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發布公告,稱9月1日起撤離所有在臺大陸居民?有圖未必有真相...

2020-12-19 網易新聞

(原標題:官方發布公告,稱9月1日起撤離所有在臺大陸居民?有圖未必有真相,來看原公告)

又是一年開學季,不少學子已經拿著錄取通知書開開心心上學去了。但網上有不少「XXX丟失大學錄取通知書,求轉發,希望找到這位同學」的消息,這些消息是真的嗎?

今天為大家梳理了八月朋友圈謠言,你在朋友圈看到過幾個呢?你能識別幾個呢?

1

XX同學錄取通知書又丟了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謠言1:有誰認識家住在XX地方一位名叫鄭曉銀的同學,請告訴她,她的大學錄取通知書落在今天乘坐的車上,師傅電話為17******207,肯定很著急,求轉發。

謠言2:有誰認識楊貴蘭這個孩子,麻煩告知一聲,錄取通知書掉在104路818公交車上的,放在新西站調度亭自己去拿,請轉發,日行一善讓更多的人看到,希望能找到這位同學。

真相:

經過媒體記者調查發現:關於「鄭曉銀丟失大學錄取通知書」一事,實為虛假消息。

類似的信息,朋友圈還曾有「白婭倩、楊雷雷、楊貴蘭同學的準考證丟了,請撥打某電話」等。後經證實,信息多數為犯罪分子用來實施詐騙的假信息,其中的電話號碼多為詐騙吸費電話。

此消息有多個不同地點的變種版本,除了在海南東方丟了錄取通知書外,也分別在雲南騰衝、湖南郴州等地丟了通知書,類似謠言在各地出現,除了更換姓名、地名外,其他內容大致相同,然而這些均為虛假信息。

實際上,媒體是有一篇關於「某某大學錄取通知書丟了」的真實報導,只是需要說明的是:當時撿到通知書的司機因怕失主著急,將通知書上的「劉曉銀」誤認成了「鄭曉銀」,就把信息發布在網絡平臺上,而後就演變成了這些到處流竄的虛假消息。本來找到通知書就該圓滿結束,卻不料有好事者將原貼的基本信息進行篡改後傳播。

所以,在轉發此類消息前,應先進行辨識再行動,謹防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網友善心進行詐騙。

點評:

「丟準考證」的謠言大面積集中在六月份,到了八月份的時候,「丟錄取通知書」的謠言也會再次出現。

2

藿香正氣水與頭孢一起服用會喪命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藿香正氣不能與頭孢一起吃,今天學校有學生中毒,雖有驚無險,但真是驚心動魄!醫生說,藿香正氣水與頭孢一起服用,會馬上喪命。科普知識!傳播也是一種美德!也能救人一命!馬上夏天了,難免中暑,中暑了,要注意。轉發者功德無量……

真相:

對於這種說法,專家表示過於誇大。

藿香不論是作為植物還是藥材,對人體總體沒啥危害。藿香和頭孢沒有禁忌,二者在一起使用完全可以「兼容」。並不是說上面的言論就是完全無憑無據的。這裡面的問題,主要出在頭孢和藿香正氣水中的酒精當中。

藿香正氣水和一部分頭孢類藥物的確不能同服,平時應該避免,但後果也並沒有網傳的「馬上喪命」那麼誇張。

藿香正氣水中約40%~50%是酒精,進入人體後,在肝臟內氧化成乙醛,繼而氧化成乙酸,乙酸很容易進一步代謝而排出體外。但部分頭孢藥物會抑制乙醛脫氫酶的活性。如果同時服用,藥物會使乙醛產生後不能進一步氧化成乙酸,造成服藥者體內乙醛聚集,引起人體不適,嚴重的情況下,可能誘發胸痛、驚厥、低血壓、呼吸困難、神志不清、心動過速甚至心肌梗死等中毒反應,也就是「雙硫侖樣反應」。

但即便同服了頭孢類藥物和藿香正氣水,也無需太恐慌。只有在大量飲酒並大量服藥的極端情況下,才有可能會導致死亡。而每支藿香正氣水只有10毫升,酒精含量也只有四五毫升,一般不會引起毒性反應,即使有輕微的「雙硫侖樣反應」,也不會「馬上喪命」。

點評:

藿香正氣水還有因為其他謠言登上頭條的時候,如足癬、小兒消化不良,好像就沒有什麼是它不能治的。

3

傳銷將合法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好消息:經國務院批准,全國正式推出所有互助平臺,不管你做任何互助平臺,都是合法的,小投資,人民致富,所謂傳銷也正式取消!

央視財經頻道每晚播出扶貧致富,籠統中國市場,資金儘量不流入外國公司!

真相:

經核實,這些網傳文章是不折不扣的謠言。網文雖聲稱「傳銷正式取消」一事是由「國務院批准」,但這個「重磅」消息的發布時間、背景和詳細信息等,卻全都語焉不詳。更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是,這些文章全文充滿各種語病,甚至連「所謂傳銷也正式取消」這句簡單的話都有嚴重歧義。很難讓人相信,相關消息是由「國務院批准」的。

查閱多家權威媒體,沒有發現任何與此「新政策」相關的新聞。登錄中國政府網,亦未發現有相關「新政策」出臺。相反,近期有關警方打擊非法傳銷活動的報導屢見不鮮。可見,網傳文章提及的「新政策」根本不存在,而警方也仍在打擊非法傳銷組織。

點評:

傳銷已經成為危害社會的一顆「毒瘤」,輕則錢財損失,重則家破人亡,合法是不可能合法的,切勿輕信不法分子為了謀利製造出的洗腦謠言。

4

2019年知青補償政策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人社部2019年知青補償政策下鄉工齡退休金規定

知青有社保補貼:知青下鄉期間視同繳費年限,在辦理退休手續時與實際繳費年限合併計算,插隊和兵團一樣待遇。目前退休金不足每月4000元的,每月補600元;不足6000元的,每月補300元;不足8000元的,每月補100元;超過8000元的,每月補50元。

下鄉時間不足三年的,按上述檔次的百分之80補償;不足六年的,百分之百,超過六年不滿十年的,百分之120;十年以上的,百分之150。各省市可以根據本地區的財政狀況,提高此比例,但最高不得超過百分之50。

真相:

這是一則徹頭徹尾的假消息。

社保局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從未聽過類似「知青養老補償金」方案。目前該局沒有接到此方面的任何文件。經省人力社保廳向國家人力社保部核實,人力社保部門沒有專門針對知青制定出臺增加養老金補貼的政策。

因為從未收到關於2019年企業養老金調整的相關文件,所以現在仍然執行2015年出臺的企業養老金調整辦法。一切消息還是要以官方網站發布為準。

國內其他地方也有類似假消息,針對以上老知青補貼方案,青島市人社局闢謠網傳消息不實,老知青補貼方案系謠言。廣州市民政局表示未收到文件。廣大網友切勿信謠傳謠造謠。

點評:

如果遇到假的「官宣」,別輕信,可以先向有關部門求證。

5

9月1日起撤離所有在臺大陸居民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鑑於當前兩岸關係,決定自2019年8月1日起暫停47個城市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8月15日起禁止所有居民赴臺旅遊,9月1日起撤離所有在臺大陸居民,9月10日撤離完畢。10月1日起,所有符合條件的臺灣居民有序辦理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特此公告。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

真相:

此圖片加入了新謠言,與原公告不相符,官方原公告為,「鑑於當前兩岸關係,決定自2019年8月1日起暫停47個城市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公告裡並無傳言提到的其他政策。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臺北辦事處指出,政策內容一切都以官網公告為主,非公告的內容都不屬於真實。

謠言圖片可以分為上中下三部分,第一段為暫發自由行籤證的公告原文,第二段為公告的官網截圖,第三段為"新增傳言"原官網並未有這段公告,這一段內容與原公告並不相符。

點評:

有圖未必有真相,辨別謠言要理性。涉及到重要消息的,更要耐心嚴謹求證,決不能以訛傳訛。

6

這3種隔夜菜恐致癌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以下三種隔夜菜,真的應該扔掉!一種可怕的致癌物「亞硝酸鹽」,遠比你想像的危險!

海鮮煮熟了吃不完放在冰箱,建議隔夜後就不要再吃了!

第一,隔夜的綠葉類蔬菜:相對於肉類,隔夜的綠葉蔬菜更加危險,由於部分綠葉類蔬菜中含有較多的硝酸鹽類,煮熟後如果放置的時間過久,在細菌的分解作用下,硝酸鹽便會還原成亞硝酸鹽,有致癌作用;研究顯示,放置六個小時以後,這蔬菜裡的硝酸鹽含量就會明顯升高,亞硝酸鹽進入人體內,如果進一步與蛋白質結合,就形成了亞硝胺,這是一種強致癌物,是誘發胃癌,食管癌的元兇。

第二,隔夜的海鮮:魚、蝦、螃蟹、貝殼等海鮮,煮熟了吃不完放在冰箱,建議隔夜後就不要再吃了!隔夜之後的海鮮,不僅硝酸鹽含量升高,還會產生蛋白質降解物,會損傷肝、腎功能。且海鮮放久了,也容易滋生細菌。

第三,隔夜的銀耳和蘑菇:銀耳湯是一種高級營養補品,熬了銀耳蓮子湯或者蘑菇湯,一旦過夜營養成分就會減少並產生有害成分;同樣的道理,不僅硝酸鹽含量升高,細菌也會超標。在細菌的分解作用下,硝酸鹽會還原成亞硝酸鹽,成為致癌物。

蔬菜水果海鮮都是好東西,但要吃出健康,一定要吃新鮮的;所以份量的拿捏很重要,根據家人的數量及食量,不要一次煮太多,有些食物煮過吃不完再放冰箱過夜,不僅養份都流失了,還會產生有害物質;另外,很多人都知道,亞硝酸鹽會致癌,卻不知道,一次攝入過多的亞硝酸鹽,還會引起亞硝酸鹽中毒,亞硝酸鹽攝入0.2~0.5克即可引起中毒,嚴重的話會發生休克甚至死亡,不可不慎!

真相:

「一種可怕的致癌物亞硝酸鹽」是錯誤的,亞硝酸鹽不是致癌物,亞硝胺才是。以每日攝取蔬菜的量來說,都不會超過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攝取量。顏宗海醫師也表示:蔬菜中含有的硝酸鹽非常微量,人體也能自然代謝,要一路形成亞硝胺,其實非常困難,不必過度恐慌。

醫生建議熟食沒吃完要趕緊放冰箱保存,最好在未開動前就將飯菜保存在保鮮盒內,能避免沾到口水降低微生物滋生。

多吃含維生素C的新鮮青菜及水果、以及多酚類與維生素E的食物,可抑制亞硝酸鹽在腸胃直接合成亞硝胺外,多攝取富含纖維類食物及單獨多喝優酪乳或養樂多,可促進腸道蠕動,抑制有害細菌的生長,減少這些腸道細菌合成亞硝胺致癌物質;「隔夜菜亞硝酸鹽含量大幅上升、長期吃致癌」的說法也是子虛烏有。

經中國食品安全檢測消費者體驗中心的檢測,從六個對照組的隔夜菜實驗觀察亞硝酸鹽含量,並沒有顯著上升,而且遠低於國家標準中的最低限量4mg/ kg;銀耳生長几乎不接觸土壤,更別說從土壤中吸收硝酸鹽了,而且銀耳中並不含硝酸鹽還原菌,加上在泡發之後,其中的硝酸鹽含量為原先的1/10 了,遠低於許多葉菜類中的含量。

點評:

亞硝酸鹽又雙叒叕來「謠鹽」惑眾。

7

喝冰水微血管會爆掉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北京大醫院醫生忠告:天太熱,以下內容好好看一看

在40度的溫度下,如果瞬間喝冰水,微血管會爆掉。我的一個病人,就只是進了家門洗個冷水腳,他的眼睛就看不清楚了,然後就昏倒,只有耳朵聽得到聲音,他嚇壞了,來就診,是毛細血管突然收縮引起的。天氣熱,喝冰水需要在室內溫度適應30分鐘以後,才可以慢慢喝冷水,或是喝與體溫36度一樣的溫水。

我見過一個身體非常壯碩的男性,遇見他也來做體檢,我驚訝發現他中風了。他告訴我說:「不久前大熱天的中午,回到家為了快速消暑,馬上就到浴室內淋冷水澡,當下覺得嘴巴合不起來,立刻叫救護車送醫才撿回一命,但一手一腳不聽使喚」,大熱天忌衝冷水消暑,會引起血管急速收縮,轉知家裡的小孩、大人都要注意一下!

最近天氣異常,太熱喝冷水/飲料,也不適合大口狂飲,宜用吸管慢慢飲用降溫,愛家人,請傳遞出去。

真相:

「不管是人體皮膚還是血管,都適用於熱脹冷縮的原理。當我們身處高溫時,如果突然受到冷的刺激,血管確實會收縮。」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表示,但人體內環境是相對穩定的,具備強大的調節機能,健康人群在高溫天氣喝冷飲,基本不可能導致血管爆裂。

儘管傳言過於誇張,但需要注意的是,人們在酷暑天突然喝冷飲,可能會引起局部痙攣和不適,如胃腸痙攣、頭疼等現象,但症狀較輕可以很快緩解或改善。專家建議,天氣炎熱最好喝溫開水,因為夏季人體新陳代謝快,血管處於擴張狀態,突然攝入大量冷飲,血管會迅速收縮,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朱毅提醒,尤其對於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群以及年老體弱者,血管彈性和具體調節適應能力差,要儘量避免突然、急劇的溫度變化,不要大口喝或者吃冷飲,可以選擇細嚼慢咽,從而減少血管相關疾病的發病風險。

點評:

夏天又可以放心吃冰棍雪糕了,美滋滋。

8

「彎腰低頭」容易導致主動脈剝離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寧可「蹲下」也不「彎腰低頭」這是一條安全警訊。前不久,臺灣海基會前主席江丙坤先生不幸逝世,原因是"主動脈剝離"。當時是他的手機掉落地上,在彎腰揀取時,突然昏倒,就這樣走了。美國芝加哥市長Washington也是在新聞採訪中,彎下身去揀掉在地上的籤字筆,出現主動脈剝離,當場斷氣,一時震驚了美國政界與社會。為此,我們上了年紀的人,務必小心!拾落地的東西時,應避免習慣性地彎腰,改用「下蹲的姿勢"較為安全!一定要重視這一經驗!生命是寶貴的。

真相:

寧可「蹲下」也不「彎腰低頭」的說法與事實不符,主動脈剝離目前在臨床並沒有明顯的症狀可以判斷。

多家媒體都有報導,江丙坤先生本身有心臟冠狀動脈疾病的病史且心臟裝有支架,推測事發當晚氣溫驟降,造成心臟血管再次堵塞,導致身體不適、突然昏迷而送醫急救;雖然已動手術急救加裝葉克膜,但因為江丙坤先生年事已高,心臟血管脆弱出現主動脈剝離,且血管堵塞嚴重,心肌出現大面積壞死,經搶救後仍辭世。江丙坤先生發生主動脈剝離,是結合了身體健康狀況、病史、氣溫驟降、年事已高等等因素,不是彎腰揀取手機這因素造成的。

謠言提到的「美國芝加哥市長Washington」確實真有此人,他是Harold Lee Washington,在1983年至1987年間擔任芝加哥市長,是該市第一位非洲裔美國人的市長。市長確切死因為心臟病發,和他本身的高血壓、高膽固醇有關。

點評:

忽略前因後果、誇大其詞可不是一個好習慣,多鍛鍊保持健康才是珍愛生命的表現。

9

礦泉水暴曬後變毒水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因為太陽的高溫會讓塑料分解,裡面的有毒物質會融入到水裡。如果喝了這樣的水,對身體會產生極大的危害,更有致癌的風險,是萬萬不能喝的。

真相:

抗酸抗鹼還抗熱,塑料其實很強大。

隨手拿起一瓶礦泉水,會發現在瓶底有一個三角形符號,裡面還有一個數字「1」,在符號下方標著「PET」三個字母。這個PET就代表著製作礦泉水瓶的材料名——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脂。

這種材料是一種有機高分子材料,在日常中的化學性質相對是比較穩定的,不僅抗酸抗鹼耐油脂,還能經受住大多數溶劑的腐蝕,是一種國際上通用的用來裝水和飲料等液體的食品級塑料。而它的熔點更是在250攝氏度以上,要發生化學變化也要在100攝氏度以上。有時候我們往礦泉水瓶裡倒熱水,礦泉水瓶只是會發生形變,但不會產生有毒的化學物質,更不會溶解到水中。

所以在太陽下暴曬後的水,喝起來是沒有問題的。

點評:

放心喝水,安心喝水,塑料瓶沒有你想的那麼脆弱~

10

洗澡先洗頭,會暈倒在浴室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我們總是經常聽到人們在洗澡時摔倒後中風,為什麼不會摔在其他地方?一位國家體育理事會教授告訴我,在洗澡時不要先洗頭,理應先清洗身體其他部位。這是因為當頭部潮溼和寒冷時,血液將流向頭部取暖。如果血管收窄,很可能會導致血管破裂。請務必提高警覺,以避免這種情況再發生。

淋溼先從腳底開始,再是小腿、大腿、腹部和肩膀。

就像一個裝滿熱水的玻璃杯,然後用冷水填充。發生了什麼事?玻璃會破裂!!!

我們的體溫很熱,水很冷,所以如果我們直接淋浴身體或頭部,由於血管破裂,導致致命。由於錯誤的沐浴方法,我們可能會中風,或導致偏頭痛。

真相:

中風、偏頭痛和對體溫的影響,跟洗澡順序、洗澡時不要先洗頭都沒有關係。

洗澡暈倒的病人還是很常見的,每年都會遇到,跟先洗哪個部位無關。有些專家認為,一般情況下,不論洗澡順序如何,都不會誘發猝死,除非身體本身有基礎性問題。水溫、浴室內外巨大的溫差,都能讓人體血管突然急劇地收縮或者擴張,如果個體血壓調節能力跟不上,就可能導致暈倒。一般健康人群或年輕群體不會發生這樣的問題,通常都發生在有高血壓、心臟病等基礎性疾病的患者,或老年人、長期臥床者等群體身上。

關於玻璃杯的比喻也不合理,玻璃杯是突然間的熱脹冷縮,而我們人體內的溫度都是恆定的,只有皮膚上的溫度會有些微的變化,大約在1~2℃之間,並不是像玻璃杯會有這樣的劇烈溫差。

點評:

洗澡時,保持浴室通風,高血壓、心臟病等疾病患者,洗澡時用溫水,冬季別貪熱,夏季別圖涼。

延伸閱讀:

8月「科學」流言榜:「狗藥」芬苯達唑能抗癌?NSA模式手機是假5G?

8月「科學」流言榜來啦!吃「狗藥」芬苯達唑能抗癌?一滴血能檢測阿爾茨海默症?NSA模式的5G手機是假5G?…來看真相。

本文由北京科技報綜編自騰訊較真、北京晚報、蝌蚪五線譜網,原文首發於2019年8月30日,原標題為《8月「科學」流言榜:「狗藥」芬苯達唑能抗癌?NSA模式手機是假5G?》,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1

吃「狗藥」芬苯達唑能抗癌


流言:

患者吃「狗藥」芬苯達唑,兩個月腫瘤就消失。

真相:

芬苯達唑(PanacurC)是一種用於狗和其他動物驅蟲的藥物,目前沒有臨床研究支持該藥能治療癌症,現有的一些支持或反對證據均來自動物實驗。

動物實驗距離臨床試驗,乃至成為藥物還有很長的距離。通過動物實驗卻沒有通過臨床試驗的藥物舉不勝舉。芬苯達唑是一種未經過臨床試驗的獸藥,人吃獸藥本身就存在很大風險。

任何一款抗癌藥的上市必須經過動物實驗、藥代動力學研究、臨床1-3期研究等多方面的試驗,來充分了解藥物的安全性、有效劑量、療效等。從動物實驗來看,芬苯達唑的抗癌機制與當前的化療機制並沒有太大區別,所以僅僅憑藉極少數特殊案例得出所謂治療有效的結論,是缺乏科學依據的。

2

一滴血就能檢測阿爾茨海默症


流言:

現在出現一種新技術,只要檢測一種血液標誌物,就可以檢測阿爾茨海默症。

真相:

現代病理學研究已證實β澱粉樣蛋白(即Aβ)和tau蛋白的異常沉積,是阿爾茨海默症的經典病理表現,並且在患者出現臨床症狀之前就已經存在。

最新研究顯示,抽血檢查Aβ40、Aβ42和tau蛋白,能80%預測腦脊液異常,而腦脊液異常的患者是阿爾茨海默症的高危人群。所以,Aβ40、Aβ42和tau蛋白有作為阿爾茨海默症血液標誌物的潛質。

但能夠預測腦脊液異常並不代表就可以早期診斷阿爾茨海默症,而且血液標誌物檢測也沒有在現實臨床中使用,依然還是處於人體臨床試驗的階段,有待於科學家們展開更多試驗來進行驗證。

總之,臨床確診阿爾茨海默症依然是非常複雜的,需要經過多種檢查手段綜合評估判斷。目前說通過血液標誌物來篩查阿爾茨海默症還為時尚早。

3

NSA模式的5G手機是假5G,明年就不能用了


流言:

從2020年起只支持NSA模式(即非獨立組網)的新5G手機將不能獲得工信部認證,因此NSA模式的5G手機是假5G手機,明年就不能用了。

真相:

全球通行的5G組網模式分兩種——NSA(非獨立組網)和SA(獨立組網)。NSA技術成熟,可大面積覆蓋;而SA尚處於試驗階段,實現基本覆蓋還需要時間。

不發入網許可,並不意味著NSA手機不能用了,只不過既聯著4G網、又聯著5G網的NSA模式,對手機電池的消耗較大。建設初期整體網絡部署將以NSA/SA共存的模式展開,今年銷售的首批NSA模式的5G手機在未來幾年內都不會受到影響。

專家表示,預計要到明年年初,我國才會推出支持SA組網模式的手機,但無論是NSA還是SA,都是5G網絡的組網方式,不存在真假之分。對於用戶而言,NSA模式的5G手機和SA模式的5G手機在高速下載的體驗上沒有區別,也不影響使用。

4

空腹不能吃香蕉


流言:

香蕉裡含有大量的鎂,空腹吃香蕉會導致血液中鎂含量驟然升高,造成人體血液內鎂、鈣比例失調,從而對心血管產生抑制作用,不利於健康。

真相:

香蕉的鎂含量確實不低,但香蕉中的鎂是一點一點地緩慢進入體內,而且吸收量有限,不會像打針一樣瞬間全部進入血液。

而且,鎂是人體必需的元素之一,人體有一套調節鎂濃度的機制。如果人體內的鎂濃度不夠,腎臟會加大對原尿的吸收力度,儘量回收原尿中的鎂。反過來,如果鎂濃度過高,腎臟的重吸收就會減少。對於腎臟健康的人來說,一般不會出現鎂缺乏、鎂過量的問題,所以空腹可以吃香蕉。

5

甲狀腺結節是癌症前兆


流言:

檢查出有甲狀腺結節就是患上甲狀腺癌的前兆。

真相:

總的來說,大部分甲狀腺結節是良性病變,真正的甲狀腺惡性腫瘤只佔很少一部分,甲狀腺結節患者不必過度擔心。

甲狀腺癌的診斷,主要依靠觸診、超聲、穿刺和術中病理。隨著現代超聲技術解析度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隱匿性很強的甲狀腺乳頭狀微小癌都能被發現,大部分甲狀腺癌經過科學規範的治療可以被治癒。

不過,甲狀腺結節雖不用過度擔心,但也不可掉以輕心,需要儘早到正規醫院進行明確診斷,以免延誤病情,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

另外,專家提醒,由於甲狀腺癌早期通常無明顯症狀,很難被覺察,如果出現結節突然增大、吞咽困難、結節附近組織發生粘連等症狀,應進行全面的甲狀腺功能檢測,對結節進行判斷,對難以辨別的結節,應每隔6到12個月定期檢查一次。

本文來源:瞭望智庫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8月1日起暫停47個城市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附名單)
    新京報記者從文化和旅遊部官網獲悉,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發布關於暫停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的公告,稱鑑於當前兩岸關係,決定自2019年8月1日起暫停47個城市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全文682字,閱讀約需1.5分鐘 ▲文化和旅遊部官網截圖7月31日下午,新京報記者從文化和旅遊部官網獲悉,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發布關於暫停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的公告,稱鑑於當前兩岸關係
  • 8月1日起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暫停 組團遊暫不受影響
    每經記者:張曉慶 每經編輯:梁梟今日(7月31日),文化和旅遊部官網發布《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關於暫停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的公告》。公告稱:「鑑於當前兩岸關係,決定自2019年8月1日起暫停47個城市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
  • ...部官方網站發布公告 今日起蘭州等47個城市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
    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在文化和旅遊部官方網站發布公告——今日起蘭州等47個城市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暫停每日甘肅網8月1日訊(蘭州晨報/掌上蘭州首席記者劉瓊)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7月31日在文化和旅遊部官方網站發布公告表示,鑑於當前兩岸關係,決定自2019年8月1日起暫停47個城市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
  • 8月1日起暫停47個城市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
    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2019年8月1日起暫停47個城市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文化和旅遊部31日在官網發布了《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關於暫停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的公告》,稱決定自2019年8月1日起暫停47個城市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
  • 鑑於當前兩岸關係,8月1日起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暫停
    文化和旅遊部31日在官網發布了《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關於暫停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的公告》,稱決定自2019年8月1日起暫停47個城市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以下為公告全文: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關於暫停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的公告鑑於當前兩岸關係,決定自2019年8月1日起暫停47個城市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特此公告。
  • 叫停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背後的原因有哪些?
    文化和旅遊部7月31日在官網發布了《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關於暫停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的公告》,稱鑑於當前兩岸關係,決定自2019
  • 文化和旅遊部:自8月1日起暫停47個城市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
    (觀察者網訊) 文化和旅遊部7月31日發布《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關於暫停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的公告》。 公告稱,鑑於當前兩岸關係,決定自2019年8月1日起暫停47個城市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 文化和旅遊部截圖 四年前,2015年3月18日,@新華視點 發布微博稱,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當天公布新增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第五批11個試點城市。
  • 8月1日起 暫停47個城市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
    民航資源網2019年7月31日消息:7月31日,文化和旅遊部發布了《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關於暫停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的公告》,稱決定自2019年8月1日起暫停47個城市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
  • 四川公安出入境:我省8月1日起暫停受理大陸居民赴臺個人旅遊籤注申請
    四川發布客戶端消息四川公安出入境在其官方微信發布消息,今天,文化和旅遊部發布公告,自2019年8月1日起暫停含成都在內的47個城市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我省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門將於2019年8月1日起暫停受理大陸居民赴臺個人旅遊籤注申請。
  • 臺媒稱大陸赴臺跟團遊3月全面停止 臺官方回應
    原標題:臺媒傳大陸赴臺跟團遊3月全面停止 臺當局:持續查證【觀察者網綜合報導】9名大陸遊客在花蓮地震中不幸罹難,天災令本已疲軟的臺灣旅遊業雪上加霜。昨日,臺灣旅遊行業內又傳出大陸各省市要求全面停止3月赴臺團籤的消息,立即引發島內熱議。臺灣「觀光局」對此回應稱,聽說過這樣的傳言,會持續了解觀察。陸委會則表示沒有聽說過,但會持續查證。
  • 臺當局稱每年要有5個月禁止進口大陸鮑魚
    【環球網報導 記者 付國豪】曾多次操作「反中」的臺當局又有新伎倆。臺「經濟部」聲稱,因為大陸鮑魚「傾銷臺灣」,擬規定每年將有5個月禁止進口大陸產冷藏鮑魚。然而,島內此前已有農業學者稱,此舉可能會讓鮑魚站在「反中」風口上,未必有利於臺灣養殖業發展。
  • 8月1日起暫停赴臺自由行 之前辦理好入臺通行證和跟團遊不受影響
    日訊 據文化和旅遊部網站消息,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於7月31日發布了《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關於暫停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的公告》,公告表示,鑑於當前兩岸關係,決定自8月1日起暫停47個城市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
  • 大陸居民赴臺灣地區個人旅遊試點8月1日起暫停
    人民網北京7月31日電 (田虎)今天下午,文化和旅遊部官網發布《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關於暫停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的公告》。公告中指出:鑑於當前兩岸關係,決定自2019年8月1日起暫停47個城市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
  • 大陸9月1日暫停小三通?臺媒傳的這消息,島內慌了
    「大陸將於9月1日暫停小三通」,臺灣《經濟日報》等媒體8月5日傳出這一消息在島內引發震動。金門縣長楊鎮浯5日稱,小三通是金門的經濟命脈。5日晚,臺當局陸委會「闢謠」稱,「經查證並無此消息,應是誤傳」。《環球時報》記者5日就此詢問福建省臺辦,對方表示「沒有接到該消息」。  「小三通」是指福建沿海與臺灣金門、馬祖地區的直接往來,2001年起開通。
  • 暫停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背後究竟有哪些原因?
    編者按:自8月1日起暫停47個城市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後,就有臺灣媒體預測,下一步大陸還將減少團體赴臺旅遊配額。據臺灣「交通部」觀光局的統計數據,截至2019年7月底,大陸赴臺遊客近200萬人次;並預計,到2019年年底,赴臺大陸遊客將減少約40萬人,旅遊業收入將損失168億元新臺幣。
  • 赴臺自由行個人籤注8月1日起停辦
    文化和旅遊部官網截圖新京報訊(記者 王真真)7月31日下午,新京報記者從文化和旅遊部官網獲悉,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發布關於暫停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的公告,稱鑑於當前兩岸關係,決定自2019年8月1日起暫停47個城市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
  • 8月1日起,全國47城市暫停大陸赴臺自由行試點,赴臺試管我該怎麼去?
    8月1日起全國47城市暫停大陸赴臺自由行試點赴臺試管我該怎麼去?文化和旅遊部31日在官網發布了《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關於暫停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的公告》,稱決定自2019年8月1日起暫停47個城市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
  • 8月1日起暫停47個城市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
    【財新網】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發布關於暫停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的公告,內容如下:  據文化和旅遊部政府門戶網站消息,鑑於當前兩岸關係,決定自2019年8月1日起暫停47個城市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  特此公告。
  • 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8月1日起暫停47個城市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
    根據文化和旅遊部網站顯示,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7月31日發布《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關於暫停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的公告》稱,鑑於當前兩岸關係,決定自2019年8月1日起暫停47個城市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
  • 2020國家公務員考試時事政治:8月1日起暫停47個城市大陸居民赴臺個人
    2020國家公務員考試時事政治:8月1日起暫停47個城市大陸居民赴臺個人由國家公務員考試網時事政治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2020國考時事政治,暫停47個城市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國家公務員考試時事政治的內容,請關注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