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節大方往西,到野馬川前後,山勢兀然拔高數百上千米,絕壁入雲,峰淵相次,便是赫章、納雍、威寧三縣了。
威寧草海 彭新立攝
老話有說:「威納赫去不得」,形容三縣險峻難行。
高地草原上,歌喉總是嘹亮,大遷徙舞裡的蒼涼,也讓人落淚,喜怒哀樂始終是熱烈的、誇張的、高於歷史的表達。烏蒙大山盡出於此,海拔2900.6米的山望坪、2833.9米的祖安山、海拔2854米的西涼山陸家大營、海拔2879.6米的平箐梁子、2762米的白刀嶺……峻岭抱幽谷,溪水東流成江。貴州最高的天際線下,雲團拖著巨大的謎語,在山脊上緩緩挪動。
今天,道路寸寸縷縷在山間蔓延開來,徐徐揭開面紗。這是另一個海拔高度上的貴州,天近草低,若有情人在此遇見,便長不相忘。
其山多韭 雲影如謎
山不在高。比如大小韭菜坪,兩座亙古凝視的情侶峰,2900米的小韭菜坪,美不過2777米的大韭菜坪。
因為除了大韭菜坪,世上再沒有如此壯闊無邊的野生多星韭花海。八月裡這片桀驁不馴的原始山野,山風是紫色的,雲是白的,毛冠鹿、野兔、錦雞自由自在,人也自由自在。
貴州赫章:韭菜坪晨韻 劉勇攝
韭菜是中國原生植物,分布甚廣。《山海經》中寫:「丹燻之山、北單之山、崍山、雞山、邊春之山、視山,其山多韭。」至今許多地方都有叫做「韭菜坪」的村莊,比如雲南蘭坪縣,貴州盤關鎮、舞陽鎮,四川鹽邊縣格薩拉鄉,湖南祁東縣岐坪鄉,城步縣儒林鎮,浙江淳安縣嚴家鄉,河北崇禮縣四臺嘴鄉……不一而足。但大韭菜坪是超然的存在,健碩的多星韭,開出桌球大小的紫色花球,叢生連片,隨風起伏,又時時雲遮霧障,花海雲海皆是仙境。
《說文解字》中「韭」字被解釋為「一種而久之者」,即種植一次便可長久收穫,故取「久」音。多星韭又有「長生草」「不死草」之名,只在海拔2300米到4800米間的溼潤山野中生長。
並不是荒蠻野地才生出這樣的自然奇觀。韭菜坪山頂的巨石,記錄了遠古冰川留下的痕跡,人類在這裡留下的痕跡更是層層疊疊——韭菜坪是自然選擇的結果,也是人類選擇的結果。
韭菜坪藏在雲裡,不遠處便是被譽為「貴州青銅文化殷墟」的可樂遺址。可樂在彝文古籍中被稱為柯洛倮姆,意為「中央大城」。而與可樂比肩同為「倮姆」的,還有成都、重慶、昆明等。自上世紀60年代起,這裡便不斷有考古發現,2000年可樂遺址更是連續出土547件重大文物,其中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套頭葬」,驚奇了整個考古學界,可樂也因此被肯定為夜郎重鎮。
不僅是可樂遺址,還有拉樂漢墓、輔處漢墓……層層疊疊的考古發現,是豐滿的文明張力,無胡銅戈、錯金銀鵝頭形銅帶鉤都是獨一無二的夜郎器物,一面名叫「日光」的古鏡上,鑄著「見日之光,長不相忘」八個字,或是一段愛情的見證。
金銀地和藏寶訣
威納赫是另一個地理意義上的貴州。地處烏蒙山脈西麓的赫章,年降水僅854毫米,是貴州降水最少的地方,威寧更有「陽光城」之名。這裡與貴州其他區域的「天無三日晴」形成鮮明對比,同時又是類型奇特的生態寶庫,源於山地高原繁盛的苔蘚,吸收了飽滿的水分,成為看不見水流的天然水庫,蒸發為飽滿的水汽,從山谷中蒸騰而起,在天空中流動,陽光透過雲層造成丁達爾現象,照耀一片吉祥之地。
這裡生活的人們,有漢族,有彝族,還有苗、仡佬、白等民族及龍家、南京、裡民、羿子、蔡家、宋家等人們共同體,中原文化越過巴蜀或荊楚,與這片崇山峻岭中原生的民族文化相碰撞、混合、交融,層次更加多元、內涵更加豐富。
站在韭菜坪上,當雲霧散盡,可遠眺湖水湛藍的草海。湖畔是威寧,有六百年時光的烏撒衛城。
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中寫到:「(烏撒)府有鹽池、銀礦之饒」。類似記載還有很多,力證這片土地的物產豐饒。
傳統認知中,貴州雖礦產豐富,但貴金屬資源貧乏,有零星分布,缺乏工業開採價值。然而近年來連續的地質勘探發現,完全顛覆了這一認知。而今貴州已探明金礦儲量至少可排入全國前四。黔西南發現了中國最大的卡林型金礦床,黔東南則有石英脈型及蝕變巖型金礦,盤縣玄武巖地層日前有了原生金礦的重大發現,很可能成為貴州乃至全國最大的玄武巖地層原生金礦。
最新的發現,就在大韭菜坪十餘公裡外,勘探者動用20多臺鑽機,耗費6年時間,在地下800米的深處,找到了275.82萬噸的超大型鉛鋅礦床,並伴生有金、銀、鎵、鎘、鍺、硒等貴重礦產。
韭菜坪下,從興發到珠市,一路種滿了萬壽菊,夕陽西下時穿行村中道路,滿眼金黃。無論意象或實質,威納赫都是藏金納銀之地。
金銀之地的人們,往往審美也極為熱烈。站在赫章縣珠市鄉的街上,抬頭便是山望坪2900米海拔的四季顏色,屋裡年輕的繡娘在紙片上畫出花樣,然後擺弄起手裡的金絲銀線,精巧而溫柔,穿經梭緯間,魔法般就幻化出花草魚蟲,攢成新娘衣裳,羅裙搖曳處,花影婀娜。
韭菜坪的另一頭是納雍羊場鄉,聳立著2476米的金蟾大山,沿途溪流潺潺,匯成總溪河。總溪河蜿蜒曲澤,忽如雄奇三峽,忽如清秀灕江,兩岸山勢多變,到厙東關鄉一帶,兩岸8萬畝櫻花林,是山中春風起處。
金蟾石林 潘中澤攝
「頭在那支溝,尾在小菁腳,誰人識得破,金銀夠馬馱」,厙東關鄉的楊仕貴一直記著這20個字,相傳是水西最後一位土司留下的藏寶口訣。據說吳三桂攻打水西時,彝族頭領將大量寶物藏在了山中某處。
總溪河邊有一處少有人知的不知名山谷。當地人稱之為「萬象谷」,原因是其中怪石嶙峋,猶如一頭頭巨象。谷中有三個洞,分別是「字洞」「銀洞」「秤洞」,據說和寶藏密切相關,而口訣就刻在「字洞」中。
與之相呼應的,是九洞天與總溪河之間,達那渡口絕壁的古驛道旁,舊時立有石碑,碑用漆刷過,碑文為:「金七裡,銀七裡,金銀都在七七裡。」
楊仕貴最近覺得自己有可能找到了答案。
有意思的是,類似的口訣在附近地區廣泛流傳。近處,九洞天有另一個版本的藏寶訣:「往前三步看見河,退後三步看見河;誰人識得破,金銀財寶用馬馱。」而在畢節大方,藏寶訣變成了「頭頂公雞山,腳抵三岔河,誰人識得破,金銀用馬馱」,在六盤水市六枝牛場鄉,有一個版本是「頭在紅巖腳,尾在車田河,誰人識得破,金銀用馬馱」……這麼多類似的藏寶訣,是以訛傳訛?還是連環密碼?又或是疑兵之計?還是子虛烏有?
讓它們更加真假難辨的是鄰省四川眉山的尋銀訣:「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到成都府」。而今這條口訣所指的張獻忠岷江沉銀,已然大白天下,而水西寶藏依然蹤影難覓。
傳說自顧自遊蕩,鄉鎮自顧自熱鬧,韭菜坪下、總溪河畔,繞山繞水花田生輝,各種各樣的車輛,在道路上捲起風塵。現世是如此心安理得,仿佛曆史從未在這裡捲起過滔天巨浪。
人比金銀貴
草海邊,六百年的烏撒衛城至今不減風採。城中,鳳山寺上鐘聲遠,六洞橋下月影淺,古井無波,古道草木深;城外,是2756米的麻窩山。沒有登上過麻窩山頂的人,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人間天上。重巒疊嶂,山間是廣袤盆地,天盡處昭通城似近還遠。
這裡是日光偏寵地,這裡是烏江發源處,這裡是百鳥歡樂谷。
威寧草海——鳥類王國
麻窩,撒麻的山窩窩。麻是當地舊時廣泛種植的農作物,韌皮纖維可紡布裁衣,民間還有「撒麻舞」流傳至今,和「撮泰吉」「鈴鐺舞」一樣,還有亂花迷眼的各種民族風情,都是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威寧太大,超乎想像。威寧縣總面積6298平方公裡,和上海相差無幾,是深圳的三倍。
所以從威寧縣城到石門鄉的路,140公裡的直線距離,再被大山拉成繞指柔腸,無比漫長。
總有些東西,比金銀來得更珍貴,比如石門坎的人們。
半百之年的虎尊凡,開著一輛老北京吉普,在海拔2700米的山頂風馳電掣,行山道如康莊。
虎尊凡是石門鄉的宣傳委員,回族,「虎」姓讀「MAO」,不認識的人喊他「虎委員」,熟悉他的村民就喊「貓委員」,平日裡總是萌寵表情,但幹起活來不含糊,發起火來也是虎虎生威。
虎尊凡的父親叫做虎永再,石門光華學校第八屆畢業生,算盤功夫厲害,端坐庭中,聽二樓打算盤,樓上算盤一停,虎永再就能笑著報出數字來。他的校友吳性純和張超倫,都是德才一時無二的留美醫學博士,拒絕各種重金高位延聘,一意返鄉,反哺故土。
石門民族中學現任校長叫做李正東,也是石門的學生。他最大的願望是把石門民族中學辦成一所完整中學,重現石門教育的百年輝煌。「村子裡的娃娃淳樸,一到城裡上高中,就被各種五光十色轉移了注意力,成績垮得兇。如果讓他們在鄉裡讀高中,成績肯定好得多。」
石門中學站立在陡坡上生生挖出來的檯面上。學校漂亮得不亞於任何一所城裡的私立中學。送到這裡來的學生,都是四裡八鄉聰明的孩子。而李正東是受尊敬的人,家訪時不管到哪個村,腳一落地,村民就圍了上來,高規格款待。
石門坎兩年間變得翻天覆地,光修路就修了300多公裡。許多過去數年無人到訪的村莊,都被嶄新的水泥路串聯了起來。這個貴州省距離省會較遠的鄉鎮,如今更像個景區,或許可以把它命名為「石門坎鄉村公園」。宏偉的大門、塑膠步道、竹林、花壇、奇石……大花苗穿著大花外套,走過現代氣息濃鬱的商業步行街,是繞山繞水後讓到訪者大吃一驚的風景。
石門坎剛成為全縣的衛生典型。農戶們牽著牛走過街道,手裡拿著鏟子,隨時收拾糞便。清晨和下午,孩子們排著隊上學或者放學,家長輪流接送,縱橫的山路上一排排稚嫩的身影匯聚或散去,讓人從心底柔軟起來。
小杜邊搖晃著手裡的五塊錢,邊顯擺他的淵博知識:「最長的河是什麼河」「長牙齒的魚是什麼魚」……無休無止。這位石門小學三年級的「鮮肉」,除了班上的前兩名之外再無敵手,而他心心念念的是一隻威風八面的超大霸王龍。但是在鎮上走了一圈,霸王龍早已售罄,小杜失望極了。
最終結果是小杜手裡的五塊錢,換成了奧特曼。小杜很滿意。
貴州的遠處是石門,石門的遠處是團結村,團結村的遠處是七裡衝苗寨。村外是萬仞絕壁,是2762米的白刀嶺。
望盡天涯路,山長水闊知何處。白刀嶺上的星空,總是讓人幾乎要忘記呼吸。
關於寶藏,每個人心裡的答案都不一樣。威寧石門坎小杜的答案,是奧特曼;團結村帥氣村官胡鈞溥的答案,是他的積分管理計劃,和讓人魂牽夢縈的糯玉米,只有團結村才吃得到;在赫章韭菜坪下,戴著古老面具,正和搖滾樂隊同臺演出的蘇萬朝,答案是撮泰吉,還有他的家庭民俗博物館;在納雍鬃嶺鎮,曾經擁有過億身家的譚正義,守著傾盡家財換來的7000畝高山有機茶場,在海拔2300米的雲山霧谷中蔓延,一點點突破高山茶的生死極限,覺得比任何時候都要滿足;而在總溪河邊,剛畢業的大學生、厙東關鄉的周春蘭、一個熱情的90後姑娘,最想要的寶藏,是在河岸的紫色櫻桃林裡,和意中人漫步星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