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改租遇冷 商業地產困境凸顯

2020-12-14 住在杭州



  距離2016年6月國務院下發《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若干意見》鼓勵「將商業用房等按規定改建為租賃住房」已滿3年,商業地產等非住宅去庫存形勢比住宅卻更為嚴峻。關於商改租,市場雖然普遍認為潛力巨大,但是實施起來卻很艱難:在政策鼓勵商改租之後,執行層面缺乏配套政策,有的虧本運營難以為繼,多數項目仍無人接手,造成巨大浪費。

  二線城市商業地產庫存高企

  根據國家統計局和地方統計部門數據,近三年我國商業地產庫存整體居高不下,去化緩慢,供過於求的矛盾不斷加劇。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1-4月份,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4208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0.3%。其中,辦公樓銷售面積下降12.4%,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面積下降8.8%。4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5.1億平方米,比3月末減少266萬平方米,其中商業營業用房待售面積反而增加30萬平方米。

  統計機構的數據還顯示,商業地產已經連續幾年銷售下滑,導致投資和開工面積也在連續下滑。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8年,全國辦公樓銷售面積下降8.3%,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面積下降6.8%。

  根據中指院發布的數據,2018年1-11月,商業地產開發投資額18489億元,同比下降10.2%,商業地產的開發投資額佔整體房地產的比重繼續下降,由2017年1-11月的20.5%下降3.7個百分點至16.8%。從需求端來看,商業地產銷售規模同比下降明顯。2018年1-11月,全國商業地產銷售面積為13724萬平方米,同比下降6.8%。中指院的報告還顯示,自從2016年以來,在新開工逐步放緩、銷售減少的情況下,全國新增商業營業用房市場表現供應過剩,庫存去化速度放緩。

  在近年來戶口放開力度最大、人才吸引數量最多的二線城市,商業地產的泡沫也並沒有被吸收。據戴德梁行發布的數據,2019年第一季度,杭州市甲級寫字樓總存量為299.1萬平方米,空置率環比上升3.5個百分點,為15.3%,濱江部分區域空置率達到35.3%。一季度,市場對辦公空間的需求顯示出緩和、租賃需求減弱的跡象,全市淨吸納量下降到-65,177平方米,這是杭州自2016年四季度以來首次降至負值。一季度,杭州甲級寫字樓整體租金下跌4個百分點,租金為人民幣142.8元/平方米/月。

  根據戴德梁行統計,2018年南京寫字樓持續下滑,多數項目去化低迷,月均去化不足2000平方米,並且隨著供應量加大,截至去年3季度末,全市寫字樓庫存量已達130萬平方米,庫存去化周期或將長達52個月。南京寫字樓的成交均價繼續下探,三季度全市寫字樓成交均價為16198元/平方米,同環比都是在繼續下降。

  記者採訪了解到,不僅強二線城市的商業地產庫存高企,中等二線城市的商業地產也同樣面臨這個問題。昆明是中等二線城市中的典型,當地住宅裝修網發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商業地產存量連續3年處於500多萬平方米的高位,明顯過大,按照最近三年的平均去化速度,需超過100個月才能消化掉。記者諮詢多個城市業內人士了解到,在南寧、海口、徐州、常州等二三線城市都存在CBD規划過多,商業地產空置嚴重等現象。

  商業地產銷售困境逐漸凸顯

  記者採訪獲悉,商業地產銷售變長、庫存高位運行幾乎是一個全國性的問題,並且近年來愈演愈烈。

  亞東建設集團總裁劉成剛表示,商業地產有四個產品形態,包括寫字樓、商鋪、公寓以及車位。其中,公寓類住宅是這四類產品中去化周期最短的,可能兩三年的時間就能消化。而商鋪和寫字樓的去化周期很長,這受兩個因素影響,一是開發商普遍飽和式供給商鋪,幾乎每個居民小區周圍都要修一圈。其次是受電商的衝擊很大,電商以低廉的成本搶奪了傳統商業的空間,零售額翻了很多倍。而商鋪價格高又缺乏人氣,很多地段不佳的商鋪都淪為倉庫。

  「目前商業地產與住宅的金融政策、稅收政策也有很大不同。」北京銀行南京分行一名負責人徐經理告訴記者,現在銀行的政策是,購買住宅可以正常貸款,購買商住房只能貸款一次,而購買寫字樓基本不放貸。缺乏銀行信貸支持,導致商業地產去化更難。

  此外,商業地產的稅收要遠高於普通住宅,這也是投資者不太敢嘗試的一個因素。一位商鋪投資者介紹,購買商鋪起初幾年獲得了較好的現金流,但是時間長了會發現,由於稅收高,出手轉讓的時候,大部分商鋪增值收益都交了稅,商鋪的價格實際增幅很小,回報率並不理想。現在即便是大城市,二手商鋪的交易量都非常小,多數商鋪幾乎沒有人接盤。

  40年產權式公寓在紅火了幾年之後,也遭遇市場波動。公寓「不限購、不限貸、低總價、位置佳」,在住宅嚴重供不應求的一線城市以及部分二線城市曾經快速增長。鏈家地產研究人士分析,北京、上海由於嚴格控制人口規模等原因,先後出臺嚴厲的商住房調控措施,如今這類房產也逐漸降溫。而二線城市住宅供應逐年提高,缺乏學區保障的商住房也漸受冷落。

  商改租遇冷 三大難題待解

  許多業內人士表示,商業地產庫存高、去化慢,在政策鼓勵商改租之後,缺乏配套政策,有的虧本運營難以為繼,多數項目仍然無人接手,造成巨大浪費。

  一是法律難題。北京中聞律師事務所張勃、南京佳民律師事務所陳勇等法律人士表示,商改租目前缺乏改造標準。例如如何申請、審批條件、改建驗收標準都沒有規定,實際操作難度大。其次是我國法律規定租賃期限不得超過20年,而長租公寓要求長期持有才能盈利,法律和市場需求有矛盾。第三是商改租土地使用權期滿屆滿後續期問題。物權法149條規定「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的,自動續期」。但對商改租項目尚無規定。

  二是商改租的成本難以化解。365地產家居網首席戰略官胡光輝說,365網參與過多個商改租項目,運營大都很困難。商改租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投資回報期太長,成本過高。他給記者算了一筆帳,一個5萬平方米的商業體改租賃房項目,目前的總成本最少也在1萬元/平方米以上,整個項目完成商改租需要5億元。改造成30平方米的房間約1600多間,按照每間2500元/月租金計算,年租金不到5千萬元。租賃項目按照商業地產交稅,房產稅和增值稅相加為22%,扣除資金成本和人工成本,以及折舊費,淨利潤1000萬元不到,需要50年才能收回投資。「現在除非是一線城市有高房租支撐,二線及以下城市都沒有商改租的運作空間。」

  三是資產證券化遲遲未能推進。深圳乾運公司董事長張俊英表示,如果把酒店當作高級租賃住房,目前全球市值最大的酒店集團也只有250億美元,與國內頭部開發企業比小很多。而租賃項目主要針對新市民和中低收入者,租房實力弱,企業規模難以做大。

  胡光輝表示,發展住宅租賃市場,必須伴以直接融資的條件,推進資產證券化,必須有相應的稅收減免,否則對於企業缺乏吸引力。


相關焦點

  • 廣東「商改住」開閘!深圳長租公寓遇上東風?
    隨著國務院曾發布的《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若干意見》中提出「商業用房可改為租賃住房」,多地貫徹實施允許「商改住」。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新政出臺與商業地產去庫存有著緊密關係。    商業地產去庫存似乎成為商品房市場的一大「頑疾」,放開商改住之後,商業地產去庫存的目的是否就能順利達到呢?
  • 50餘城出新政 "商改租"破解長租公寓房源拓展難題
    目前,全國已有超過12個省的50個以上城(資料、團購、論壇)市發布了租賃政策,其中包括太原在內多地對「商改租」支持租賃住房的政策也逐步落地。目前,獲取優質低成本的物業資源已經成為長租公寓企業的發展瓶頸,而「商改租」則為其提供了一條規模化發展的通道。龍湖冠寓總經理王俊英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各地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商業用房改租賃住房,將更加有利於長租公寓房源的拓展。
  • 深圳商改租重磅政策來了!蛋殼公寓更新招股書,青客公寓交出首份...
    根據財報內容顯示,2019 Q4收入同比增長了13%,歸屬於公司淨虧損下降29%至1.25億元,同時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AdjustedEBITDA)虧損同比縮減了58%,大幅降低虧損的同時實現穩健的增長,資產質量和運營效率優勢凸顯。
  • 空置率居高不下,深圳發布「商改租」徵求意見 存量商辦用房能否...
    而對於此次商改租政策出臺,深圳市住建局回應稱,國務院、省、市政府均有政策支持商業用房改建為租賃住房,但「商改租」是租賃住房籌集的一種新模式,需要相應的指導性文件對改建活動的各個環節加以引導和規範。截至目前,深圳市尚未出臺有關「商改租」的指引性文件,有必要加快推進本《通知》的制定出臺,以落實國家、省、市的政策要求。
  • 中商控股集團正式進駐深圳 部署全國商業地產戰略
    (贏商網記者深圳報導)深圳的商業地產開發商大軍又有新成員加入,一直專注於中小城市商業地產開發、運營的浙江企業中商控股集團如今南遷組建新公司,正式落戶深圳,開啟新發展。  3月3日,深圳市中商控股有限公司在深圳卓越世紀中心隆重掛牌,深圳市中商控股有限公司是中商成立的一家全新企業,其成功組建和正式運營,是集體智慧與團隊精神的結晶,是公司跨越發展的重要裡程碑。
  • 聚焦商合版的一站式商業服務
    「商鋪空置5年,收益低甚至賠本;盲目投資,3個月不到就面臨關門;商鋪收租金,卻1年都拿不到錢;百萬購入,服務費都佔總房費的一半;幾十萬花費,戶頭卻是別人的名字……」  諸如此類的故事數不勝數,而這也導致了越來越多的人對商業市場不信賴,導致小戶難租、
  • 地產和保險大鱷如何保護「新物種」商業?
    旅遊住宿業雖深陷困境,卻第一時間響應號召,承擔起社會責任,以自身之力行善,為這個行業做出自己的貢獻,哪怕是再微小的光,聚在一起,也能匯成炬火,期待我們終能走出嚴冬,走向光明的春天!在這場疫情中,作為在外遊子生活的主要承載體,長租公寓的一舉一動都讓不少人牽掛——房租漲跌、退租與否、找新租房等等。
  • 新老商業會話:四川商業地產破繭成蝶路何在?
    隨著近郊商圈的不斷成熟和軌道交通的逐步完善,成都商業三級商圈未來或將迎競爭新格局。   那麼在此背景下,作為新一線城市,成都能否擔當商業創新城市領頭羊?商業存量時代,已開業項目如何實現自我革新與迭代發展?擬開業購物中心如何自我突破迎接未來強競爭新格局?   2018年10月17日,由贏商網川渝站、鵬友會聯合主辦,以「商業地產破繭成蝶路何在?」
  • 北京調控商業地產 酒店式公寓禁售個人
    某地產公司營銷總監劉先生用迴避的態度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劉先生負責銷售的,正是位於北京東北區域的一個商改住項目。對他而言,未來的出售將變得更困難。事實上,和劉先生一樣,北京的大部分地產商正在艱難地「消化」著北京市建委新出臺的《關於加強酒店類項目銷售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下稱《通知》)所帶來的銷售新挑戰。
  • 第15屆商業地產節:商業推動地產論壇第15屆年會_贏商網
    第三輪(18)年度商業地產標杆領跑人物(7)年度商業地產影響力人物(8)年度社會貢獻人物(2)年度智慧商業影響力人物(1)接下來,我們將頒發的是年度商業地產標杆領跑人物、年度商業地產影響力人物、年度社會貢獻人物以及 年度智慧商業影響力人物獎項榮獲年度商業地產標杆領跑人物的是
  • 商業地產一周要聞精選(10.15-10.21)
    1.商業地產 hold不住?  從商鋪到百貨,從商場到城市綜合體,如同網際網路一樣,中國商業地產的發展模式也在不斷地升級和調整。雖然新的運營模式在產生,舊的模式卻沒有被取代,多種模式共存發展。  但無論哪種模式,真正考驗開發企業的還是招商問題。
  • 砂之船奧萊,危機之下依然瘋狂吸金的秘密|奧特萊斯|商業地產|贏商...
    來源 | 商業地產頭條(ID:Dtoutiao)  作者 | 陳安琪  從咖啡館到時裝屋,再到全國門店數量第一的奧萊品牌。渝企砂之船的三十年,是由三次轉身串聯而起。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公開資料收集  製圖:商業地產頭條  疫情之下,砂之船穩定的股價表現及租金收入,側面印證著主打折扣零售商業模式的奧萊,具有抗周期性的反脆弱力。
  • 商業地產一周要聞:萬達商業地產更名!盒馬鮮生籤約新城控股
    【商業地產要聞】   萬達商業正式更名萬達商管 「輕裝」上陣衝擊A股IPO   3月1日,大連萬達商業地產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稱,為貫徹公司發展戰略,公司更名為大連萬達商業管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並於2月22日辦理完成工商變更登記手續。
  • 荔園地產邱越:商業的本質是消費
    贏商網 李妙凡 付慶榮   2017-01-15 20:07 核心提示:贏商網年終大型策劃,百位商業地產人專訪之荔園地產董事邱越:商業的本質是消費
  • 四川瀘州商業地產異軍突起 商業模式提檔升級
    光看數據的表面,也許你並不知道,在這樣的跌幅數據裡,瀘州的商業地產銷量卻是呈現出大福增長的態勢。「住宅地產銷售受阻,商業地產異軍突起」這正是瀘州樓市的重大轉折。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商業地產逆勢增長的背後,是瀘州作為「長江上遊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川滇黔渝區域中心城市」的商業價值越來越凸顯、越來越受到市場的認識和關注。
  • 重磅| 2020年度中國商業地產TOP100暨商業表現獎正式揭曉
    >寶龍地產富力商業世紀金源商業嘉裡建設合生商業集團蘇寧置業新世界中國中國金茂金地商置光大安石陸家嘴商業瑞安房地產益田旅遊商業集團綠地控股融創中國恒基兆業金融街資管寶龍地產富力商業大悅城控股恒隆地產越秀商投新鴻基地產愛琴海集團蘇寧置業保利商業世紀金源商業太古地產嘉裡建設九龍倉集團陸家嘴商業新世界中國恆大商業中國金茂金地商置
  • 當地產商賣不動房子……
    事實上地產商的利潤已經不多了:6月2號深圳龍華,央企中國電建地產出資82.89億拿下位於龍華上塘的一塊商住地,折合樓面單價5.68萬元/平方,如果你留心的話,會注意到身邊這樣的一個情況:萬達商業今年新增了54家萬達廣場,馬雲今年六次重磅加碼實體商業,王石129億拿下印力,全力進軍商業地產;合生商業宣布已經在全國主要城市運營著70多個商業地產項目,未來還將增加30個。
  • 贏商盤點:2019年4月成都商業地產十大事件
    回望4月成都商業地產界發生的大事件,既有首店經濟發展交流大會的隆重舉行,又有成都標杆商業帶來時尚大秀;同時成都二圈層新商圈逐漸崛起,多個項目迎來開業,而老商圈部分傳統百貨卻面臨閉店困境,贏商網挑選了十大熱點事件進行盤點。    1、成都遠東百貨騾馬市店4月1日閉店
  • 2021年中國商業地產的7大趨勢
    如浪花過後留下的新貝殼,隨著地產經濟衰退後果的凸顯,商業地產的細分領域開始出現新的機會與趨勢。比如,去中心化的靈活辦公空間開始嶄露頭角、酒店衰退帶來的租賃住宅興起、小型購物中心成為趨勢、商業地產證券化勢在必行等等。 進窄門,走遠路,見微光。
  • 港資商業地產商深耕內地20年給這個行業帶來了什麼?
    看到以恒隆地產為代表港資地產商深耕內地市場二十年來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在香港回歸二十周年到來之際,解讀一下港資地產商的成功的背後因素,展示他們的示範效應,對於引領國內地產商改進商業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提升整個行業的開發、經營水平頗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