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因隨公司戶外拓展訓練,我順道又來到崇州街子古鎮走了走。確切地講,這是我第三次來街子了,每來一次,記住一點點。
坐落在鳳棲山下,味江河畔的街子古鎮,據傳有千多年歷史。它緊依青城山,與平樂古鎮、元通古鎮遙呼相望,形成古時期茶馬要道。也因以晉代光嚴禪院為中心的32座寺廟而名譽「西川第一」。
據傳,在萬曆四十二年,由於日益衰敗,昔日繁華的街子古鎮,只剩下了僅靠味江邊的一條街子,從那時起,街子就叫「街子場」。後經清朝民國以及當下幾經修繕形成現在的六條街的街子古鎮。
要遊街子古鎮,想必要知道清代鹹豐二年修建的字庫塔,距今有150多年的歷史,塔高20米,採用石條石墩和青磚建成,塔成六方體,分五層,最上面的四層外牆刻有「白蛇傳」,壁畫已成為鎮上的一道景觀。
當然,我們無法考研壁畫的緣由是否與現在的「白蛇傳」故事流傳一樣,但我確信「白蛇傳」故事的悠遠流傳,已很久很久,可想那時的影響之大,在偏僻的地方也能知曉。那塔上的24隻風鈴聲,是否百年未變聲響?
「北去青城問道,西來古寺聽經。」始建於晉代的光嚴禪院,又名「古寺」,深藏在海拔1100米的鳳棲山密林之中,相傳曾是當年明太祖朱元璋叔父和孫子曾在此避難………
據說,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之子朱允曾經也神秘失蹤十年有餘,隱居於此………雖是傳說,我確信有歷史淵源故事在此發生,使街子古鎮名盛一時。
「數裡緣山不厭難,為學真訣問黃冠」唐代晚期「一瓢詩人」唐求也曾居住於此,他早已根植於街子人的心中。有山有水有唐求,成了這裡人揮之不去美麗傳說,也成了街子的榮光。
街子有一條街叫茶馬古道,興於唐盛時期,那時每天來往的商人,遊客可以說是絡繹不絕,商業氣息非常濃鬱,那處處可見驛站,可想像當年的繁華與喧囂……
這裡的千年銀杏、千年古楠、古龍潭、雲霧洞、唐求故居等景點。現有的六條街,均是青石板,單簷青瓦,前店後院,仍同川西其它古鎮一樣依山傍水,小橋流水人家。以它的人文景觀,文化涵養配得上西川第一的名頭,也是川西古鎮一張名片。
我得承認,遊古鎮主要是喜歡而開心。其次,了解一些歷史文化、風土人情、人文景觀等也只是樂趣愛好罷了。
其實,遊古鎮不可能一次了解那麼清楚透徹,主要是要有一種好的心境。遊的是樂趣,看的是福氣,了解一些,知道一點也是增長見識。作為年長的人,遊古鎮更重要的是讓身心愉悅就好。(文 / 馬玉榮)
作者簡介:
馬玉榮,男,1964年11月生,重慶忠縣人,現系西藏拉薩市自主擇業軍轉幹部,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四川散文學會秘書長、成都天府新區華陽作協常務副主席。曾在《解放軍報》《解放軍生活》《中國青年報》《人民陸軍報》《西藏日報》《華西都市報》《前衛文學》《西南軍事文學》《軍嫂》等發表詩歌、散文、雜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