山公社。1961年1月,從敖江公社劃出東湖、東塘、西莊建立國營東湖農牧場。1963年6月成立東湖公社,社場合一。1972年3月社場分設,並從丹陽劃入飛石、祠臺、洋門、巖下4個大隊;1984年6月撤社建鄉。1992年8月改為鎮建制。
連江光復會舊址,即吳氏宗祠,始建於清乾隆年間,位於連江縣東湖鎮東塘村,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第五批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宣統三年(1911年),以吳適為首的連江光復會二十六名成員赴穗參加廣州起義,此役卓秋元等十名連江籍成員犧牲,他們名字被銘刻在「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碑上。吳氏宗祠是當時連江光復會會員的秘密聯絡點和聚會場所。
旅遊概況
近年來,東湖鎮堅持從山區的實際出發,充分利用山區得天獨厚的地理和氣候優勢,積極探索發展山區服務業的新路子,大力發展鄉村生態旅遊業。推出了天竹村畲族特色農家體驗旅遊、六福村農家樂、座洋山紅色旅遊等三大休閒旅遊觀光項目,慕名而來的遊客正日益增多,有效帶動了東湖鎮第三產業的發展。
六福村
天竹村
洋門村座洋山風景區
洋門村在民主革命時期,就是閩東革命根據地之一,1934年那裡就成立了村級蘇維埃政權,陶鑄、鄧子恢、葉飛等革命前輩曾多次到此並途經往返閩東指導革命鬥爭,留下了紅軍交通古道、紅軍樹、村蘇維埃政府舊址、擁軍井、抗日洞等實地實物。洋山峰上有雷達遺址,天氣晴朗時,可遠眺馬祖島。
紅軍廣場
洋門蘇維埃政府舊址
將軍亭
紅軍烈士紀念碑
紅軍樹
美麗東湖
六福村內景
六福村瀑布
六福村
天竹村
天竹村
天竹村
天竹油菜花地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你手頭上東湖鎮美圖,可推薦到連江連心噢~~【連江最美鄉鎮評選】正在進行中
關注公眾號:連江連心
回復「最美鄉鎮」
即可為你心目中的最美鄉鎮
投上寶貴一票
(連江連心所有未備註原創的文章均來自網絡,如有涉及侵權問題請聯繫小編做刪除處理。)
連江連心連江本地互助平臺
免費發布招聘求職、房屋租售、二手轉讓
請將信息發送至微信平臺
楊哥微信號:wsys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