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麵條叫太平面,吃了包太平面,福州人沒有人不知道太平面的,也沒有人不吃太平面,不吃太平面就不是福州人。福州人吃太平面的歷史不算太長,有案可查的不到一千年。當年北宋詩人黃庭堅為線面寫下了溢美之詞:「湯餅鍋中銀白乳,牽絲如縷玉簪橫」,自此以後,可以說,福州人吃太平面,是世世代代吃。逢年過節吃,每年的正月初一一大早,全家人一起吃。過生日的時候吃。結婚了,要吃,新郎新娘吃,來賓過客陪吃,吃熱鬧,熱鬧吃。女人坐月子,不能餐餐吃,也應天天吃。逢喜必吃,逢不平常亦吃。出外必吃,離別更吃。遇到不順心的事了,也吃。吃了消災避難。出生入死吃,戰天鬥地吃。百吃不厭,吃出太平,吃出喜慶,吃出幸福。福州之所以成為有福之州,和福州人吃太平面因果相承,息息相關。舊中國,戰爭頻仍,民不聊生,人民最簡單最大的心願莫過於平平安安過日子。舊日福州人有一句話說,"寧當太平狗,不做亂世人",就是這種心情的表達。後來也有人用雞蛋或別的家禽的蛋代替,那也是表示相同的心意。還有這樣一則民間故事,太平面最早是九天玄女為祝賀西王母之壽慶而想出來的珍貴禮物,九天玄女在西王母生日時,用靈巧的雙手拉成細如絲,長如發的線面,煮成清香撲鼻的佳餚,敬獻西王母。西王母吃後讚不絕口,並讓九天玄女也送眾神仙嘗嘗。眾神仙嘗後亦大加讚美。據說,後來民間也學著拉線面,並以太平面招待親友客人,久而久之成了習俗。至今在福建和臺灣各地都還可以看到太平面招待客人的風俗,太平面是如此的鼎鼎大名,轟動千年,而不是轟動一時,外地的朋友未曾吃到,或許就有些遺憾了。但只要你到了福州,或者有福州籍的同事朋友,你就保證可以吃到太平面。福州人祖祖輩輩保留這樣一個好客的傳統,只要你是第一次登門拜訪的親朋好友,他就一定要給你一個見面禮,這個見面禮的最高層次,把福州人最衷心的祝福,送到你心窩的,就是奉上一碗太平面。或許你要問,太平面是怎麼煮的呢?太平面不是煮的,不能煮,煮了就糊了。太平面是「撈」的。就是燒一鍋開水,把太平面投入鍋裡,只要一兩分鐘,就熟了,就要撈起來了,所以叫「撈」。從這一點說,太平面是快速面。撈起來的太平面還不叫太平面,充其量只能叫線面。太平面之所以稱之為太平面,還必須添加兩粒鴨蛋。鴨蛋,福州話叫「鴨卵」,「壓亂」的意思,沒有了亂,當然天下太平。「鴨卵」又和「壓浪」諧音,預示出門在外,風平浪靜。從物質層面理解,添加了兩粒鴨蛋,對於出門在外的人,等於添加了營養和能量,可比汽車加滿了油,前程遠大,安全有加。福州人說:「吃蛋說太平」,比喻欲望無止境。加了太平蛋的線面,還不是美味佳餚。東家往往要事先燉好純正的土雞,以大塊的雞肉,濃濃的雞湯,刺激賓客的味蕾。線面、鴨蛋、土雞顏色淺,另加香菇兩朵珠數十枚。太平面端到你的面前,你可滿意?不僅如此,太平面還一定要澆老酒,未加老酒的太平面無論如何只是牧童的短笛聲,澆了老酒的太平面才是「此曲只應天上有」。老酒一定要在吃之前澆,不僅僅是酒勁勇猛不漏氣,更是濃濃情感的物化,還照顧客人的口味,斟酌用量,這是秘訣。伺候太平面的不一定都要土雞,沒有雞,鴨也行。豬肉的瘦肉湯,上排、豬腳,還有豬肝湯,冬天的牛肉羊肉湯,都是太平面伴侶。如此一碗寄託著美好祝福的太平面,你喜歡嗎?
以上信息源自於(網絡)