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南派三叔的代表作《盜墓筆記》自2006年開始連載,至今已經14個年頭了,作為大IP影視改編亦有五年時光。
《盜墓筆記》原著小說剛剛盛行的時候,就湧現出了一大批同人創作,書粉更是有一個共同的稱呼「稻米」。
從2015年8月17日開始,還設置了一個「稻米節」,當年許多稻米去往長白山聚會,只為迎接「張起靈」出青銅門。
張起靈是《盜墓筆記》中的一個核心角色,原著書粉當然知道去到了長白山也不會看到紙片人出現,可依然真情實感的相信平行時空中「小哥被吳邪接回家了」。
這個行為現在回頭看確實挺中二,不過《盜墓筆記》這本書在稻米心中有著很重要的地位,是無可置疑的事實。
正是由於這份真情實感,稻米們在一開始對影視改編有著很高的要求,這也是為什麼網劇《盜墓筆記·第一季》開播之後被吐槽得厲害的原因之一。
畢竟不尊重原著的改編,同樣得不到原著粉絲的尊重。
隨後南派三叔親自操刀的電影版《盜墓筆記》與網劇《沙海》,還有今年7月份開播的兩季《重啟》,依然走的是流量明星+優質特效+大資金投入的路線。
噱頭和熱度都有了,卻沒了初心。
《重啟》是《盜墓筆記》的後傳之一,時間線已經來到了吳邪三十多歲的時候,想要去冒險卻拖著一身疾病,有點力不從心,眼睛裡多了滄桑和疲憊。
然而《重啟》在改編成影視劇的時候,實體書還沒出版,整個故事幾乎只有一個大綱,這也導致了《重啟》特效逼真的同時,劇情十分拉胯。
編劇在《重啟》後期添加了許多感情戲,幾乎都跟主線冒險無關,之前的後傳《沙海》亦是同樣的操作,增加了無關人物談戀愛的內容,導致口碑急速下滑。
「失望」兩個字應該是許多稻米在看完這一系列改編劇之後的心情,鬱悶地想還是搞紙片人比較快樂。
沒想到在《重啟》播完之後,一部看起來處處透出爛片氣質的《終極筆記》,卻令許多稻米感到「真香」了。
原本對影視改編要求很高的稻米,在看過一系列跟原著無關的改編之後,現在也越來越佛系了,變成只有一個要求,那就是「還原原著」。
由歡瑞影視出品,改編了《盜墓筆記》系列第四到第七部小說的《終極筆記》,是因為南派三叔賣給他們的版權快到期了,於是迫不得已一口氣拍成了一部劇。
把《蛇沼鬼蜮》《謎海歸巢》《陰山古樓》《邛籠石影》四本書融進一個只有36集的小成本網劇裡,雖然聽起來有點敷衍,但是劇情緊湊的成品效果卻出乎意料。
《終極筆記》改編自《盜墓筆記》本傳,是南派三叔精修過的實體書部分,已經將連載時期的一些明顯的bug給修改過了,至少劇情本身就沒太大問題。
這也是為什麼開播之後,許多發出「《終極筆記》劇情碾壓《重啟》」的原因,前者劇情緊湊有主線,後者劇情凌亂沒頭緒。
畢竟南派三叔喜歡挖坑不填,照原著改編都不一定能圓回來,拍攝的時候還放飛自我,就很容易「撲街」了。
由曾舜晞、肖宇梁、哈妮克孜、劉宇寧主演的《終極筆記》,剛開始哪方面都不被人看好,從宣發、選角、劇情到特效都透露出一股塑料味。
沒想到正片出來之後,除了特效稍微拉胯之外,其他部分都得到了觀眾,或者說是稻米的認可。
至少「還原原著」這一要求,《終極筆記》做到了。
這個時期的吳邪還很年輕,他剛剛接觸到真相的冰山一角,還不知道未來會失去什麼,於是那股天真無邪的氣勢還在。
小三爺吳邪敢單槍匹馬去陰森的療養院尋找線索,神秘的小哥剛從青銅門裡出來,卻冷漠地不願意讓他牽扯太多。
吳邪還不認識黑眼鏡,跟小花、霍秀秀也沒熟悉起來,甚至是鐵三角都還沒產生友情,一切都是最美好的樣子,三叔吳三省還能活蹦亂跳,每個人都還在尋找「真相」。
出場的阿寧看起來又美又颯,沒有跟吳邪有多餘的感情線,而是一心一意搞事業,此後便是小分隊開始冒險。
這才是稻米們想看到的故事,人物在造型和人設上可能會偏離原著一些,可整體的主線沒有太大的變化,甚至還有許多名場面還原。
《終極筆記》的實景拍攝令觀眾感受到了劇組的誠意,或許這不是一部精緻的探險劇,然而確實超出了預期,令稻米感受到了當年看同人創作的快樂,這就已經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