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快報記者 張璇 通訊員 王珍姬
■陽春三月,正是出門踏青的好時機,小北門周邊也成為了外地遊客前來旅遊觀光的好去處。然而,隨著遊客的蜂擁而至,濱江路上的交通問題也日益凸顯。26日,為了解決外地旅遊大巴的停車需求,本市決定將小北門附近的地上停車場作為旅遊巴士專用停車場,並將停車場的管理權移交給了襄投智行停車經營有限公司。
臨漢門停車場時開時關 市民停車很煩惱
在襄城小北門附近,有一處可供50輛轎車停放的臨漢門停車場。該停車場原是濱江路改造時設立的公益性停車場,對市民免費開放。
但是,由於近年來該停車場開放時間的混亂,導致一直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我記得這個停車場有時讓市民停車,有時又有欄杆攔著不讓進。」家住襄城鳳雛社區的張女士告訴記者,每到夏天,她都會和老人一起,帶著孩子來小北門散步。因為老人腿腳不好,所以她每次都是開車到小北門,再下車散步。
可是,令張女士納悶的是,臨漢門停車場時而讓停時而不讓停。「我來了幾次,都是在臨漢門停車場免費停的車,可有幾次我老公過來,卻發現停車場的入口被攔住了,崗亭裡面也沒人值班。」張女士說,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為有兩次違章停車,還被貼了罰單。
市民唐先生是一名攝影愛好者,經常會來小北門採風,不過因為此處停車不方便,吃了幾次罰單後,唐先生便很少過來,或是徒步而行。
旅遊大巴停車難 停路邊堵了濱江路
不僅是本地市民,因停車難感到煩躁,不少外地遊客,也在遊覽臨漢門和小北門時,因為停車問題,而降低了對襄陽的印象分。
古城牆是襄陽的一張文化旅遊名片,小北門是襄陽古城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城樓。在這裡,每天都有大量遊客來濱江大道一帶遊玩,而小北門一帶只有一個小型停車場,根本無法容納旅遊大巴車的正常停放。濱江路一帶也沒有設置容納旅遊大巴停放的指定地點,一些旅遊大巴只好將車臨時停放在道路兩側。這無疑會影響濱江路的正常通行。
每周六上午,市民曾先生都會帶著女兒到小北門附近學習畫畫,曾先生說,周六上午10時30分許,從二橋方向往小北門方向非常堵,原因是路兩邊停的全是旅遊大巴。「這些旅遊大巴是直接停在馬路邊上,導致道路非常擁堵。」曾先生說。
對此,這些旅遊團隊也十分無奈。「我們每次帶遊客來玩,都是在小北門附近讓遊客下車參觀,然後司機開著大巴到處轉圈。」宜昌一家旅行團的導遊小李說,每次遊客參觀快結束了,他就會提前通知司機過來接,有時遇到堵車,大巴車來晚了,遊客就會抱怨甚至投訴。「偶爾,我們也會圖方便,把大巴車停在馬路兩邊。」
地上專停旅遊大巴 其他車輛可停地下
為了解決外地旅遊大巴的停車需求,本市決定將臨漢門地上停車場作為旅遊巴士專用停車場,並於26日將停車場的管理權移交給了襄陽市襄投智行停車經營有限公司。
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趙金毅介紹,目前臨漢門地上停車場能夠同時容納20輛旅遊大巴停放,而且是免費停放,主要是為了滿足外地旅遊大巴的停車需求。而臨漢門地上停車場將不再接納其他車輛進入停放,違停車輛將會面臨處罰。「小型車輛如果違停在地上停車場,我們將一律進行拖移。」對此,鼓樓警務平臺民警郭強表示。
地面停車場只能供旅遊大巴停放,那麼自駕來小北門遊玩的市民,該在哪停車呢?
今年2月,隨著臨漢門公園一起建成的臨漢門地下停車場投入使用。該停車場佔地8247平方米,共有車位181個,配備通風、消防、監控系統。
昨日,記者在濱江大道看到,該地下停車場的進出口位於小北門東側100米左右,有兩個出入口,門口設有崗亭。
據停車場工作人員介紹,停車場安裝有智能停車系統,每個停車位上方安裝了自動感應設備,只要車停入車位,車位指示燈自動由綠燈變成紅燈,駕駛員在門口的指示牌上,就可以看到停車場裡剩餘車位的數量。
據了解,該停車場目前尚處於試運行階段,暫不收費,同時為了方便市民停車,地下停車場還取消了之前車輛夜晚不能在此過夜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