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米芾心悅誠服的孫過庭《書譜》到底有多妙?

2021-01-08 騰訊網

孫過庭"好古博雅,工文辭,得名於翰墨間"。

他擅長楷、行、草諸體,尤以草書著名。孫過庭傳世書跡有《書譜》、《千字文》、《景福殿賦》三種,都是草書墨跡,其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要數《書譜》。

孫過庭(646~691),唐代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名虔禮,以字行。吳郡富陽(今浙江富陽)人,一作陳留(今河南開封)人。著《書譜》2卷,已佚。今存《書譜序》,分溯源流、辨書體、評名跡、述筆法、誡學者、傷知音6部分,文思縝密,言簡意深,在古代書法理論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其中許多論點,如學書三階段、創作中的五乖五合等,至今仍有意義。有墨跡《書譜》傳世。

孫過庭《書譜》高清 欣賞觸摸圖片可滾動

孫過庭的《書譜》墨跡問世後不久,就有人提出批評。如唐代的竇暨在《述書賦》裡說孫氏的草書有"閭閻(凡夫俗子)之風,千紙一類,一字萬同"。這種說法受到了後世專家的反駁。宋代的王詵說:"虔禮(孫過庭)草書專學二王。

郭仲微所藏《千文》,筆勢遒勁,雖覺不甚飄逸,然比之永師(智永)所作,則過庭已為奔放矣。而竇暨謂過庭之書千紙一類,一字萬同,餘固已深疑此語,既而復獲此書,研究之久,視其興合之作,當不減王家父子。至其縱任優遊之處,仍造於疏,此又非眾所能知也。"

孫過庭《書譜》局部

宋代的米芾雖然對前代書家頗為苛刻,對孫過庭的草書卻心悅誠服。他在《海嶽名言》中說:"孫過庭草書《書譜》。甚有右軍法。作字落腳,差近前而直,此過庭法。凡世稱右軍書,有此等字,皆孫筆也。凡唐草得二王法,無出其右"。

明代的焦謂:"昔人評孫書,謂千字一律,如風偃草,意輕之也。餘謂《書譜》雖運筆爛熟,而中藏軌法,故自森然。頃見《千文》真跡,尤可以見晉人用筆之意。禪門所稱不求法脫不為法縛,非入三昧者,殆不能辦此。"

孫過庭《書譜》局部

王世貞也說:"虔禮書名,一時,獨竇暨貶曰凡草閭閻之類。《書譜》濃潤圓熟,幾在山陰(王羲之)堂室。後復縱放,有渴猊遊龍之勢。細玩之,則所謂一字萬同者,美碧之微瑕,故不能掩也。"這些分析與評價要比竇暨全面、中肯得多。

細觀《 書譜 》墨跡,孫過庭既得 二王 筆法的真諦,又有所 發揚 、 創新 。全篇開始一段用筆沉穩。速去援來,應規入矩,就象交響曲的引子,意和氣平;中間寫得興起,筆勢漸轉放縱,點畫相連,鉤環牽引;到了後段,隨逸興遄飛而達到高潮,只見筆下生風,波詭雲譎,盡情揮灑。首尾三千餘言,高潮迭起一氣呵成,真是"意先筆後,瀟灑流落,翰逸神飛",達到了"智巧兼優,心手雙暢"的化境 。

孫過庭《書譜》局部

看《 書譜 》的用筆,流暢婉轉中極富變化,"一畫之間,變起伏於鋒杪;一點之內,映帶俯仰,氣脈貫通。筆端或輕如蟬翼,或重若 崩雲 ,剛中顯柔,柔中寓剛,飛動輕繼,意趣盎然。

《書譜》筆法雖源於王羲之,但比王羲之更為雋拔剛斷、富於變化。最具有特點的是橫劃、長點捺,先頓筆重按,後順筆出鋒,使一筆中陡然出現兩種變化,波瀾跌宕,神採頓生。右環轉下作弧筆時,筆畫末端由精轉而出細鋒,鋒芒咄咄,精神外耀,宛如瀑布突然受阻,流水變細,從巖隙中急轉而出。藏鋒 、露鋒 、中鋒 、側鋒 ,無拘無束,自然揮灑。其筆法、意趣、氣韻頗近陸機《 平復帖 》和王羲之《 寒切帖 》、《遠宦貼》,用筆破而愈完,紛而愈治,飄逸愈沉著,婀娜愈剛健"。

孫過庭《書譜》局部

《書譜》的墨色亦燥潤參差,前半段以取妍,溫雅流美;後半段燥筆居多,"若柘槎架險,巨石當路"。其結構雖以平正為基調,但疏密聚散得宜,寬窄伸縮有致,在參差錯落的章法中,更見渾然天成之妙。

千百年來,《書譜》博得了眾多書家的讚嘆和推崇,其中以 孫承澤 說得最為公允,他說:"唐初諸人無一人不摹右軍,然皆有蹊徑可尋。孫虔禮之《書譜》,天真瀟灑,掉臂獨行,無意求合,而無不宛合,此有唐第一妙腕"。

孫過庭《書譜》局部

孫過庭《書譜》局部

孫過庭《書譜》局部

孫過庭《書譜》局部

孫過庭專習王羲之草書,筆法精熟,唐代無人能與他相比。本捲紙墨精好,神彩煥發,不僅是一篇文辭優美的書學理論,也是草書藝術的理想典範。卷中融合質樸與妍美書風,運筆中鋒側鋒並用,筆鋒或藏或露,忽起忽倒,隨時都在變化,令人目不暇給。筆勢縱橫灑脫,達到心手相忘之境。

相關焦點

  • 讓米芾心悅誠服的孫過庭《書譜》到底有多妙?
    孫過庭"好古博雅,工文辭,得名於翰墨間"。 他擅長楷、行、草諸體,尤以草書著名。孫過庭傳世書跡有《書譜》、《千字文》、《景福殿賦》三種,都是草書墨跡,其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要數《書譜》。
  • 一本《書譜》,是他對書法畢生的研究-唐代書法家孫過庭的故事
    雖然孫過庭在唐代眾多的著名書法家中間顯得有那麼一些不起眼,他的身上沒有什麼傳奇的經歷,但是他對書法尤其是草書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孫過庭是唐初的書法家、書法理論家。他出身貧寒,十五歲時開始潛心學習和研究書法,經過二十年終於自學成才。他擅長行書、楷書,尤其長於草書。孫過庭的仕途很是不順,直到四十歲才做了一個"率府錄事參軍"的小官,但也因為遭人讒議而丟了官。
  • 孫過庭在書藝和書論方面對中國書法有何貢獻?
    孫過庭在書藝和書論方面對中國書法有何貢獻?答孫過庭的草書,用筆圓熟自然,筆勢遒勁奔放。結字取法魏晉,墨法精潤。書法出於王羲之而又不被王羲之所束縛。(點擊圖片欣賞原帖)宋代米芾《書史》說:「過庭草書《書譜》甚有右軍法,作字落腳差近前而直,此乃過庭法,凡世稱右軍書有此等字,皆孫筆也。凡唐草得二王法無出其右。」米芾的話道出了孫過庭「不求法脫,不為法縛」的繼承創新精神。
  • 孫過庭《書譜》中最「神」的字兒!
    唐 孫過庭《書譜》神孫過庭《書譜》不僅是一篇文辭優美的書學理論,也是草書藝術的理想典範。北宋米芾評價孫過庭說:「唐草得二王法,無出其右。」唐 孫過庭《書譜》神孫過庭認為,書法具有形質美和情性美,可以「達其情性,形其哀樂」。
  • 原來米芾是這樣學《書譜》
    以孫過庭在當時的書法影響和聲譽,以及米芾對其他人的貶抑,我認為米芾對孫過庭書法的師承關係上有緊密聯繫。 米芾有兩通著名手札,《知府帖》《草書帖》,其中用筆習慣與孫過庭《書譜》是相吻合的。如《知府帖》中「一、便、如何」等字;《草書帖》中「轍、草、書」諸字,用筆習慣和孫過庭是一致的。這種和《書譜》書寫習慣相同的證據在米芾的書帖中比比皆是。雖然一為草體,一為行書,仍然可以清晰地看出其嬗遞的痕跡。 再看米芾的用筆。
  • 米芾對《書譜》的師法淺析
    然而,這只是從外因上得出米芾學習孫過庭的可能,尚不能完全確認米芾對孫過庭的師法。二、米芾與孫過庭書跡分析比較既然米芾有學習孫過庭的可能和需求,但他本人並沒有說自己學習過孫過庭。古人對於前人的師法,一直都有一種隱晦的態度。如「二王」之於白雲先生,鍾繇之於韋誕與神人即是一例,米芾也不例外。
  • 《書譜》:是唐朝錯過了孫過庭嗎?
    就在孫過庭的時代,文學藝術批評家竇暨對孫過庭的巜書譜》也是持否定態度。孫過庭算是一個被主流社會忽略的人。孫過庭把命押給了藝術,藝術卻沒有養活孫過庭,更不要說榮譽了。 翻讀唐史,沒有查到孫過庭有過一個溫暖他的女人,也沒有查到孫過庭有一男半女。在繁華喧囂的洛陽,孫過庭就是一個形影孤立的人。難道真是唐朝錯過了孫過庭嗎?細想,也不完全是。
  • 孫過庭《書譜》,不只是一部書法理論著作,3500多字,非常瀟灑
    說起書法史上的書法理論著作,孫過庭的《書譜》絕對算得上是出類拔萃,洋洋灑灑3500多字,詳細的論述了關於書法創作、風格及發展規律等方面的內容,其優美的措辭、詳實的內容、以及豐富的內涵,使他成為後世研究書法歷史的寶貴資料。
  • 孫過庭書譜集字古詩,書譜集字七言詩
    孫過庭書譜集字古詩,書譜集字七言詩 孫過庭《書譜》,繼承二王衣缽, 自有一番古意。 集《書譜》寫古詩,畫面美不勝收!
  • 李在兵|米芾對《書譜》的師法淺析
    然而,這只是從外因上得出米芾學習孫過庭的可能,尚不能完全確認米芾對孫過庭的師法。二、米芾與孫過庭書跡分析比較既然米芾有學習孫過庭的可能和需求,但他本人並沒有說自己學習過孫過庭。古人對於前人的師法,一直都有一種隱晦的態度。如「二王」之於白雲先生,鍾繇之於韋誕與神人即是一例,米芾也不例外。
  • 孫過庭《書譜》:草書中「方折」與「圓轉」筆法,難在哪裡?
    《書譜》不僅是古代草書範本中字數較多者之一,且以草法嚴謹著稱,向來被認為是對王羲之草書比較忠實的繼承者。 《書譜》通篇章法參差錯落,頗具渾然天成之妙,加之其細微的起承轉合及提按頓挫之法所具有的典範意義,故後世學習草書者,莫不從孫過庭《書譜》中汲取營養。自孫過庭《書譜》產生至今的一千多年來,其在草書發展史上的標杆性意義,將一直延續下去。
  • 孫過庭《書譜》略談
    再看草書,這一時期名家寥寥,僅孫過庭最有成就也。《宣和書譜》謂曰:「得名翰墨,間作草書咄咄逼羲獻,尤妙於用筆。」 孫過庭傳世作品有《書譜》,《千字文》,《景福殿賦》等。其中《書譜》是歷代傳頌並流傳至今的書壇名作,後世眾多書家推崇與研習,不乏溢美之詞。 《書譜》寫於垂拱三年(687年),墨跡現在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北宋內府有刻本,稱《太清樓書譜》。
  • 學習孫過庭的《書譜》,到底學什麼?要學3點,缺一不可
    孫過庭自認為《書譜》「文約理贍」,也就是言簡意賅,通熟易懂,所以自視甚高。今人讀之,因文言水平不如古人,感覺有難度也是可以理解的。藉助一些解讀《書譜》的書籍或者文章,經常讀讀原文,與三五書友交流心得,讀通了,熟悉了,也不會如想像中的那麼難。就其書而言,全文是孫過庭親自用二王系統草書寫成。就我們所見到的古代草書作品,從文字數量上來看,一整篇寫這麼多草書字的,極為少見。
  • 博通古今 天道酬勤——草書大家孫過庭
    前面我們講過米芾,米芾精熟前人筆法,書法得王獻之筆意,尤工行、草。這位讓米芾盛讚得二王法的草書大家就是孫過庭。宋代的米芾雖然對前代書家頗為苛刻,對孫過庭的草書卻心悅誠服。孫過庭出身寒微,在「志學之年」就留心翰墨,學習書法,專精極慮達二十年,終於自學成才。到了四十歲,才做了「率府錄事參軍」的小官,因操守高潔,遭人讒議丟了官。
  • 聽書法|孫過庭書譜譯讀(一)
    初唐書論,最重要的還是孫過庭的《書譜》。
  • 孫過庭《書譜》十大謎團
    關於名字,《書譜》稱撰者孫過庭,陳子昂《孫君墓志銘》稱孫虔禮,論者認為是另有其人。《祭文》曰:「元常既沒,墨妙不傳,君之逸翰,曠代同仙。」能和草聖張芝抗衡的書家,應該就是此人孫過庭吧。恐怕似「唐人多以字行」,稱謂之不同乃名和字的混雜而引起。
  • 書法人物•孫過庭
    孫過庭著《書譜》2卷,已佚。今存《書譜序》,分溯源流、辨書體、評名跡、述筆法、誡學者、傷知音6部分,文思縝密,言簡意深,在古代書法理論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其中許多論點,如學書三階段、創作中的五乖五合等,至今仍有意義。有墨跡《書譜》傳世。
  • 孫過庭《書譜》:不僅是草書名作,也是一篇傑出的書法理論著作
    《書譜》,又稱《書譜序》、《運筆論》等。紙本墨跡,縱27.1釐米,橫898.24釐米,草書,351行,計3500餘字。唐孫過庭撰並書於垂拱三年(687)。《書譜卷上》署「吳郡孫過庭撰」,張懷瓘《書斷》則曰「陳留(今河南開封)人」,「吳郡」應是郡望。孫過庭官至率府錄事參軍,好古博雅,工文辭,善草書,師法二王,尤妙於用筆。米芾《書史》曰:「孫過庭草書《書譜》,甚有右軍法。作字落腳差近前而直,此用過庭法。凡世稱右軍,有此等字,皆孫筆也。凡唐草得二王法,無出其右。」
  • 孫過庭《書譜》:不僅是草書名作,也是一篇傑出的書法理論著作
    《書譜》,又稱《書譜序》、《運筆論》等。紙本墨跡,縱27.1釐米,橫898.24釐米,草書,351行,計3500餘字。唐孫過庭撰並書於垂拱三年(687)。
  • 孫過庭《書譜》的唐代「尚法」
    1.唐人尚法,以孫過庭的《書譜》為學習草書的範本,可以做到有「法」可依。大家看到這一點,或許會感到很奇怪!草書這麼瀟灑、流暢、隨意的一種書體,還要講究法度嗎?不錯,草書確實要講究法度。唐代的整體書風是「尚法」,孫過庭的《書譜》,作為唐代的著名草書作品,自然也不例外。通過學習《書譜》,讓我們在學習草書之初就打下堅實的基礎,一定會受用終生。2.孫過庭的《書譜》是重要的書法理論,對於我們提升書法素養、樹立正確的學書方向很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